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4篇

科學發展觀是我黨在新時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踐經驗的總結和理論的深化。科學發展觀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是新的領導集體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客觀規律認識的升華。在新的歷史時期,中國的改革以何種觀念統領將關係到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穩定,關係到中國未來發展的戰略決策。科學發展觀不僅是在新的歷史時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指導綱領,也是推動科學、教育、文化等各項事業發展的指導綱領。教育科學發展觀是在教育領域,破除傳統的、被長期束縛的思想觀念,樹立起現代化的、科學的發展觀。教育科學的發展觀是有時代特色的、符合時代需要的發展理念。只有具有一流的發展觀,才能辦出一流的教育。這是被實踐反覆證明了的真知見。教育作為人類最具特色的自覺行為,都是在一定觀念指導下進行的。教育科學發展觀不是空洞的,它深深地嵌入教育的體制、機制和教育發展的全過程;教育科學發展觀也不是主觀臆想的,它是根據歷史和時代所提出的主題,並圍繞這個主題、密切聯繫當前中國教育的實踐,產生構建的理論體系。我國教育正處於體制改革和新舊體制轉軌的過程中,教育改革越是深化,實踐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就越需要科學的回答。由於教育的複雜性和周期性長的特點,只有樹立科學發展觀,才能促進教育的健康發展。從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客觀實踐出發,教育科學發展觀的基本點是實事求是;教育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教育科學發展觀的基本方針是優先、協調、可持續發展。以上三個方面的有機結合、辯證統一,貫穿於我國教育改革和教育實踐、創新的全過程,是教育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容。

教育的發展不僅要自覺地把握和尊重教育的客觀規律,而且還要尊重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我國教育改革多年的發展實踐表明,教育的蓬勃發展和不斷擴張是教育當前和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知識資本的形成,社會對人才的需要,教育的基礎地位不斷提高,特別是世紀年代中期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做出了積極發展高等教育的決定,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社會經濟的發展對教育的需求,促進了教育的快速發展和擴張,教育的發展處於最好的時期,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同時,教育的快速發展使傳統教育體制、機制和模式面臨著空前嚴峻的挑戰,社會和市場對教育的需要,帶來了教育的失范和失序。由於教育是具有先導性,且系統性很強、周期性長、牽涉面廣泛的龐大的體系,要把教育的事情辦好,最基本的是我們應當客觀地、實事求是地面對當前教育發展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如,教育觀念滯後,教育結構失衡,教育資源配置不合理,教育制度和管理僵化,制約了教育的發展;特別是近幾年高校擴招後的師資力量、辦學條件、教學質量都不堪重負;教育的亂收費引起民眾的不滿等。辦教育最需要科學的、嚴謹務實的作風,切忌浮躁、貪大求洋、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作風,但是,不尊重教育客觀規律,不顧主客觀條件,盲目地追求高層次、大規模,組建了不少萬人、數萬人、十萬人的大學,如果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沒有有效的監督機制,問題和矛盾就會越積越多。盲目、浮燥——這是教育的大忌,是與求真務實相背離的。如果我們不能清醒地看到這些問題,教育的發展及其負面影響將是長遠的、不可低估的,甚至會影響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穩定的大局。教育面臨這些矛盾和問題,究竟採取什麼態度我們既不能迴避,也不能採取主觀臆斷的態度,必須以實事求是的教育發展觀為出發點,遵循教育的規律辦學,求教育發展的態勢之真。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也是我黨的基本思想路線,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教育的發展要從我國教育的現實基礎和條件出發,尋求發展的路徑。在發展的問題上,有的人存在短視行為,不顧現實條件,不管有無條件蜂擁而上規模,追求高速度和大發展,這些都是與求真務實的教育科學發展觀背道而馳的。

教育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深入探索、研究“教育”這個客觀事物在新形勢下發展的本質和規律,在實踐中不斷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地思考和理論研究過程;實事求是地認識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需受教育的群體龐大,而教育經費短缺的國情。徹底轉變觀念,科學地、實事求是地分析解決教育系統存在的種種複雜矛盾,是樹立教育科學發展觀的必要前提和立足點。為了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為了滿足社會大眾對教育的迫切要求,一定要樹立自覺的、求真務實的、與時俱進的教育科學發展觀,這是教育科學發展觀的基礎,也是我們立論的基礎。

二、教育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

教育是一種以培養人為目的的社會活動,必然要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是一種尺度,一種價值。教育科學發展觀認為:教育是人的教育,是對人的價值意義的認定,教育的目的是對人的身心發展有意識、有目的的進行直接影響,從而提高人的知識、技能和素質,發展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使人的個性得到發展。人是教育的主體,標誌著教育是人性化的、充滿人文關懷的價值觀。以人為本是新的教育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教育科學發展觀的根本原則和根本目的,離開了這個根本原則,教育發展就成了空談。以人為本標誌著人的主體地位的確立和提升,是尊重人的地位、人的尊嚴、人的權利,人的需要,一切為了現實的、社會的、具體的人。以人為本並不能簡單地認為就是單純的、抽象的、自然存在的人,人如果停留在自然狀態,僅是純粹生物意義上的自然存在物。人是社會存在物,是社會化了的人的存在,社會是通過人的自覺、自主、自為的活動,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中,賦予了人作為社會人的意義價值。教育科學發展觀認為:更為重要的是關注人的價值、人的素質和人的意義的存在。關注人的個性的充分發展,要實現人的個性的充分發展,主要環節是接受教育。人的力量、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受動性的,只有當人學習了知識,才有力量。每個人不僅有自我生存的需要,有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即進行自我完善、自我創造、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需要,同時這也是現代社會對人的需求。未來社會的競爭,最重要的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競爭的關鍵是教育,教育科學發展觀應該樹立教育優先發展的自覺理念,這也是實現以人為本的根本路徑。只有把教育提升到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才能把我國豐富的人力資源轉化為人才資源,贏得競爭的主動權,這是以人為本發展觀的核心。

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科學發展觀,要把大人才觀擺在突出的地位,這樣我國才能從人口大國邁向人力資源強國。國際競爭力的核心和關鍵是國家經濟實力、企業管理和科技競爭力,而其實質是人才的競爭。無論是經濟的發展,無論是企業管理能力還是科技競爭力,都離不開入,離不開人才。目前我國需要大批高知識、高科技的人才,我國才能形成世界性的科技創新中心,但是目前我國還有相當差距。雖然我國東部已經成為成功的技術套用者,整箇中國正逐步成為技術套用型大國,但是國際核心競爭力偏低,科技競爭力較弱,卻是不爭的事實。要改變這種局面,必須要培養出大量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級人才。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人才是經濟、企業、教育和科技競爭力的關鍵和核心,只有儘快進行人才開發才能有效地支撐我國競爭力的提升,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同時人的個性也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以人為本的教育科學發展觀,超越了只追求某一個方面的片面性發展的局限,肯定了在社會、經濟、科技協調發展的基礎上對人的全面發展的教育培養,突出了人的全面發展是社會進步和經濟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關注人的本質力量,提升人的自覺自為全面發展的主體地位,這與社會經濟發展、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是完全一致的。

重視以人為本就是尊重做人的人格、肯定人的尊嚴,就是尊重人的學習、受教育的權利,是教育科學發展觀的重中之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根本目的是為了人,關鍵是要關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特別是信息化、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更需要人的全面發展。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需要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制度和教育體系,構建學習型社會,使社會全體成員都能享有終身受教育的機會和權利。

首先,要從觀念上重視人的終身受教育權,樹立終身學習體系的緊迫觀念。我國一貫重視學歷教育,這無疑是很重要的,但是在信息、經濟瞬息萬變,高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傳統的學歷教育,或學校“一次性”教育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經濟和科技飛速發展的需要,人們在學校學習的知識,也只是為今後的學習打基礎,許多知識、技能和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在工作的實踐和職業的培訓中獲得的,即使是大學畢業生,所學的知識二年後就有一半已經過時。因此,在職教育、繼續教育、培訓將成為培養人才的重要方式。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發展繼續教育,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種學習化社會,必將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技術和文比水平,促進我國人力資源的開發。建立終身學習化社會,既是尊重人受教育的平等權利,也是廣大民眾自我完善的迫切要求。

其次,要提供學習化社會的制度保障,建設學習化的社會環境。要打破傳統封閉式的辦學模式,使學校融入社會,特別是發揮高校建設終身教育的積極作用。為人們提供階段性和連續性的、終身學習的平台,教育制度為人的全面發展服務,是學習化社會的基本要求,也是國際社會通行的原則。教育已不是某些傑出人才的特權,或某一特定年齡的規定活動,僅靠學校或通過單獨的機構不能對其社會的一切成員都提供學習的機會。教育現在是、而且將來也越來越是每個人的需要,我們不僅必須發展國小、中學、大學教育,而且還必須超越學校教育的範圍,把教育的功能擴充到整個社會的各個方面,我們把這個社會稱之為“學習化的社會”;我國目前與構建學習化社會還有相當差距。社會的教育科學發展觀的價值,不僅是只滿足個人的需要,更重要的意義是滿足社會的需要,這是作為社會人的最本質的需要,也是每個人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為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要努力創造學習化的社會環境。傳統教育觀強調學習是灌輸,學生是被動接受的過程,以應試教育為目標,以教師為主,學生圍著教師轉;科學教育觀強調學生是主體,學習是獨立自主、生動活潑的、自由自覺的學習過程,教師要圍繞學生轉。學習化社會是以學習者為主體、為中心的社會形態,學習成為國家政治和人們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和社會為學習者提供多種方式、多種層次、多種手段的學習機會,學習成為社會最廣泛、最普遍的、人人都能參與的行為。終身教育時代,一切為提高人的素質,為了人的全面發展提供機會和條件,這不僅是教育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不僅是以人為本的要求,也是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

三、教育科學發展觀的基本方針是可持續發展

教育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是人類關於教育發展的新的戰略思想。發展是時代的主題,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是把優先發展、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平等發展觀念注入教育發展的觀念中,這既是經濟也是教育發展的客觀規律,是教育可持續發展的本質要求。

首先,教育要優先、全面發展,這是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前瞻觀。知識經濟時代,決定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發展速度、發展程度的不是物質資本,而是人力、知識資本,知識貧困是經濟貧苦之源。教育是有戰略性、先導性的產業投資,教育投資是一種改變人自身、改變現實世界的強大力量。

教育必須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這需要國家、社會和市場共同介入教育,改變教育僅僅是消費投入的錯誤理念,最關鍵的是政府要加大對義務教育的投入和保證教育的優先發展。目前我國教育的發展還處於相對落後階段,用於教育的投入還遠低於開發中國家的平均指數,這是不符合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決策的,是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屏障。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地位,既是我國教育也是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要前提。可持續發展的思想認為:社會的發展是個有機的整體,教育是社會有機整體的一個組成部分,知識經濟時代不同於農業和工業經濟時代,它是以現代科技為中心,建立在知識的生產、傳播和套用基礎之上的,這就決定了教育在知識經濟社會中居於先導和基礎的地位。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決定》中,把教育列為“是對國民經濟發展具有全局性、先導性影響的基礎性行業”。教育在知識經濟和知識創新中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動力,教育發展的狀況將決定我們民族和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要有整體性、全局性、前瞻性的戰略發展觀,教育的先導性、全局性、基礎性的定位,說明各種人才的培養與社會發展之間存在著滯後性,因此,必須對未來社會經濟對人才的需求有高瞻遠矚的戰略規劃。制訂科學的長期、中長期的發展目標和規劃,形成多階段、多形式、多種類、多層次全方位的大教育系統,這就擴大和延伸了發展的視野,是教育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對策,也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和促進經濟的持續發展。同時又要突出重點,著眼於基礎教育,正確處理好初等、中等、高等教育之間的關係,九年義務教育是國家教育體系的基礎,也是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政府一方面要切實承擔起發展農村義務教育的責任,完善農村的義務教育體系;另一方面要擴大和發展高等教育,推進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要儘快建設完善的、現代化的國民教育體系。當代教育的整體化改革的趨勢不斷加強,從教育的理念、體制、結構,到教育的政策、內容、方法、課程等的不斷革新,是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國民教育發展的不同階段,教育面臨著不同的矛盾和課題,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教育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日益突出。教育資源嚴重不足和分配不合理、教育資產的管理體制僵化,這幾個方面的問題將決定和影響我國教育今後的發展狀況,必須進行制度的改革、創新,以教育可持續發展的方針為指導,構建全面發展、協調發展的現代教育制度、現代教育財政制度,調動市場和民間資本投資教育,為教育持續發展提供必要條件。

其次,教育協調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性環節。在社會這個龐大的系統中,教育是其中的一個子系統,教育的協調發展是研究、尋求教育與社會其他子系統之間協調發展的條件。所謂教育協調發展,一是指教育系統與其他子系統如與科技系統、經濟系統的協調發展;二是指教育系統內部的各種關係,諸如義務教育與非義務教育、中等教育與高等教育、大眾化教育與精英教育、階段性與連續性教育、職業培訓與終身教育、國辦教育與民辦教育、教育體制與機制的改革、公平與效率的關係等等,必須通過巨觀調控,使之協調、均衡的發展。協調得當,相得益彰,達到雙贏;否則將兩敗俱傷,後果嚴重。協調發展是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關節點。

第三,教育可持續發展方針的價值觀是:教育的平等發展觀是對教育價值觀的定位,是現代教育價值觀的必然選擇,是教育可持續發展的根本目的。受教育權利是被世界人權宣言和我國憲法賦予的人之為人的基本權利。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教育公平、平等性更加關注,對受教育的權利更為重視。我國憲法第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受教育權利不僅是受憲法保護的法定的平等權利,而且我國的教育法、義務教育法也確立了教育的公平性、平等性,說明我國對受教育平等權的實體立法制度是很重視的。但是如何使受教育權利從法定權利,轉化為每個公民的現實權利如何在公民受教育權利被侵害時能得到法律的保障和救濟我國在程式法上對教育權利的法律保障還存在較大差距。受教育權的不平等,從巨觀上有城鄉之間的教育財政資源的不均等,公民受教育的機會不平等,國辦與民辦學校在許多方面的不平等;從微觀上有學生與學校、學生與教師之間發生糾紛時沒有教育程式法,如教育訴訟法、教育行政複議法等,導致司法的被動,受教育的平等權往往得不到應有的保證。落實教育科學發展觀的可持續發展的方針,教育必須以全面、協調、平等的發展為基本內容,以整體觀、協調觀、平等觀確立教育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學校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
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2) | 返回目錄

調研時間:-12-12 

調研地點;多媒體教室

調研人員:支部書記, 支部全體黨員,預備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年級組長,教研組長。 

調研主題: 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學校和諧發展

調研目的:明確科學發展觀深刻內涵,結合實際,運用科學發展觀的思想來分析解決問題,推進學校和諧發展

調研過程:1、分組討論 

2、各自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

3、支部書記做最後總結

調研總結:

通過此次對科學發展觀的調研,使我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科學發展觀的內涵,明確了黨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及時性與必要性,學會要有意識的用科學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同時,不斷將其與學校發展相結合,做到統籌兼顧,全面分析。

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科學發展觀是我黨在新時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踐經驗的總結和理論的深化。科學發展觀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是新的領導集體對中國建設客觀規律認識的升華。在新的歷史時期,中國的改革以何種觀念統領將關係到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穩定,關係到中國未來發展的戰略決策。科學發展觀不僅是在新的歷史時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指導綱領,也是推動科學、教育、文化等各項事業發展的指導綱領。教育科學發展觀是在教育領域,破除傳統的、被長期束縛的思想觀念,樹立起現代化的、科學的發展觀。教育科學的發展觀是有時代特色的、符合時代需要的發展理念。只有具有一流的發展觀,才能辦出一流的教育。這是被實踐反覆證明了的真知灼見。

此次對科學發展觀的調研,明確了影響學校和諧發展的問題:

第一,學校領導班子成員中部分領導自身素質有待提高,個別領導工作方法有待改進,工作作風也存在些問題,如工作不落實、不到位,與老師溝通交流較少等。

第二,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質量求生存,質量求發展,影響我校教學質量提高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因素。

1、師資隊伍建設有待加強,從總體情況看,學校人才總量不足,尤其是專任教師數量不足;人才結構不盡合理,高學歷人才、學科帶頭人緊缺,中級職稱人員比例偏低,名師較少。

2、學校各項制度有待應進一步完善,學校執行制度體現公平公正前後連貫不夠。

第三,後勤管理有待加強。

一是學校後勤管理人員服務意識有待提高,不能很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保障教育教學秩序正常進行,

二是教工和學生住宿住宿及用水條件亟待改善。

第四、後進生管理和轉化工作缺乏創新性和時效性。

為了學習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學校和諧發展,我們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學校領導班子成員要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自身素質,改進工作方法,深入民眾。

二、努力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我們必須深刻地認識到:人才是興校之本、強校之本,加強人才隊伍的建設是我們當前一項十分重要而迫切的工作。首先,突出重點,築造凝聚人才的高台。目前,學校的發展是全校教職工最為關注的事情,也是我校吸引和穩定人才的根本出路。對於學校的發展,主要領導做了很多有意義的工作,但教職工對工作進展情況不了解,對結局不明朗,看不到希望,這是部分教師工作不主動,不熱情的主要原因。學校可在適當時機召開全體教職工大會,通報情況,統一思想和認識,同時抽調得力人員,成立工作班子,明確工作任務,制訂工作進程表。各部門召開教職工會,展開討論,為學校的發展獻計獻策。其次,更新人才觀念,全面推進人才興校強校戰略。要確立“以人為本”思想,強調教師在學校建設中的核心作用;要堅持人才的科學發展觀,尊重人才規律,克服人才隊伍建設中存在的急功近利行為;要注重人才整體效應的充分發揮;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評價標準;要加強培養創業型人才。第三,創新機制,最佳化環境,採取切實措施抓好人才興校強校戰略的實施。要創新體制機制,激發人才工作的生機與活力;要最佳化人才環境,為各類人才發揮作用、實現價值提供廣闊舞台;要最佳化人才資源配置,提高人力資源使用效益;要全面貫徹黨管人才原則,切實保證人才強校戰略的組織實施。

三、加強校風建設,創新德育管理機制,不斷提高校風班風學風的管理水平。增強責任意識,樹立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強化制度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考評機制和激勵機制,切實把構建文明校園工程,夯實基礎,穩固框架,淨化表象。贏得社會認可,家長滿意。使得學生能在安全和諧的校園裡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四、學校要努力加強後勤管理,要積極爭取資金,力爭得到縣政府鎮政府教育局的大力支持,  努力改善辦學條件,儘快解決制約學校發展問題。隨著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進一步深入,學校將進一步自查自糾,邊學習邊整改,以推動學校和諧發展。

農村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
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3) | 返回目錄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指出:“推進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加快農業經營方式轉變。統一經營要向發展農戶聯合與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層次、多形式經營服務體系的方向轉變,發展集體經濟、增強集體組織服務功能,培育農民新型合作組織,發展各種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按照服務農民、進退自由、權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快發展,使之成為引領農民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的現代農業經營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是指是在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同類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或者同類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的提供者、利用者,自願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其成員為主要服務對象,提供農業生產資料的購買,農產品的銷售、加工、運輸、貯藏以及與農業生產經營有關的技術、信息等服務。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在全面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農民專業合作社不僅創新了農村經營管理體制,推進了農業產業化進程,也是帶領農民共同致富的載體,是一種新的集體經濟形式。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重要組成部分,在進一步提升農村養殖戶經營管理水平,促進畜牧產業最佳化升級,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榆林村及森地鑫養殖專業合作社基本情況

榆林村位於鄭州高新區溝趙辦事處北部,連霍高速公路橫貫東西,穿境而過,把榆林村分成南北兩部分。全村有兩個自然村,土地面積3168畝,其中耕地1974畝。全村現有人口1650人,分為三個村民組。榆林村有孫、馮、賈、賀、李、王、苗等十餘姓氏,村民勤勞誠實,民風淳樸。榆林村畜牧業基礎較好,近年來發展勢頭強勁,目前全村有養豬、養雞、養鴨、養牛等養殖戶三十餘家。3月,榆林村十餘家養豬、養鴨養殖戶聯合起來,成立了高新區首家農民養殖專業合作社——鄭州高新區森地鑫農民養殖專業合作社。該合作社註冊資本70萬元,養殖戶共十家,其中,養豬養殖戶九家,養鴨養殖戶一家。目前,合作社年出欄生豬近XX頭,肉鴨3萬餘只。多年來,各養殖戶分散經營帶來的經營規模小,擴大規模融資困難,管理水平低,飼養牲畜、家禽因疾病等遭受損失巨大,農產品銷售價格不高,集體定價困難等諸多因素是促使各社員聯合設立合作社的主要原因。

二、森地鑫養殖專業合作社發展現狀及其特點

1、組織機構完整,管理制度完善。森地鑫養殖專業合作社制定了合作社章程,建立了成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等組織機構,健全了經營、管理、監督、財務等機構工作職責,完善了產品質量管理、財務管理、學習培訓、檔案管理等內部管理制度,並進行有效的運作。

2、辦公場所獨立,辦公設施完備。森地鑫養殖專業合作社辦公地點設在了榆林村村委會,有獨立的辦公室,並且正式掛牌,藉助村委會辦公條件,該合作社設施齊全,空間寬敞,條件舒適,氣氛融洽。

3、無私奉獻,創建初期管理人員不計報酬。森地鑫養殖專業合作社成立以來,理事會、監事會、財務人員等管理層次成員全部主動放棄了工作報酬,提供無償服務,起到了很好的示範帶動作用,樹立了良好的口碑,極大地推進了合作社的建設和發展。

森地鑫養殖專業合作社有以下一些基本特點:一是在合作方式上,不改變家庭承包經營制度。二是在經營內容上,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專業合作社能夠圍繞生豬、肉/蛋鴨等農產品的生產經營為成員提供產前、產中和產後服務。三是在組織管理上,實行自願結合,民主辦社。合作社由養殖戶自願組成,入社自願,退社自由。合作社內部實行民主管理,重大事項由成員(代表)大會討論決定。四是在辦社宗旨上,對內以服務為宗旨,對外以獲取最大利潤為目標。合作社對成員開展技術培訓、信息諮詢、農資供應,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不以盈利為目的;對外按照市場經濟規則,參與市場競爭,以獲取最大利潤為目標。五是在盈餘分配上,讓社員得到實惠。合作社無償、低償為社員開展技術培訓、技術輔導、信息發布,甚至無償提供良種等;幫助社員進行產品銷售,或者按不低於市場價統一收購後銷售;加工、銷售環節產生的盈餘按交易量實行二次分配,給社員帶來實惠。

三、森地鑫養殖專業合作社成立帶來的積極影響

1、參合養殖戶養殖規模相應擴大。合作社成立以後,參加合作社的各養殖戶信心增強了,對合作社的未來充滿希望,在目前養殖生豬效益遠遠不如前兩年的形勢下,各參社成員都相應增加了養殖規模。近期,合作社社員都已經或正在建設新的豬舍,擴大生豬養殖規模。

2、合作社成員經營管理得到加強。森地鑫養殖專業合作社成立後,合作社理事長陳長欣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和《鄭州高新區森地鑫農民養殖專業合作社章程》來管理組織合作社,在養殖戶養殖小區的管理、飼料的購買、生豬和肉鴨的飼養以及畜產品的銷售等方面都不斷加強統一管理。目前,合作社基本形成了數個標準化的養殖小區,合作社組織人員對各養殖小區內外牆進行了統一標準的粉刷,製作了統一的養殖小區牌匾。合作社整體基本實現了生豬飼料的統一購買,飼養過程標準化生產的制度正在積極探索制定中,合作社農產品的銷售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開拓新渠道。

3、合作社示範和帶動效應開始突顯。合作社的籌備設立是在大學生村幹部楊明星的指導下嚴格按照鄭州市示範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標準進行組織的。正是這種高標準、嚴要求才決定了成立後的森地鑫農民養殖專業合作社組織完整、制度健全、經營規範和運作有序。做為鄭州高新區首家農民養殖專業合作社,森地鑫養殖專業合作社籌備設立之初就備受榆林村以及周邊養殖戶的廣泛關注,其示範和帶動作用開始突顯。《鄭州高新報》和《鄭州日報》都對合作社的成立以及大學生村幹部在合作社成立過程中的指導作用做了相應報導。該合作社充分調動了廣大村民的積極性,引起榆林村及周邊養殖戶的關注,在森地鑫養殖合作社的帶動下,溝趙辦事處牛寨村和崗崔村養殖戶多次專程到榆林村學習經驗,並積極與大學生村幹部楊明星取得聯繫,諮詢合作社成立的相關手續,打算成立自己的養殖專業合作社。目前,牛寨村和崗崔村的養殖合作社正在緊鑼密鼓的籌備中,將於近日正式掛牌成立。森地鑫養殖合作社被許多大學生村幹部同事親切的稱為“榆林模式”,並且獲得較大範圍的推廣,榆林村養殖合作社的星星之火,逐漸成為高新區農業專業化、產業化的燎原之勢。

4、生態養殖技術的引進正在積極洽談中。長期以來,農村養殖戶一直走著小規模、低效益、重污染的“小農養殖”模式,在家庭式的養殖羊腸小道上蹣跚前行。“小農養殖”模式的弊端在於規模小、效益低、污染嚴重。而污染問題已經是家庭式“小農養殖”模式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突出的重要問題。在農村,養殖業的發展一般都不重視環境保護的問題,往往養殖場周圍都是臭氣熏天,污水橫流,讓人很遠都不敢接近,養殖場周邊居住民眾往往意見極大,但是又無可奈何。森地鑫養殖專業合作社成立之初就注意到了這個情況,並下決心徹底解決這個困擾了養殖戶多年的頑疾。首先,合作社從管理上對養殖戶養殖場所產生的動物糞便進行統一堆放處理,並準備建立大型沼氣池來解決動物糞便的消耗問題。更重要的是,合作社正在積極尋求新型生態養殖技術的引進推廣工作,準備引進具有豬舍易建、節能增效、生態環保、效益顯著和安全放心的生態養豬新技術。生態養豬技術的引進推廣,必將使森地鑫農民養殖專業合作社在養殖管理水平再上一個新台階,極大的促進合作社經濟效益的大幅提高。進而在榆林村乃至整個鄭州高新區養殖業掀起新一輪的技術升級和推動飼養技術的革命,起到很好的示範和帶動作用。

四、森地鑫養殖專業合作社目前面臨的困難

1、資金不足,嚴重製約合作社健康發展。近兩年來,由於生豬生產供過於求,h1n1流感等因素的影響,導致豬肉消費的大幅度減少,生豬價格一路下滑,曾經一度跌至盈虧線下。養殖業特別是農村生豬養殖戶經營效益大不如前,甚至出現了虧損和嚴重虧損的情況。鑫地鑫養殖合作社的成員多數養殖生豬,因此受影響普遍較大。資金積累不足,銀行融資農民個人授信額度較小,養殖戶個人擴大規模多數受資金不足的嚴重製約。合作社引進技術,推進沼氣項目因資金困難更是舉步維艱。

2、管理人員綜合素質不高,管理難度大。雖然合作社成立已經半年有餘,但是由於合作社成員多年來一直習慣於分散養殖,至今合作社統一管理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就其原因,投資資金困難,合作社產業化發展後勁不足讓各參社成員沒有得到明顯的實惠是重要原因。另外,合作社負責人文化程度不高,信息閉塞,受到的管理知識培訓較少,管理水平有限也是重要原因。合作社負責人在合作社威信度不高,在農村這種鄉土文化深厚的環境中管理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3、政府重視程度不夠,扶持力度不大。一方面,近年來,中央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相繼出台,給廣大農村民眾帶來希望,但是各級地方政府對農村重視程度普遍不高,多數惠農政策大都停留在政府檔案中,具體實施的為數不多。就鄭州高新區來講,因為是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引進高新技術項目,發展工業經濟始終是其工作的重點,對農業、農村的關注度就略顯不足。具體表現為,森地鑫養殖專業合作社做為高新區首家農民養殖合作社,至今沒有獲得高新區管委會任何的資金、政策、管理培訓方面的扶持。另一方面,政府扶持政策具有短期性,長效機制建立起來困難。具體表現在,高新區工商行政管理分局在辦理合作社成立手續中不同時期實行不同的審批標準。森地鑫成立之初,手續齊全,一周就辦下來了營業執照。但是隨後的牛寨村和崗崔村辦理手續時,工商局以需要辦理環境評估等前置手續為由,至今沒有給他們辦理,嚴重打擊了兩村養殖戶的參社建社積極性。

五、森地鑫養殖專業合作社下一步打算

1、加強管理,推行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向管理要效益,以產品贏得競爭力”是森地鑫養殖專業合作社成立之初就確定的經營方針。合作社成立以來,也正是按照這樣的既定方針做的,合作社從統一購買生豬飼料開始,逐步推行養殖過程的標準化生產,以高品質的畜產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一席之地,並不斷做大做強。目前,合作社整體基本實現了生豬飼料的統一購買,養殖過程標準化生產的制度正在積極探索制定中,合作社畜產品的銷售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開拓新的渠道。

合作社從加強標準化養殖小區建設入手,對各養殖小區內外牆進行了統一標準的粉刷,製作了統一的養殖小區牌匾,基本形成了數個標準化的養殖小區。另外,加強了豬舍的清潔衛生、動物糞便的集中統一堆放處理等生產過程的環境保護方面管理,樹立了合作社養殖戶與非合作社養殖戶的較大區別。生態養豬技術的引進推廣,必將使森地鑫農民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管理水平再上一個新台階,極大的促進合作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大幅提高,進而在榆林村乃至整個高新區養殖業掀起新一輪的技術升級和飼養技術的革命,起到更好的示範和帶動作用。

2、品牌化經營,做大做強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今後,森地鑫養殖專業合作社計畫建立自己的畜牧網站,推廣合作社引進開發的養殖新技術,廣泛宣傳合作社畜產品,為下一步開展電子商務銷售奠定基礎。另外,準備註冊“森地鑫”涉農領域商標,通過開展品牌化經營,不斷增強合作社在新一輪農業現代化改革過程中的市場競爭力。

3、促進合作,邁出合作社農業產業化的步伐。通過合作社養殖規模的不斷過大,養殖畜產品種類的不斷增多,合作社與飼料加工企業以及農產品加工企業特別是肉類農產品加工企業的合作就成為必要。今後,合作社要加強與養殖相關大型企業的聯繫,不斷尋求合作機會。通過與養殖相關企業的接觸合作,走出“養殖戶-合作社-企業”一體化農業產業化的新道路。

4、加大投入,向養殖業農業產業化方向發展。與養殖相關企業尋求合作只是合作社發展的第一步,等到合作社發展一段時間,積累了一定的經營管理經驗,有了自己的資金積累以後,計畫建立合作社自己的大型沼氣項目,不僅可以集中處理秸桿及養殖戶動物糞便,還可以為榆林村及周邊村莊提供沼氣取暖做飯,取得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由養殖到建立自己的飼料加工廠,生豬、家禽屠宰廠,食品加工廠,走漸進式農業產業化道路。

綜上,回響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的號召,順應中央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要求,溝趙辦事處榆林村成立了鄭州高新區首家農民養殖專業合作社。相信在上級黨和政府各項富民惠農政策的指引下,經過勤勞勇敢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艱苦創業的不懈努力,榆林村農民專業合作社必將在引領高新區農民參與農業產業化,實行專業化、標準化生產,開展規模化、品牌化經營,開發建設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增強農民運用現代物質技術裝備的能力,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和農產品競爭力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取得巨大成功。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
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4) | 返回目錄

隨著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在我校的開展,通過科學發展觀有關理論和知識的學習,我深深地認識到我班要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就必須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實施質量工程。抓住此次學校期中考試檢測的良好機遇,及時針對班級開展了“如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調查。本次調研範圍:部分家長、全班學生;調研內容:我班教育教學的現狀、影響我班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因素、對提升我班教育教學質量的思考與建議。

一、我班教育教學的現狀

我班由於學校布局調整的原因,本學期併入中心學習,半學期來班級以積極推行新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突破,以縮小與本部的差距,圍繞學校“教孩子六年,想孩子六十年”的辦學理念,以“三會教育”為切入點,積極構建和諧教育。但是,通過調研,我發現當前我班教育教學也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有:

(一)教學管理還不夠規範、不夠細緻

班級管理上忙於上傳下達,對教學研究管理不深入,《於潛一小教育教學常規》措施落實還不完善或未落到實處,教學管理還不規範、不細緻、不科學,屬“粗放型”。課堂教學上沒有完全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也不能有效落實因材施教、差異發展的要求。

(二)學生兩級分化嚴重

我班生源複雜,學習基礎差,均來自農村,覆蓋面廣,留守兒童較多,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學生層次差異表現尤為突出。

(三)師資力量有待提高

由於我班的特殊性,學科教師變動比較大。教育教學研究活動缺乏高層次的專業引領。

(四)課堂效率不高

課中教師包辦代替多,師生互動少,聯繫學生實際少,有效訓練的時間和內容不足,沒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課後學生練習量不夠等。適合本班學生實際的有效課堂教學模式還有待探索。

二、影響我班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因素

(一)班級教育教學管理的基本制度建設(包括制度執行)有待加強。以學校的教育教學制度為載體,目前我班教育教學管理基本制度已經建立起來,但是還不夠完善,需要建立健全。

(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差。語文學科學習時間不充分,早自修和中午管理時間語文課偏少,課堂上老師要完成教學任務,也沒有太多的時間讓學生讀背。

三、對提升我班教育教學質量的思考與建議

(一)加強“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堅持“德治、法治、情治”相結合,增強學生的學習快樂指數。在學生層面上,堅持“教孩子六年,想孩子六十年”,讓所有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在班級隊伍建設上,也要體現“教孩子六年,想孩子六十年”的理念。班級既是學生學習的場所,也是學生感受學習樂趣的空間。學生在學校不僅僅是一種“學習”,更是一種“生活”,校園應該成為讓學生感受學習是快樂的場所。

(二)堅定“教孩子六年,想孩子六十年”的理念,紮實開展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實效。

(1)道德行為教育。在班級中認真貫徹執行《於潛鎮第一國小十個好習慣養成評價標準》,開展一日行為規範教育,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規範。

(2)堅持德育工作貼近我班學生生活。根據我班學生的特點,積極探索和形成層次分明的德育目標結構及與之相適應的德育內容與管理方法。

(3)加強班級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強健的體魄和健全的人格,使學生在自尊心、自信心、獨立性、責任感、意志、興趣、受挫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得到較好的發展。

編輯推薦:
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
栆園村學習科學發展觀活動調研報告
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活動調研報告
中學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
中學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調研報告
中學學習科學發展觀後勤工作調研報告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
努力踐行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
學習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