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文化建設的調研報告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格,是當前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當前世界教育主題的直接反映。但是當前,我們一些學校還是只抓學生的成績而忽視了學生的人格培養。作為培養學生人格的一塊陣地——班級文化,它對學生人格的影響可能持續一生。

研究表明:在民主型或支持型的班風裡,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相互信任、關係和諧,班級成員情緒高昂,自信心、自尊感和成就欲較強,呈現出一種既相互競爭又團結協作的歡樂氣氛,在這種氣氛里,優秀的學生感到自豪,落後的學生奮起直追,每個人的積極性、創造性得到讚揚和保護,主體性得到充分弘揚;在專制型或防衛型的班風裡,成員之間互不信任,關係緊張,學生之間由此而產生的是煩悶、恐懼、厭惡的情感態度與彼此攻擊的行為模式,學生自信心、自尊感與上進心不強,個性得不到健康發展。因此,良好的個性班級文化能促進學生的人格向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當前,班級文化建設的研究雖然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但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論體系,導致了班級文化建設的實踐不夠深入。

基於上面的認識,我們提出了《個性班級文化建設的研究》課題,以期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從實踐的層面積極探索班級個性化文化建設的內涵、特徵、類型的本質內容,以及個性化班級文化建設的有效策略,構建新型的個性化班級管理模式,為學生的成長創造良好的文化環境和氛圍,張揚學生個性,創建一種充滿人情味的個性班級文化,以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與可持續的發展。

(二)課題設計的理論依據

1、班級社會學理論

現代學校是以班級授課制為基本模式的。班級社會學將班級作為一個社會體系去考察研究的一門科學,班級作為一個社會,它具有促進學生社會化與個性化兩大基本功能。故此可以斷言,班級作為一個教育基本單位,乃是給學生進行預期社會化教育。班級作為一個微型教育社會,是一個社會文化傳播媒體,是一個選擇、傳遞和聚合社會文化的文化實體。班級作為一個社會,既是一種教育制度,又是一種文化模式,其要素包含教師文化與學生文化、制度文化與素質文化、個體文化與群體文化等。班級社會學理論是指導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理論依據,可以使本課題研究有一個明確目標與範圍界限。

2、創新教育理論

現代社會發展呼喚一種全新的教育,其核心是提高人的素質。素質的重要目的就是要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以及培養學生團隊精神等良好的道德品質,而班級集體正是培養學生們素質的重要途徑。要加強班級文化建設就必須以學生髮展為本,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根本、為核心。《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實施意見》明確指出:“要大力推進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文化建設在學校教育中,尤其是在促進素質教育中有重要地位。

3、集體教育理論

學校班級集體是一種特殊的教育主體。集體具有促進學生同社會化和個性化的功能,其基本原理是在集體中進行教育。班級文化是指作為班級成員共有的信念、價值觀、態度的複合體。班級文化既是影響班級管理的環境因素,又是班級管理成果的物化標識。學生的品德、個性特徵、思想意識、知識才能、情趣情操都是班級文化的重要特徵。現代集體建設著眼於以學生髮展為本,讓班級集體成為學生的精神樂園,成為學生素質發展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