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文化建設的調研報告

4、寧波市鎮海學校開展的《新課程條件下創建個性化班級文化的探索》提出“通過個性化班級文化建設,班級文化個性化管理制度的擬定,以及富有特色的班級活動的開展,形成具有創造精神的班風,使學生的個性與潛能在和諧的班級生態中獲得充分發展。”

5、蘇州市教科所開展的《構建個性化的班級文化,讓集體本身成為一種最有效的德育課程資源》提出的“在新課程時代的班級管理中,構建個性化的班級文化,集體本身可以成為一種最有效的德育課程資源,讓集體的能量溫馨地輻射每一個個體,最終走上教是為了不教的良性循環”。

(二)班級文化建設相關理論的研究

國家教委在《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德育工作的意見》中指出,“班集體是學生成長的重要陣地”,各級中國小要“積極開展創建優秀班集體的活動,培養學生的集體觀念和對集體的負責感、榮譽感。形成正確的集體輿論,樹立良好的班風,逐步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1、班級是學生在校生活的主場所,班級物質文化建設是指教室環境建設。營造健康、和諧、優雅的班級物質文化,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教育影響力和感染力。因此班級文化建設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環境布置。

心理學家班圖拉認為:人的行為和環境之間存在著一個相互作用,相互決定的過程,環境影響決定了那些潛在行為傾向可成為實際的行為。良好的心理素質為培養高尚的思想品德提供了更為有效的途徑。因此,建設一塊文化陣地,營造濃厚向上的思想文化氛圍,是發展學生心理素質,提高德育實效的有效手段。

馬克思說:“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整潔、明亮、溫馨的教室環境可以陶冶情操,給人以啟迪教育。freuid曾說:“我房子裡的每一件東西都是有意義的。”也就是說作為整體存在的環境它同樣能代表主體意識,以及影響身處其中的人的意識。班級文化環境也是如此。創造一個優美的班級環境,讓學生接受美的薰陶,培養感受美、欣賞美、鑑別美的能力,並以此自覺的維護美、創造美。從而在美的環境中淨化心靈,陶冶情操、樹立崇高的道德美。

班級物質文化環境建設必須圍繞班集體的目標有意識地進行,使物質文化環境建設成為班集體目標達成的輔助手段。據調查,在有意識地進行班級文化建設、發動學生布置圖書角之前,學生較喜愛閱讀課外書的只有13%,非常喜愛閱讀課外書的只占9.7%,而之後呢,這兩項分別達到了25%和63%,學生愛看課外書的習慣得到逐步的養成。

2、德國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教育的“文化適應性”原則,他認為人的自然本性的發展必然受到民族的、歷史的、社會的、文化的影響,因而教育要適應社會文化的要求,要善於選用生活中的真、善、美,引導人的各種天賦能力的發展。現代教育學認為人的整體素質是由生理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文化素質組成的有機整體,是先天遺傳和後天環境因素的“合金”,其中環境影響和制約個人綜合素質的發展與水平。因而,我們要加強校園、班級文化建設,構建、營造一個優美和諧的校內及班級人文環境與自然物質環境,挖掘蘊涵在其中的德育因素,對學生施以良好的德育影響,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促使學生素質得到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