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優質資源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調研報告

新型工業化道路:這是黨的xx大提出的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黨的xx大提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促進經濟成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這“三個轉變”,從需求結構、產業結構、要素結構等方面,對經濟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點任務和基本途徑。

中央把新型工業化道路,作為加快實現我國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重大戰略部署,作為走經濟建設新路子的基本方針,這是我國今後幾十年工業化發展的方向,更是我們欠發達地區擴大經濟總量,加快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縮短與發達地區差距的必然選擇。

五、發揮**礦產資源優勢,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和開發與保護並重、勘探與開發並舉的方針,堅持實施大企業、大集團戰略,最大限度地發揮礦產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精深加工業,努力實現工業產品的轉型升級,切實推進以礦業深加工為突破口的新型工業化建設。

(一) 加大勘探力度,為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提供支撐

實施礦業深加工為重點的新型工業化建設首先要以摸清家底、掌握資源為重點,加快礦業勘探步伐。充足的資源保障,是推進礦產品精深加工、實現產業結構轉換升級的前提。

緊抓國家深化阿爾泰山地質找礦和國土資源廳對口幫扶的良好機遇,建立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多元投入的機制,加快礦產資源勘探步伐。一是充分發揮政府、地勘單位、企業等各方面的積極性,形成多渠道投入地質勘查的機制。在礦產資源出讓收益中按一定的比例提取設立地質勘查基金,促進礦產資源勘查投入的良性循環和礦業的滾動發展。充分發揮基金的引導作用,吸引社會資金進入地質找礦領域,積極爭取國家和自治區安排的公益性、基礎性、戰略性礦產資源勘查項目,擴大礦產資源儲備,提高礦產資源可供性和保證程度。二是通過政策引導、招商引資,吸引和支持民間資本進入礦產勘查領域,設立更多商業地勘項目,促進地勘投資多元化。同時,鼓勵礦山企業多渠道籌措資金,積極開展外圍或深部找礦,尋找最低成本的後備資源。三是明確投資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條件和程式,提高辦事效率,吸引更多的資金投入到礦產資源風險性勘查。四是加強地質調查,提高基礎地質調查程度。重點在成礦區帶、重大地質問題地區開展基礎地質調查。五是針對地區地勘單位多,技術力量雄厚的實際,建立完善協調聯繫機制,加強地質勘探成果信息庫建設,實現成果共享,促進資源開發。

(二)以實現礦業深加工為主攻方向,整合優勢資源,發揮規模效應

礦產資源是有限的,而深層次加工利用則是無限的,從經濟的角度說,增值了就是增產了、增效了,提高了利用率就是節約了資源。以整頓礦產開發秩序為突破口,引導礦產資源向優勢企業和戰略投資者集中,合理控制資源開採總量和市場流向,變重要礦產資源的儲量優勢為市場調控優勢。徹底結束礦產品和初級產品輸出的局面。按照產業化經營的要求,採取“並小扶大”和“聯小成大”的措施,對小型採礦企業實行“關停並轉”。鼓勵企業不斷研發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新產品,提高產業發展的水平。控制現有無深加工能力礦山企業的開採規模,鼓勵企業在精選後進行深度加工,努力實現礦業經濟成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根本轉變,使有限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效益最大化。在下一步工作中,要堅定不移地實施大企業、大集團戰略,堅持“引大扶強”,以優勢資源為紐帶,以園區建設為平台,以做大做強為目標,力爭在較短時間內實現地區礦業深加工的突破。通過資源整合,積極培育大型礦業集團,促進礦產資源開發規模化、集約化,逐步形成礦產資源開發、加工、製造的產業集群,使規模效益成為**地區經濟發展的產業主導和經濟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