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黨員發展與管理問題調研報告

(四)圍繞經濟建設,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和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

1、突出工作中心,聚精會神地領導經濟建設。哈密市凝聚黨員幹部的主要精力,在思想觀念、工作部署安排、工作方法改進等方面都突出經濟建設這箇中心,緊緊抓住經濟工作不放鬆。基層黨組織的每個成員都把思想統一到抓經濟上,把精力集中到乾實事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實上,儘可能地關心和參與經濟工作,從而形成領導經濟工作的整體合力。

2、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大力抓好農村基層支部班子建設。一是選好帶頭人,實現能人治村。對內做到深挖廣積,通過深化培養,拓寬選任渠道,打破地域、身份、職業界限,重點在務工經商返鄉人員、產業致富帶頭人、農村經紀人等農村致富能人中大力培養選拔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真正把政治素質好、民眾威信高、致富帶富能力強的農村經濟能人選拔到村主要幹部崗位上來。對外打通“綠色”通道,通過找準依靠政策吸引與傾情回報家鄉的結合點,把走出去的能人請回來,用他們廣闊的視野、成功的理念、雄厚的資本、先進的技術及各項生產要素,來推進家鄉經濟發展,並把他們培養成為善經營、會管理、具有崇高黨性和奉獻精神的領頭人。二是建設支部班子,形成領導核心。堅持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計畫與培養選拔有作為的村幹部相結合,在最佳化村支部班子結構中推進工作開展。同時注意依法理順與村委會的關係,統一步調,形成工作合力。

3、提高農村黨員幹部經濟素質,提升經濟工作的整體水平。一是加強培訓學習。大興學習之風,提高了黨員幹部發展現代生產力的理論素質、科學知識水平、戰略思維能力和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二是創新培訓方式。通過開辦農技培訓班等形式,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地加強農村黨員技能培訓,把黨員幹部培訓成有技能、會運用、有產業、促增收的農村經濟能人。三是擴大經濟工作的參與程度。在參與經濟工作的實踐中,了解、熟悉經濟工作,總結民眾的創造,汲取民眾的智慧,增強對實踐的規律性認識,指導和推進生產力的發展。

4、健全社會服務體系,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務。一是創新農民增收模式。引領民眾創建各類經濟聯合體,不斷完善“支部+協會+農戶”、“支部+產業+基地+農戶”等模式,為民眾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讓農民從農業產業化經營中得到更多實惠。二是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找準當地優勢,採取部門幫扶、村企聯建、幹部示範、科技服務等創建模式,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引導農民民眾積極開拓市場。三是建立和完善現有信息網路,充分發揮市、鄉(鎮)、村信息服務組織的功能和作用,使農戶在農業生產中真正得到準確而有效的信息,增加農業生產和結構調整的主動性和預見性。

三、存在的問題

一是黨員結構不合理。黨員隊伍平均年齡偏大,文化結構普遍偏低,農村青年黨員數量偏少,文化程度較高的黨員外流較多,大多農村年輕人對黨的認識不深,入黨積極性不高,加上不少基層黨組織對發展黨員的工作辦法不到位,導致農村黨員年齡普遍老化、黨員文化程度偏低的現象。

二是選定發展對象比較困難。當前,農村大部分優秀青年外出務工,留在家中的青年很少,加之留在農村的青年各方面素質相對偏低,培養符合條件的黨員難度較大。外出務工青年素質普遍較高,但若作為發展對象,對其考察的工作比較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