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高中生教師節讀後感:《麥田裡的老師》

“鼓勵”與“讚美”,若只是從表象層次出發,比如名次、表現與結果,無形當中把孩子導向注重成績,無法接受挫敗的結果,將使孩子不敢面對真實。

接納與認同不一樣,接納是一種對生命的諒解。因此,接納一個孩子,並不一定認同他的行為,但一旦懂得接納,就能真正傾聽,幫助孩子釐清問題。

接納的感覺帶著一種愛與力量,一種寧靜淡定的感受。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我想要活得更有價值,卻沒有方向;想要上進,卻缺乏意志力。

所有的青少年,都想要一個積極正向的人生,沒有人想自甘墮落,他們不是不想努力,而是當他們遇到困頓、怠惰、犯錯、困惑與不安的時候,他們聽到的語言,通常是指責與說教。

大部分的孩子,是被心中衍生出來的焦慮干擾,導致他們生活散漫與浪費時光。

耐心是教育者很重要的素養,但是耐心並不是迂迴二行或者討好孩子,那將會離問題核心越來越遠。

沒有一個孩子不想有價值,沒有一個孩子想不被接納,沒有一個孩子的內在深處不想被愛,如此一來,我和孩子便是站在同一條線上了。

在談話前,大人應先為自己做心理功課,要溫柔而堅定,要處理好自己的情緒與期待,避免使用指責、討好、說教與打岔的方式和孩子對談。我的準備動作,通常是深呼吸幾次,並且告訴自己,我要抱著最大的希望,但有最壞的打算。

與青少年對談,是一個看似簡單的方法,然而卻是最困難的一部分。一般大人太心急於要解決孩子的問題,因此對談的過程,往往無法觸及孩子心中的焦慮,無法真正幫孩子正視問題,就急於下指令要孩子達成目標,這樣的方式,無法改變孩子的現狀。因此,充分地對談,充分理解孩子的內在,是幫助孩子定下目標之前,最重要的一個儀式。

引導孩子意識到問題,最有效的學習方式,是對自我的學習狀況有所察覺,意識到自己想要學好,而不僅是想要或是知道要學好而已。但是補習教育,常讓學生有錯誤的依賴感,從無機會讓孩子意識到學習問題。

首先,大人必須調整自己的心靈,以專注且真誠的語氣和孩子討論面對數學的態度,也請孩子深呼吸,專心面對此議題。

我常常告訴孩子,生命總會遇到難題,重要的是使用說明態度面對。正如同遇到數學難題,他是如何面對的?我期望他專注地做個鬥士,而且我設定的初期專注時間不會太長,目的在創造專注的經驗,扭轉面對數學的印象。

解決不喜歡數學,對數學不感興趣的難題,不是解題技巧,而是意識到自己如何面對數學。一旦有所察覺,意識到算數學的存在狀態,便能有所突破。一旦突破,便能建立自信,建立新的學習習慣,這也是自主學習里的一環。

無法專注學習,導致學習效率不佳。如此一來,他們花費再多的時間,只是消極敷衍,或者圖個心安,沒意識到自己的狀態。

虛無的大,變成實在的小,這句話的意思是,面對數學,可能會有恐懼,但心靈不要全被恐懼籠罩了,要讓出一點兒位置給勇氣。不會算數學,並沒有什麼大不了,不必太批判自己,頂多不會算而已。具體來說,我要她承認恐懼,縮小恐懼,勇敢與恐懼同在,另一方面,我讓她嘗試更簡單的數學問題,建立演算數學的成就,藉此覺察恐懼並不干擾她。算數學沒什麼好怕的,擁有了成功的經驗,再核對她是如何辦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