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農業產業化情況匯報

⑶林果業:建成100萬畝工業原料林和40萬畝經果林。

⑷畜禽業:飼養三元雜交豬500萬頭,山羊100萬隻和肉牛40萬頭,養殖家禽1億萬隻。

⑸蝦蟹業:重點發展青蝦、河蟹等特色水產50萬畝和50萬畝稻田養蟹。

各地、各部門要圍繞一大基礎產業、五大主導產業,全面規劃,集中人力、物力、財力,進行重點開發,儘快形成5條龍。各縣市區也要根據自身優勢,確定2-3個區域性主導產業。

2.下大氣力建好基地。各地要按照經濟規律和市場經濟原則,圍繞主導產業,在現有生產規模的基礎上,逐步擴大,連片生產。實行一鄉一品,數鄉一片,發揮規模效應。城郊和主要幹道沿路要建立蔬菜基地,定、鳳、明等易旱地區要建成山芋、玉米基地,山區要建成工業原料林和經果林基地,全面推廣三元雜交豬,明、天、全、南譙等沿河地區要建成水產基地。

3.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十五”期間,全市要形成10大經濟實力雄厚、牽動性強、輻射面廣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華能人造板公司、糧油食品總廠、肉聯廠、冬粉廠、淮陽優質油脂廠、西王綠環鴨、華萃食品、奶業公司、同心麵粉、縣棉種總場。每個龍頭企業年銷售收入要達到億元以上,其中超過2億元的要有2個。各縣、市、區要結合本地產業布局,重點抓好3-5個銷售收入5000萬元以上的加工型龍頭企業。

為實現上述目標,應著力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第一、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把發展農業產業化作為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以黨的xx大和xx屆三中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弘揚大包乾精神,著眼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實現農業現代化,加快農民致富步伐,勇於實踐,積極探索,樹立市場經濟產業協作、開放經營的觀念,突破部門、地區和所有制的界限,城鄉結合,內外聯動,國家、集體、個體、私營、“三資”一起上,形成生產、加工、銷售有機結合和相互促進的運行機制及其利益分配和分險防範機制,使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到一個歷史性新的階段。

第二、突出抓好龍頭企業,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抓好龍頭企業是實施農業產業化的關鍵。集中力量發展商貿流通、加工服務等多種類型的龍頭企業。龍頭企業應與市場緊密相連,應與農民利益息息相關,做到一頭連著市場,一頭連著農民,發揮帶動輻射作用。採取“改、招、盤、聚、創”等辦法,建設好龍頭企業。“改”,就是通過技改,把現有初具規模的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做到科技含量高、起點高、避免低水平重複;“招”,就是通過擴大開放、招商引資的辦法,吸引市外資金、人才、技術,興辦各類獨資、合資龍頭企業;“盤”,就是把一些經營狀況不良的企業,特別是鄉鎮企業中的有效資產,通過重組,盤活存量,將其投入到產業化經營中去;“聚”,就是採取鼓勵措施,吸納民間投資,創辦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私營等多種所有制的龍頭企業;“創”,就是由政府各個部門籌資、領辦、創辦龍頭企業。

第三、發展社會化服務,為推進農業產業化提供保障。充分發揮政府在發展產業化經營的組織、協調、推動作用。一是提供組織服務。協調理順產業化各環節之間的關係,培育一體化經營的體制和機制。二是努力構築市場體系。規劃引導市場建設,扶持發展購銷隊伍,努力建設開放式、全方位、大跨度的購銷信息網路,建立市場法制秩序,規範市場行為。三是積極發展各類中介組織。突出抓好專業協會和經紀人隊伍建設,鼓勵“官引民辦”、“官扶民辦”。四是搞好科技服務。穩定農技隊伍,加強農村服務組織建設,完善科技推廣網路,強化對農民實用技術的培訓。建設好農業科技示範園,把示範園建成品種開發、新技術推廣的基地。五是圍繞產業化經營的需要,加強農田水利、道路、電力、通訊信息入鄉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為產業化發展提供物質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