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德育綱要

語文教學要貫徹文道統一的原則,將語言文字的訓練、句段篇章的學習與思想品德教育統一於教學過程之中,利用課文內容中豐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充分發揮感染、陶冶作用,使學生受到教育。

數學教學最易於滲透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並要通過數學訓練,培養學生認真嚴謹、一絲不苟的學習態度和積極思維的良好習慣。

歷史教學最易於具體、形象、生動地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的教育。要通過教學,幫助學生了解中國古代科學技術、文化藝術方面的一些重大成就和對人類的傑出貢獻;知道近代史上帝國主義列強野蠻侵略我國的主要罪行以及中國人民受欺凌的主要史實;知道中國人民抵禦外侮、捍衛中華的重大鬥爭和一些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事跡;知道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建立新中國英勇奮鬥的主要史實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成就。教育學生學習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和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傳統,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感,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地理常識教學易於具體、形象地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要通過教學幫助學生初步了解我國和家鄉的自然環境和建設成就,激發愛祖國、愛家鄉的感情;初步了解我國和家鄉的主要資源及其利用狀況,初步認識合理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的重要;初步了解我國和家鄉的人口數量和發展狀況;初步懂得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初步了解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各族人民一律平等,要共同維護祖國統一。

自然常識教學要在講授自然常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熱愛科學、反對迷信的教育,培養學生尊重科學、相信科學的精神和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及能力。

音樂、美術教學要充分發揮藝術教育寓教於樂、生動形象、感人的優勢,向學生展示中華民族的優秀藝術傳統,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陶冶情操,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的感情。

體育教學要在體育技能技巧訓練的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和鍛鍊身體的習慣以及朝氣蓬勃、不怕困難、勇敢頑強的精神。並通過體育活動進行團隊精神教育,培養集體榮譽感,組織紀律性和合作精神。

勞動教學要把傳授勞動知識技能與培養良好的勞動習慣結合起來,通過勞動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思想、吃苦耐勞的精神、珍惜勞動成果的感情和對工作的責任心,養成勞動習慣。

二、校級、班級工作和各種教育活動

校級教育是由學校組織的,結合學校實際,面向全校學生進行的教育工作。學校校長和有關負責人是校級教育工作的組織者和領導者。要認真貫徹本《綱要》、《國小生守則》、《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建立每周一次的升國旗儀式和每天升降國旗,時事政策教育,利用重大節日、紀念日舉行全校性傳統教育活動,定期舉行主題校會等制度;要開闢教育陳列室,懸掛中國、世界地圖和中外名人畫像,並通過加強日常管理,建立整潔優美的校容、校貌,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形成良好的校風,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