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琴教學心得

音樂教師要通過一系列的電子琴教學活動,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進而發展音樂智力與音樂的審美能力,培養其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思想品德與高尚的情操。要達到這個目的,首先要撰寫電子琴教學計畫,鑽研教材,分析與了解學生學習電子琴的基本狀況,並與本學期音樂教學工作計畫相聯繫起來,進行全面的安排,做到心中有數,合理安排使電子琴教學任務落到實處。其次,要認真把握《電子琴考級大綱》認真備課,寫好教案

還要熟悉電子琴的性能,掌握所演奏樂曲的技巧,選擇好恰當的教學形式與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更好地完成器樂課的教學目的與任務。另外,要墊定其終身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發展音樂能力的堅定基礎,我認為要在正確的教育理念的指導下,還是要重視電子琴教學的幾個關鍵問題:

①重視綜合音樂感的培養:音樂的要素包括鏇律、節奏、和聲等,節奏是音樂的骨骼,所以在電子琴教學和學習中先要讓學生有等速感的確立,進行不同強弱的各種節奏、律動的感受,還要如何運用氣息學會歌唱,建立初步的和聲音響聽覺。教學順序可採用聽、唱、彈、讀,隨著琴齡的增長,然後轉入認譜、讀譜時的邊唱邊彈,視譜時的邊彈邊聽,鏇律的歌唱要唱出樂句的起伏、高低,從而掌握奏法上的長、短、跳、連,最好鏇律的歌唱要學會用氣息,並賦予樂句語彙的表現力。節奏的律動,並非是純粹的拍子計算,而是各種強弱拍的上下式左右的律動,到高年級時要重視逐步建立每個調上幾個主要和弦的和弦音響聽覺,並能說出和弦的名稱,學會運用“音數公式法”加“聽覺找法”,知道由哪幾個音構成,並讓學生進一步明確為了演奏的方便進行和弦的轉位,讓學生常去傾聽多指和弦伴奏所發出的音響,學會用耳朵去辨別自己的和弦是否正確,不能強記鍵盤位置,而一味機械、重複幾個手指的動作,學習演奏也要學會歌唱,才能在演奏中表現音樂,否則單純的與心腦無關的手指動作與重複,最終會讓琴童失去學琴的興趣。

②重視鍵盤能力的學習:電子琴屬於鍵盤形態,以鍵盤演奏來表現音樂,就必須掌握正確的鍵盤技術,彈奏電子琴也需要和鋼琴演奏一樣正確的姿勢,雙臂放鬆、自然,手臂與琴成平行,手臂、肘、腕、肩都不應有任何的稜角,手指技術還包括手指的獨立、力量、靈敏,有的學琴者,把鏇律彈得生硬、呆板、不好聽,彈奏方法不正確是其中之一,肩、臂、肘、腕沒放鬆,緊、僵硬造成下鍵生硬,重量不能自如地到底,缺乏彈性,力量不勻,彈起來的聲音乾、硬、噪。二是沒有把彈奏和唱結合起來,要用唱的感覺帶動彈奏,不少著名的器樂教育家經常對學生說:“手要用琴來歌唱”。語言雖簡練,但一語道破了天機。因此重視鍵盤技術能力的學習,才能為正確表現音樂打好基礎。

③掌握電子琴功能的運用與開發:中國音樂教育專家吳斌老師也提出要充分利用電子琴這一高科技樂器所提供的各種表現的可能性來表現音樂,那么,我們必須充分學會電子琴功能的運用與開發。電子琴功能主要是音色、節奏、自動節奏,所以處理電子琴樂曲與其他樂曲不同的是如何運用及選擇音色節奏,自動伴奏來表達最佳音響效果,琴的型號不同,效果也不同,有些電子琴有兩種以上的音色合成及分鍵盤的音色都要認真聽,細心研究,加以選擇。自動節奏及自動伴奏部分,樂譜上標記的和弦就必須彈奏準確,在處理上也可保留節奏,停用自動伴奏或保留自動伴奏而停用節奏,還要注意鏇律、節奏、自動伴奏的音量平衡問題,有些音色還要考慮延音,才有更好的音響效果。有的琴還有延遲、衰減、保持及音頭加強等功能,一定要與樂曲的音樂內容相吻合,必須為表現音樂服務。還應準確把握強弱的力度變化和快慢的速度變化,用好速度變化鍵鈕和學會運用“表情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