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力的十二項修煉》讀書心得

假期里,我讀了《教育力的十二項修煉》這本書,讓我收益匪淺。讓我懂得了作為教師不僅要勤奮、敬業。還有有一顆愛心去關愛學生。身為班主任的我還知道教師還要學會如何冷靜沉著的去處理突發時間,為什麼要及時跟家長溝通及怎樣溝通。在教育教學上,我們還有更高的追求,要不斷的追求卓越。今天,我僅就其中的兩點展開談談我的讀書體會。

第一、談談教師的親和力

某天,打開電視,正播放著某電視台收視率極高的綜藝節目。只見舞台上主持人和嘉賓正侃侃而談,主持人風趣、幽默,嘉賓也無拘無束,偶爾玩個遊戲,觀眾也能參與進來。主持人的言談舉止讓觀眾易接近,感覺不是明星,而是朋友。可能這就是所謂的“親和力”吧。主持人需要“親和力”,當教師更需要“親和力”。

長期以來,宣揚“師道尊嚴”,教師地位神聖不可侵犯,儘管受到新課程的衝擊,但教師的主體地位還有一定的“市場”,教師的“神聖”地位,是素質教育實施的枷鎖,是新課程的絆腳石。為了適應新課程的教育,我們的教師必須要有“親和力”。

教師的“親和力”的一個核心就是突出一個“愛”字,說白了,教育就是愛心教育。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我們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幼小的心靈”。教育的愛是什麼?愛是一種信任,愛是一種尊重,愛是一種鞭策,愛是一種激情,愛更是一種觸及靈魂、動人心魄的教育過程。如果一種教育未能觸動人的心靈,無法引起共鳴,不足以震撼人的惰感那就不是成功的教育。

海島教師楊愛軍的感人事跡,可以歸納為一個字,那就是“愛”。當他的學生在學習上遇到困難,他不厭其煩的耐心指導,當學生做錯了事的時候,你指導分析讓學生知道做錯事的原因,用溫和的語言教育學生,用父親般的愛感化學生,使學生感受到楊老師的愛猶如父母,甚至勝於父母。當他因病不能上課而住院,他還堅持給學生髮簡訊督促作業。當他剛做完手術還沒有痊癒,就著急要登上了他留戀的講台。套用一句話說,就是“他心裡裝著學生,唯獨沒有他自己”,他用偉大的愛塑造了一座晶瑩的師德豐碑。

常言說: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是“教育的全部奧秘”。只有“把自己的心獻給孩子”(蘇霍姆林斯基)的教師才能取得教育教學的成功。冰心也說過:有了愛,便有了一切。

教師“親和力”的特點是“寬容”。在安徽桐城市至今還有一條“七尺巷”,它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兩家為建房,都想把房子建在對方的“領土”上,其中有一家寫信求助於在朝中做宰相的親戚。不久,親戚來信寫的是一首詩:千里捎書為一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尤在,不見當年秦始皇。看到信,他們就把“地基”向後退幾尺,對方也向後退幾尺,這樣“七尺巷”的故事就流傳到現在。這個故事突出了一個主題就是“寬容”。無數教育教學實踐證明:寬容是種很大的教育力量。新世紀,教師面對的已不是上個世紀“很聽話”的學生,他們追求個性解放,有時表現的的很“另類”,這就要求教師在接受學生的同時,也要接受他們的缺點,這就需要教師有“寬容“的胸懷。

有材料報導過這樣一件事:有一位教師被一名學生無理頂撞了,而這位教師沒有發火,課後給該學生寫了一首小詩:大地寬容了種子,擁有了收穫;大海寬容了江河,擁有了浩瀚;天空寬容了彩雲,擁有了神采;人生寬容了遺憾,擁有了未來。這位學生看了這首詩,沉思反久,終於悟出了自已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