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力的十二項修煉》讀書心得

列寧說過,青年人犯錯誤,連上帝也會原諒的。

寬容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寬容,是一種崇高的教育藝術;寬容,體現了一個教師對學生的生命價值的尊重和精神生活的關懷。

教師的“親和力”要求教師要放下“架子”。美國實用主義家杜威說過:教師不應該站在學生面前上課,而是站在學生的後面。細細想來,是非常有道理的。教師站在講台上,居高臨下,一副不可冒犯的樣子,學生唯恐躲都躲不及,怎能親近呢?教師應是學生的助手,應把課堂的地位“降”下來。常言道:親其師,信其道,樂其學。如果教師走下講台,走到學生中間去,和學生打成一片,融在一起,和學生一起學習,一起探討知識。“歡樂著他們的歡樂,痛苦著他們的痛苦”。其樂融融,學生就會把你當成“貼心人”,有什麼話也願意跟你講,有什麼問題都願意向你問。教師放下架子,能增強學生的自尊心與自信心,對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和提高學生成績有很大的作用。

教師的“親和力”是學生和老師之間的粘合劑,是師生之間感情的潤滑油,它像春風一樣可以融化學生心裡的“冰”,它可以使後進學生產生奮進的動力,它可以使迷途的學生找到前進的燈塔。同時,也能使教師在人生道路上找準自己的人生坐標。

有了熱愛,就有了愛,有了愛,便可以拉近老師和學生的距離,這是做好一個國小教師的前提。但只有這些是遠遠不夠的。下面我在就書中其中的幾章內容談談關於組織力的修煉的一些心得。

教師組織教學的能力是多方面的,讀完這本數,我知道了教師應具有以下四個方面的能力:設計能力、施教能力、控制能力和應變能力

一、設計能力,是指制訂課時授課計畫(即編寫教案)的能力在教案中,教師要對一節課的教學過程精心設計,做出詳細的具體的安排:一節課如何開頭,如何導入新課;教材重點如何突出,教材難點如何突破;什麼時候演示,什麼時候出示板書板圖;哪些問題在課上練習鞏固,哪些問題留作課後思考解答;採用什麼方法活躍課堂氣氛,運用什麼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怎樣完美地結束一節課,等等。

二、施教能力,是指把擬定的教學計畫付諸實施的能力教師的施教能力首先應表現在教師要具備講課基本功上,即具備口頭表達基本功、板書板圖基本功、教態動作基本功和演示操作基本功

第三,教師的施教能力還表現在課堂上對學生的因材施教上。同一個班級的學生,有著很大差異,因而,教師應該實施不同的教學對策。三、控制能力,是指駕馭課堂形勢的能力由於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特點,學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也不容易長久保持,因而,教師應該採取靈活多變的教法,善於運用學生“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相互轉化的規律來組織教學,將兩種“注意”有機地結合起來,促使學生保持最佳的“注意”狀態。有的教師採取嚴厲手段,迫使學生服從課堂紀律,這不迫達不到教育效果,而且學生在學習上往往處於思維呆滯的被動狀態。有的教師熱衷於課堂表面上的熱熱鬧鬧,應變能力,是指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教師制訂的教學計畫在具體實施時,未必能百分之百地執行,這是因為課堂上有時會出現意想不到的“突發事件”。例如,有的學生在解答問題時表現令人吃驚的無知。或是有嚴重違犯課堂紀律的行為,等等。這種時候,教師絕不能焦躁,更不能用粗暴的態度對待學生,否則,將不僅導致教育的失敗,而且會在學生心靈上造成難以挽回的極壞影響。

這本書中所傳授給我們的東西還很多,還需要我反覆研讀,細細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