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統工會工作心得交流稿

2、立足常規課堂,注重行為研究。

一是開展聽課評課活動。為了把有效課堂教學研究落到實處,學校工會協助行政採取了多種形式的聽課、評課活動。有領導督查小組成員推門聽課、評課;教師互相自由聽課、評課。要求領導小組成員聽課每期不少於30節,教師每期聽課不少於15節。評課分為兩種形式,一是即時評課。即聽完課後,由聽課者就課堂中發現的突出問題即時與上課教師交流。二是例行評課。為確保課題研究時間,學校行政研究決定,每單周星期五下午為教學研究日。研討在平時聽課中發現的一般問題。老師們做到了人人發言,談感想,談收穫,談不足,談教學設計。真正做到了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二是實施問題研究策略。

為切實抓好課堂教學,實現教學研究化,研究教學化,我們提出“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的理念,要求每位教師針對常規教學建立“問題——策略”庫。即把平時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及自行研究的對策寫到自己的“問題——策略”庫記錄本中。 “疑難雜症”由研究小組成員在每單周星期五下午教學研究日集體“會診”。學校定期檢查教師“問題——策略”庫並把檢查情況作為教師月考核的重要依據之一。

三是開展課例展示活動。為把課堂有效性落到實處,學校工會組織教師舉行各種形式的課例展示活動。有集體展示活動。即每人每期上一堂優質電教課;有個人展示活動。即教師本人認為有展示研究價值的課例,邀請課題組全體成員聽課;有典型展示活動。即領導小組成員在推門聽課中,發現了有推廣價值的課例,及時組織全體教師觀摩。通過這些課例展示活動,把一堂堂精彩紛呈的有效課展示給全體師生,使一大批青年教師茁壯成長。

3、開展實驗教學,致力課題研究

(1)切實計畫、強化管理。根據學校各方實際,學校工會配合行政制定了課題研究管理方案,並提出了“四點”“四為”要求。“四點”,一是指重點:必須放在教學和課程改革實驗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上,二是指著眼點:放在理論和實際的結合上,三是指切入點:必須放在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上,四是指生長點:必須放在師生自我提升上。“四為”,一指以學生髮展為宗旨,二是指以實際問題為研究對象,三是指以教師為研究主體,四是指以新課程為研究導向。

(2)致力於上級立項課題的研究。在“十一五”期間,工會組織並指導教師完成4個國家級課題,其中一個國家級課題階段性成果獲國家級一等獎,且在全國推廣;2個省級課題,3個州級課題,研究成果均或同級一等獎。“十二五”開局的今年,在工會主席的組織指導下,我校4個課題已獲省、國家科研機構立項,四個課題立項待批。無論申報數量或是立項數量均居全縣第一。立項課題中,工會主席、工會組織委員各有一個,且全縣同類課題總數只有8個。

(3)切實抓好校本課題研究。根據學校實際,工會與行政共同確立了3個校級重點研究課題。即《民族地區農村小學生作文技能培養策略研究》、《民族地區農村國小以學論教課堂教學及評價策略研究》、《國小留守兒童教育管理策略研究》。

《民族地區農村小學生作文技能培養策略研究》的階段性成果在保靖縣教育界產生巨大震響,實驗課例《有趣的手影》在xx年5月舉行的縣第六片區教研協會教研活動中首展,獲得與會領導、專家、教師的高度評價。縣教科所語文教研員彭秀勤作課堂點評時說“這是一堂現代研究型課堂,具有“四化”、“四樂”、“兩效”“兩高”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