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統工會工作心得交流稿

三是 “親近自然 開闊眼界”不二門旅遊活動。為了切實關愛留守兒童,豐富其生活,增添其見聞,陶冶其情操,促進兒童健康成長。我們梅花國小在xx年10月23日,組織留守兒童以“親近自然 開闊眼界”為主題組織旅遊活動。

學生們第一次觀賞天下第一石門(不二門),欣賞奇石怪壁,咀嚼石字壁畫,品味遊人餘味。感受溫泉的愜意,體會大自然的魅力。

四是參觀工業園活動。教育是社會的產物,教育最終為社會服務。培養經濟型人才,用教育經濟辦經濟教育,是我校的教育理念。為了樹立學生的經濟意識,進一步了解當地的經濟建設,培養學生熱愛家鄉,振興家鄉的情懷,我們以 “強化經濟意識 了解保靖經濟”為主題於xx年12月20日,組織175名留守兒童參觀了保靖縣工業園。

學生們在園區主管領導的帶領下,相繼參觀了園區裡的陶瓷廠、鋅廠、錳廠、水泥廠等9家公司企業,聽取了五家公司生產主管的介紹,最後給大家詳細的介紹了保靖工業園的建立情況、建設情況、總體經營情況、未來發展情況等。

通過社會實踐活動,豐富了留守兒童的的課餘生活,增添了他們的見聞;陶冶了他們的情操,而且讓他們獲得了豐富的人生體驗,從不同的層面,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同時,也擴大了社會影響,增強了社會對留守兒童的廣泛關注,營造了濃濃的社會關愛氛圍。

4)謀劃重要策略——結對幫扶,營造關愛留守兒童的社會氛圍。

留守兒童現象作為當今時代的一種社會現象,它具有相當的政府性、社會性、學校性、家庭性。為了喚起全社會對留守兒童關注意識和參與行為,營造關愛留守兒童的社會氛圍,全面創建教育和諧,切實提升教育質量,我們開展了三種形式的結對幫扶活動。 一是社會幫扶:通過縣婦聯面向社會各界招募 “愛心媽媽”、“之心姐姐”與留守兒童結成對子。

二是教師幫扶:全校教師與留守兒童之間結對幫扶。

三是學生幫扶:學校留守兒童與對子學校——吉首民族實驗學校的學生開展“心連心自由結對幫扶”活動。

特別是社會幫扶,我們開展得有聲有色,頗有成效,在社會上造成了相當的良好影響。上年度11月,我們聯合縣婦聯面向全社會、招募了65名“愛心媽媽”、“知心姐姐”,與我校65名留守兒童結成對子,實施結對幫扶策略,並按計畫對其進行關愛教育培訓。我們請來了吉大師院心理學教授李群英及其兩名助手,圍繞“留守兒童”現象簡介、留守兒童特徵及其成因分析、“留守兒童現象”對社會的影響以及國際國內的對策、留守兒童關愛策略及其問題探究等內容對這些大朋友進行專題講座。培訓結束後,我們與香港郭氏基金保靖項目部、保靖縣婦女聯合會聯合舉行了“愛心結對”啟動儀式。參加這次啟動儀式的有香港郭氏基金會保靖項目部、縣政府、縣人大、縣政協、縣婦聯、縣教育局領導、吉大師院的李群英教授和她的兩名助手,來自縣直各局機關65名“愛心媽媽”、“知心姐姐”,保靖縣縣其他學校領導、教師代表共800多人。結對儀式由政協主席向治學主持。縣政府副縣長鬍勤同志致辭,三是縣人大副主席彭淑媛同志均作重要講話; “愛心媽媽”、“知心姐姐”與留守兒童交換了“結對卡”,互贈了結對小禮物,學校校長陳景娥作了留守兒童做工作匯報。最後學校留守兒童進行了才藝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