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統工會工作心得交流稿

《民族地區農村國小以學論教課堂教學及評價策略研究》實驗課例在我校與吉首民族實驗學校的教學研討會上推出,榮獲州教科院專家的高度讚譽,工會主席關於以學論教主題的理論交流更是贏得所有人員特別是專家充分肯定。學校工會還在本地區率先推出《教師自主課題研究管理方案》,鼓勵教師大力開展自主課題研究。目前,我們學校教師實現了“四有”:人人有自主課題,人人有研究方案,人人有研究小結,人人有研究“問題——策略庫”。

《國小留守兒童教育管理策略研究》是學校工會獨立主持的校本課題。學校工會主要著手以下工作。

1)搭建重要平台——“關愛室”,創建兒童快樂

家園。

為了豐富留守兒童的課餘生活,增進留守兒童與外出打工家長的親情交流,促進了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學校工會設立留守兒童關愛室,購置了兒童娛樂設備,包括各類玩具、棋牌、球類、桌椅、電視、音箱等;購置了閱讀學習設備,有圖書及專櫃;購置了親情交流設備,有電話、電腦等;購置了檔案管理設備,有檔案櫃、檔案盒等。xx年國慶假後,我們向留守兒童開放了關愛室。此後的每天中午和放學後,小小的關愛室擠滿了學生。有的看書,有的下棋,有的玩模型,有的唱歌,還有的打電話,玩電腦,也有的借玩具出門打桌球、羽毛球等。有時,戶外雖是寒風凜凜,室內卻熱氣騰騰。有時老師還要給他們講講故事,帶他們唱唱歌,給他們講講如何寫作文……學生在這裡增長了知識,找到了寄託,生命得到釋放,個性得到滋潤,這裡真正成了孩子們的樂園和家園。

2)確立重要專題——心理情感,舉辦講座慰問活動。

一是抓調研講座。在近兩年的時間裡,我校先後3次對留守兒童進行調研,五次特地邀請了湖南吉首大學心理學教授李群英老師為主講,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禮儀教育、感恩教育等教育專題講座。

另外,我們也多次舉行由本校老師擔任主講的法製法規、前途理想、尊榮拒恥等專題講座活動。

二是抓節日慰問。為了慰藉留守兒童的孤獨和寂寞,我們注重節日慰問工作。一年來,我們在中秋佳節,春節,端午節,兒童節對留守兒童均進行了節日慰問。中秋節,我們給學生送一份月餅,春節,我們給學生送一套生活用品,端午節,我們給學生送一把小傘,兒童節,我們給學生送一套文具。禮品雖小,但愛心融融,贏得學生、家長及社會的好評和感激。

3) 依託重要載體——社會活動,強化兒童實踐體驗。

教育是社會的產物,教育最終為社會服務。讓學生深入社會,了解社會,學習“社會”,走教育 “三結合”之路,應是學校教育發展的致力方向。為此,學校工會四次組織學生開展了不同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一是xx年12月4日組織留守住宿生參觀了保靖縣含松陶瓷廠。在這裡,留守兒童通過聽取專題講座、車間參觀、動手模擬勞動等感受到了遠在他鄉打工的父母爭錢不易。同時也體驗到了科學的先進、體驗到了工人的偉大。從而更加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自信心和孝敬父母,報效祖國的情懷。

二是xx年4月9日,組織留守兒童舉行了“飲水溯源,感恩父母”經商體驗社會實踐活動。學校先預支給每個學生10元本錢,組織他們自由購物,自由推銷,利潤作為獎品。在推銷過程中,我們還散發宣傳資料,喚起全社會對留守兒童的關注意識和氛圍。這次活動,學生經歷了磨練,嘗到了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