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心得:走文化保護與開發創新之路

我們身邊有很多值得發掘和重視民族文化,也許是我們天天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習以為常而已。張家界風光在未被外人發現前,當地人總認為那都是一些窮山惡水,沒什麼值得稱道的,甚至還想遠離它,逃避它。然而價值是一個發現的過程,張家界作為“養在深閨人未識”的風景明珠,自它被發現納入開發後,迅速揚名海內外。

民族文化,是千百年來,人民民眾勞動創造的智慧結晶,是老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它豐富著人們生活。在那沒有電影、電視的年代,湘西地方盛傳著唱七姐、猜桃源洞、耍掃把神、玩瓢把神等神秘文化和民俗活動,還有現在依然流傳著的半仙婆“看陰人”、“測陽人”、“傳思維”、“破時空”等,還有我們的世代居住的民族民居,這些都是我們民族的符號。近年來,一些日本、泰國的相關學者,也包括國內的一些朋友到我縣來考察與採風,他們最感興趣的是我們的民俗、民居、民間文化,最羨慕的是我們的清山秀水,天然生態。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這些作為我們少數民族地方獨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理應當全力愛護它、保護它、崇敬它、發揚它。如果這些寶貴的精神資源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和必要的保護,民族獨特的文化形態,就可能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程而灰飛煙滅,到那時,民族民間文化的豐富性、多樣性無法顯現。人類精神植被一旦遭到破壞,我們的精神生活就失去了滋養的乳汁。

誠然,曾經有那么一段時間來,這些東西或劃為異端,或視為迷信,被橫加指責和批鬥,混淆文化繁榮標準,使傳統民間文化受到毀滅性的打擊,而且,這種思維在人們的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且難以逆轉。為此,我們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解放思想,走文化保護與開發創新之路。

但當前我國的民族文化保護工作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其中一項就是資金匱乏。民族文化保護是一項公益性事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政府的投入是有限的,而“每一分鐘,我們的田野里、山坳里、深邃的民間裡,都有一些民間文化及其遺產死去。”我們決不能因資金問題坐以待斃,否則我們就是在犯罪。我們完全可以走文化保護與開發創新之路。如對典型民居、歷史標誌性建築物,可以發動國有資本和民營資本共同來投資,結合文化、民族、旅遊、建設等單位及時對這些民族文化進行搶救、加固和維修,讓其成為海內外遊客尋古探幽、深度體驗民族民間文化的好去處。再如對於非物質文化方面,我們要及時的挖掘整理,建設“文化記憶”庫,培訓文化傳承人,開發民族民間手工藝品等。

只要我們形成搶救的清醒共識,凝成保護的堅定意志,走文化保護與開發創新並舉之路,那就不怕民族文化搶保的工作做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