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暑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退耕還林與農村經濟調查的報告

鄧小平同志的一句話非常經典—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通過這天的見聞,越發覺得科技的套用真的非常重要,在農業也是這樣的,沒有先進的科學技術,就沒有好的七星椒種苗,也就沒有農民的豐收和生活狀況的改變,誰說農業沒前途,現在該改成缺乏科技的農業才是沒前途.有了科技的摻入,中國農業必將蒸蒸日上.

7.29日,我們帶著團隊出錢印刷的七星椒種植技術要領等資料,來到了新店鎮的奇龍,高山和金蓮等新店七星椒種植示範村進行了調查和七星椒種植技術宣傳.經調查,內江市威遠縣新店鎮共21個村子,323個社,總人口53000人,其中農業人口49000人,耕地面積47000畝(其中土地23500畝),交通便宜,自威公路穿境而過,村村通公路.新店的自然條件和土壤條件十分有利於七星椒的生長,XX年12月,新店就被四川省特產協會授予”四川省七星椒之鄉”的稱號.七星椒的種植技術已經被廣大農戶掌握,其種植效益很好,畝收入4000到6000元利潤,當地農民的種植積極性高.而且國家也有支持發展七星椒,給農戶每畝80元的補貼金,這樣也更增強了農民種植七星椒的信心.同時,威遠新店清泉七星椒公司等私人企業在新店開辦加工廠,大量收購七星椒,免除了農民種植七星椒的後顧之憂,收穫的七星椒隨時可以賣給七星椒加工廠,按照市場價格算,一分也不會少.新店共三個大型七星椒加工場地,分別在新店的三個方向上,由於價格都一樣,農民可以根據就近原則將椒賣給相應的七星椒加工廠收購站.這樣不僅減少了各個公司之間的摩擦,保障了七星椒產業的正常運行,也方便了當地的農民.

7.30號,我們應新店清泉七星椒公司邀請,到清泉公司和他們的技術人員進行了時長5個多小時的交流,和他們一起觀看了新店七星椒種植產業發展道路的錄像,這是他們公司自己做的,我是看著電視劇和卡通片長大的,這是我第一次感覺視頻很真實,視頻裡面都是說著和我一樣四川話的農民,他們緊張的表情讓我們覺得很可愛,很親切,看著他們在太陽下忙碌的身影,我們都感到身上有使不完的力氣似的,好想上去幫忙,視頻裡面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有個老人家在採摘成熟得紅彤彤的椒果,她把椒在並不乾淨的衣服上擦了擦,居然就那么吃了起來,我是吃過七星椒的,開始有點甜甜的感覺,但是隨後就被辣的口水直流,喝了很多冷水都不行,還是痛的厲害.只見老人家一口就將一個七星椒含進了嘴裡咀嚼起來,而且看那樣子,根本沒有一點被辣到了的感覺,我半開玩笑的跟組裡的人說七星椒不辣,李清泉就說,她那是吃椒吃的多了,再辣都不怕的.我們才喔一聲,那要多么深厚的情感才能吃下那么多辣死人的七星椒啊!隨後清泉公司拿出他們的項目企劃書給我們看,還有一系列的獲獎證書,他們很希望我們大學生,特別是農農業大學的學生畢業了能夠回來為七星椒的種植大計作出一點貢獻.我在想在場的隊員應該也喜歡上七星椒了,但是大學裡可能發生很多事情,我們既沒有答應什麼,也沒有拒絕什麼,就說我們畢業了再說.我也不希望我的組員一時意氣用事,就那么限定了自己人生的發展道路,如果七星椒以後太普及,那她就算不上一個很好的發展道路,我們如果要發展,就要創新,現在的七星椒已經太完美了,無論質量還是產量,都是前所未有的高,而且如此有前景的項目,已經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估計等兩年後我們畢業,再回來,事情就不是想的那樣好了.我們才剛剛踏入大三,如果現在不把精力放在努力考研或者為自己找尋出路上,而是把一切都寄托在變化極快的七星椒上,萬一畢業七星椒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適應不了那樣的變化,無疑會對我們隊員造成沉重的打擊.從會議室出來,我們留影紀念了這幾天陪伴我們的日子.然後一隊人浩浩蕩蕩的回去了.社會實踐也自此宣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