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粵閩京滬部分法院多元化調解工作的考察報告

11月3日至11月7日,受院黨組指派,我和民二庭劉志新法官到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保全區人民法院,珠海市南灣法庭,汕頭市金平區人民法院、龍湖區人民法院,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思明區人民法院進行了為期五天的關於“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課題的考察。劉志新法官還單獨到上海浦東新區法院作了考察。通過計算機網路,我還對上海市松江區法院、北京市朝陽區法院作了考察。收穫很大,受到很多啟發,對我院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工作有了進一步認識,更堅定了改革的信心。

一、基本情況

總體印象是硬體設施一流,很多法院有多元化調解意識,部分法院已經開始了實踐。但是各地普遍處於探索階段,認識亟待提高,效果不十分明顯。改革中,或多或少存在著各種有待於解決的問題,例如,調解銜接不順暢,領導重視程度不夠,探索工作比較保守,過於追求形式不求實效,一些法院僅僅為實現了訴訟案件負增長而沾沾自喜等等。

1、汕頭市基層法院

在考察的基層法院中,汕頭市的兩個基層法院是僅有的沒有搞“多元化”改革的法院。在汕頭經濟特區的龍湖法院考察,通過與立案人員交談了解到:由於近年來汕頭經濟始終不景氣,訴訟案件本來不多(全院在編100人,年受理各類案件約4000件),而且呈下降趨勢,“根本沒必要搞多元化調解”。

2、廈門市基層法院

廈門市人大常委會於XX年10月26日審議通過了《關於完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決定》,是全國第一個關於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地方立法檔案。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也相應出台了檔案,用於指導和支持、鼓勵基層法院進行探索和實踐。思明區法院沒有設立人民調解室,但其濱海法庭自XX年8月起與司法所建立了聯繫,開展了委託人民調解組織調解工作,每年通過人民調解解決民間糾紛百件左右(其三年收案為2251件)。

3、深圳市的基層法院

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中標最高人民法院XX年年重點調研課題《關於建立完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調研》。在運用多種方法調研的同時,深圳中院成立了以院長為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派出中院法官到基層法院掛點指導人民調解組織。2010年3月,該院完成了調研報告

該報告從巨觀上提出了“著眼於整個國家轉型的時代背景,著眼於構建和諧社會的大局,充分考慮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因素以及社會公眾的實際需求,正確定位各種糾紛解決方式的職能,釐清有關糾紛解決機制的一些模糊認識”等指導思想,並對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與和諧社會的關係、現行機制存在的問題、原則和理念及機制的重整與架構作了一定探討。

在實效方面,深圳尚處於對訴訟調解、行政調解及民間調解等方面的調研、探討階段。

其下轄的保全區法院,作為案件數量最多(在編人員約300人,2010年收案約5萬件)的法院,雖然在硬體設施、管理和便民利民方面比較突出(根據直觀觀察和偶遇的領導視察規模判斷),但是並沒有直接開展指導人民調解工作和法院附設adr工作,僅在本院設一間由一名法官和兩名事務性書記員負責主持的調解室,進行了法院內部多元化調解的初步探索,但實際工作效果並不明顯。

4、珠海市基層法院

珠海市的南灣法庭,於XX年年7月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國法院指導人民調解工作先進集體”稱號,也是考察中見到的唯一直接在法庭設立人民調解室的基層單位。

該法庭在立案視窗設立專門接待選擇人民調解的工作人員,在充分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的基礎上,為來訪人提供及時、便捷的人民調解程式。在立案大廳的另一側是兩間環境優雅、布置講究的人民調解室。兩位年輕的人民調解員禮貌地接待來訪人。經庭長介紹,該區區委,院黨組、特別是院長對法庭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探索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支持,並放手讓他們大膽嘗試、積極探索。司法行政部門積極配合。法庭在協調各相關方面關係,穩定人民調解員隊伍,解決人民調解員待遇、培訓人民調解員、指導人民調解和機制探索等方面付出了相當大的努力。該法庭8名法官,年受理各類案件約2400件,法官壓力很大。2010年委託、指導人民調解成功近百件民商事糾紛,社會效果很好。

5、北京朝陽區法院和上海市浦東新區、松江區法院的基本情況。以上三個基層法院是我國開展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探索和實踐較早而倍受矚目的法院。其特點是:法院人才資源豐富,案件數量驚人(近年來受理各類案件都在五萬件左右);法院科技運用水平高,均及時將現代科技套用於審判管理院務、審判、隊伍管理和具體審判工作以及對外宣傳等,例如各院都建立了自己的網站,設定電子安檢設備等;地區經濟發達、民眾文化層次較高、法律意識較強。

2010年全年,北京朝陽區法院通過人民調解化解糾紛1000餘件、松江區法院3000餘件(含指導交警調解)。松江區法院院長還做客東方網站、邀請最高人民法院和國內專家學者到院進行調研研討、通過人民法院報等媒體宣傳和介紹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為推進完善我國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進程起到了積極作用。

二、取得成效的原因

1、立法機關、黨政部門重視,特別是一把手肯定、支持、放權,是改革成功的保障。廈門、深圳、珠海和松江法院的實踐和探索的成就都證明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