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考察報告2篇

按照政協通海縣XX年工作計畫和主席會議的安排,在政協副主席楊開偉、楊文良的帶領下,於XX年3月28日至4月7日,組織政協部分經濟科技界委員、縣畜牧局負責人以及部分養殖大戶和食品加工企業法人共10人,對四川成都德陽市、什邡市、宜賓市、新津縣等地的食品加工和養殖業情況進行考察,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四川成都等地畜禽養殖及畜禽產品加工的基本情況

四川成都等地被譽為天府之國,經過20多年的改革和發展,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特別是食品加工業走在全國的前列,成為四川省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成都市各級黨委政府歷來高度重視各種養殖及食品的加工。把區域經濟發展和農民的增收有機結合,為促進當地養殖業和食品加工業發展,發揮養殖和食品加工業的特色優勢,經過他們認真調查研究、方案比較、反覆論證,委託國家有關部門對本地養殖產業、食品加工業發展進行了總體規劃,把德陽市、什邡、宜賓等地規劃為高品質無公害豬肉的生產、加工基地,把養殖產業列為城市和農村經濟的主要支柱和幫助廣大農民脫貧致富的首選項目,並據此提出建設100萬頭以上生豬屠宰加工廠,以此為龍頭,聯動、帶動成都生豬產業化發展項目,確定由德陽、什邡知名企業四川省什邡高金元一食品有限公司、得益綠色食品有限公司的美好火腿腸生產線、泓陽養殖公司等承擔項目實施。

整個項目通過良種繁育、商品豬生產、飼料加工、生豬屠宰加工、流通體系及防疫檢疫監督等五個工程體系的建設,完善了生豬產業鏈,推進生豬產業化和食品加工進程,通過打造綠色品牌,提高產品質量,繁榮地方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各地區及周邊養殖業、食品加工業和地方經濟持續穩定發展,使養殖業和食品加工業成為本地乃至全國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和富民強市的一項重要戰略工程。在考察中我們還了解到,四川高金食品有限公司是以遂寧高金為母體,整合“高金”射洪公司、宜賓“高金”、廣元“高金”、瀘州“高金罐頭公司”、“高金”牧業、“高金元一”組建而成的以生豬繁育、養殖、屠宰、分割、鮮銷連鎖經營、罐頭食品生產及豬肉食品精深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四川最大的出口型肉類綜合加工企業。該公司年生豬養殖能力達100餘萬頭,加工能力達250萬頭,銷售收入達18億元。XX年被認定為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目前,該公司投資3.3億元,引進丹麥、德國、法國等世界一流的屠宰、精深加工設備和工藝技術,按“歐共體”、美國農業部等國際質量標準,建成以冷鮮肉、高低溫西式肉製品,對日出口的“蒸煮肉”、“燻烤肉”製作及生物科技開發為一體的大型、現代花園式的高金食品科技園。高金公司強大的實力與良好的發展勢頭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讚譽。目前,新組建後的高金元一公司擁有按“毆共體”衛生檢疫加工工藝設計的年屠宰60萬頭生豬的自動化生產線,年產分割肉、白條肉、冷鮮肉、大小包裝肉製品及副產品100餘個品種、3萬餘噸,其中“元一牌冷凍豬分割肉”獲得國家“a級綠色食品”認證,公司從生豬原料的採購到市場銷售,經過了29道工序質量控制,確保產品質量,先後通過了iso9000和haccp產品質量控制體系的認證,並獲得四川省無公害生豬生產基地認證和無公害畜產品認證。產品在成都、德陽等城市的各大超市深受消費者信賴,凍產品主銷北京、上海、東北、廣東、湖南等全國十多個省市,並對香港、澳門和俄羅斯進行了出口註冊。公司還被盛市、縣三級確定為XX年至XX年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二、我縣開展養殖和畜禽產品精深加工的基礎和條件

1、近幾年來,全縣保持了畜牧業的持續、健康發展。以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經營為契機,通過種、料、管、防、訓五大體系建設,推進了畜牧業產業化進程,每年全縣生豬出欄可達20萬頭以上。

2、養殖水平有了進一步提高。我縣母豬、仔豬、肥豬共同發展,已成為農村致富、農民增收的亮點。出欄率保持較高水平、母豬生產率逐步提高、肥豬育肥和品質性能良好、豬的疫病防治有科學保證,為發展生豬奠定了良好的基矗

3、養殖業區域規模化初步形成。隨著我縣畜牧業的不斷發展,農戶的規模養殖意識不斷增強,形成了龔楊、石山嘴、萬家和黃龍四個規模化育肥豬飼養專業村,對本縣及縣外的肥豬供運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4、社會化服務功能齊全。通過良種繁育體系,飼料加工推廣體系、疾病防治體系、畜產品加工運銷及市場體系、技術推廣體系五大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服務功能得到了加強。縣良種繁育場和供精站每年可為社會提供優質母豬1500頭,商品仔豬2500頭,年可供優良種豬的精液3.5萬瓶,可改良母豬1.4萬窩。建立健全動物疫情測報中心,並實現了對動物主要疫病的定期監測、快速反應能力和信息的反饋,為疫病診治、預防提供科學的依據。

隨著通海經濟的日益發展,我縣的養殖和食品加工業將會有較快的發展,參與市場競爭的加工業主將會越來越多,這對於刺激本縣的食品加工、拓展市場的空間,展示自己的優勢將更為明顯。

三、對我縣開展養殖和畜禽產品精深加工的意見和建議

1、加強領導,著手制定養殖和畜禽產品精深加工的發展規劃。食品工業將成為一大產業,養殖和畜禽產品的精深加工是這一產業的支柱。我縣提出的“工業強縣”戰略,應當包含畜禽產品的加工項目。養殖業是千家萬戶的產業,是農民增收的亮點,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養殖大戶、專業戶和農戶齊頭並進的態勢,每年出欄的畜禽超過二百萬隻(頭),產值達到2.2億元。但是出售活禽(畜)等初級產品仍然是普遍現象,產業鏈短、附加值低、經濟效益不明顯是我們的軟筋,因此,縣政府應當利用我縣的畜禽生產優勢,加工畜禽產品的傳統,成立班子和工作機構,開展調研,制定養殖和畜禽產品精深加工的發展規劃,使養殖和加工配套,出欄的數量和產生的效益相符,養殖戶、加工戶和財政“三贏”。達到發揮優勢,開闢財源,富民強縣的目標。

2、投入資金,扶持現有養殖,特別是食品精加工企業做大做強。企業是農業結構調整的動力,是增加農民收入的載體,是推進產業化發展的重要途徑。經過多年的發展,我縣的養殖業也有一定的規模,但畜禽產品的加工企業仍然是空白,連過去零星的作坊式加工也不見蹤影。相反,省外的加工企業不斷湧現,其產值和效益大幅度提升。為此,要採取引進、培植、恢復等形式,在不斷擴大養殖的前提下,投入資金、人力,發展畜禽產品加工企業。立足標準化、國際化、規模化生產,通過引進和培養人才,改造和擴建廠房,更新和改進設備,逐步做大做強食品加工企業。

3、創立品牌,加大通海畜禽產品的宣傳力度。要充分利用我縣畜牧業在全省有一定知名度的優勢,確立蛋類、禽類和肉類產品品牌,以相對規模大的企業為主,建立行業協會,共同創造、培育品牌。有關職能部門要引導企業推行品牌發展戰略,實施“綠色生態”戰略。養殖業主也要實行無公害養殖,減少添加催肥等藥劑的使用,打破通海的蛋、禽外銷量大、信譽好,但沒有品牌的歷史,要逐步規範養殖、規範市場行為,創造條件,引導重點企業申報無公害或綠色食品認證,為創立通海的蛋禽品牌打下基矗此外在扶持肉類精深加工企業的同時,就要超前考慮品牌,並為品牌的創立作好前期準備工作,並加大宣傳,擴大影響。

4、確保食品安全,增加和提升我縣肉類食品的品種和檔次。食品工業必須把安全放在首位,針對我縣私屠濫宰時有發生、肉類食品單一的情況,要採取措施,強化集中定點屠宰,加強檢疫和肉市場管理,也要適當的添置和更新宰殺設備,擴大屠宰量,向規範化、標準化、機械化方向努力。要引導肉類加工企業增加肉類品種,恢復和改造傳統品種,創新新品種、豐富肉類食品、提升檔次,適應人民民眾多樣化的要求。

5、搞好協調服務,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全縣各級要樹立全局意識,切實轉變作風,為養殖和肉類企業加工戶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對食品工業、養殖戶需要解決的問題,有關職能部門要真心實意地幫助,耐心周到的協調,竭盡全力地解決;對危害民眾的假冒偽劣、違法侵權、危害生命安全的非法廠家,執法部門要嚴格執法,堅決取締;要為吸引省內外食品加工企業創造環境和條件,通過企業招技術、招人才、嫁接改造傳統產業,利用省內外的品牌優勢,拉動傳統產業步入現代食品加工業,為全縣的食品加工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農機產品質量認證技術與管理”考察報告
產品考察報告(2) | 返回目錄

“農機產品質量認證技術與管理”考察報告 

1、基本情況 

為了解德國農機產品質量認證運行特點,學習其先進的認證技術與管理經驗,農業部“農機產品質量認證技術與管理考察團”一行13人,於11月30日至12月14日赴德國進行了考察。考察團先後對德國農業協會(DLG)農機檢測中心、德國機械設備製造業協會(VDMA)農機分會、德國亞馬松有限公司(AMAZONE)和德國技術監督協會(TUV)等幾家在同行業中具有相當權威和代表性的單位進行了訪問交流和實地考察。 

2、考察重點與收穫 

目前,德國農機產品質量認證已經形成了以完善的法律、法規及標準體系為基礎,政府負責授權與監督,認證機構具體操作的是以企業的產品及其質量管理體系為實施對象的高效、成熟的運行體系。此次考察,重點圍繞農機產品質量認證中的認證依據、政府作用、價值取向、認證主體、運行機制、操作技術等方面進行,取得了較大的收穫。 

1)完善的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是質量認證工作有效運行的前提 

在德國,有的農機產品要實行強制認證,有的是自願認證。認證如何進行,相關各方權利義務怎樣,政府如何管理等都有明確的要求,這些要求以保證產品的安全、環保為目的,涉及各相關環節,具有整體上的系統性、統一性和操作上的一致性。 

考察發現,每種農機產品的質量認證與管理,都能找到相應的法律檔案或行業規範性檔案。法律檔案規範的重點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即道路交通安全、生產安全和環境保護。內容涉及農機製造企業、銷售及售後產品安全質量問題的處理方式,以及政府對相關法律法規的實施進行監控的規定等。德國農機質量認證的技術性檔案主要有三大類,即國家標準、歐盟標準和ISO標準,其中以歐洲標準化委員會制訂的涉及農機安全的歐盟標準作為安全認證的技術依據,其帶有法規性質。德國與歐盟其他國家在法律和標準規定上是一致的,這對促進認證工作的有效開展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2)嚴格的授權和有效的政府監管是質量認證工作有序運行的保證 

在農機方面,德國聯邦道路交通局(KBA)負責拖拉機產品質量認證機構的授權與監管;德國聯邦生物物理局(BBA)負責植保機械產品質量認證機構的授權與監管;德國聯邦農業部負責拖拉機、植保機械以外的其它農機產品質量認證機構的授權與監管;德國聯邦經濟部(BMWl)負責農機企業質量體系認證機構的授權與監管。一個認證機構可以接受來自政府不同部門的授權,認證機構只有被授權後才能對外開展第三方認證工作。如,德國農業協會(DLG)農機檢測站是德國惟一被授權的承擔農機產品安全檢測與認證的機構;德國技術監督協會(TUV)是被授權的目前德國也是歐盟規模最大的承擔農機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機構。政府授權部門還負責協調被授權認證機構之間的關係,並代表德國認證組織向國內外發布被授權的農機產品認證機構和試驗室名錄。德國各級政府都有專門的機構或部門對認證機構和認證行為進行監管。 

3)重視安全,關注環保,以人為本的現代管理理念 

德國農機產品質量認證率高,企業主動申請,消費者關注認證標誌,政府支持認證事業發展,使各相關方面確信,認證是必需的、值得的。在德國及歐盟,除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中對產品質量涉及安全、環保要求的內容有著系統、細緻的規定外,法律中還明確規定了產品強制安全檢測和認 

證範圍。對實施強制性安全檢測與認證範圍內的產品和項目,又根據其產品危害程度,將其中的一部分項目規定為必須由授權的第三方檢測與認證機構來承擔,另外的項目則可由企業自己承攬,企業缺乏檢測能力時可委託檢測機構進行。 

此次考察發現,出於對安全與環保方面的考慮,歐盟在法律中特別對拖拉機、植保機械、割草機規定了必須實施第三方強制性安全檢測與認證。如拖拉機強制性檢測項目包括駕駛室、座椅的安全性檢測及動力輸出軸、制動、燈光、噪聲等赴德國“農機產品質量認證技術與管理”考察報告共47項指標。在德國,除拖拉機、植保機械外,農林業用電鋸、電梯及割草機、動力輸出防護罩等也屬於強制性認證範圍。另外,在德國道路交通法中還詳細規定了農林機械上路行駛的安全技術要求及監控程式。 

4)裝備精良、技術先進、工作嚴謹、服務優質使檢測與認證機構保持權威性 

總部設在法蘭克福的德國農業協會(DLG)農機檢測站創建於1887年,現有工作人員60人,占地4hm²,主要從事拖拉機、聯合收割機、草坪機械及畜牧飼養設備的產品檢測與認證工作。站內建有拖拉機駕駛室安全框架試驗台、座椅安全與舒適性試驗台及負荷車、拖拉機室外試驗場、發動機測功試驗台、液壓提升試驗台、小型機具振動與噪聲測試台、風機風洞試驗台、轉動軸套耐久試驗裝置,以及牛欄飼養與擠奶設備、地面防滑與堅實度檢測設備等。這些檢測設施與設備,整體配套性強,測試系統數據採集與處理自動化程度高。每年檢測與認證業務的收入約10%-15%用於檢測站的手段建設(如兩年前耗資70萬歐元購置了高檔次的負荷車), 另外,國家對一些重點項目檢測手段建設實行補貼政策。該站從受理企業申請、確定標準、產品檢測到合格後許可企業在產品上或廣告中使用DLG質量認證標識“紅標”或“藍標”(“紅標”要求全項目檢測,檢測站出具檢測報告,須經法蘭克福總部組織檢測委員會審查同意後,方為通過;“藍標”為企業自己要求的部分項目檢測,產品經檢測合格,即為通過)有一套嚴格的運行程式,並得到有效實施。 

位於萊比錫市的德國技術監督協會(TÜV)成立於1870年,是一個與各洲技術監督協會共同組成的集團化組織,目前已成為歐洲極具實力的跨國性認證集團公司,其分支機構遍布德國,在亞洲、太平洋地區也設有代辦處(我國的北京、廣州、無錫等地均有),現有工作人員9200人。主要從事建築、能源、醫療與健康、機械製造、信息技術、日常生活用 

品等領域認證,從事質量、環境與安全三個方面的體系認證工作,農機企業質量體系認證是其任務之一。另外,該協會還依據國家或歐盟的法律規定和相應的標準進行車輛檢測。 

我們了解到,產品檢測與認證機構特別注重服務,如對經過DLG檢測的產品提出改進建議,企業採納後產品質量得到改善,深受企業歡迎。 

5)德國質量認證已成為企業自覺自愿的行為 

在德國,政府只有授權、調控監管的職能,而不干預具體的認證工作,企業在指定的產品範圍內自主選擇認證機構,認證機構所承擔的測試與認證業務完全根據社會所需和企業要求進行。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德國企業越來越多地認識到要擴大國際貿易量就必須採用國際通行的質量管理模式對企業實施管理,並爭取獲得認證機構的認可,即拿到被世界各國普遍認可的貿易通行證。德國亞馬松(AMAZONE)公司是一個創建於1883年的家族式企業,迄今已有120餘年的發展歷史。主要生產耕作、播種、施肥、植保等農業機械及綠地相關設備,產品特點是大型、複式作業、系列化,技術含量高。公司集科、工、貿於一體,現有員工1300餘人,設4個生產分部(其中之一在法國),因產品自製率較高,故生產規模較大。公司在發展中始終重視產品研發,不斷推出新產品,與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密切合作。在產品質量管理方面,設有專門機構負責由8名質檢人員依據程式檔案進行質量控制;公司建有1000多hm²農機試驗田,施肥機專用試驗室、農藥噴灑機械室內試驗區及專用測試設備。試驗嚴格、細緻,如通過大量試驗總結分析出施肥機作業時不同規格的肥料對機具調整的要求,隨機提供給用戶,並反饋給制肥廠。目前公司施肥機已通過DLG質量認證,農藥噴灑機械(拖拉機帶噴桿式噴霧機)被德國聯邦生物物理局(BBA)特別授權可自行承擔其質量認證中的檢測工作。該公司在德國業內綜合測評中獲世界農機企業排名第4位。公司銷 

售額預計達2億歐元。目前公司正在把市場由德國、北歐轉向亞洲,特別是中國市場,現在我國內蒙、新疆等地已有該公司產品銷售。 

認證機構為了生存和發展,必須注重內部建設,不斷提高承檢能力、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DLG、TÜV因為科學、公正受到社會認可,在為社會提供檢測與認證服務中權威引導了消費,給產品的生產企業帶來了效益,同時也為自己帶來了效益。在德國類似TÜV這樣的體系認證機構共有40-50家,而目前德國已獲證的1個企業中有相當比例是在TÜV認證的,TÜV每年業務收入約9.38億歐元,其中德國國內業務占80%。 

德國的檢測與認證機構均為私人設立,屬營利組織,其收入主要來源於產品質量檢測和質量體系審核,收費價格通過市場調劑,由於建立了比較完備的市場經濟體制,認證收費價格浮動不大,一般在10%左右。 

6)協會組織、專家隊伍推動質量認證水平不斷提高 

在德國,行業協會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們依靠自己卓越的表現,獲得了社會的認可。德國機械設備製造業協全(VDMA)成立於1892年,歷經百年,目前已是歐洲最大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工業協會。現設有8個按機械產品大類劃分的分會、38個各分會下設的專業部門和若干個分會。在德國柏林、比利時布魯塞爾、中國北京及日本、埃及等地均設有辦事機構,擁有3000多家製造業企業會員,遍布歐洲各地(德國企業會員占80%),其產品占有德國絕大多數市場份額。協會現有工作人員500人,除450人在總部法蘭克福外,其餘在各辦事機構,主要職能是為會員企業提供信息與諮詢;代表該協會專業團體的利益應對任何第三方;作為所有市場參與者的聯絡人,促進供應商與客戶的交流與溝通。支撐協會發展的經濟來源完全來自於企業會員的會費。農機分會是VDMA中重要的分支機構之一,擁有會員企業150多家,其機械涉及播種和施肥技術、植保及收割技術等方面。這些企業每年的營業額達40億歐元,產品出口全球140多個國家。農機分會除積極參與行業內外交流外,提高產品質量和安全技術也是一項重要任務。該會參與安全認證法律體系建立,並代表企業參加標準的制修訂,各洲設機構有專人負責收集和反饋認證和安全質量信息。農機分會不僅在國內具有影響力,在國際上也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專家隊伍在質量認證實施的許多環節被調用,在認證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如,DLG農機檢測站若遇有暫無標準的檢測,則由DLG組織相關各方專業人員經充分討論確定檢測依據;DLG執行“紅標”把關的檢測委員會也是一個完全獨立的,由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的專業研究人員和其他有實際工作經驗的人員組成的機構(目前有11個);德國法律規定的安全認證產品目錄,也是由政府組織有關各方專家參與研討共同確定的。 

3 幾點建議 

1)政府要加大對農機產品質量認證工作的支持力度 

加快農機產品質量認證發展步伐,是提高我國農機產品質量,切實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水平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國的農機產品質量認證工作還處於初級階段,生產者、消費者的認證意識不強,認證運行機制尚不健全,還無法完全靠市場運作,需要政府加以扶持和推動,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必要的支持。在產品自願性認證上,通過認證的產品,應納人到農機產品補貼目錄範圍中,調動農民購買經質量認證的產品,以促進企業提高管理水平和產品質量。 

2)將拖拉機、鍘草機、微型泵等產品納入國家強制性產品認證目錄 

拖拉機作為我國主要農用運輸工具和動力機械,在各環節存在著很多質量安全問題,直接關係到人們的財產和人身安全。現在,我部正在向國家有關部門申請將拖拉機列入國家強制性產品認證範圍。從我國的實際看,是十分緊迫的。 

3)農機實驗室建設宜精、不宜多 

考察中了解到,在德國獲得認證的企業,大多數產品都是通過少數知名度很高的檢測機構進行檢測的,如DLG農機檢測中心,由於該中心具有較先進的檢驗設備和良好的服務,深得企業的信賴。因此,我國在推動農機產品質量認證工作的同時,應在基礎較好的農機實驗室中,挑選5-10個檢驗機構加大投入力度,重點建設一批具有國際水準的農機產品實驗室,提高檢測能力和水平。 

4)積極促進中德農機產品質量認證檢驗工作合作與交流 

德國農業機械化水平較高,農機產品大量採用工業方面的先進技術,包括農機產品檢驗設備,如產品檢驗機電一體化技術等,應加強與德國在農機產品檢測技術方面的交流,使我國的農機產品檢驗技術跟蹤目前國際前沿的技術。可以 

派員到德國學習先進檢驗技術,也可邀請德國比較先進的檢驗機構人員,如DLG農機檢測站的專家來華講學,交流檢測技術及先進的管理理念。(信息來源:摘自第7期《山東農機》)

註:赴德國“農機產品質量認證技術與管理”考察團成員賀祖年 陳邦勛 駱 琳李 偉 王家忠 祁福長 張漢夫 聶宇燕 向天成 吳文科 胡傳乾 胡兵文 劉丙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