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考察報告範文4篇

澳大利亞、紐西蘭旅遊考察報告

為了擴大交流、開闊視野,學習已開發國家先進的旅遊管理和經營理念,根據市政府領導指示,由市旅遊局朱至珍局長帶隊,市府辦公廳、寧波市旅遊局、江東區政府、寧海縣政府,鎮海、北侖、鄞州區旅遊局、東錢湖管委會經發局、市人事局外專局等有關單位領導組成的寧波市旅遊考察團一行11人,於10月底前後專程赴澳大利亞、紐西蘭進行了為期兩周的考察交流。期間,代表團訪問了澳大利亞的布里斯班、黃金海岸、凱恩斯、悉尼、坎培拉、墨爾本和紐西蘭的惠靈頓、羅托魯阿、奧克蘭等城市, 分別與澳大利亞的昆土蘭州、新南威爾斯州和維多利亞州旅遊局進行了交流,還拜會了國家旅遊局駐悉尼辦事處。澳新所到之處,考察團不僅目睹了澳新兩國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和秩序井然的社會環境,領路了極具風格的特色旅遊景觀和異域文化風情,也體驗了發達完善的城市旅遊和頗具個性的度假旅遊,感受了兩國同行先進的發展理念和優質的人性化服務。澳新之旅還給我們強烈的啟發,旅遊業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載體。 

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都是旅遊資源豐富的國家,迷人的自然風景賦予這兩個位於大洋洲的島國旅遊勝地的美譽。旅遊業在兩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變成了能夠不斷給其帶來滾滾財源的大產業。 

澳大利亞旅遊業達到708億澳元的收入,旅遊業在國內生產總值所占比重4.5%,已超過了傳統的農牧業和採礦業。過去十年來,澳大利亞的旅遊業一直強勁增長,其入境遊客達484.12萬人次,旅遊創匯超過170億澳元,成為最大的服務貿易創匯產業,占全國商品與服務貿易總出口比重的11.2%。按澳大利亞會計年度統計6月至6月其入境遊客增長9%。以悉尼為例,每天有45.8萬入境遊客和88.6萬國內遊客在悉尼過夜,遊客年消費總額為203億澳元,全悉尼旅遊直接就業人數12.5萬人,間接就業達119萬人。位於澳大利亞東部的黃金海岸,是典型的以旅遊為中心產業的城市,這個城市的最大“資本”便是長達42公里海岸線上的金色沙灘,全市約50萬人口,80%從事旅遊服務行業,該市原屬布里斯班市的一個區,從50年代開始發展旅遊,真正進入快速發展則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後,現已成為南半球最大的旅遊城市和世界聞名的海濱度假勝地。 

紐西蘭是一個美麗的島國,作為大英國協國家,它沒有照搬美國和其他歐洲國家採取大規模工業化的發展模式,而是立足本國實際,走了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同樣躋身於世界已開發國家之列,這當中旅遊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旅遊總產出達到164億新元,占國內生產總值10%,旅遊業也是該國最大的創匯產業之一,入境旅遊總量達到196萬,幾乎達到全國總人口的一半,全國就業市場的10%由旅遊業來承擔,有1.5萬家企業直接經營旅遊業。根據紐西蘭旅遊研究委員會今年上半年公布的-旅遊發展預測報告,紐西蘭入境旅遊人數將在比現在增加70%。 

政府主導產業發展 

這是兩國旅遊業興旺發達的關鍵因素。當地政府從產業比較優勢和生態環境保護的目標出發,明智地選擇了旅遊業作為支柱產業。澳大利亞聯邦政府每年舉行兩次會議,由貿易、工業、旅遊和資源部長及業界代表一起,共商發展旅遊產業的大政方針。政府鼓勵私人資本積極參與旅遊項目開發。政府注重利用電視、網路、廣告等多種形式進行旅遊宣傳促銷,將旅遊的資源優勢轉化為旅遊的市場優勢。兩國政府每年都投入大量資金用於市場開拓、旅遊推廣、宣傳促銷。據介紹,昆士蘭洲、維多利亞洲、新南威爾斯洲每年政府撥款分別達到4600萬、3800萬和2800萬,而這僅僅是各個旅遊局全年開支經費的40%,專項用於旅遊宣傳促銷。昆士蘭洲、新南威爾斯洲各自在9個和7個主要客源國家設有辦事處,聯邦和洲的旅遊機構雖有職能分工,但每年都會舉辦境外促銷活動,去年維多利亞洲就在中國舉辦了為期一個月的大規模的巡展活動。紐西蘭的市場促銷很具創意,今年1月以來,利用《指環王》三部曲在全球廣泛影響,紐西蘭適時地推出“紐西蘭—中土世界壯麗景色”推廣活動,上半年入境客源增幅達11.8%,今年入境客源總量有望突破220萬。前不久亞太地區旅遊協會授予紐西蘭市場推廣大獎,政府還十分重視舉辦大型活動吸引遊客,如紐西蘭舉辦的“美洲杯”帆船賽,澳大利亞舉辦的 悉尼奧運會、F1汽車大獎賽、澳網公開賽、墨爾本賽馬節等,都對推廣促進本國的旅遊業起到了重要作用。

旅遊項目開發的保護利用並重

澳新的旅遊城市和旅遊度假地,嚴格依照資源特徵實施規劃管理,把旅遊業作為區域經濟的中心產業,排除或轉移了可能衝擊旅遊業的其他產業。坎培拉是澳大利亞的首都,現有人口40萬,是一個純粹的政治中心。這裡除了旅遊業、賭博業以及滿足聯邦政府機構、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及文化娛樂等部門需要服務行業以外,沒有其他經濟部門。整個城市綠地面積占60%以上,是世界著名的花園城市。黃金海岸至今未建一個工業項目,在眾多的海灣未見貨運碼頭,只建遊艇碼頭,而且這些碼頭均非填海而建,而是用木樁、木板搭建在蔚藍色的海面上,顯得和諧自然,既不影響海水流動,也不會造成環境改變。為了保護海濱沙灘,在離海岸較遠處建人工礁石,防止海流帶走海灘上的優質金沙。凱恩斯市實行生態旅遊項目開發的許可證制度,有效控制了盲目開發,亂上項目的無秩序狀態,世界遺產大堡礁旅遊項目分散安排在海中平台,看不到任何固定性建築。當人們盡情地在蔚藍色大海中與多彩珊瑚、多姿魚類貝類親近後,帶走的是照片和打包的垃圾,留下的只有夢繞魂牽的眷戀。在摩爾頓島的天閣路碼度假村有餵食寬吻海豚、參與沙丘滑行活動,在菲利普島有觀賞小企鵝歸巢,紐西蘭安排了毛利人文化村、維多摩瑩火蟲洞參觀活動,參加這些活動,舉辦方會詳盡介紹地質地貌演變歷史和動植物生活規律,同時規定嚴禁有損害動物和破壞環境行為,否則將受重罰。正是這種產業戰略和環保理念,不僅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自然資源的原生態,而且有利於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從而不斷吸引世界各地大量的遊客紛紛到這裡享受清新自然高質量的旅遊體驗。空氣清、環境好、景色美不是宣傳口號,而是遊客真切的感受。

城市建設與旅遊發展有機結合 

兩百年前,英國人還把澳大利亞作為流放地,而紐西蘭則是毛利人生活的地方。隨著經濟的發展,如今的澳新兩國成為世界上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建成如悉尼、墨爾本、坎培拉、布里斯班、奧克蘭、惠靈頓等一批現代化的國際性城市。這些城市規劃科學合理,充分考慮旅遊業的發展,綜合服務功能完善,各個城市都建有布局合理的中央遊憩區,如悉尼歌劇院廣場、墨爾本音樂廣場等,成為遊客必到的觀光景點和集散地。黃金海岸50多年來嚴格控制城市建設項目,城市的濱水地帶沒有居民樓和非旅遊項目,留出大量空間還自然給大眾,僅有的少量建築都是用於旅遊業。 

在這些城市,各個時期的歷史建築物幾乎都獲得了完整的保留,現代化的鋼筋混凝土摩天大樓和維多利亞時代的古典建築相融協調,交相輝映。在這些城市的郊區看不到高層住宅,只有星羅棋布掩映在碧樹和繁花中千姿百態的別墅。城區莊嚴的教堂、厚重的博物館及充滿濃濃情調的老火車站、老碼頭、老飯店似乎向人們訴說著歷史,透射出深厚的文化魅力,但卻絲毫沒影響城市的現代化功能和她的生命活力。墨爾本市區街道行駛著三代有軌電車,從最古典的老爺車型到最先進的“子彈頭”太空車型,行駛中叮噹著城市的歷史樂章。把旅遊特色景觀與城市品牌結合,當首推悉尼和坎培拉,具地標性的悉尼歌劇院和坎培拉國會山超越了旅遊的意義,已經成為城市的品牌和國家意義上精神象徵。 

城市間通往旅遊點的道路非常暢通,我們所到的澳大利亞東部,僅走了全長1萬多公里的1號高速公路的其中一段,從惠靈頓到奧克蘭幾乎貫穿紐西蘭北島,也全部有高等級公路連線。主要道路和主要建築都已經有十幾年甚至有幾十年歷史,至今質量仍然完好,看不到建了拆、拆了建的重複建設現象。 城市的綠化覆蓋率高,城市風光和自然美景和諧並存,宛如城市建在花園中,而不僅僅是花園建在城市中。在澳新許多地方,猶如翠綠欲滴的高爾夫球場,如詩如畫,美不勝收。

注重人性化的高質量服務

澳新兩國的人與自然和諧的規劃理念在旅遊產品、旅遊服務方面有著充分體現。城市和旅遊區的公共信息圖形符號,無障礙設施一應俱全。城市和旅遊區都留有大片綠地和休閒空間,生態性、人性化設施隨處可見。城市公園配置設施齊全的燒烤點、游泳池及沖淋設備,城市的文化中心、博物館大多免費開放。無論是機場、景點、酒店,免費提供數以百計的多種文宣傳資料。

旅遊廁所布局合理,標識醒目,就算偏僻的鄉村路邊廁所都備有手紙和潔手設備。酒店設計構思巧妙,賓館主體房間錯落有序,使得每一個房間儘量面向陽光和大海。酒店大堂設計別具一格,形式多樣,很多都在公共空間部分種有植物,構築流水,這些酒店基本都設有游泳池,泳池大小高低形狀不同,因地制宜,設計新穎,使用方便,喜靜的客人泡在淡水中看大海無疑是一種至高享受。客房內的設計和安置也處處體現以人為本,從床、沙發、桌椅到陽台躺椅擺設,各種功能設計合理,使用舒適而又自然。衛生潔具水箱通常都有節水功能,度假酒店更是在房間裡配置獨立的廚具、餐具和洗衣、烘乾設備,給人以賓至如歸的感覺。

澳新所到之處,無論是購物還是乘車,都會自覺排隊,在酒店到商店,從濱海到社區,面對不管是管理人員或是雇員、或者是老人、學生,到處可以聽到親切的文明用語,感受到友好和熱情,在每一個環節我們體驗的是管理有序、服務周到、行為規範,以人為本的思想同樣體現在直接服務上。 

發展,是當今世界各國和地區面臨的共同主題。不同國家和民族有著不同的發展戰略和發展模式選擇,但追求可持續發展都是共同的發展理念。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通過發展旅遊業,不僅促進了本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而且實現了可持續發展。我市旅遊業正處在快速發展階段,澳新經驗,對於我們進一步理解科學發展觀將大有裨益。

澳大利亞林業教育考察報告
澳大利亞考察報告範文(2) | 返回目錄

澳大利亞林業教育考察報告

中國林業教育學會赴澳大利亞、紐西蘭林業教育考察團

摘要:當前,我國教育結構正在進一步調整,各項教育改革正在逐步深入。如何從國情出發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終身教育體系,提高和培養高等林業院校學生的實踐能力及就業能力,加強和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及培訓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充分利用社會力量做好森林保護工作,是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澳大利亞在林業教育方面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關鍵字:澳大利亞;林業教育;考察

應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有關方面的邀請,經國家林業局國際合作司批准,由中國林業教育學會組織,包括北京林業管理幹部學院、北京林業大學、華南農大林學院、寧夏大學農學院、新疆農大林學院、福建林業技術學院有關人員參加的中國林業教育考察訪問團,於12月30日至1月13日赴澳大利亞、紐西蘭考察了兩國的林業教育和森林保護情況。此次考察重點是澳大利亞的高等林業教育、成人教育、技術培訓、森林保護與防火、畢業生就業等。考察團先後考察了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資源環境與社會學院、悉尼TAFE、新南威爾斯州資源保護局、墨爾本大學林學院,還參觀了教育研究機構的實驗室和實習林場,並順訪悉尼大學參觀了校園。考察團現場聽取了有關專家的報告,同時也向對方介紹了中國林業教育的情況。雙方對感興趣的問題進行了交流,進一步探討了兩國有關教育領域合作的問題。在考察過程中,全體團員積極認真,克服天氣炎熱等困難,不僅虛心聽取對方的情況介紹,還提出大量的問題,並進行熱烈的討論,特別是就雙方合作進行了較深入的探討。這次考察,團員們收穫是較大的,不僅開闊了眼界,學習到了許多經驗,而且雙方就防火人員培訓、互派學生進修、林木樹種引進等達成了初步意向,為今後開展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一、考察的基本情況

(一)澳大利亞的高等林業教育

澳大利亞全國共有8所大學設有林學院或資源環境學院。其中只有國立澳大利亞大學資源環境與社會學院和墨爾本大學林學院可以授予林學學士學位。其餘大學可提供林學方向的有關課程,但不能授予學位,可以向這兩所大學申請授予。該國的高等林業教育規模不大,林科本科每年招生不到百人,在校博士50人左右。近兩年招生人數有所下滑,每年都完不成招生計畫。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資源環境與社會學院始建於1925年,位於首都坎培拉,環境優美,綠樹成蔭,學校有良好的實驗、實習條件。該院1965年以前是獨立設定的林學院,1965年改稱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林學系,將林學系與地理系合併成為資源環境與社會學院,是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規模較大的學院。目前學院設有林學、地理學、人類生態學、資源與環境管理4個專業,學制都為4年。學院每年招生人數100多人。學生可以同時學習其它專業的課程,同時獲得第二學位。學校將林學與社會學合併組成一個學院,主要是考慮林業的研究和發展與社會方方面面有著密切的聯繫,特別是現代林業已經和傳統林業完全不同。該院非常重視研究生的培養,每年不僅從國內各地招收學生,而且還從世界各地招收學生和訪問學者。該院對外交流密切,就有北京林業大學和甘肅農業大學的訪問學者和學生在此學習和研究。

墨爾本大學林學院是一所歷史比較悠久的學校。學院距離校本部100多公里,坐落在環境優美的森林中。學院占地面積20公頃,周邊有公頃的森林供學生實習,主要為桉樹,另外有400公頃的松樹。學院有一流的實驗室和木材加工廠,還有一個藏書量達十幾萬冊的專業圖書館。並有供學生臨時住宿的學生公寓。目前學院有教師20餘人,教授3人;在校學生800多人,其中有博士生20餘人、碩士生45人、本科生160人、其餘為專科生,另外還有一些留學生,主要來自美國、中國、加拿大和東南亞等。學生大一、大二在校本部學習,大三以後在學院學習專業課,並進行實習。主要專業方向有森林培育、木材科學、森林防火等。許多林業企業和農場主為學生提供獎學金。由於學生的實踐能力強,所以畢業生就業比較容易。近幾年的畢業生從政較多,這受到了學校的讚揚。學院認為,林科畢業生從政有利於整個社會進一步認識林業,能夠提高林業在社會中的地位。但近兩年招生人數減少,每年計畫招收40名,結果只有20多名。學院希望從國外多招一些留學生。

學院同時還承擔TAFE技術與繼續教育學院的培訓任務,受林業聯合會和僱主的委託,每年培訓人數超過1000人。培訓對象主要是在職人員,實行半工半讀,內容包括林業管理、商業管理和人力管理,各占1/3。培訓等級從第二級到第四級。

學院還是澳大利亞最大的林業研究中心,每年研究經費達1000多萬澳元。充足的研究經費也為教學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二)澳大利亞的職業教育與培訓

澳大利亞的技術與繼續教育,即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是澳大利亞三級教育中最大的部門,也是澳大利亞培訓勞動力最主要的單位。每年有80%左右的中學畢業生進入其間學習,還有許多在職人員和大學畢業生也要進入其間進一步學習。TAFE屬於政府所有,並由政府管理和撥款,招生計畫由政府根據社會需求下達。政府撥款80億澳元,同時TAFE還接受社會資助。目前澳大利亞全國有84所TAFE,在校生52萬人,在職學生14.2萬人,教師2.2萬人。TAFE最大的特點就是社會需要什麼就培訓什麼,課程設定直接服務於社會和行業,有極強的針對性。TAFE能提供5種不同層次(包括碩士、學士、專科文憑、高級證書、普通證書)的資格證書,設有上千個職業與非職業課程,課程非常實用,為勞動力進入社會提供了全部所需要的技能訓練。TAFE所有的文憑全國通用並得到承認。尤其是大部分的專科文憑課程能夠得到全國各大學的承認,為將來想進入大學進一步學習的學生創造了十分便利的條件。這種各類教育相互銜接、協調發展、有機結合的體系,在澳大利亞經濟建設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TAFE另一個特點是收費非常低,只有普通大學的1/10%1/5。低廉的學費也是吸引學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為了保證教學質量,澳大利亞技術與成人再教育中心制定了全國統一的課程體系標準,每一門課程都需要由權威教育機構(成員包括教育及行業代表)進行評估,每年考評一次。我們所參觀的新南威爾斯州南悉尼TAFE是澳大利亞規模最大的一所學校。該校學生有79273人,有10個校區,培訓專業科目達500多種,專職教師735名,兼職教師3000名,管理人員920名,其辦學特色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該校的特點為:

1.據市場需要設定學科專業。服務業為主的專業最多,其次是製造業。主要專業有會計、旅遊、秘書商業、行銷、企業管理等,林業專業學生很少。據統計,全校共設有1500門課程。

2.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TAFE培養的學生受到社會的歡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學生動手能力強,能夠和實際工作密切結合。學校設有專門的實習基地,並與一些企業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聘請了一大批有實踐經驗的兼職教師,這樣既保證了學校教學生產實習的需要,也為學生就業創造了有利條件。

3.培養模式靈活多樣。TAFE根據被培訓對象和所學專業,採取不同的培養方式。依據學習課程的程度不同,授予學生不同的文憑。學院碩士學位與學士學位文憑課程一般需要二至三年,專科文憑課程只需一年半至兩年,在職人員進修或想進入大學深造只需要有結業證書文憑,時間只有六個月至一年半,其所修課程大學全部承認。為保證不同層次的人才和專業的需要,學校的課程安排和培訓時間,短期的只有數小時、幾個月,長期的可達三年。

4.TAFE非常重視教師的業務素質,對任課教師有嚴格的考核標準,一是學歷必須是大學本科以上,二是必須在本行業工作五年以上,離開本行業三年以上要再回其有關崗位進行培訓後方可上崗。充分發揮兼職教師的作用,南悉尼TAFE兼職教師是專職教師的4倍以上。5.注重對外合作與交流。目前,南悉尼TAFE已和日本、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進行合作,主要是開發課程,提供教學服務。在中國已有10個學校與之合作。最近,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引進澳大利亞TAFE培養模式,在所屬8個職業技術學院,實施雙專科雙文憑、職業教育與職業資格相融合的辦學方式,打破傳統職教模式,以技術套用和實際操作教學為特色,培養高級套用型技能人才。

(三)澳大利亞的森林保護(森林防火)

澳大利亞是一個少林國家,森林覆蓋率只有10%。林業管理主要由各州負責。近幾十年進行較大規模的人工造林,特別是引進了一些國外樹種,如美國的輻射松等,但以桉樹為主要樹種的林分結構沒有改變。由於氣候乾燥,特別是夏季高溫缺雨,加之桉樹屬於易燃樹種,發生森林火災的頻率非常高,如何有效地控制火災是澳大利亞森林保護最重要的內容。

澳大利亞森林防火組織成立於1955年,通過森林防火協會開展森林防火的宣傳、教育、培訓。其防火的宗旨是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保護森林持續發展。防火是每個人的責任,不能只靠政府。全國建立了四級組織:第一級為州政府,主要負責林木的管理;第二級為國家公園,包括動物保護;第三級是市區;第四級是鄉村。全國有森林管理協會,各個地區都有相應的管理人員,委員會每年召開二三次會議,對有關人員進行免費培訓,約20個小時。1997年政府通過新的防火條例,制定了三大體系:一是日常保護,二是應急處理,三是事後處理。重在日常保護。澳大利亞防火實行專職人員與志願者相結合的做法,志願者在日常防火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主要是巡查、宣傳,發生火災時協助專業人員開展滅火工作。平時經常要深入到社區、學校對居民和學生進行演講,還要到農場主家中進行走訪,召開不同層次的討論會,充分發揮當地人員的作用。在澳大利亞土著人有著幾千年在森林中燒荒的習俗,現在澳大利亞仍認為:森林火災並非都是壞事,這是自然界一種正常現象。在冬季,燒掉一些林中易燃物,不僅能保護森林,也有利於植被更替和土地恢復肥力。只要將森林火災控制在一定範圍內即可。因此各州對不同地區進行森林資產風險評估,評估標準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首先考慮是否對人員構成傷害,其次是否對動植物構成威脅,第三造成多少財產損失。每個地區都會有發生火災的機率以及造成損失的大小的評估圖,根據評估圖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同時根據火災級別,制定不同地區的滅火預案。

二、思考與啟示

雖然此次考察時間短,只是走馬觀花,不可能全面深入了解澳大利亞的教育情況,但收穫非常大。我國教育結構正在進一步的調整,澳大利亞有許多經驗值得我們借鑑,特別是其職業技術與成人教育體系對我國教育結構的改革、調整有著現實意義。

(一)從國情出發,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終身教育體系

中澳兩國社會制度不同,國情差異較大,但兩國政府都非常重視教育。目前在我國實現了“普九”教育和高等教育邁入大眾教育之際,在全社會建立終身教育體系,對於提高全體國民的素質,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目前,我國已初步建立了以幼稚園、國小、中學、職業學校、大學為主體,各種成人教育(包括函授、夜大學、專業技術班)為輔的全民教育體系。但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在農村仍存在許多問題,基礎教育薄弱的地位有待加強,國家應進一步加大基礎教育的投入,特別是中西部地區,使九年義務教育在農村真正實現。高等教育近幾年得到跨越式發展,全國各類在校生人數突破萬,毛入學率達19%。但仍處於初級階段,與國家發展的要求和人民民眾的需求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應採取多種形式,進一步加快高等教育的發展,特別是借鑑已開發國家中私立學校的經驗,促進國內民辦大學的發展,從政策上扶持他們,使這些學校能夠得到認可。吸引社會上各種資金投入高等教育,減輕國家的負擔,形成全社會都來辦教育的良好局面。同時,鼓勵在職人員進行定期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把現有的屬於各部門、各行業的培訓中心和學校對社會開放,建立一套科學的評價體系,使這些培訓機構達到社會需要的標準。利用網路技術建立全國或各地統一的網路學校和培訓機構。通過建立各種不同的考核體系和標準,逐步形成學習型社會。

(二)大力加強和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和培訓提高勞動者的素質

澳大利亞非常重視職業教育,每年只有15%左右的高中畢業生進入大學,80%的高中畢業生進入TAFE學習。TAFE(職業技術與繼續教育)成為其教育的主力軍。由於TAFE可以根據市場需求和政府、學校、企業聯合制定的技能標準開設所有的技能培養課程,學生取得的證書得到社會認可,同時在TAFE所學的課程高校也承認,學生參加TAFE學習後,根據自己的志願和愛好以及市場就業情況,既可以選擇就業,也可繼續進入大學學習。由於TAFE注重與市場的結合,所培養的學生動手能力強,就業比本科生還容易,因此學生中學畢業以後願意進入TAFE學習。這正是我國教育改革值得學習和借鑑的。目前,一方面,我國每年有萬勞動大軍進入勞務市場,由於沒有得到正規的職業技能培訓,他們無法進入技術崗位。另一方面,由於勞動力市場出現高學歷熱,近幾年許多中專、技工學校為生存紛紛升格或併入大學,成為高等職業學校。這些學校普遍存在著培養目標不明確,市場定位模糊,其結果是培養出的畢業生既缺乏系統的理論知識,實踐能力也不強。同時由於其客觀導向作用使學生就業期望值偏高,造成在就業市場上他們既無法和本科生競爭、又不願從事技術勞動工作的局面。現在,我國正處在經濟轉型期,需要大量的高素質的勞動力,許多企業因無法得到高級技工,不得不在全國高薪招聘,甚至從國外引進。因此,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既是滿足社會對技術工人的需要,也是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要求,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大力加強和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必須從實際出發。一是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凡是對社會發展能夠起到積極作用的工作,都應該得到社會的尊重,在全社會樹立勞動光榮的新風尚。二是制定有關政策,積極引導人們從事勞動技術工作,使從事勞動技術工作的人能夠得到相應的報酬。同時制定技術職稱系列,鼓勵他們不斷鑽研技術,造就數千萬高技能的勞動大軍。三是現有高職學院要擺正位置,真正做到以市場為導向,加強學生的實__踐能力,徹底擺脫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子。四是做好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的培訓,這是目前我國培訓和職業教育的盲點。這些人員數量大,流動性強,文化水平低,屬於社會弱勢群體。應該由中央財政統一支付培訓費,根據市場對不同勞動崗位的需求,在指定的學校對他們進行短期培訓,發給全國認可的證書。徹底解決農民工技術培訓無人管的社會問題,同時也為解決“三農”問題創造條件。五是構建職業教育與其他類型的高等教育銜接與協調發展的關係,使各類人員不至於在職業教育階段就終斷其學習與發展。

(三)林業高等院校應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澳大利亞大學非常重視林科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坎培拉國立大學資源環境與社會學院,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例為3%2,課程教學與自學時間為1%1。墨爾本大學林學院就建在森林中,學生在校本部學習完基礎課後,其餘的專業課都要在位於森林中的學校里完成。在培養學生中,他們強調所學內容與科研和生產密切結合,以提高科研水平和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同時,注重不同學科的交叉,特別是與社會學科的交叉。他們認為,現代林業的發展與其國家和地方法規及政策有著密切的聯繫,應鼓勵畢業生從政,以影響對林業的政策。另一方面,努力培養學生學林的興趣和愛好。通過一些企業和僱主設立獎學金來幫助學生完成學業。目前,在我國大學教育過程中,普遍存在著“眼高手低”學生動手能力差,不能適應工作需要的現象。一方面是認識問題,認為大學本科生是高級人才,主要是從事管理和研究工作;另一方面是經費短缺和缺乏實習場地,造成許多必要的實習實踐環節不能完成,往往以課堂教學代替一切。林業院校的學生還長期存在專業思想的問題,學林不愛林,學林不願意乾林業。所以,今後我們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正確認識大學生在市場中的地位和作用。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研究生的大幅度擴招,大學生在未來社會中將成為普通勞動者,較強的實踐能力和系統的理論知識同樣重要。因此,要把提高學生實踐能力作為一項重要內容來抓。特別是林學,作為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更應該加強實踐環節的建設。

2.進一步加強林科學生的專業教育,並通過設立專業獎學金等多種形式,鼓勵學生學林愛林。

3.加強學生就業環節的指導,積極做好市場預測,特別是根據林業生態建設的需要,提出林科人才需求的中長期計畫。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建立全過程就業指導體系,與林業及其有關單位建立密切的聯繫,積極鼓勵畢業生到林業生產一線工作。

(四)充分利用社會力量做好森林保護工作

澳大利亞地廣人稀,經濟發達,勞動力成本較高。雖然澳大利亞與我國的國情不同,但其利用社會力量做好森林保護工作的經驗,非常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在森林防火過程中,澳大利亞充分依靠各級協會和志願者,在全國建立了從州政府到鄉村的民眾性組織機構,所匯集的志願人員是專業人員的7倍之多。特別是志願人員平時深入社區、學校、農場主家中進行宣傳和培訓,發生火災時,與專業人員共同滅火,發揮了政府機構和專業人員無法替代的作用。在我國每年因人為因素髮生的火災非常多,單靠現有專業人員進行宣傳和防火培訓是不夠的,而且我國一般性的防火安全教育效果又不理想。有關部門應建立全國性的防火協會,調動社會力量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一方面,在林區及其附近建立一些志願者組織,利用地理位置近,時間安排方便,定期開展活動和進行有關培訓。另一方面,利用每年大學生開展的社會實踐活動,確定一些相關學校成立相應組織,充分發揮大學生專業知識水平豐富、熱情高的特點,深入林區和重點地區開展活動。

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了《關於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確立了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目前圍繞六大林業工程建設,對林業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林業院校和各級教育機構必須適應新形勢,加快林業教育改革的步伐,既要培養林業科技攻關、解決林業建設與發展的重大理論問題和技術難題的高級人才,又要培養懂得林業知識、掌握林業技術、熟悉操作程式的數以萬計的技術工人。澳大利亞在林業高等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以及成人教育方面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澳大利亞生態環境建設考察報告
澳大利亞考察報告範文(3) | 返回目錄

澳大利亞生態環境建設考察報告(馮海發 謝義亞)

澳大利亞是一個十分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國家,政府和國民的生態環境意識都很強,政府在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澳大利亞生態環境建設的主要特點

1.政府主導。澳大利亞生態環境建設屬於典型的政府主導型模式。

健全的機構體系為澳大利亞政府主導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奠定了基礎。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早設立政府環保部門的國家之一。早在1970年,維多利亞州就成立了環境保護局。目前,澳大利亞在聯邦政府(Commonwealth Government)、州政府(State Government)、地方政府(Local Government)三個層次都設有專門的環保機構。聯邦政府設有環境與遺產部。州一級的環保機構較為複雜。以維多利亞州為例,政府設立了自然資源與環境廳,下設環境保護局、自然資源局和生態再循環局。

充足的人力和資金投入為澳大利亞政府主導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提供了條件。澳大利亞聯邦環境與遺產部有500名工作人員,各州環境部門的工作人員都在1000人以上。近年來,澳大利亞每年的環境保護投資都超過85億美元,約占GDP的1.6%。維多利亞州環保局每年的經費預算為3200萬美元,其中大部分來源於州政府撥款,一部分來源於排污收費。

統管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發展規劃和實際運行是澳大利亞政府主導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具體表現。澳大利亞實行聯邦制,聯邦政府與州政府之間主要通過協商和合作方式來實現國家環境發展規劃,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間則主要採取直接干預方式使州環境規劃得以實施。各級政府都直接主導相應層次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工作的實際運行,絕大部分環保工作由政府直接參與完成。 

因地制宜,分區管理,是澳大利亞政府建設和保護生態環境的基本做法。根據資源生態環境特徵,澳大利亞把國土劃分為若干個區域,因區施策。維多利亞州把全州分為4個區域,州環保局在每個區域都設立一個辦事處。昆士蘭州把全州劃分為北部、中部和南部3個地區,州環保局內設的地區辦公室常年在各自的地區辦公。 

2.依法治理。澳大利亞十分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立法和執法工作。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早出台環境保護法律的國家之一。早在1970年,維多利亞州就制定和頒布了“環境保護法”(Environment Protection Act 1970)。目前,澳大利亞已經建立起了十分完善的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法律法規體系。在聯邦層次,環境保護立法已有50多個,有綜合立法,如“環境保護和生物多樣性保持法”;也有專項立法,如“大堡礁海洋公園法”;還有20多個行政法規,如“清潔空氣法規”、“輻射控制法規”等。在州層次,各州涉及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法律法規都多達百餘個。

澳大利亞環保法律法規的條款很細,可操作性很強。維多利亞州的“環保收費法規”,條款多達百餘條,從收費的種類、標準、單位、計算公式到最大排污允許量、交費流程、費用減免等,都規定得十分詳細。僅垃圾填埋就按照廢物種類和數量列出了16個層次的收費水平,每個層次收取若干個“費單位”。“費單位”的個數,由垃圾填埋成本確定。每個“費單位”的具體金額,由當年物價水平確定。這樣的規定,可操作性很強,避免了執法的隨意性,減少了執法過程中的摩擦。

澳大利亞環保執法十分嚴格,體現了法律法規的嚴肅性。在澳大利亞,不論是個人、企業,還是政府機構,只要違反了環保法律法規,都要受到嚴肅查處。在著名的大堡礁綠島公園,遊客不許帶走任何自然物體(包括貝殼),違者處以高額罰款。在昆士蘭州北部地區,有倆人曾因砍伐20多棵樹而被判十多年徒刑。在維多利亞州,環保局每年都要向法院起訴40—50起損害環境的案件。今年澳大利亞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一些地方終年滴雨未下,許多城市都出台了嚴厲的節水措施,在時間上嚴格限制洗車、澆草坪等耗水性活動,任何人違反,都要受到處罰。

為了確保環保法律法規的嚴格執行,澳大利亞各州都組建了“環保警察”(SEPP)。環保警察隸屬環保局領導,是環保局的一個內設機構。環保警察的人數不少,維多利亞州就有120名,占環保局總人數的1/3,該州環保局的工作人員多數具有當環保警察的經歷。環保警察身著統一制服,佩帶鮮明臂章,專司環境執法工作,具有很大權威。 

3.綜合協調。澳大利亞政府十分重視環保工作的綜合協調,一方面協調有關部門的行動,另一方面協調社會公眾的行動。

協調環保有關部門的行動,是澳大利亞政府綜合協調環保工作的基本層次。在澳大利亞,三級政府都有好幾個部門涉及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事務,為了避免推諉,減少摩擦,各級政府通過法律和跨部門機構來協調。在維多利亞州的自然資源與環境廳,由廳長辦公室對下屬的環保局、自然資源局和生態再循環局進行協調。

協調公眾的環境行為,是澳大利亞政府綜合協調環保工作的重要方面。在公眾場合尤其是旅遊勝地,導遊都要向遊客介紹政府的環保規定,提醒遊客嚴格執行,做到“除了腳印,什麼都不留下;除了雜物,什麼都不帶走”。在著名的企鵝島,政府規定在觀看企鵝歸巢時,不許大聲喧譁、使用閃光燈照相,數以千計的遊客在持續兩、三小時的觀看中,無人違反規定。

把環保事業融入發展之中,是澳大利亞政府綜合協調生態環境建設的成功經驗。這方面的典型案例是濕地建設。澳大利亞把濕地建設與水源淨化結合起來,與候鳥繁棲地的培育結合起來,與房地產開發結合起來。墨爾本市水利部門與房地產開發商在該市遠郊的一個地方聯合建造人工濕地,使當地的環境顯著改善,房地產價格上升了10倍,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贏。 

4.全民參與。發動全民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是澳大利亞政府推進環保事業的基本做法之一。

澳大利亞政府十分重視通過宣傳教育示範的方式,引導國民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工作。坎培拉“無垃圾城市”計畫的推進,就是建立在廣大居民積極參與的基礎上的。它的目標,是在不再填埋垃圾,實現全部垃圾的回收和利用。在計畫實施的每一個階段,政府有關機構都通過印發宣傳資料和講座等形式,告訴居民應該如何做。環保部門還開辦了“無垃圾城市”計畫教育中心,為居民免費提供垃圾回收再利用的知識和技術,引導廣大居民自覺參加到這項計畫中來。

鼓勵企業參與環保產業的開發,是澳大利亞政府發動全民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成功做法。澳大利亞政府對從事環保事業的企業在稅收、設施等方面給以優惠,吸引更多的企業投資環保產業。坎培拉市有70—80家企業從事垃圾收集、分類和填埋工作,每年創造1000多萬美元的產值。政府還與商業企業合作,推出了“生態商業”計畫,鼓勵商業企業減少水、電、汽等資源的使用。

澳大利亞政府還十分注重公民對環境法律制定的參與,激勵公民關心環境,為全民參與生態環境建設提供廣闊空間。澳大利亞有關環境法律法規的制定,採取全民參與的方式,面向社會招標,任何單位和個人都可以競標,由中標者負責起草,法律法規草案散發廣大公民,廣泛徵求意見。這樣做,既提高了公民對環保事業的參與度,拉近了公民與法律和政府的距離,增強了公民遵法守法的自覺性,又保證了法律法規條款的完善和對現實生活的貼近。

廣大居民具有很強的生態環境意識,以實際行動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居民自覺參與植樹、清理垃圾、拯救動物等活動。居民房屋前後的花園和草坪,都按政府有關部門的統一規劃和要求,由居民負責栽植和管護。全民的廣泛參與,真正實現了國民環境行為與政府環境導向的統一。 

二、澳大利亞政府在生態環境建設中的基本職能

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所承擔的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職能不盡相同,既明確分工,又密切協作。

l、聯邦政府的職能。澳大利亞聯邦政府的生態環境建設職能主要定位在國家利益層次。

聯邦政府承擔的生態環保職能包括:國際環保公約談判及簽定,國內環保法規制定,外海水域管理,跨州環保事務協調,少數重要生態區域的直接管理,重要環保科學技術的研究及推廣,與州政府在環保方面的聯合行動等。為了完成上述職能,聯邦政府設立了環境與遺產部,內設11個司局,即戰略發展司、政策協調司、許可及立法司、環境質量司、科學監測司、海洋及水利司、南極司、國家公園司、自然遺產司、人文遺產司、氣象局;另外,還設有一些其他專門機構,如大堡礁海洋公園事務辦公室、全國溫室辦公室、全國海洋辦公室、悉尼港事務辦公室等。 

2、州政府的職能。各州政府承擔著政府主要的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職責。

歷史上,澳大利亞各州總督直接向英國女皇負責,各州的獨立性很強。澳大利亞建國之初,環境問題尚未顯現,國家憲法中未能提及聯邦政府的環保責任,環保主要是州政府的職責。

州政府的生態環保職能十分寬泛,主要包括:環保法規的制定和實施,環境標準的制定和監督執行,環保科學研究和技術推廣,大氣、水、土壤、近海的環境監測和管理,生態植被的保護和建設,野生動物和自然人文遺產的保護,國家公園的建設和管理,資源及廢棄物的循環利用,企業環境許可證的發放和監督,污染綜合治理,環保執法,環保宣傳和環保教育,與聯邦政府的聯合行動等。 

3、地方政府的職能。澳大利亞的地方政府,是指州政府之下的基層政府。

按照澳大利亞憲法,地方政府的權力是由州政府賦予的,因而地方政府的環保行為要受州政府的指導和干預,要在州政府的環保計畫框架內進行。

地方政府所承擔的生態環境建設職能較少,主要是:垃圾清理和管理,噪音等影響環境因素的控制,住戶發展對環境影響的控制,社區環境摩擦的協調,在州政府發展計畫框架下制定和執行社區環保規劃等。

4、政府之間的合作。由於各州具有較強的獨立性,為了更好地履行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職能,聯邦政府與州政府之間以及州政府與州政府之間展開了密切合作。

聯邦政府與州政府之間合作的一個積極成果,是1992年達成的“澳大利亞(聯邦和州)政府間環境協定”。該協定明確提出聯邦政府和州政府將以合作和協商的原則處理面臨的環境問題,規定了各級政府在制定環境政策和法規時必須遵循的原則,並對具體的環境議題制定了一系列協作行動計畫。根據該協定,澳大利亞成立了由聯邦環境與遺產部部長任主席、各州總理代表(負責資源或環境的各州部長)為成員的“國家環境保護理事會”。該理事會可以審議和通過全國性的環境標準,理事會成員2/3多數表決通過的檔案或決議將自動成為各州的法規予以實施。

州政府之間的合作形式更加靈活,合作內容也更加寬泛。有以法律為基礎的正式合作,也有資源或環境部門之間交流經驗、交換意見、共享信息、共同開發環保技術等方面的非正式合作。

政府之間的有效合作,既強化了各自承擔的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職能,又增強了政府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行動的統一性和協調性,在分工的基礎上形成了合力,確保了政府生態環保職能的順利履行和生態環保目標的實現。 

三、加強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幾點建議

澳大利亞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做法,對我們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黨的十六大報告已將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作為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重要內容。我國是一個人均資源十分短缺的國家,在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過程中,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任務非常艱巨。我們一定要增強環境憂患意識,借鑑國外的成功經驗,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把我國的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好,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1.確立環境優先的發展理念。澳大利亞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工作做得好,一條重要經驗是政府在社會經濟發展中堅持環境優先的發展理念。在著名旅遊城市凱恩斯,一發展商申請在風景區建造7.5公里長的空中索道,市政府要求其不得毀壞熱帶雨林,發展商不得不用直升飛機運送建築材料,修建索道支架。在我國的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往往成為一對矛盾,解決這一矛盾的基本點是牢固確立環境優先的現代發展理念,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建立資源節約型的國民經濟體系,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綜合決策機制和協調管理機制。任何地方,任何時候,都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經濟成長,都不能以眼前發展去損害長遠利益,更不能用局部發展去損害全局利益,決不能走“先開發、後保護,先污染、後治理”的路子。

2.加強生態環保法制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具有長遠性、戰略性、全局性的特點,需要建立長期穩定起作用的法律保障機制。我國已制定了一系列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標準,對推進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環境法律法規體系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強,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等情況仍不同程度存在。加強生態環境法制建設,十分必要。首先,要完善法律法規體系,消除在生態保護等方面存在的立法空白。其次,要完善法律法規條款。通過修改法律法規,增強可操作性。再次,要嚴格執行法律法規。任何單位和個人,只要違法,都應按照法律法規嚴肅處理。同時,要加強環境執法隊伍建設,提高執法能力。最後,應廣泛吸引社會各界參與環境法律法規建設。環境法律法規正式頒布前,應向全社會公布草案,廣泛徵求意見。

3.加強政府生態環保職能。各級政府應就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基本職能進行合理明確的分工,中央政府的環保職能應主要定位在國家利益層次,進一步明確地方政府的具體責任,加強對地方政府履行環境職能情況的監督和考核。要在機構設定、人員配備、經費投入等方面,為全面加強政府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職能創造條件。應逐步改變目前政府有關部門分工過於分散的局面,建立一個相對集中的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管理機構。在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重點地區,應打破行政區劃,按照自然區劃建立有權威的機構。國家財政應適當增加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預算,增加環境事業基本建設投入,為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提供充足的資金保證。

4.強化全民環境意識。公民的環境意識是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工作的重要基礎,應該把環境教育納入提高國民綜合素質工作的軌道。環境意識的培育要從娃娃抓起,應在廣大青少年中開展持久的生態環境教育,逐步把生態環境知識列為中國小的一門課程。加強環保宣傳和示範工作,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愛護環境、建設環境、保護環境的氛圍。強化環境制約措施,用法律法規嚴格約束每個人的環境行為,以此增強全社會的環境意識和責任。 

澳大利亞保險市場和保險職業教育考察報告
澳大利亞考察報告範文(4) | 返回目錄

澳大利亞保險市場和保險職業教育考察報告 

11月,保監會派員訪問了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保險與金融學會、澳大利亞保險理事會、澳大利亞保險集團公司、澳大利亞OAMPS保險經紀公司等機構,重點考察了保險市場發展狀況以及保險職業教育培訓情況。

一、澳大利亞保險市場基本情況及其特點

(一)保險市場基本情況。截至底,澳大利亞共有人口2020萬,實現國民生產總值8043億澳元(1澳元約合人民幣5.8元),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近4萬澳元。澳大利亞保險業比較發達。,全國保費收入為558億澳元,世界排名第12位;保險密度2762澳元,排名第14位;保險深度8.03%,排名第17位。

壽險市場。截至12月31日,澳大利亞共有37家壽險公司,管理的資產約為2077億澳元,保費收入為350億澳元。養老金業務占壽險公司資產的87%,占壽險總保費的86%,其他份額為普通業務。約26%的養老金資產是以壽險保單形式持有的。躉交業務占壽險保費的80%,其中大部分為與養老金相關的產品。銀行控股的壽險公司占壽險總資產的40%,新單業務保費的45%,總保費的43%。外資壽險公司占總保費的31%。

財產險市場。截至6月30日,澳大利亞共有財產保險公司133家,淨保費收入為211億澳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4%。財險市場淨損失率為62%,比上年同期增長58%。淨承保綜合賠付率為86%。稅後淨利潤為51億澳元。財產險公司總資產為801億澳元,總負債為560億澳元,淨資產為 241億澳元。

(二)保險市場主要特點。

一是保險市場集中度高。少數保險公司通過購併和重組,實現集團化經營,占據保險市場大部分份額。截至底,前3大保險集團占壽險保費收入的58%,前10大保險集團更是高達90%。截至6月,澳大利亞前5大保險集團占財產險保費收入的70%,投資收入的67%,總資產的63%。

二是保險產品多樣化,非傳統型產品比重高。澳大利亞社會福利水平高,居民在養老、醫療、教育和就業方面的壓力較小,因此在保險需求上對傳統產品需求較少,而對投資理財類產品需求廣泛。截至底,澳大利亞的壽險保費中,投資類產品占73.4%(其中投資連結產品為60%,投資型分配年金為7%,投資連結賬戶型產品占6.4%),風險型保費占12.7%,其他類型年金占11.4%,傳統型產品約占2%,非投連型分配年金占0.5%。

三是保險中介在保險市場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澳大利亞有保險經紀公司500多家。保險經紀公司不僅提供保險銷售服務,而且具有開發保險產品、提供保費融資的功能。保險經紀公司積極開發產品、進行保費融資,為客戶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務。澳大利亞法律不禁止保險人投資保險經紀公司,但保險人向保險經紀公司的投資超過14.9%時,應向監管機關報告。不過目前在澳大利亞由保險人全資擁有的保險經紀公司很少,主要是因為此類保險經紀人的身份很難得到其他保險公司的認同。

四是監管部門重視發揮市場的自我調節功能。澳大利亞保險監管部門除對強制性險種的手續費率有規定外,如雇員賠償保險的手續費率為5%,汽車意外傷害保險的手續費率為10%,對其他險種的手續費率沒有限制,完全由市場調節,稅務部門允許手續費全部進成本。市場競爭使各家保險公司的手續費率大體相當,如車險手續費率總體水平為15%左右。同時,保險消費者有權了解保險公司支付的手續費高低,消費者的監督使保險交易保持了較高的透明度。

五是購併和重組是保險企業擴張的有效途徑。IAG是目前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最大的財產險集團,旗下共有7個子公司,但70年前該公司只是一個向道路救援服務會員提供汽車保險的互助社。20世紀90年代以來,通過一系列收購和重組,IAG發展成為澳大利亞最大的非壽險公司。

六是保險行業協會發揮了較大作用。澳大利亞最大的非壽險保險行業協會——澳大利亞保險理事會,共有58家會員,會員業務占行業的90%以上。該理事會在維護會員利益和為政府分憂解難方面發揮了較大作用。在過去費率統一時,主要協調各家保險公司之間的利益。費率放開後,主要代表行業與政府監管部門協調有關政策。

二、澳大利亞保險職業教育與培訓

澳大利亞的保險職業教育與培訓主要是由保險協會或學會組織推動的。澳大利亞主要有四家保險行業組織,即:澳大利亞保險理事會、投資和金融服務協會、全國保險中介人協會、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保險與金融學會。這裡重點介紹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保險與金融學會(ANZIIIF,以下簡稱澳新學會)。

澳新學會為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首屈一指的保險教育和培訓機構,實施的培訓活動主要包括學位授予培訓計畫和會員資格考試制度。該學會於在澳大利亞保險學會和紐西蘭保險學會基礎上合併而成,目前有合格會員11794名,在各州和領地的首府所在地(包括在紐西蘭)都設有分支機構辦公室。

澳新學會授予學位的保險培訓計畫。包括非壽險、壽險、保險經紀、損失理算、財務規劃。其畢業生可以向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一些大學申請修讀本科、碩士和 MBA課程。此外,澳新學會還設計了“繼續職業發展計畫”,所有會員可以自願選修。澳新學會各分支機構每年為會員進行職業培訓和組織社會活動超過200次。此外,學會確立了保險業員工需要的核心能力標準,促使其他提供保險教育的機構據此重新規劃教育和培訓方案,並且設計了相應的評估方案以確定員工是否符合這些標準。

澳新學會的保險學會會員資格考試制度。澳新學會開辦的會員資格考試是為保險、金融界人士開辦的一種專業考試。該項資格考試分為財產保險、保險經紀、損失理算和人壽保險四大類,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

財產保險準會員考試課程包括服務消費者、保險法與監管、保險產品、核保引論、理賠。保險經紀準會員考試包括經紀環境、風險管理與經紀人、管理經紀業務、經紀程式與實務、管理客戶服務。損失理算會員考試包括損失理算原理和實務、理算協調、準備損失理算報告、財產保險損失理算、意外險損失理算、組織管理6門必修課和其他2門選修課。人壽保險準會員考試包括人壽保險核保、套用人壽保險法、精算基礎與報告、人壽保險行銷原理與實務、行銷組織、退休金保單與實務引論。

三、啟示與建議

(一)集團化經營必須注重法人治理結構和內控建設。集團化要達到高效率,其前提條件是集團公司擁有強有力的公司治理結構,健全的內部控制體系和企業風險管理文化。目前,我國共有6家保險集團公司,集團化綜合經營的規模效應還有很大的發揮空間,尤其是在加強保險公司法人治理和內部控制方面還有較長的路要走。今後,應將保險公司集團化綜合經營與加強保險公司治理結構和內部控制機制緊密結合起來,發揮集團化經營的優勢,儘快形成一批公司治理富有效率、內部控制嚴密、競爭力強的保險企業集團。

(二)探索符合我國實際的保險職業教育和培訓模式。保險職業教育和培訓是培養保險人才、促進保險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有效途徑。澳新學會的發展歷程顯示了保險職業教育和培訓具有巨大的市場需求。我國保險職業教育和培訓還剛剛起步,儘管已經存在一些保險職業培訓機構,但大都實力較弱,沒有形成市場品牌。應借鑑國外保險職業教育和培訓經驗,立足於國內保險業發展實際,採取“監管部門推動、行業組織主辦、保險公司參與”的模式,密切聯繫市場,積極引進和開發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建議建立全國性的保險考試培訓中心,負責對中高級經營管理人員和監管人員的專業知識和職業道德知識的培訓。

(三)保險經營應因地制宜,適時拓展業務領域。和澳大利亞相比,我國保險需求呈現多層次、差異大的特點。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一部分收入水平較高、消費能力較強的城市居民對理財類保險產品需求較大;而廣大農村地區則對傳統型的低保費、高保障的風險型保險產品需求較大。同時,隨著社會養老、醫療制度的改革,城鎮居民對養老保險和健康保險的需求也日益增長。我國保險企業在開發保險產品和制定市場開拓戰略時,應找準市場切入點,沒有必要盲目跟風,喪失經營特色。

(四)大力發展保險專業中介機構。保險中介是保險市場社會化分工的必然結果。發展保險中介有利於提高保險資源的配置效率。建議推進保險公司專業化、社會化經營,支持和發展保險專業中介機構。允許保險經紀公司開發和設計保險新產品,提供保費融資服務,提升市場競爭力;加大保險代理和保險公估市場的對外開放力度,引進資金實力較強、管理經驗豐富、經營記錄良好的外資保險代理和公估機構,促進保險中介市場的專業化水平;完善保險專業中介從業人員的持續教育和培訓制度,嘗試建立“保險經紀師”、“保險公估師”等職業資格考試制度。

(五)加強保險行業協會建設。目前,我國保險行業協會遠未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建議:一是進行管理體制的改革和創新,實現人員的專業化和職業化。二是賦予協會更多職能,使保險行業協會成為政府監管的有效補充。三是推進協會專業化,分別成立壽險協會、非壽險協會、保險經紀人協會、保險代理人協會、保險公估人協會等。 

作者:呂宙 郭學艷 李金輝 黃耿 孫瑞

赴澳大利亞機械化旱作節水農業考察報告範文
加快經濟發展,建設文明家園——赴澳大利亞、紐西蘭考察報告
關於澳大利亞農業生物多樣性及可持續發展的考察報告
建設部赴澳大利亞、紐西蘭建築市場準入制度和建造師執業資格制度考察報告
赴澳大利亞、紐西蘭註冊執業制度考察報告
澳大利亞農業職業教育和遠程教育考察報告
對澳大利亞遠程開放教育的考察報告
關於澳大利亞、紐西蘭教育的考察報告
澳大利亞、紐西蘭職業技能培訓與鑑定體系建設考察報告
赴澳大利亞旱作節水和保護性耕作考察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