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社會考察報告4篇

一、 宇通企業文化考察總結

一、締造服務價值的靈魂

美國著名管理學家李維特曾說過這么一句話:“新的競爭不在於工廠裡面製造出來的產品,而在於工廠之外的服務。”如何讓客戶感受到這種服務價值?最有效的途徑莫過於每一位有機會面對客戶的企業員工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讓客戶感受到周到、貼心的服務,不僅僅局限於處於服務崗位的員工。而這有賴於企業文化對員工潛移默化的作用。

兩年前,曾經發生了一件讓遼寧虎躍客運公司特別感動的事:11月26日晚上七點多,該公司司機在鄭州駕駛著剛提的新車,由於油管中的空氣等新車磨合原因,車行駛到離一家加油站僅20米處熄火了。司機修理了近一個小時,依然沒能修好。這時,兩名著宇通工裝的員工正好從車旁經過。遼寧虎躍客運公司是宇通的老客戶,在當時沒有完全確認的情況下他們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請這兩位員工幫忙將車推到加油站。沒想到這兩名宇通員工二話不說,主動幫助檢查車輛,並經過半個多小時的時間終於將車修好。當時已是夜裡9點多,天氣寒冷。工作人員本想表示一下感謝,但兩位宇通員工卻悄然離開,連名也沒留下。

遼寧虎躍客運公司被宇通員工這種無私的行為深深打動,經多方打聽,得知這兩名員工是宇通車間的試車工,特別給宇通公司送去一封感謝信。在感謝中,遼寧虎躍客運公司說到:“宇通公司員工的這種為企業、為客戶無私奉獻的精神是與貴公司教育和培養分不開的。通過這件事也更加堅定了我們與貴公司長久合作的信心。”

一位專家對此評論道,作為一名普通車間的試車工,在面對客戶的困難時義不容辭地幫助客戶解決問題,這種服務精神與企業的價值導向息息相關。事實上也正是如此。“以客戶為核心”始終是宇通發展的企業價值觀,並貫穿於企業生產、銷售、服務等各個環節。在倡導員工樹立客戶價值觀的同時,宇通不忘為員工營造良好的企業氛圍,而非將其停留在一句響亮的口號上。在宇通內部,這兩名員工的事跡廣為流傳。與此廣為流傳的還有許許多多類似的員工故事。“正是這種企業氛圍影響了宇通的每一位員工,使他們自覺地想客戶所想,急客戶所急。”宇通一位負責企業文化建設的領導如是說。

一位諮詢師解釋道:“這種在管理上不斷加強員工對企業文化的認同感是一種企業與員工之間的良性互動。這使得即使是一位普通崗位的員工,在面對客戶的需求和幫助時,也會油然產生要對客戶負責的責任感。”

服務必將成為客車企業下一個階段發展的新的驅動力,這已是不爭的事實。實際上,客車企業也都意識這一點。而誰能將服務精神更好地納入到企業文化的建設中,讓每一個員工成為企業形象的代言人,展示良好的企業形象,誰就能在競爭中領先一步。

二、責任也是一種核心競爭力

對於企業文化,宇通人有著獨到的見解。宇通企業管理處負責人告訴記者,“企業文化就如同磁鐵,它能形成一個‘場’,一種‘勢’,形成一股強大的競爭力。”

有著“第一ceo”之稱的通用電氣總裁傑克•韋爾奇指出:“如果你想讓列車再快10公里,只需要加大油門;而若想使車速增加一倍,你就必須要更換鐵軌了。資產重組只可以提高一時的公司生產力,只有文化上的改變,才能維持高生產力的發展。”勿庸置疑,隨著市場競爭的日漸激烈,企業文化也日益成為一種核心競爭力。   1、宇通責任成就行業佳話

去年,在國內客車行業銷售總體下降3%的情形下,中國客車業老大——鄭州宇通企業集團逆勢而上,客車銷量突破2萬輛,銷售收入突破94億元,同比上揚27%,出口契約簽訂1.4億美元,成為客車出口第一品牌,並面向海外市場創新性地提出了出口的“宇通”模式。   對此,宇通總裁湯玉祥解釋說,“去年宇通能取得業界最大的成功,就是在於我們有以負責任為核心的企業文化底蘊。”在利益至上的汽車行業,宇通所追求和倡導的對員工、對客戶、對社會負責的責任意識,顯得難能可貴。

早在六年前的5月,宇通就巨資引入國際知名管理諮詢公司羅蘭•貝格,以制訂企業長遠發展戰略並梳理自己的企業文化。羅蘭•貝格從大量的訪談中提煉出七個關鍵字:成本有效、科學決策、尊重個人、誠實守信、務實創新、團隊合作、市場導向,以這7個價值觀為核心的宇通新文化體系由此出爐。宇通同時收穫的,還有一支研究、推廣企業文化的專業隊伍。

2、耐用是金:提升客戶價值

引入了“洋顧問”,宇通的文化建設並沒有就此止步。作為一個典型的中原企業,中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在宇通管理者的身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在宇通調查考察中了解到,宇通的湯總主抓的最重要的工作不是經濟問題,而是全企業的文化建設工作。據悉,宇通文化建設的重點是發揚好兩個傳統精神,一是以忠、孝、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傳統精神,二是以勤勞勇敢為代表的中原傳統精神。

本著對客戶負責、對客車行業負責之“忠”,本著與客戶、與社會共享利益之“義”,宇通率先在行業內提出以質量為價值核心的“耐用”理念,並在全國開展“耐用是金”萬里巡文化活動。此外,正式發表了《宇通耐用節能宣言》,號召全行業行動起來,為實現節約型社會的發展而努力。這些行動對抑制客車行業不正當競爭、價格戰和促進行業自律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

宇通呼籲:全國各客車生產企業、客運企業及發動機等零部件企業聯合起來,發揚民族品牌的社會責任心,樹立節約理念,支持節油技術,確立耐用標準,實現節約型發展。 3、 和諧發展夯基業:對社會負責

為回響紅色旅遊,宇通舉行了兩屆“乘宇通車,走紅色路”活動,以實際行動為老區人民帶去支援和問候。企業的社會責任是一個成功企業必不可缺的重要因素,並且是一個企業保持生命力、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宇通將企業社會責任作為生產運營中建立、發展並遵循的準則,正在為其建立百年基業夯實基石。

隨著宇通的責任意識越來越強,其國際化步伐也越走越遠。據悉,宇通今後的目標是將海外市場的銷售收入提升到公司總銷售額的30%。

正所謂“得中原者得天下”,這個“天下”,已不僅僅是中國市場,而是整個國際市場。因為宇通“慎為”的國際化戰略已經邁出了重要一步。而隨著“中國宇通,縱橫中國”這句耳熟能詳的廣告詞,逐漸擁有“中國宇通,縱橫古巴”、“中國宇通,縱橫伊朗”、“中國宇通,縱橫世界”的國際化內涵,作為中國客車的代表、民族品牌的代表,宇通也必定會在未來給國人以更大的驚喜。

二、 新飛企業文化考察總結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河南新飛電器有限公司十分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在總經理劉炳銀的倡導下,積極進行探索,結合公司的實際情況和實踐經驗,創造性地推行“格言式管理”,取得了不少可資借鑑的成功經驗。格言,通常是指那些帶有勸戒意義的警言妙語。一句好的格言,或給人以鼓舞,催人奮進;或給人以啟迪,育人心智;或給人以警示,發人深省。在現實生活中,優秀的格言,小而言之,能夠影響人的一生;大而言之,足可影響一個民族。歷史上李自成一句“殺一夫如殺我父,悔一婦如侮我母”的妙語,可以整肅部下,感召百姓;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條款不多,可以治理全軍,贏得民心。

新飛公司總經理劉炳銀獨具慧眼,他善於利用格言的這種“勸戒”作用,把新飛公司成功的管理經驗和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用充滿個性除力、富有哲理和感召力的格言加以概括,創造了獨具特色的“格言式管理”,並通過各種形式深入持久地對全體員工施加影響,使廣大員工在潛移默化中樹立起正確的價值取向和道德標準,自覺自愿地用新飛的企業精神、企業理想、企業道德、企業制度等來規範和約束自己的言行,使企業的管理工作由強制性的制度管理向員工的自我調節,即企業文化管理轉化,從而提高了新飛公司管理工作的文化品位和管理水平,達到單純的制度管理和一股的思想政治工作所達不到效果,對促進新飛企業經濟的騰飛和各項事業的迅猛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我與新飛共存亡”

——大力培育獨具特色的企業精神

企業精神是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許多企業家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培育富有本企業特色的企業精神,是一個企業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強大精神支柱,是增強企業凝聚力和職工主人翁責任感的有力思想武器。10多年來,新飛公司在劉炳銀總經理的倡導下,逐步培育出具有鮮明時代特徵和新飛特色的企業精神,即“我與新飛共存亡——團結、嚴明、進取、奉獻”,以及“穩踞國內,享譽世界”的新飛企業理想和“國內爭第一,國際創一流”的新飛企業奮鬥目標。“我與新飛共存亡”,意在激發新飛員工的主人翁責任感和使命感,使職工對企業產生一種強烈的歸屬感和向心力,愛廠如家,為新飛的生存和發展盡。已盡力。“團結、嚴明、進取、奉獻”是新飛精神的具體內容,即培育職工團結協作的精神,嚴明的組織紀律性,奮發進取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制定新飛的企業理想和奮鬥目標,意在激發新飛員工的榮譽感和自豪感,使職工自覺地把個人理想建立在與企業理想一致的基礎上,齊心協力,為實現企業理想而共同努力,向新飛的奮鬥目標邁進。

二、“不找市長找市場” ——創建具有新飛特色的市場文化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我國處在新舊體制的轉換時期。企業正從政府附屬地位向具有獨立核算、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地位轉換。這就要求企業領導人應具有開創精神,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克服等、靠、要的僵化思想和舊的思維模式,不斷強化企業主體意識,自覺地到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去搏擊風浪,才能抓住機遇,求生存,圖發展。 新飛公司從上冰櫃產品之初,就開始踏卜丁市場經濟之路。劉炳銀總經理的一句“不找市長找市場”,形象地表達了作為一個企業家所具有的強烈的主體意識和市場觀念。在這種觀念的支配下,劉炳銀總經理克服了一個個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最終促成了“新飛”的誕生。

三、“用戶永遠是正確的”-----創建具有心扉特色的服務文化

在新飛公司,“用戶永遠是正確的”這句話已成了公司的治廠格言之一,被製成巨幅標語懸掛在最醒目的過街天橋之上,用以警示員工,時刻把用戶視為企業的“上帝”。為了加深員工對這句格言的理解,,公司每年部堅持抽調大批管理幹部深入新飛冰櫃銷售網點調查研究,同商業單位的售貨員一道站櫃檯,現場接受用戶諮詢。這些管理幹部在實踐中親身體驗了啟動市場的艱難性,親眼目睹了顧客在挑選產品時對質量要求挑剔的嚴格程度,受到了生動的市場經濟的教育,從而有效地增強了他們的市場意識、競爭意識和危機意識,自覺地把為用戶提供優質產品和優質服務作為自己工作的落腳點和出發點。

四、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創建有新飛特色的管理文化

步入新飛公司廠區,“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巨幅標語總會映人人們的視野。這句發人深省的治廠格言,是劉炳銀長期從事企業管理成功經驗的高度概括,具有較高的文化品位,已經成了新飛公司獨具特色的管理文化的重要內容。

劉炳銀在實踐中深深體會到,人是管理工作中最活躍、最能動的因素。能否調動職工的積極性,既是企業管理工作成敗的標誌,也關係到企業的興衰存亡。特別是在當前,要想搞活企業運行機制,關鍵是要把用人機制搞活。

早在1989年,劉炳銀總經理就開始大刀闊斧地進行企業“三項制度”改革,把激勵、競爭機制引入企業管理,調動了廣大員工的積極性。

他首先改革企業的幹部人事制度,徹底打破了幹部與工人的身份界限,取消了幹部職務“終身制”,搬掉幹部的“鐵交椅”,一律實行聘任制,在選拔和使用幹部上引人競爭機制,堅持優勝劣汰,領先者上去,落伍者下去。劉炳銀公開宣布:“新飛的用太原則就是不上就下”。凡是工作打不開局面,不能把新飛搞上去的,就得下台。”幾年來,先後有30多名普通職工被選拔到中層以上領導崗位,其中有不少是生產一線選拔上來的優秀工人,同時有20多名中層以上幹部因種種原因先後被免職或降職。如今,“不上就下”早已成為新飛人的共識。上去的人,更加發奮努力;下來的人,則無怨無悔。

新飛公司改革企業勞動用工制度,實行全員勞動契約制,本著“洽揭不治老,治劣不治病”原則,採取“公平競爭,層層上崗,擇優上崗”的辦法,在員工中多次進行最佳化勞動組會,形成一種強烈的激勵機制;劉炳銀提出“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治廠格言,警示職工樹立競爭意識和風險意識,促使部分職工改變過去那種“進了工廠門,成了新飛人,不管幹不乾,保證三頓飯”舊的思想觀念,讓‘新飛靠我們振興,我們靠新飛生存”成為廣大員工的一致共識。

在分配製度方面,新飛公司實行“崗位技能模糊工資”,按照“六項十八檔”分類,堅持向生產一線傾斜,並且實行“崗動薪移”,動態轉換,把員工個人收人與企業的經濟效益及本部門的工作完成情況緊密掛鈎,進一步健全了企業的激勵機制,促進了企業員工的合理流動與整體素質的提高。

搞活用人機制,關鍵在於要有正確的人才觀。所謂人才,必須是德才兼備。劉炳銀常講:“泥瞅幹部不能用,弄虛作假的幹部不能用,以權謀私的幹部不能用,胳膊肘朝外拐的幹部不能用。”對於那些圖謀個人私利、損害企業利益的幹部,一經發現,立即解聘,絕不姑息遷就。同時,在管理上還採取一系列防範措施,如在原材料、配套件的供應方面,實行“貨比三家,擇優擇廉定貨”的招標辦法,既有效地堵塞了漏洞,降低了成本,又挽救了一批幹部。劉炳銀總經理要求廣大幹部要努力做到“堂堂正正辦事,踏踏實實工作,夾著尾巴做人,一心為了新飛”,現在,這四句話早已成為新飛員工的道德標準和行為準則。

劉炳銀有句名言佳句:“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不等於尊重文憑”。他在用人上,既不看文憑高低,也不看牌子多硬,主要看貢獻有多少,“以成就論英雄”。所以,剛進人新飛的大學生、研究生和科技人員,均處於同一起跑線上。在這充滿公開而公平的競爭環境中,任何人都會產生一種‘不用揚鞭自奮蹄”的危機意識。如今,在公司中高層領導幹部中,既有“班科出身”的高學歷者,也有通過奮鬥走上重要崗位的普通工人,他們都是憑實際工作中的真功夫被提撥上來的。可見,劉炳銀的“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不等於尊重文憑”的人才觀,為新飛各類人才通過公平競爭脫穎而出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選好人才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還在於用好人才。劉炳銀對人才提出的總體要求是:“允許失敗,但不允許不創新”。失敗了,一切費用由公司承擔,搞出成果者則給予重獎,以此強化他們的創新意識。一個年輕大學畢業生通過努力,將冰櫃噪音降低了0.5分貝,劉炳銀獎勵他一套二室一廳的住房和3000元現金。在劉炳銀總經理的大力支持下,近幾年來,新飛的科技人員平均每兩個多月就推出一種新產品,新產品開發速度為全國同行業之冠,新飛產品已由冰櫃投產之初一個系列3個品種,發展到今天的5個系列近百個品種。如今,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風尚在新飛公司已蔚然成風。每年都有眾多的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學生、研究生和科技人才,慕名前來新飛求職。

關於江鎮、贛州、南通、成都等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考察報告
2024年社會考察報告(2) | 返回目錄

關於江鎮、贛州、南通、成都等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考察報告

贛州、南通、成都等地在新農村建設方面率先探索,積極實踐,取得了初步成效,其中贛州、成都被國家建設部列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最近,我們赴三市進行了專題考察學習。

一、三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本情況

(一)贛州市新農村建設基本內容。贛州自去年9月開始部署啟動新農村建設,基本內容是“五新一好”,即建設新村鎮、發展新產業、培育新農民、組建新經濟組織、塑造新風貌和創建好班子,涵蓋了農村經濟、政治、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各個方面。

(二)南通市新農村建設基本內容。南通在今年年初提出實施“百村示範,千村整治”,以建設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目標,啟動新農村建設,基本內容主要包括富民強村、村鎮規劃、人居環境、文明程度和組織建設等五個方面。

(三)成都市新農村建設基本內容。成都去年底提出城鄉一體,加快新農村建設,基本內容主要包括村莊規劃、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建設、農村經濟發展、農民素質提高、組織建設等六個方面。

二、三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要做法

(一)尊重農民意願,發揮農民主體作用。贛州市把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貫穿於新農村建設的全過程,在開展新農村建設活動伊始,就把充分調動廣大農民民眾的積極性、創造性放在首位。主要利用標語、傳單、廣播、電視、板報、宣傳車、宣傳畫、宣講團等形式深入宣傳,層層發動,使新農村建設的目的意義、基本內容、奮鬥目標和政策措施家喻戶曉,深入人心,開闢專欄,及時報導工作進展情況。各級宣傳部門採取歌謠、韻文等民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民眾、發動民眾、教育民眾,引導和動員廣大民眾自覺地投身到新農村建設中。通過政府引導,把農民主體作用具體化,落實到行動中,讓民眾去做民眾的工作、民眾去辦民眾的事情。積極組建村民理事會,理事會的理事長和理事完全由村民民主投票選舉產生,他們在村中一般都是德高望重的宗族老人或農村致富能手,享有較高的威信。在新農村示範點建設中,廣泛推行申報制,實行動態管理,並充分發揮農村理事會和農村“五老”作用,對新農村建設中的大小事務,都經過村民理事會自主討論決定,多數地方都是從農民最關心、最容易看得見的茅草房屋改造開始。在新村管理方面,重點強化村民自治組織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功能,充分發揮其作用,建立巡察制度,加強督促檢查。

(二)積極整合涉農資金,多渠道加大建設投入。贛州市一方面加大投入,捆綁使用各種涉農資金,鼓勵各鄉鎮充分利用省、市掛點單位和社會各界力量,多方籌集資金。他們還積極爭取國債項目新建農村基礎設施,市、縣財政按項目管理標準對建制鎮給予足額配套資金補助。截至目前,贛州新農村建設累計投入4.9億元,其中市捆綁專項資金1.2億元,市財政安排600萬元,縣(市、區)財政投入5700萬元,吸引農民和社會投入3.1億元。另一方面,積極改進原來資金使用辦法,把補助每個鄉鎮的1萬元資金,全部改用實物補助,以縣(市、區)為單位採取公開招標給每個鄉鎮補助水泥,招標後把中標單位報市新農村建設辦公室,由各縣新農村建設辦公室直接與水泥廠結算。南通市為全面推進全市新農村建設,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大財政、稅收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兩年內每個示範村每年補貼100萬元,具體按照各示範村建設工程實際完成質量和數量進行補貼。市級示範村建設資金安排大致為:村鎮1/3,縣(市)1/3,市1/3。加大規費減免力度,凡涉及新農村建設工程收費的,原則上能免則免,能減則減,對土地管理費、城鎮基礎設施配套費予以全免。鼓勵基層綜合運用村鎮土地資本、地域空間和其它經濟要素,建立多類型、多形式、多渠道的投融資機制。成都雙流縣明確規定從起,縣財政拿出1000萬元專項資金扶持新農村建設,今後5年,每年還將按1000萬元的速度遞增。

(三)因地制宜,科學做好規劃。贛州按照“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逐步到位”的原則,凡是已經有建設規劃的村鎮,國土部門嚴格按照建設規劃要求審批農民宅基地;未作出規劃的村鎮,應按要求完成規劃編制,在規劃編制尚未完成前,暫緩宅基地和建房審批。引導鼓勵建新拆舊,糾正一戶多宅現象。凡到規劃區內建新房的農戶,必須拆除老宅基地上的舊房,老宅基地由集體統一收回或流轉;凡不願拆除舊房的一律不準在新宅基地建房。各地村鎮建設嚴格實行“規劃一張圖、審批一支筆、建設一盤棋、管理一個法”的制度。在戶型設計方面,他們設計一批農民需要、造價低、具有贛南客家風格的住宅圖紙和宣傳掛圖,彙編成《新農村建設農民住宅推介圖集》,免費提供給鄉鎮,並對凡“空心村”改造和農民建新房採用率達到70%以上的,給予適當的獎勵。南通市已經全面完成村鎮布局規劃的編制工作,正在著手編制居民點建設規劃(目前已完成13個示範村的村莊規劃論證和審批工作),共確定2473個居民點,平均每個村1.3個居民點。村莊規劃堅持工業向園區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居住向社區集中“三集中”,啟東市匯龍鎮東郊村科學劃分農村居民集中區、農業園區、工業集中區、商業區,集中居住區新規劃住戶689戶,以多層公寓為主,占地也由原來的400.5畝減少到233畝。

(四)積極推進試點引導,分階段分步驟實施。南通市把新農村建設分成四個步驟:第一步,調查摸底。時間為1—3月,成立新農村建設領導機構,組織有關部門深入調研,研究制定新農村建設實施方案和試點標準。由鄉鎮對照有關標準申報,經市領導小組審批,確定試點名單。第二步,啟動試點。時間為4—8月。修訂完善村莊布局總體規劃,重點抓好示範村規劃編制。第三步,推進實施。時間從9月開始,跨度為3—5年。總結試點經驗,全面實施新農村建設。第四步,考核驗收。按照序時進度,建成一批驗收一批,同時建立起建管並重長效機制。贛州市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量力而行,有多少錢辦多少事,不增加鄉村債務,不增加農民負擔,從農民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入手,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改水、改路、改廁等惠民工程中去;克服急躁冒進的情緒和急功近利的思想,從最簡單、最容易辦到、最關乎民眾的切身利益的事情做起,著力在建立機制、制定規劃、致富農民、提高農民素質和建設班子上下工夫,及時總結推廣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促進新農村建設工作有效、穩步推進。

(五)各部門齊抓共管,加大政府推動力度。贛州市成立了新農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正副組長,市委常委、農工部長擔任辦公室主任。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同時,還制定科學的目標考核體系,並列入年度目標責任考評,具體由組織部門負責,農業部門參與。在巨觀上加強督察調度,每季度進行一次,通報新農村建設進展情況。每年召開一次流動現場會,總結經驗,推廣典型,鞭策後進,並對新農村建設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協調解決。組織、農業部門還不定期進行督導,對工作不到位、進度慢、成效不明顯的,責令限期整改,並給予通報批評。南通海門市開展市直部門與示範村結對共建活動,結對部門下派精幹力量駐村工作,目前全市共下派了17名幹部,直接參與新農村建設。成都雙流縣為確保新農村建設順利推進,制定《全國新農村試點白果村村莊整治行動方案》,並在試點設立新農村領導小組辦公室、宣傳組、經濟發展組、規劃拆遷建設組、基礎設施建設組、文化休閒旅遊開發組和維護穩定組,全面負責試點建設具體事務。

(六)積極推進農村建設用地復墾整理。成都市積極創新土地政策,把新農村建設與整村搬遷結合起來,加大對“空心村”和散居村莊改造力度,把“空心村”和散居村莊的農民通過整體搬遷,按照人均占地120平方米的標準遷到中心村(中心村農民耕地半徑一般在1-2公里以內),然後再把“空心村”和散居村莊建設用地復墾整理成高標準基本農田。同時,他們還大幅提高農村舊宅基地的復墾整理的補償標準,一般每畝2.5—2.9萬元,對補償資金實行專款專用、“封閉”運行,主要用於支付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舊宅基地復墾成本和搬遷農民房屋建設補貼等。,雙流縣永安鎮共復墾整理農村建設用地1000多畝,為新農村建設籌集資金近3000萬元,極大的調動了廣大基層幹部民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南通市港閘區龍潭鎮充分利用近郊優勢,堅持“三集中”原則,在徵得農民同意的基礎上,把全鎮近3萬人全部集中到2個集中居住點,對耕作不便的農民按照耕地遠近實行不等的一次性補貼(最高限額5000元)。把離城區較遠的原農村宅基地復墾成高標準農田,再把這些指標拿到城市來用,近城區的原農村宅基地加以平整,隨時滿足城市擴張需要。

三、三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主要成效

(一)農村面貌變化較大。截至目前,贛州市共啟動2628個村莊整治試點,已經完成了264個圩鎮總體規劃和2986個村莊建設規劃,“空心房”改造面積達308.93萬平方米;拆除廢棄牛欄、豬圈、茅廁1.2萬處,完成了6718個村莊改水,改廁6萬座,完成通村公路1500多公里。南通市啟動13個小康示範村,累計完成道路建設107.16公里,橋樑19座;河道治理130條,完成土方量112.5萬立方米,配套設施88座;村莊河道綠化50.1公里,道路綠化50.23公里;修建垃圾箱474個,配備保潔人員123名,改廁4275座。

(二)人居環境明顯改善。青山、碧水、整齊而有特色的村居、通村達戶的水泥路、柏油路讓人耳目一新。“舊貌換新顏牆白院寬空氣清新、環境大變樣整潔衛生身體健康”,這是我們在贛州考察時看到一戶農家新房的門聯。大余縣新城鎮埠背村,是贛南新農村建設的一個典型,他們在村後的一處荒坡上規劃了50畝新村,可容納建房戶102戶,一期建設20畝,已安置40戶建房,並完成420米的主幹道路和300米的水溝硬化。成都市雙流縣永安鎮白果村,白牆、青瓦、池塘,萬畝良田深處,特色的川西民居錯落有致。

(三)農村資源集約利用。成都市把那些破舊不堪、雜亂無章的村莊通過科學規劃、合理布局,使人口向小城鎮和中心村集中、住宅向社區集中,通過人口積聚,一方面促使部分農民從第一產業脫離出來,進入農村二三產業,農業的規模化經營和農村產業結構升級初顯端倪,推動農村人力資源的集約利用,降低農業生產人力成本。另一方面通過把原有的農村宅基地復墾成良田,增加單位人口的耕地面積,推進農村土地資源的集約化利用。

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幾點啟示

啟示一,要突出規劃先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規劃要先行。村鎮規劃要在統籌城鄉發展的戰略高度,按照“特色鮮明、內涵全面、設施配套、環境優美”的要求,實行城鄉統一規劃,因地制宜,適度超前。高度重視城市化進程、發展布局、農村自然和文化發展脈絡需要,做到人與自然和諧。同時,按高中低檔為農民免費設計各種符合本地風俗習慣、地方特色的戶型,使新住宅與自然景觀相得益彰,避免一代人建幾次房子的現象,從根本上解決村莊建設雜亂無章問題,徹底改變“有新房,沒有新村”的狀況。

啟示二,要尊重農民意願。農村建設,農民是主體。農民的意願決定新農村建設的正確走向和持續發展,各級要緊緊圍繞尊重農民意願這個前提,按照“政府引導,農民主體;政府出錢提供農村村鎮規劃、農村基礎設施、農村社會事業等公共產品,農民自主申報建設房屋”的模式建設新農村,這既能順應形勢的需要,又能順乎民心,合乎民意,可以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在建設過程中,要充分尊重農民意願,廣泛徵求並聽取農民的意見建議,嚴禁借建設新農村之名,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增加農民負擔。

啟示三,要找準切入點。我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把農村建設用地復墾整理作為切入點。按照現行新增耕地每畝補助2—3萬元的標準,全市20萬畝農村建設用地復墾整理潛力就可為新農村建設注入40—60億建設資金。同時又能推進農村土地集約利用,降低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成本,改變村莊布局雜亂無章和農村落後面貌。最近,我省被國家列入首批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鈎試點,這意味著我市今後可以通過整理復墾農村宅基地的辦法,把農村建設用地指標拿到城市來用,從而有效緩解城市發展對土地大量需求和供給不足的矛盾。 

啟示四,要發展產業支撐。發展產業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強力支撐。只有產業發展了,農民富裕了,新農村建設才能得以持續地進行下去,才能從根本上打破城鄉二元結構,改變農村落後的面貌。按照各地資源稟賦,根據產業基礎、區位特點和市場需求,科學制定產業發展規劃,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業科技推廣,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按照工業的理念抓農業,最佳化農業產業布局,堅持“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大力發展農村塊狀經濟,走規模化、產業化經營的路子,壯大區域主導產業。加強農業設施建設,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啟示五,要多渠道投入。作為欠發達地區,開展新農村建設,資金是最大難題,化解資金難題,政府加大投入必不可少。各地要緊密結合當地農村的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加快建立公共財政,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整合支農資金,最佳化資金投向,重點對農村村鎮規劃、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等農村公共產品供給加大投入。加快機制創新,積極探索綜合運用村鎮土地資本、地域空間和其它經濟要素,建立多類型、多形式、多渠道的投融資機制。

啟示六,要加強組織領導。抓好新農村建設關鍵在領導。搞好新農村建設必須領導重視,成立一個強有力的領導班子,建立一支完整的工作機構和隊伍,配備專業人員,形成新農村建設的組織領導機制和指揮體系,制定一系列優惠政策,推行目標管理責任制,運用行政、經濟手段,督導新農村建設活動落到實處。只有領導到位,才能思想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新農村建設才能“一張藍圖繪到底”,新農村建設活動才能實現由量變到質變。

赴*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考察報告
2024年社會考察報告(3) | 返回目錄

赴*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考察報告 

3月3日-6日,我帶領州政府辦、州農辦、州扶貧開發辦、州農業局、州水利局、州建設局、州交通局、州林業局、州財政局等單位負責人,到長沙市和江西省贛州市專題考察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情況。考察期間,我們先後與長沙、贛州兩市相關負責人進行了座談,並實地考察了長沙市瀏陽縣、長沙縣和贛州市信豐縣、龍南縣的10多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同時收集了兩市建設新農村相關資料。所到之處,我們深切感受到了兩市如火如荼的新農村建設場面,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深受廣大民眾歡迎。 

一、兩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本經驗和作法 [本文出自-/]

通過考察發現,兩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已經深入人心,新農村建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初步建立了一套較為完善的政策體系和科學合理的工作機制,長沙市的“百村示範、千村整治”、贛州市的“五新一好”(即建設新村鎮、發展新產業、培育新農民、組建新經濟組織、塑造新風貌和創建好班子)都初步探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機制,新農村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其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一)廣泛發動,引導農民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主力軍。長沙市組織萬名幹部深入村組農戶宣傳推進新農村建設政策,發動民眾自覺參與新農村建設。贛州市印製了126萬張新農村建設年畫,編印了《新農村建設讀本》和《新農村建設農民住宅推介圖集》,攝製了新農村建設專題片,編排了以新農村建設為主題的“春暖紅土地”系列節目,舉辦了“新贛州、新農村、新家園”攝影大賽,營造了濃烈的宣傳氛圍,極大地激發了廣大民眾投身新農村建設的熱情和主人翁意識。在新農村建設推進過程中,贛州市堅持“政府主導、農民主體、幹部服務、社會參與”的原則,組建村民理事會,讓農民自主管理新農村建設的具體事務。同時,注意發揮政策的引導作用,吸引和激勵農民投資投勞參與新農村建設;特別是在村鎮規劃、“三清三改”(即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和改水、改廁、改路)、“空心房”改造等一系列事務中,聽取農民民眾的意見和建議,真正落實農民對新農村建設的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和監督權。 

(二)點面結合,推進新農村建設縱深發展。長沙市結合實際實施了“百村示範、千村整治”工程。從起,對全市1000個左右行政村,按照“三改三整一分離(即改電、改水、改廁,整修鄉村公路、整治村容村貌、整治生態環境和實行人畜分離),建設長沙新農村”的要求,進行整治。其中用3年時間,建設100個左右“農民富、村莊美、風尚好、班子強”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後再擴大示範範圍,分期分批推進。以“百村示範”,帶動“千村整治”,全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贛州市實行“四步走”,第一步從民眾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入手,把“三清三改”作為啟動新農村建設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同時把搞好村莊規劃作為管長遠、管根本的基礎工作來抓。第二步是在集中整治農村違規批地、亂占耕地建房的基礎上,堵疏結合,引導農民拆除“空心房”、流轉宅基地,改造舊村落,建設新村鎮。第三步是在“三清三改”的基礎上,著力推進村莊整治和改造,使農村的環境衛生和基礎設施在較短時期內有了一個較大的改觀。在村莊整治改造中,該市探索和總結出五種模式,即“空心房”整治型、村莊整治改造型、整體拆舊建新型、社區新村型、自然生態農莊型,實踐效果非常好。第四步是抓點連線擴面,適時開展了文明路創建活動,用點線面結合的辦法形成了一批交通沿線新農村示範村落,使新農村建設的覆蓋面和受益面不斷擴大。目前,該市已完成264個小城鎮1046個行政村總計6621個村莊的規劃編制;完成了農業四大主導產業和六大區域特色產業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正在抓緊實施;“空心房”改造面積達410平方米,騰出老宅基地5980畝,墾復耕地5.36萬畝,拆除廢棄牛欄、豬圈、茅廁5.76萬處,完成村莊改水6718個,改廁6.7萬座,受益人口達50多萬人;建立各級各類農村合作經濟組織1600個,發展會員7.8萬名,聯結農戶20.3萬戶;通過實施“農民知識化工程”,培訓農民57萬人。 

(三)強化措施,確保新農村建設落到實處。新農村建設沒有固定的模式和現成的經驗,贛州市從實際出發,創造性地提出了以“五新一好”為主要內容的新農村建設思路,即以村鎮規劃為龍頭建設新村鎮,以農民增收為目標發展新產業,以實施“農民知識化”工程為依託培育新農民,以農業產業化為動力組建新經濟組織,以創建文明村鎮為先導塑造新風貌,以“三民”活動為抓手創建好班子。該市採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確保新農村建設落到實處。首先是在組織機構上,成立新農村建設理事會,通過理事會制定村規民約,實現村民的自主管理。其次是在方式方法上,採取“統一扶助標準,擇優選擇定點,實行以獎代補,農民自主建設”的辦法。如在改路中,一些地方通過理事會發動民眾先清理路障、整好路基,再由政府補助水泥、按施工標準硬化路面,節省不少投資。再次是在管理制度上,著力建立長效機制,出台了農村建設評估考核獎懲制度,將新農村建設工作納入縣市和縣市直部門的年度文明建設目標管理考核中,並進行定期督查。 

(四)整合資源,形成新農村建設的強大合力。一是整合組織資源。長沙市、贛州市都成立了以黨委主要領導為組長,分管黨建、組織、農業、意識形態和規劃建設的領導為副組長,職能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負責對新農村建設進行統一規劃和具體指導。二是整合幹部資源。兩市都結合在農村開展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分別組織數以萬計的幹部深入農村廣泛宣傳發動,與民眾一道制定新農村建設方案。三是整合資金資源。對各類涉農支農資金和項目進行統籌安排、集中投放。贛州市建立了財政投一點、涉農資金捆綁使用傾斜一點、包扶單位助一點、受益民眾出一點、社會各界捐一點、政策優惠減一點的“六個一點”籌資機制,廣辟資金渠道。9月至今,全市累計整合資金4.9億元投入新農村建設。四是整合社會資源。贛州市廣泛吸納社會資金,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該市契約引資213.5億元,實際到位145.89億元,其中農業引資57億元。逐步掀起社會支持農業、關愛農民、服務農村的熱潮。 

(五)穩步推進,確保新農村建設平穩較快發展。一是優先規劃設計。兩市均組建了規劃設計專門班子,對新農村建設總體安排和具體布局進行前期考證和規劃設計。二是突出產業發展。長沙市著力建設百里優質水稻、百里花卉苗木、百里優質茶葉、百里優質水產四大產業走廊,四大優勢產業帶面積達280萬畝,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贛州市做大做強農業、生豬、蔬菜、花卉苗木四大主導產業,實施“一村一品、一縣一業”發展戰略。該市發展水果類產業面積達208萬畝,其中臍橙105萬畝,年產值達115億元。農民收入實現了快速增長。三是著力基礎設施建設。“十五”期間長沙市加大農村基礎設施投入力度,新建和改造縣鄉公路多公里,水利建設完成投資44.5億元。贛州市完成通村公路3420多公里,60%以上村實現了農村“五通”,增強了農村發展後勁。四是注重違章立制。兩市把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和做法以規範性檔案的形式明確下來,使新農村建設逐步轉入制度化、規範化的科學發展軌道。 

二、當前我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面臨的形勢 

(一)面臨困難 

1、農民收入水平明顯偏低。由於我州自然條件惡劣,農業結構不合理,農業產業發展步伐不快,農民組織化程度不夠高,產業致富的帶動能力較弱,農村勞動力轉移難,農民收入增長緩慢,農民生活質量提高不快。農產品價格持續低迷,加上一些體制性障礙等因素,都制約著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我州農民人均純收入僅1766元,相對全國全省來說十分偏低。目前全州還有25萬低收入農村人口。 

2、農村公共產品嚴重不足。據統計,我州有10.5%的村不通路,80%的村不通自來水,60%的村沒有實現穩定通電,1071個村不通電話。衛生、教育、文化等社會事業設施落後,基礎脆弱,發展緩慢,不能滿足廣大民眾對公共產品的需求。 

3、農村環境衛生令人堪憂。一直以來,我們對農村的規劃建設缺乏有力的指導和管理,農村投入相對短缺,農村建設基本處於自髮狀態,民房設計單一、道路建設粗糙,廁所亂建,柴草亂垛,垃圾亂倒,糞土亂堆,污水亂流、人畜混居現象隨處可見,管理雜亂無序。 

4、農民科學文化素質不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參差不齊,掌握實用農業技術和務工技能不強。不少地方封建迷信盛行、陳規陋習嚴重。遠遠不能適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體素質需要。 

(二)發展機遇 

1、我國綜合實力明顯增強。已具備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能力,完全有條件通過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進一步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支持力度。 

2、中央惠農政策力度加大。如取消農業稅,加大農村基礎設施、衛生和教育等公共事業建設投入等。世界各國都在探索發展農村的路子,如韓國的“新村運動”,日本的“造村運動”,我國廣東、山東和江西等省新農村建設都為我們提供了好的經驗,可供學習和借鑑。 

3、省委、省政府“湘西大開發”升溫。我州是全省唯一進入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地區和扶貧攻堅的主戰場,隨著省委、省政府“湘西大開發”戰略的升溫,省直部門和長、衡、株、潭、常、岳六地市對口扶持力度不斷加大,我州將得到更多政策和項目,資金支持。 

4、成功範例提供了建設經驗。世界各國都在探索發展農村的路子,如韓國的“新村運動”,日本的“造村運動”,我國廣東、山東和江西等省新農村建設都為我們提供了好的經驗,可供學習和借鑑。 

5、我州農村具備發展基礎。近年來我州加大了對農業基礎設施和農村公共事業的投入力度,農村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發展步伐加快,道路、飲水、電網、通信等基礎設施逐步改善,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得到加強。廣大農民民眾盼望加快發展,這些都有利於我州加快新農村建設。我們一定要振奮精神,把握機遇,開拓進取,全力推進我州新農村建設。 

三、我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對策及建議 

借鑑外地成功經驗,我感受最深的是,當前我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在統一思想、宣傳發動、科學規劃、點面結合、加大投入上下功夫。 

(一)統一思想。一要充分認識現階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意義。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中央的重大決策,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其目標和要求是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從我州實際來說,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僅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內在反映;不僅是加快我州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推進我州社會進步的必然選擇;不僅是當前的中心任務,也是今後的奮鬥目標。因此,全州上下要深刻認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二要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責任,形成合力。新農村建設基礎在村,關鍵在縣市。各縣市、鄉鎮主要負責人是本地新農村建設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是直接責任人。要切實加強領導,進一步明確責任,落實好“州里統籌,縣市組織、鄉鎮主抓、村寨實施”的工作運行機制。州要成立新農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抽調精幹力量,集中辦公,負責對新農村建設工作的指導、協調、督查和考核,並做好駐村工作組的管理工作。各縣市也要成立相應的機構,儘快制定出具體實施方案,重點加強對新農村建設的政策資金扶持,村莊規劃的編制和審核,主導產業、龍頭企業和合作經濟組織的培育發展以及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組織、協調和技能培訓工作。鄉鎮黨委、政府是新農村建設工作的直接組織者、實施者,要組織廣大幹部深入村組,全面了解產業發展、村莊道路、住房結構、環境衛生、村容村貌、村民素質、制度管理和班子建設等情況,因地制宜,幫助村組科學編制規劃,制定具體工作方案,組織發動民眾,形成合力,開好頭起好步。州、縣市直部門要相互配合,搞好服務。如規劃建設部門要搞好村莊規劃,並提供樓院設計圖紙供農民參考;交通、水利、水電、教育和衛生等部門要搞好農村通路、通水、通電以及學校和衛生室等基礎設施的規劃和建設。其他部門也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三要嚴格實行目標管理。每年年中抽查、年底考核驗收,獎優罰劣,並及時總結經驗,推廣典型。 

(二)宣傳發動。從韓國新村運動和我國農村改革的歷史經驗來看,建設新農村必須要堅持廣泛宣傳發動,調動農民建設新農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農民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主力軍。一要利用媒體宣傳發動。各級宣傳部門要把新農村建設工作列為新聞宣傳工作的重要內容,制定詳細周密的宣傳方案,精心組織實施,各新聞媒體要成立專門班子,開闢“新農村建設”專欄,及時報導我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大舉措和政策要求,突出報導各縣市、各部門落實情況,尤其報導在建設新農村過程湧現出來的典型。報導要形成規模,產生影響。二要運用民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發動。要充分運用標語、宣傳欄、宣傳展板、文藝演出、知識競賽、演講比賽,印發資料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新農村建設,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三要結合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宣傳發動。要組織機關幹部下農村宣傳新農村建設,採取開座談會、夜訪農戶等形式,進村入戶宣講新農村建設。要用好“一事一議”和“民辦公助”政策,組織農民開展直接受益的公共事業建設,激發和調動民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 

(三)科學規劃。根據我州農村實際,我認為要堅持以下原則。一要堅持民族風格、傳承文化的原則。我州是土家族、苗族聚居區,每一個村莊的形成都具有其自然、歷史等淵源和經濟、社會條件。千百年來形成的風格各異的村落民居,承載著底蘊豐厚的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是寶貴的文化遺產。新農村建設要充分考慮當地的地質狀況等各種因素、氣候條件、資源特點,以及歷史、文化、因地制宜,科學制定規劃。對於臨近風景名勝區的農村要結合風景名勝區的綜合整治,將保護和開發利用相結合,建設旅遊型村莊。對於歷史文化積澱較深的古村落,要進行保護和維修,對環境進行整治,保存古文化的特色和傳統。二要堅持美化環境、設施配套的原則。在新農村規劃建設中,要實施村莊周邊的封山育林、植樹綠化,進行田邊、河邊、山邊、路邊的綠化,實現村莊道路硬化、街院淨化、環境美化。要堅持布局合理,設施綜合配套,下大力氣解決好道路、電力、通信、飲水排污以及衛生文化教育等配套設施。三要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原則。村莊建設在速度、規模、標準等方面要區別對待。經濟實力較強地區,村莊建設速度可快一些,力度可大一些。如採取舊村拆建、人口遷移、改造“空心村”、建設農業園區等進行村莊建設。相對邊遠、貧困地區的農村建設,由於村莊布局分散,則應當以提高經濟發展水平為基礎,在科學規劃的指導下逐步建設,重點發展潛力大的村落,使之成為中心村。自然條件極其惡劣的山村,則可採用退人還山或遷並等辦法進行。徹底改變過去農村“有新房無新村、有新村無新貌”的現象。 

(四)突出重點。一是要突出重點產業建設。新農村建設的中心任務和重中之重是發展生產,抓好重點產業建設,增加農民收入。要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初步形成我州農村水果、烤菸、草食牧業和藥材四大支柱產業的區域規劃布局,實現:“一村一品或一縣一業”。要發展一批產業帶動能力強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完善農業產業利益聯結機制,培育一批農產品品牌,建立完善的農產品市場行銷體系。要與農村改水改廁改灶相結合,大力推廣“豬沼果、豬沼魚、豬沼菜”等生態農業模式。要大力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生產的組織化程度。二是要突出重點基礎設施建設。要按照一村一策的要求,解決好農村“五通”問題,以及環境改善、醫療衛生和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問題。當前特別是要結合農村環境整治搞好村容村貌的綠化美化,搞好組與組、戶與戶之間道路硬化。全州要完成500個村的整治工作。三是要重點抓好農民培訓。新農村建設,農民是主體,提高農民素質,必須搞好農民培訓。要制定科學培訓規劃,把農民培訓與農村勞動力轉移有機結合起來。要整合資源,扶貧、農業、科技、勞動以及職業技術學校等部門要整合農民培訓資源,加大對農民實用技術和務工技能的培訓力度,努力提高農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和自主發展能力。四是要重點加強村級班子建設和農村民主政治與鄉風文明建設。要加強以黨支部為核心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基層黨支部要成為新農村建設的領導核心和帶頭人,同時要義不容辭地擔當起新農村建設的責任,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組織保障。要加強農村基層民主建設,落實農民自治和村務公開,充分調動村民自力更生建設新農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要推進農村鄉風文明建設,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開展創建生態文明和科技示範戶活動,提倡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樹立文明和諧的農村新風尚。五是要突出重點區域。突出以鐵路、國省縣道及城鎮周圍經濟實力較強的村為重點,集中力量,整合資源,規劃建設一批具有較強示範作用的新農村示範點,以發揮其示範和輻射作用。州、縣市級領導都要聯繫一個村作為新農村建設示範點,州縣市直建整扶貧單位都要把扶貧村作為新農村建設示範點來建設,力求辦成樣板。 

(五)加大投入。一要加大對基礎設施和主導產業的投入。要堅持各類涉農支農資金和項目的統籌安排、集中投放到新農村建設示範點上來。各級財政都要設立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進入預算,並確保逐年有一定比例增長。要圍繞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優勢產業和重點產品,抓好項目的論證、立項、申報、建設和儲備工作,切實加大農業爭資上項的力度,爭取上級增加投入。同時在政策允許範圍內把扶貧、以工代賑、農業、水利、交通、國土、衛生、教育和能源等專項資金相對捆綁使用,多方籌資,加大對新農村建設基礎設施和教育、文化、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的投入,增強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後勁。二要加大對構建農村金融體系的投入。進一步拓寬支農資金渠道,解決農民貸款難的問題,幫助農民進入市場。三要爭取社會資金的籌集,爭取社會各界人士的捐助,爭取企業家、個人捐款捐物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四要加大對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投入。進一步完善農村“五保戶”供養、特困戶生活救助、災民補助、養老保險等社會救助體系。要進一步擴大對農村部分計畫生育家庭實行獎勵扶助範圍。同時,積極探索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山區社會民生考察報告
2024年社會考察報告(4) | 返回目錄

調研內容:山區社會民生考察

調研地點:xx鎮中心國小

採訪人物:吳校長

調研目的:了解當地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辦學環境、發展現狀、發展困難;

教師隊伍建設情況;

學校食堂情況,學生基本營養狀況。

調研結果:

學校基本信息:xx鎮中心國小始建於1925年,是xx縣歷史最悠久的學校之一,是一所縣級示範國小。現有10個教學班,1、2、3、4年級各一個班,5、6年級各3個班。學生共有529人,學生主要來自附近的前畈村。其中住宿生278人,學校一共有12個寢室,這個學校因為有5、6年級所以住校人數較多,而且學校規定家距離學校3公里之外必須住校。學校是天堂寨鎮國小里規模最大、發展較為完善的一所全日制完全國小。

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校園占地面積約7600㎡,生均占地面積約14㎡,校舍面積約3690㎡,學校操場總面積XX㎡,學校圖書館現共有各類圖書2萬冊,學生用計算機台數12台。XX該校實施了“班班通“工程,10個教學班級目前均已經開通了“班班通”,學校老師利用現代化的多媒體設備進行課堂教學。每個教學班級均配備電風扇。

教師隊伍建設基本情況:學校在編教職工22人,主要為扶貧定向老師、當地的特崗教師。其中大專以上學歷19人,省優秀教師1名,國小高級教師16人。

學校食堂情況,學生基本營養狀況:學校通過自己經營食堂,招聘當地村民後勤保障,確保學校食堂的進貨和衛生安全。學校每周都會制定合理搭配的菜譜,在實際走訪中我們也看到學校確實為學生制定詳細和科學的菜譜,並且進行公示。一葷兩素一湯,米飯免費供應。在走訪學校學生中我們得知,如果學生對學校飲食不滿意可以直接和學校校長反映。國家目前實施了學生營養餐工程,每個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每個學生每天早餐補貼三元,當地結合自身實際,將該補貼用在午餐上,每個學生每頓午餐補貼三元,一周(5天)可以獲得15元用餐補助,另外學生自己每天交2元用餐補貼。通過個人和財政的共同出資,確保在校學生吃的好、吃的安心。同時我們也通過實地走訪和觀察到,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當地兒童飲食也越來越豐富合理和有營養,很少存在營養不良的情況發生。

學校發展現狀、發展困難:作為一所中心國小,學校的硬體水平在當地國小中已經處於前列。而且有縣財政撥款,校園建設發展很快。但是學校目前依然面臨著經費不足、教師短缺等諸多問題。因為是縣級財政撥款,財力有限,而且目前是按學生人數撥款,經費本身就存在不足,財政撥款還得主要用在校園基礎設施建設上,所以對於學校辦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條件的改善投入是不足的;教師工資、福利少。因為村子小、財力不夠,教師編制少,學校教師配備不齊,平均1個老師教23個學生。老師月工資2500元,除此之外福利很少,幾乎沒有;當地地處山區,交通不便,學生上學、放學出行是個很大的問題。我們在走訪中得知有的孩子上學甚至得走3個小時左右,翻越幾個山頭;此外,對於的學生補助也有待提高,目前只有營養午餐和免學費兩項工程,一些貧困家庭的孩子還得依靠社會企業家和愛心人士的救助。

其它方面:在走訪中我們還了解到當地每三個孩子裡面就有一個是留守兒童,學校免費提供電話供親子交流,同時開展少年宮活動,樂器、書法、美術等豐富的課外活動,促進孩子們的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因為九年義務教育的實施當地的輟學現象已經很少見,家長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國中進鎮上學,高中進縣城讀書現象很常見。作為一所鎮中心國小,該校生源質量不錯,聯考有一個清華學生國小就讀於該校。

就像是和諧美麗的天堂寨,我們希望天堂寨鎮中心國小伴隨著當地經濟的發展,能夠實現更加長遠的發展。雖然條件艱苦,但是當地辛勤的教育者們依然堅守在這片土地,為山區的教育發展默默奉獻著。向這些無私的老師們表示敬意,也向關心這裡教育發展的每一位社會愛心人士表示敬意。願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天堂寨鎮教育結出累累碩果。

考察報告:中學生社會思想環境的調查報告
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赴勞動爭議仲裁院學習考察報告
社會實踐考察報告模板
考察報告:大學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上半年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通報
2016暑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退耕還林與農村經濟調查的報告
社會考察報告:《在老去中新生》
社會主義學院第三期黨外幹部進修班考察報告
紐西蘭農村社會考察報告
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新聞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