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學校考察報告4篇

為了積極借鑑先進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經驗,開拓教育幹部的管理視野,提高學校管理和教研科研水平,進一步促進課堂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XX年6月28日至7月2日,禹城市教育局組織全市國中學校校長赴xx四所著名國中考察學習。我有幸成為考察團的一員。幾天的考察學習,緊張而充實。通過考察學習,開闊了視野,學到了先進的管理和教學經驗,進一步打開了辦學思路,增強了我把李屯中學打造成全市一流名校的信心和勇氣,感覺收穫很大,現將這次考察的心得體會報告如下:

一、本次考察我看到了什麼。

第一,通過對xx中學、xx中學、xx實驗中學、xx中學四所學校的參觀考察,我首先看到的是這些先進單位豐富多彩而富有教育意義的校園文化。這些校園文化有的和當地的人文地理環境結合起來,充分挖掘鄉土教育資源,打造鄉土教育文化,讓孩子們在具有濃郁的家鄉特色的校園文化中快樂成長。如東廬中學。有的充分利用歷史故事和經典名著創建校園文化,讓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感受傳統文化,接受經典教育,如宜興實驗中學。更多的則是充分發揮師生的積極性、能動性,或寫或畫,建立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在建設校園文化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能力,增強了學生的興趣,這一點對於我們農村學校特別具有借鑑意義。

第二,通過參觀這些學校,我看到了先進單位細緻入微的精細化管理。比如xx中學的講學稿的每一個環節都要經歷層層把關,宜興實驗中學的每一棵樹上都掛著介紹這棵樹植物屬性的小牌,金陵中學每一個宿舍門外都張貼著這個宿舍的量化評分表,這些先進單位所搞的每一項活動,都有積累,有整理,有總結,我想這種精細化管理是保證這些單位成為名校的基石。

第三,在這些先進單位我還看到了一支朝氣蓬勃、富有思想、幹事創業的校長隊伍,這些校長都年富力強,懂教育,會管理,有理想,有思路,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也是最有價值的因素。“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選準人,用準人是一項事業興旺發達的關鍵。

第四,豐富多彩的育人活動,這是我在這些單位看到的又一亮點。書法繪畫,小製作,手抄報,宣傳欄,運動會,世博志願者參與活動,家長會,各種才藝展示,精彩紛呈。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去育人,既增長了學生各方面的才幹,又增加了學生求知的樂趣,讓學生快樂的成長,成長的快樂。

第五,現代化的辦學條件是我從這些先進單位看到的讓人吃驚,讓人羨慕的地方。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同樣經濟基礎也決定著教育的興旺發達。國家、政府對教育的投入如何,將直接影響到這個國家和地方長久的發展。不要說xx中學、xx實驗中學這些投資上億元的城市學校,就是xx中學、xx中學這些鄉鎮學校也投資在幾千萬元以上,高大寬敞明亮的教學樓,漂亮的塑膠跑道,優美的校園環境,完備的實驗設備,讓我們這些生活在欠發達地區的教育者羨慕之極。

二、通過考察學習我想到了什麼。

第一,這次考察學習對我的震動很大,思考了很多。我首先想到的是文化薰陶對於學校管理,學生成長的重要性。

第二,我想到的是,精細化管理,紮實落實對於貫徹思路、政策的重要性。再好的辦法如果不去落實也會付之東流。就像xx中學提的口號一樣“良心﹢認真﹢方法﹦成功” “常規﹢過程﹢細節﹦奇蹟”。

第三,我想到的是,一個有作為,有思想的校長對於學校發展,學生成長乃至國家、民族興旺發達的重要性。陶行知先生使“曉莊師範”成為了永恆,蘇霍姆林斯基讓“帕布里什中學”成為了經典。東廬中學和後六中學以及我們山東的杜郎口中學當年都是面臨倒閉的學校,就是因為換了一個有理想、有作為、有思路、有辦法、有韌勁的校長,幾年之內就發展成了全國知名的學校。

第四,我想到的是,責任心、使命感對於一個校長成為一個好校長的重要性。天下校長無數,但是精英校長有數,責任心、愛心、使命感使然。

第五,我想到的是,善於總結,積累教育成果對於一個學校成為名校的重要性。流星之所以成不了恆星,就是因為沒有留下自己的軌道。

第六,我想到的是,我們學校與參觀名校的差距,知恥而後勇,知不足才能進步。通過這次參觀我進一步理清了把我們學校辦成名校的思路,增強了信心和勇氣。

三、今後我要做什麼。

通過幾天的考察、學習,開闊了視野,學到了先進的管理經驗,進一步打開了辦學思路,找到了與先進學校的差距,增強了我把李屯中學辦成讓李屯人民滿意的學校的信心和勇氣。今後我想從六個方面入手,結合李屯中學的實際開展工作。

第一,進一步理清思路,制定李屯中學發展的長期規劃、中期規劃、近期規劃。

第二,立足實際,進一步完善打造具有李屯中學特色的校園文化,讓一廊,一牆,一角,一草一木都發揮它們的育人作用,這一計畫爭取儘快實現。

第三,進一步落實精細化管理,向管理要質量。

第四,進一步精心設計豐富多彩的育人活動,讓學生學得充實,生活的快樂,健康的成長,在活動中實現育人的目的。

第五,進一步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走民主化管理道路,加強教師培訓培養,讓名師在創造名校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第六,努力深化教育科研,打造高效課堂,讓老師省時高效的教,讓學生愉快充實的學,爭取在優質教學方面探索出一條具有李屯特色的路子。

總之,這次赴xx考察學習,汲取了先進的教育理念,學到了優秀的教育管理經驗,開拓了視野,明確了思路,激發了幹勁,對今後的工作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我堅信,在教育局和xx鄉校辦的堅強領導下,xx中學全體教職員工一定會創造出讓xx人民更加滿意的成績,為xx教育振興做出自己的貢獻!

XX年7月6日

在學校教育教學實踐中抓好黨建工作——赴雲、貴兩省教育考察報告
2024年學校考察報告(2) | 返回目錄

在學校教育教學實踐中抓好黨建工作——赴雲、貴兩省教育考察報告

一、考察目的

按照鞍山市中國小書記培訓班教學計畫的要求,4月18日至29日,由市教育局組織部李文魁部長帶隊,局直屬單位和鐵西區參加培訓的部分書記共27人,赴雲南、貴州兩省進行了教育實地考察。這次教育考察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對雲、貴兩省知名學校的參觀與考察,近距離地感受祖國西南邊陲的地域文化、教育實踐以及學校黨建工作的實際情況,把當地學校在加強黨的建設、培育校園文化等方面的經驗和做法帶回來,為進一步拓寬思路,提高學校黨務工作者的領導水平提供幫助。

二、考察概況

這次教育考察歷時10天,重點考察了貴陽一中、貴陽二十七中、昆明三中和大理下關一中四所學校。期間聽取了各校書記、校長的介紹,與班子成員進行了友好、親切的座談,就大家所關注的問題作了認真的交流和研討,參觀了學校的校容校貌。雖然旅途勞累,但是大家增長了閱歷,開闊了視野,可謂受益非淺,不虛此行。

1、貴陽市第一中學。該校建於1906年,是一所有近百年歷史的名校,現有教師283人,4000多名學生,74個教學班,是貴州省目前唯一的一所省級一類示範高中。學校擁有國家級骨幹教師3人,省級骨幹教師17人。學校以健全人格、自主發展、求真向上的辦學理念,為國家培養出大批優秀人才。他們當中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周逸群、中科院院士熊毅及航天科學家夏平疇等等。

2、貴陽市第二十七中學。該校是始建於1960年的一所中等規模的初級中學,現擁有教師80名,其中黨員31名。該校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同時,高度重視教育教學科研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作用,致力於造就一隻學者型、創新型的教師隊伍,取得了一系列喜人的成績。該校被列為國家級重點課題“整體構建學校德育體系”實驗學校,自己編輯出版的《燭光》一書,收集了該校教職工有關教育教學方面的論文70餘篇。

3、下關一中。該校位於雲南省大理州,創立於1947年,經過50多年的發展,現成為有31個教學班、1686名在校學生、148名在職教職工的省一級完全中學。近年來,學校以改革教育評價體系為突破口,形成了由德育工作、日常教學、教育科研和教學效果所組成的四位一體的考核制度,促進了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法向素質教育的轉變。

4、昆明三中。該校始建於1907年,占地48畝,有42個教學班,2500多名學生,是全國文明行業示範點、雲南省文明學校,校黨總支被中共雲南省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該校全體教職工在工作中奉行默默無聞的老黃牛精神、博採眾長的蜜蜂精神和無私奉獻的蠟燭精神,充分發揮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學校正向高起點、高層次、高目標大步邁進。

上述四所學校雖然建校時間不同、辦學條件各異,但他們卻都具有先進的辦學理念、濃厚的育人氛圍、鮮明的辦學特色和驕人的辦學成績,特別是他們圍繞教育教學而進行的一系列紮實有效的黨建工作深深吸引著我們,給我們以啟發。

三、收穫和啟示

1、從廉潔自率入手,切實加強領導班子自身建設

要辦好一所學校,沒有一個好的領導班子是不行的。我們所考察的四所學校,在創建特色學校、構建富有個性的辦學模式的同時,校黨總支(支部)始終把建設一個團結、有戰鬥力的領導班子放在第一位。領導班子帶頭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真正成為學習的模範、工作的模範、執行黨的方針政策的模範和團結互助的模範。他們在黨風廉正建設上狠下功夫,切實加強黨內監督,嚴格黨內生活,認真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堅持“預防為主、教育在先”的原則,黨政主要領導帶頭髮揚正氣、抵制歪風。

雲南、貴州地處祖國西南邊疆,經濟發展程度遠不及內地,但教育行業卻同樣是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學校領導班子成員同樣要經受招生、教師調動、提拔幹部等敏感問題的考驗。這裡的校領導衣著樸素、作風踏實,言談舉止中帶有濃厚的學者氣息。昆明三中,作為雲南省四所一等一級中學之一,其“熱度”不言而喻。校領導從不利用工作之便為自己謀私利,不享受絲毫特權。他們沒有自己的專車,上下班、開會都騎腳踏車;節假日加班不加一分錢(教職工有加班費);招生工作非常透明,設立專門的招生小組,校長、書記無權自做主張,他們的電話赫然顯示在校門口的大幅宣傳板上,公開接受學生、家長及社會的監督。

2、從發揮黨員先鋒作用入手,不斷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師資隊伍是一所學校成敗的關鍵所在,建設一隻結構合理、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保證。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推進,教師不僅要具備紮實的業務功底、精湛的教學藝術和強烈的科研意識,更要具備高尚的品德修養。昆明三中黨總支以開展“雲嶺先鋒工程”活動為契機,在教師中實行黨員掛牌上崗,使黨員身份亮出來、平時工作看出來、關鍵時刻站出來,引導黨員帶頭學習講政治、帶頭幹事謀發展、帶頭創新建佳績、帶頭服務比奉獻、帶頭自律樹形象,激勵黨員爭當黨性強、師德好、業務精的先鋒。在黨員的帶動下,全體教師自覺用《教師法》和《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嚴格要求自己,並與“奉獻在崗”、“敬業愛生”、“樹教師形象”、“忌事忌語”等活動結合起來,做到“四個一”,即愛護每一名學生,上好每一節課,轉化一名差生,規範自己的一言一行。

3、從規範程式入手,進一步加強在青年學生中培養和發展黨員工作

在青年學生中培養和發展黨員工作是新時期學校黨建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不僅能夠為黨組織補充新鮮血液,不斷壯大積極分子隊伍,而且通過學生黨員的示範作用,能夠在學生中形成追求遠大理想、品學兼優、全面發展的良好氛圍。貴陽一中針對發展學生黨員工作中經常出現的三“重”三“輕”問題,採取有效措施,取得了較成功的經驗。在確定標準上,克服重“硬體”、輕“軟體”的問題,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更看重黨性修養;在發展環節上,克服重“發展”、輕“培養”的問題,不是坐等學生進步和成熟,然後拿條條框框去“套”,合格則發展,不合格則晾在一邊,而是通過黨課教育、形勢教育、黨校培訓等形式加以積極的引導、培養,並適當的幫助,讓學生“快速成長”;在黨員管理上,克服重“黨外”、輕“黨內”的問題,不是將支部視為一部發展黨員的“機器”,只顧生產,不管管理,而是建立相應的規章制度,加強“售後服務”,督促黨員再學習、再提高。校黨總支還注意充分發揮校團委在聯繫、團結、教育、引導學生方面的優勢作用,開展一系列以“在黨旗下成才,為黨旗增輝”為主題的教育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學習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舉辦適合學生心理特點、有益於學生健康成長的各種活動,增強黨在學生中的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據統計,從1994年至十年時間裡,該校共培養發展了65名學生黨員,為向社會輸送高質量的建設人才作出了貢獻。

4、從增強實效性入手,全面加強德育工程建設

德育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首要環節,同時又是一項系統工程。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如何構建新的、科學的、具有實效性的德育體系迫在眉睫。雲、貴兩省教育工作者的探索和做法值得我們借鑑。

下關一中創造了德育工作“一抓、二建、三樹、四改善、五加強”的基本模式。“一抓”,是抓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二建,是建設具有凝聚力的班集體;“三樹”,是樹立學習的榜樣;“四改善”,是改善師生間、學生間、學校和家長間以及學校和社會間的教育關係;“五加強”,是加強對班級的管理、加強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加強對學生進行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加強教師的自我修養、加強教師的言傳身教。

貴陽二十七中總結出了教育轉化問題行為學生的“一一四”實踐模式,即“對問題行為學生的教育,首先要有一顆愛心;對每一種具有心理問題行為的學生都有一套科學的教育方法;教育轉化問題行為學生要採取教師教育、家長輔助、學友幫助及自己內化四方力量聯動的方式”。

這些德育模式的可貴之處在於強化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隊伍中的光榮一員”的意識,注重發揮“每一員”在德育網路中的積極作用。通過這種網路式的德育教育,保證學生在時間上(從早到晚)、空間上(校內校外)、內容上(課內課外)都得到教育和指引。

5、從發揮地域優勢入手,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學校校園是學生生活、學習的特殊時空,校園文化是師生在這一時空中創造和享有的文化形態的總合。校園文化有如一個巨大的德育場,在感染人、影響人、教育人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在考察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各校都在充分地利用地域優勢,創建出各具特色的校園文化。

下關一中地處風景如畫的大理名城,倚蒼山、傍洱海,他們利用這一特點,將“蒼山鑄練的脊樑”和“洱海造就的胸膛”寫進校歌——《托起明天的太陽》之中,開啟下關一中人心中“立足蒼洱故土,放眼中國世界”的美好境界,激勵教職員工和莘莘學子將“團結、進取、勤奮、求實”的校風和“開拓、奉獻”的校訓化作“積蓄知識”的具體行動,為繼承傳統文化和發揚民族精神貢獻力量;校園內綠化面積為11000平方米,鬱鬱蔥蔥的高原植被將校園裝扮得清新、高雅。

貴陽二十七中學雖然面積只有4000多平方米,但小巧玲瓏,人文氣息濃厚,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要讓學校的牆壁也會說話”。校園內的每一面牆壁、每一盆花、每一棵樹都發揮著育人功能,就連樓頂的女兒牆也設計成長城的垛口,既莊重、典雅,又體現文化特色。

貴陽一中位於美麗的南明河畔,是一所歷史悠久而又朝氣蓬勃的學校。在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方面提出“以優良的傳統滋養校園精神,以先進的觀念引導校園精神,以一流的目標強化校園精神,以正確的導向激勵校園精神”的思路,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社團在推動校園文化建設、最佳化成才環境、提高綜合素質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目前學校共有校級學生社團26個,會員多人,占全校學生總數的1/2強,形成了志願服務、文藝演出、學術科技、書畫觀摩、攝影展覽、民族工藝、主題辯論、論壇沙龍、環境保護等主題鮮明的系列社團活動,成為校園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雲貴之行,我們收穫頗豐,感慨良多。我們不僅被兩地教育工作者紮根邊疆、敬業奉獻的精神所感動,更被他們立足現實、大膽創新的勇氣所感染。雖然我們採擷到的只是兩地教育百花園中的幾朵花束,但是卻能體現祖國西南教育蓬勃向上的發展勢頭。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願我們在借鑑外來經驗的基礎上,求真務實,開拓進取,共同開創我市學校黨建工作的美好明天! 

上海外籍人員子女學校考察報告
2024年學校考察報告(3) | 返回目錄

上海外籍人員子女學校考察報告

上海市教科院智力開發研究所 李梅

一、發展過程

早在80年代初,一些國家駐滬領事館及駐滬機構就提出了外籍人員子女的在滬入學問題。為此,上海市教育局一方面給一些中國小(如市二中學、長樂路國小)下發了《關於各國駐滬領事館及駐滬機構人員子女就學問題通知》,讓這些中國小向外籍人員子女開放,使其插班就讀;另一方面,創造條件幫助外國領館及企業開辦國小,如幫助美國領事館在其館內開辦國小,通過以上措施,暫時緩解了外籍人員子女入學難問題。

隨著上海經濟的發展,投資環境的改善,來滬外資企業不斷增加。到1992年底,在上海的外資企業已有3500家,常駐人員7500多人。上述的插班就讀和小型的外籍人員子女國小已遠遠不能滿足需要。為此,市教衛辦與有關方面商定,於1988年提出了外國人士來滬投資開辦國際學校的構想,並通報各國駐滬領事館、三資企業及外國駐滬機構。美國駐滬領事館接到這一通報後不到一年,即於1989年3月21日照會市府外辦,提出開辦領館人員子女學校,即上海美國學校的要求。經市府外辦同意,上海美國學校於1989年3月31日在上海市教育局正式註冊,成為上海市第一所外籍人員子女學校。

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之後,隨著上海城市“一個龍頭,三個中心”位置的確定,上海的人文教育環境、經濟投資環境、科技信息和政策法規等,都具備了足夠的條件。上海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因此獲得了蓬勃發展。1993年,新增了三所外籍人員子女學校:上海日本人學校,上海耀中國際學校,上海中學國際部。

上海日本人學校由上海日本領事館開辦。該校租用徐匯區康健地區一所新建配套國小為教學點,開設年級從國小至國中,學生以日本學童為主。課程、教材、校歷與日本國內學校基本相同,教師全由日本文部省派遣。為解決日益增長的入學問題,日本文部省提供部分撥款,同時通過公司贊助和私人集資,建立獨立的校舍,擴大辦學規模。

上海耀中國際學校由香港耀中教育機構開辦。租借長寧區仙霞小區的一所幼稚園和古北新區學校為教學場所。開設年級從幼稚園至國中,學生以港、澳、台及外籍華裔居多。開展雙語教學是該校的特色之一,教學採用香港的英文學校模式,外籍和本地招聘的教師約各占50%,該校是目前上海入學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的外籍人員子女學校。

上海中學國際部由中美合資大千美食林有限公司出資,上海中學出場地、出師資,共同開辦。教學點設在上海中學內一幢獨立的教學大樓內,開設年級為初、高中,教學上集各國之長,結合中國實情精選國外優秀版本的教材,教師除聘用少部分外籍教師外,其他均由上海中學教師專任或兼任,學校管理也主要由上中來承擔。

1994年,上海宋慶齡基金會經上海教育局同意,開辦了上海宋慶齡幼稚園國際部。校舍利用宋慶齡幼稚園的部分教室。教學中吸收國外先進的幼教方法,每班一位外籍教師,另配備一位有學歷、經驗、懂外語的原幼稚園教師輔助。幼稚園內實行教師定期輪換在國際部任教的制度。促進了園內教師的語言學習,也給教師學習國外的教學方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直接機會。

到1994年,已經開辦的四所國際學校辦學規模都有了較大的發展。據1991年9月統計,上海美國學校學生人數發展到334名,教職員數53名,上海日本人學校學生人數176名,教職員數34名,上海耀中國際學校學生人數254名,教職員數79名,上海中學國際部學生人數67名,教職員數14名。這四所學校,辦學規模、辦學條件、辦學形式和管理,都初具成效。

1995年由德國學校董事會創辦了上海德國學校。以暫借龍柏飯店2號樓一個層面為教學點。該校開設年級從幼稚園至國小,教學上基本按德國的國內要求,教師全部是外籍。首次招收學生50名,同時以前開辦的五所國際學校的招生規模又較1994年明顯提高。其中上海美國學校學生人數473人,上海日本人學校學生人數229人,上海耀中國際學校學生人數585人,上海中學國際部中學生人數108人,中國福利會宋慶齡幼稚園國際部兒童人數60人。與此同時,法國學校已向上海市教委提出辦學申請。

由上可見,上海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的發展過程是:80年代處於醞釀和初步發展階段,89年建立上海美國學校。90年代初沒有較大發展,到90年代中期的93、94、95年,出現良好的發展勢頭。93年一年內新增國際學校3所,94年再增一所,五所學校學生總人數發展到1500多人。隨著上海改革開放形勢的發展,國際學校也進入了蓬勃發展的時期。

二、管理辦法

1993年,上海市教育局、市外辦根據《上海市社會力量辦學管理辦法》和國家教委《關於國外機構或個人在華辦學問題的通知》,結合上海實際情況,提出了“關於在上海建辦國際學校的若干意見”。意見中,就國際學校的建辦原則與規範、審報程式、管理辦法等主要問題,提出了具體建議,隨後討論並通過了《境外團體或個人在滬舉辦國際學校的管理辦法》。該辦法共十三條,對意見中的主要問題進行了進一步規範和補充。

上海的實踐與立法,推動了全國的國際學校辦學實踐與法規建設。1995年4月5日,國家教委正式通過並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教育委員會關於開辦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的暫行管理辦法》,該辦法共二十條三十二款,對開辦國際學校的審請條件、審批過程、辦學方向、招生對象、聘任師資、場地、資金等問題作了較詳細的規定,是管理國際學校的重要政策依據和規範化的檔案。

三、辦學特色

六所國際學校的辦學各有特點。美國學校、日本人學校和德國學校本國特色較強。耀中、上中國際部和宋慶齡幼稚園國際部富有中西結合的特色。現主要以後一類學校為例介紹國際學校的發展特色。

1.管理體制

國際學校引進企業和私立學校的管理制度,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市教委主要負責每年學生名單和教職員工的註冊工作,一般不過問學校具體的教學和管理工作。同時市教委根據《關於開辦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的暫行管理辦法》對新開設學校進行審核。學校與政府其它部門交涉遇到麻煩時,市教委負責協調。

2.辦學方針與培養目標

國際學校辦學的指導思想是學校作為不牟利的社會事業,追求教育的社會效益而非經濟效益。為此,國際學校確立了國際化、面向未來的發展方向。上中國際部以“博採人類先進教育之精華,吸取世界各國文化之精髓,傳授當代科學技術之成就,培養二十一世紀之英才”為總目標。

耀中教育機構的辦學方針是:“拓展教育新路向,接受時代挑戰,追求服務高素質;發展自我,回報社會,創造未來”。並在此基礎上,確定了分階段目標:

①嬰幼兒:在滿足其體能、靈性、智慧型、語言、情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上,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並發展他們各方面的能力和興趣,包括對人對事的關心和信任,對知識的追求和對技能的掌握。

②中、國小:加強學科及知識性的學習,但同時培養學生的創造性、獨立思維能力、溝通能力、學會自重自愛、樹立責任感等為主要目標。

3.教學與課程

為求得與各國學制銜接,國際學校實行雙語、雙教材教學,以實現中西課程互補,多元文化融合。

上中國際部打破原有的年級劃分和班級授課制,採用小組和個體授課相結合的方法。國際部的學生每個人都有一張自己的課程表,學校根據每個學生和各科的不同情況,配備專門教師,進行因材施教。在教學方法上,國際部借鑑美式教育的精華,融合中國教育之長,主課如數學、英語等,同時使用中、美兩套教材,力爭學生學得更精更好。

耀中國際學校的課程主要有:英文、數學、中文、自然、地理、歷史、美術、體育、戲劇、音樂舞蹈、運動、社區服務。

美國學校的課程:英語、語言藝術、社會學、科學、數學、美術、音樂、中文和中國文化、體育等。

日本人學校課程:國語(日本語)、社會、數學、理科、音樂、美術、技術、家政、保健體育、英語、中國語。

4.師資結構

日本人學校、德國學校以本國師資為主。上中國際部、耀中、美國學校,宋慶齡幼稚園國際部吸收教學經驗豐富、具有專業知識的中外籍教師任教。

上中國際部規定,在海內外挑選教學經驗豐富且具有專業技術和資歷的中外籍教師來校任教。教師上崗一律實行聘任制,聘期以一學年為單位,每年保持一定的解聘率。

5.現代化的教學設施和良好的服務管理

上中國際部有實驗樓、電腦房、電化館、影像廳、圖書館等教學設施,齊全先進。此外還有標準的田徑運動場、網球場、體育館、游泳池和溜冰場。同時還為一部分學生提供寬敞舒適的住宿,並配有專職的輔導員管理,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6.學校與家庭合作、研究與實踐結合

耀中確認家庭在兒童成長中的重要作用,學校很重視與家庭的共同配合。為建立多種溝通的渠道,鼓勵教師與家長的合作,達到學校與家庭同步教育的目的。耀中設有教研部,由具博士、碩士學位的專業人員負責,推行教育研究、課程發展、師資培訓、出版等工作。

四、問題與建議

1.由於歷史原因上海美國學校與上海日本人學校目前還是以駐滬領事館作為開辦者,如要求這二校確定自己的辦學“定位”,尤其是要定位為以外籍人員子女為招生對象,還將出現許多目前無法解決的問題。這些學校的辦學與招生傾向於開放,中國人也樂於把子女送到國際學校就讀。那么有沒有可能依照一定法律,允許國際學校向中國人子女開放?這是一個值得進一步研究探索的問題。

2.對外籍人員子女學校里的中國教職員工,其人

教師赴外地學校參觀學習考察報告
2024年學校考察報告(4) | 返回目錄

xx中學之行,本人感觸良多,要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要打造高效課堂,要提高教學質量,就應該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課堂是我們教師掌控的主陣地。課堂教學中原有的陳舊教學模式、落後教學方法,嚴重阻礙學生思維的開發,嚴重阻礙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有鑒於此,本人xx中學之行,感覺課堂急需改革,感覺教師需要轉變思想。

轉變三種思想。一是信任思想。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中,要充分相信學生,相信學生能行很棒,改變以往教師一人唱獨角戲的思想,不給學生任何機會。二是主體思想。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是主體的作用,教師圍繞學生轉,改變以往教師滿堂灌,一節課下來學生的一切權力被剝奪了。三是開放思想。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允許學生自由討論,自由交流,發表不同意見,改變以往教師一味求標準答案,唯一答案,從而限制學生髮散思維的培養。從xx的課堂中,不難看出他們的學生千奇百怪,層出不窮,思維活躍,表達流暢。

改革三種模式。一是座位編排模式。在平時的班級管理中,教師都喜歡按橫縱的一定順序排座,xx中學學生的座位是分組坐,沒有固定格式,大大方便了學生的交流機會,大大擴展了學生的討論空間。二是講課模式。今天大多數老師都採用老師講,學生聽的,一節課只聽見老師的聲音,學生都啞口無聲。從xx中學課堂中,不難可看出老師不易找到,即使看見老師在講,也只不過講基本概念、定義,時間不超過十分鐘。三是評價模式。真正使教師及學生從“應試教育’中擺脫出來,全身心的投入到素質教育上來,一改以往的”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

樹立三種理念。一是樹立把時間讓給學生的理念。老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擺正自己的位置。45分鐘的課堂只有不到十分鐘屬於你,不要全堂包辦,目中無生。二是樹立把課堂交給學生的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樹立學生是上帝的觀念,讓各個學生自由發揮,教師只在課堂中適時點撥,指點迷津。從xx教學中,不難看出整節課基本上學生自己在講台上講,學生自由發表意見及看法。三是樹立把自由還給學生的理念。不要要求學生一個步調、一個版本、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讓學生在自由的天空中輕鬆的翱翔。

培養一種習慣。提前預習,抓緊時間,完成教師的導學案,敢疑好問的習慣。教師上課一天前,要拋出導學案,課堂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問,鼓勵學生解決問題。做到“兩個本子”,“兩種筆”,成果展示有韻味,評價體系挺嚴厲,扣分一桿就到底。

解決一個難題,達到一個目標。全體教師振奮精神,要有一個高昂的精神風貌,立足講壇。這是一個難題,要解決這一難題,必須上下齊心,同舟共濟,必須吃得苦中苦,必須有得力的獎懲措施…否則…達到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打造高效課堂,提高教學質量的目標。

總之,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學習xx,轉變思想為首位;培養習慣須毅力,打破常規要時間;提高質量是目標,上下一致過難關;循序漸進課改路,冰凍三尺幾日寒。

行知學校考察報告例文
赴唐山英才學校教育考察報告
學校領導赴國外考察學習報告範文
學校領導班子參加實踐考察活動情況報告
學校領導班子走訪名校考察報告
育人為本,質量為上——赴英才學校教育考察報告
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管理運行情況的調查報告
“3A”學校評估的自評報告
赴浙江信息工程學校考察感悟
歐美高等學校道德教育史考察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