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保障制度的考察報告

6.社會保障資金收繳與支付管理是相互分離的�

北歐四國的社會保障資金支付基本上是由各國社會事務部、社會事務與衛生部、勞動部(或勞工部)及其他承擔社會福利職責的部門管理,收繳社會保障資金不由這些部門負責。丹麥的社會保障收入主要來自稅收,自然是由稅務部門徵收管理,芬蘭和挪威的社會保障繳費是由稅務部門代征。

7.“高福利”社會保障模式的發展趨勢�

這些國家的社會事務與衛生部官員認為,他們將堅持這種“高稅費、高福利”模式,不準備對其進行重大改革。其主要原因是這些國家的政治團體、執政者仍繼續將社會福利均等化作為重要的社會政策。但他們也認識到這種模式面臨著人口老齡化和歐盟對其成員國減少政府債務率要求的壓力,主張並開始通過改良社會保障制度中的某些做法,如提高僱主和受保人繳費比例,嚴格控制提前退休,政府將經濟成長的部分收入轉作社會保障基金積累等措施,以應對未來挑戰。

二、啟示、借鑑與建議�

1.中國不宜實行“高福利”國家社會保障模式�

儘管北歐四國的社會保障使其社會基本達到了“共同富裕”目標,但中國現階段還難以借鑑這一模式。其主要理由如下。�

國情差異很大。北歐四國的共同特點是人口少,國土面積小,人均gdp很高。北歐四國人口分別在400—800萬之間,面積分別在30—40萬平方公里左右,人均gdp分別在2—3萬美元左右。經濟發達、收入水平高,具備了實行高福利和共同富裕的條件。而中國國情恰好相反,人口多,國土面積大,人均gdp只有800美元,不具備實行高福利保障的經濟實力。�

經濟發展階段和社會政策目標不同。北歐四國在經濟基本實現工業化基礎上,社會政策目標側重於社會平等。而中國目前仍處於工業化過程中,社會發展政策更側重於效率,當然在現階段,政府也在儘可能兼顧社會平等目標。�

社會保障制度的成熟程度不同。北歐四國的社會保障制度是建立在市場經濟基礎上的,已有幾十年歷史,相對成熟和穩定。中國目前雖然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但社會保障制度正處於體制轉軌時期,面臨的難點問題很多,歷史遺留的包袱很重。因此在體制重建過程中,難以將保障水平定的過高。�

2.北歐四國社會保障管理中值得借鑑的幾個方面�

社會保障資金的收繳和支付應分開管理。目前我國社會保障資金的收繳在多數地區是由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負責,支付也由該部門負責。這種“收”、“支”兩方面集中由一個政府部門管理的體制在國際上比較少見,其弊端較多:①一個部門管理工作量太大,收支管理粗放。目前在實際中實行差額繳撥十分普遍,這種做法實際上仍是以企業自我保障為基礎,社會進行調劑,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社會統籌;②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征管收費的嚴肅性差,征管手段不足,社會保障費欠繳十分嚴重;③繁重的收費工作影響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對社會保障資金支付管理的效率。�

建議由稅務部門代征社會保障收費,資金實行財政預算專戶管理,由財政通過社會保障專門預算撥款給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這樣做的好處是:①由於財政部門承擔社會保障的最後“兜底”責任,所以稅務部門將嚴格社會保障費的收繳,力求減少企業欠費,減輕財政壓力,使財政自身責任和控制管理權力相統一;②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專司社會保障支付管理職責,有利於管理的細化,提高效率;③有利於真正實現社會保障的社會統籌,解除企業負擔,基本統一社會保障支付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