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德育師資培訓班課程之三

夫妻要常常互相讚嘆,但是現在很多人沒有注意這些基本的做人的禮儀。千萬不要以為老夫老妻了,沒有關係。諸位老師、諸位家長,老夫老妻的要不要講禮儀啊,說話要不要講禮儀啊?兩個人是沒關係,我們還要看到兒女還在旁邊,他就有關係了。你看有一個孩子才5歲,媽媽今天又開始接電話,接完電話,兒子就,眨巴眨巴著大眼睛說:“媽媽,一定又是爸爸打電話來!是不是?”媽媽心裡大吃一驚,孩子怎么知道是先生打來的?一反省終於破案了,只要先生打來的電話,太太就沒好氣過。都是什麼?命令的語氣,不好的語氣:“乾什麼了?怎么了?”都是這樣的語氣,這樣的太太多不多啊?結果這個太太學過《弟子規》以後很有反省力啊,馬上改正。怎么改呢?先生一打電話來,她馬上想起老師教過怎么打電話,所以她就拿起電話:“您好,請問您有事嗎?”結果他先生馬上說:“對不起!我打錯了。”這么多年來,太太沒有這樣對他好說話過。後來電話又回打過來,差一點感動得流眼淚,感謝《弟子規》我太太變得這么好了。一句話先生就很感動了。這個時候孩子在旁邊就在學。

有一個5歲的孩子就跟媽媽說:“媽媽電視裡演什麼?什麼叫夫君,什麼叫夫人啊?”媽媽說:“他們在演古代的夫婦,爸爸、媽媽兩個。”5歲的孩子說:“媽媽,這不像夫婦。”5歲的孩子心裡,什麼像夫婦啊?就像昨天講的“大吵三六九”才像夫婦嗎?你看孩子已經被污染成什麼樣子了!

《論語》裡面有一句話:“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這個很重要,善於跟人交往,時間越久越恭敬對方。我們夫妻在一起也要學習晏平仲的精神啊!夫妻善於相處,久而敬之,越久越互相恭敬。所以古人不是亂演的,這個稱呼,先生稱:“太太,夫人你好!”太太稱:“先生,夫君請用茶。”還要把茶舉到眉毛這裡,叫舉案齊眉。媽媽同志們學完以後,晚上回家說:“夫君請用茶。”先生可能摸摸你的額頭:“你今天有沒有發燒?”沒有關係,第一次先生這個反映很正常。我們堅持作對的事情,一個星期,看看有沒有效。

有一個媽媽就是學貴力行,先生天天睡懶覺。《弟子規》老師就教她:“你天天去叫夫君起床,還鞠三個躬。”這個太太每天都去鞠躬,結果第一天鞠躬,先生根本不理她。鞠到第七天,她說:“夫君,天亮了請起床。”她的先生,“噔”就跳起來:“不用再鞠躬了,不用再鞠躬了,以後我們每天及時起床就是。”就差沒說:“謝謝夫人了!”你看這個稱呼很重要。

當我們有教育的敏感度以後,我們就知道稱呼不能隨便亂“餵”,先生叫太太“餵“,太太叫先生“餵”,這個都不行,叫名字更不好,沒有給孩子做榜樣。中國傳統文化跟西方文化有很大的差別在這裡——稱呼。我們這是禮儀之邦,結果現在都流行什麼?叫爸爸媽媽,叫名字就好,這叫平等。我們反省一下,這叫平等嗎?這是沒有禮貌,沒有禮啊,禮不可偏廢啊!、

《說文解字》里講:“禮者,履也。”“履行”的“履”,“禮”就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去做的。

我們來看一下“禮”字怎么寫?

左邊是個“示”字旁,上面一根短,下面一根長,表示“上”,下面三條線表示“日月星”自然現象。“示”的意思是“上天垂相”,翻譯成我們現在比較容易懂的話,就叫自然現象,原理原則。“示”作為偏旁字表達的都是自然現象,原理原則。這個是自然現象不是誰規定的。只要我們做人就要守“禮”,夫子講“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那右邊呢?上面是祭祀的祭品,裝在一個容器當中。下面是祭祀的時候的樂器,上面一根棍子,中間這個口是用來打的鼓,下面是這個鼓的架子。“禮”當中,“祭禮”是最恭敬、最隆重的。所以用祭禮的形式組成這個“禮”字,告訴我們這個“禮”是我們做人每一個都要很恭敬地去落實都要去做到的。

《論語》講:“禮之體,敬為主。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父子有父子之禮,夫妻有夫妻之禮,禮不可偏廢。夫子講:“不學禮,無以立。”不學習這些“禮”難以在世間立足。可能有的老師會講:“我不學,我不也活得好好的。”真的活好好的嗎?真好嗎?我們要反省一下,我們本來應該更好,我們學“禮”以後,會更更好!我們要反省的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學習這些傳統文化,我們會越學越有味道,越學越有意思。學禮真好,學傳統文化真好!

“夫妻配合”教孝我們就先分享到這裡。

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要“君子務本”,抓住根本就是恭敬心。夫妻倆互相恭敬,在兒女面前做出好榜樣,那么孩子一定能夠:“德日進,過日少”,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