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德育師資培訓班課程之三

諸位老師,諸位家長在這個過程當中,只要我們有機會,只要我們能夠把“孝道”教給下一代,我們瞅準機會就要講,越早告訴孩子這個道理,他的人生越能夠離幸福更近一步。這個很重要,這個是親師配合教孝。

第三部分,全家共學《弟子規》,教育原則一致,孩子健康成長。

第五方面教育原則一致。這一條也非常的重要。一個家庭,父親、母親乃至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要有共同的原理原則教孩子。就比如說吃飯,我們夾菜的時候,要先給誰先夾啊?爺爺、奶奶。 “夾菜的故事”大家都有聽過嘛!常常如果母親都先給孩子夾,夾了三年五年,爺爺奶奶也夾,這個時候孩子就變成小皇帝,小公主了,就很難教了。你看《弟子規》裡面有一句話叫做:“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你看飲食坐走都是要“長者先,幼者後。”但是,這個時候爺爺奶奶如果說:“不要了,先給孫子夾。”這個就很麻煩。那么怎么辦呢?爸爸、媽媽意見如果不同的時候,一定要有一個統一的意見。所以古人這個都有規定,爸爸跟媽媽意見萬一不同意,這個時候聽爸爸的。那媽媽可以勸諫,就不要爸爸向東,媽媽向西,多頭馬車,這一輛馬車一東一西就散架了,孩子無所適從。這是教育的大忌。所以古人講“夫和婦柔”。這個太太是柔,太太的德行,女德,就像水一樣。“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太太的德行很厚,能夠承載著整個家庭的德行的重擔。所以跟先生意見不合的時候,太太能夠隨順先生。這個就很重要。先生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所以小事的時候不用爭論,除非大是大非的時候,我們太太要據理力爭。大是大非要勸諫,小事就不要了,給孩子做好和睦相處的榜樣,這個很重要啊。兒子常常看到爸爸媽媽兩個意見不和。你看孩子長期會變成什麼樣子?甚至有的人特地就問,你是喜歡爸爸還是喜歡媽媽?能不能這樣問孩子啊?大家有教育敏感度,就知道不能這樣問孩子。因為這樣會讓孩子把爸爸媽媽對立分開。所以教育原理原則一致很重要,父母親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準備要打屁股的時候,爺爺奶奶最好跑到樓上去或者是上街去逛街去。因為爺爺奶奶都捨不得孩子打。在那裡做靠山,這一靠就麻煩了。

那么如何做到教育原則一致呢?我們就到了教孝的第六個方面,共同落實《弟子規》。古人為什麼教育的原則很容易一致啊?剛開始有談到,因為古人他有家規家訓家道,不用討論。你看家譜翻開,裡面講得很清楚,我們就按這樣教孩子就好。媽媽也沒話講,爸爸也沒話講。祖先的承傳,祖先的遺訓。而現在呢?家規家訓沒有了!怎么辦?我們重新提起這本集大成的家規家訓,把《弟子規》作為我們大家的共同的家規家訓。這也是李毓秀李夫子最大的貢獻。他把那么多的家規家訓集大成,大家都能通用,這個就非常好。所以我們要共同落實《弟子規》。《弟子規》的第二章就是“入則孝”,把“入則孝”每一條都落實好,那就是教孝了,就是行孝了。

第四部分,學習《弟子規》,面里很多教誨都可以排練,甚至編排成戲劇來演的,把課堂活起來。“父母呼,命,教,責’要有藝術。父母無形的呼,命,教,責——那就是父母親的需要,我們要用心去感受。

現在進入《弟子規》每一章每一句的學習。剛剛我們已經學習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孩子不管多大的年紀,越小越要教。但是現在常常“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的孩子多不多啊?不但不多,可能有時候常常還一言九頂,就是媽媽說一句,他頂九句。怎么辦呢?

我們教孩子的時候要強化,除了明理之外還要訓練,要練,所以“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我們要在班上排練。大家知道了道理以後,淚也流了,覺得對不起父母了,心裡升起了要行孝的強烈的願望。這個時候我們在班上,國小也好,國中也好,中專也好,高中也好,都要練習,讓孩子反覆的來練習,如何來行“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弟子規》里很多的教誨都可以排練,甚至編排成戲劇來演的,把課堂活起來。

現在我們先來排練“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哪一位老師毛遂自薦來做父母,再請一位老師做兒女,來演一演“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看看我們演得怎么樣,以後要教我們孩子來演。來哪一位老師來做父母,來一位年長的長者來做父親或者母親也行,大家配合一下嘛!好周老師,我們掌聲感謝!周老師就演父親吧!

周老師:“孩子帶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