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德育師資培訓班課程之三

第二部分 親師配合教孝。老師能做的是教孩子孝順父母,父母所能做的是,教孩子到學校要尊敬老師。第一天上學,父親帶著兒子拜老師,還三跪九叩!孩子年紀都很小,看到最恭敬的父親去拜老師,還有比父親更厲害的人叫老師,我這輩子要聽老師的話。

第四個方面,親師配合教孝。這個“親”指的是父母親,這個“師”指的是老師。父母親跟老師配合教孝。教任何一門學問也都要親師配合。

在古代,古人非常明白這一種教育的原理,男孩子到7歲以後就要上學了,就交給學校去教了。在周朝都這樣,女孩子7歲就進入後院,給奶媽,給母親,給婦女來教,它是男女分開來教的,不能在一起的。7歲也不能同桌吃飯了,“男女有別”了。那么男孩7歲以後,交給老師教,怎么教呢?第一天上私塾的時候,跟大家介紹了,“皮弁祭菜,示敬道也。”讓孩子升起尊師重道的心,怎么升啊?表演。後人是拜孔老夫子,周朝的時候是拜古聖先賢。你看老師、父親帶著兒子,三跪九叩。孩子看著,這一位爺爺是誰啊?爸爸要向他三跪九叩,我一定要很恭敬他。接著老師請上座,父親帶著兒子拜老師,還三跪九叩!孩子年紀都很小,都6歲、7歲啊,看到最恭敬的父親去拜老師,還有比父親更厲害的人叫老師,我這輩子要聽老師的話。你看第一天,慎於開始,孩子尊師重道的心升起來了。這個很重要啊!

老師教孩子就很好教了。第一個就教他,為人子女第一個要回家孝順父母。怎么孝順?孔老夫子教育我們:“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按這樣去孝順父母,把《弟子規》這些做人的道理教給孩子,孩子一生受用,學問漸漸增長。你看這個老師跟家長配合多重要啊,非常重要,而且非常的合理。孩子好教。

我們現在這種親師配合的教育真的是斷了,對老師的恭敬心沒有了。你看我們辦中專,招生很辛苦,現在辦中專招生不好招啊,還要招生費,老師親自去招。招完回來了,有一些學生對老師拍桌子:“你有沒有搞錯,是你們請我來讀的。”你看這個尊師重道的心沒有升起來,很難教,學問很難增長。

那我們怎么辦呢?想各種辦法,親師配合。讓孩子尊師重道的心升起來。我們老師能做的是教孩子孝順父母,父母所能做的是,教孩子到學校要尊敬老師,要聽老師的話。這一配合,孩子就很好教。從幼稚園一直到中專,到大學,應該都是這樣的。親師如果沒有配合教孩子,那真的是很難做好教育這項工作。

比如說幼稚園,今天這個孩子生日快到了,拿著一個筆在掛曆上畫道道,叫生日倒計時。他才讀幼稚園,才5歲,怎么生日倒計時啊?還剩下28天畫一下,明天再畫一下還有27天。我要蛋糕,我要禮物。媽媽學過《弟子規》,這所學校正好是推廣《弟子規》的實驗學校,有開家長課。媽媽就趕緊跟跟老師打電話溝通:“教孝這么重要,我孩子生日只要蛋糕,我們父母講並不一定願意聽,請老師配合教孝。”老師說:“好!沒事,我們就上一堂課,‘父憂母難’,上這一堂課。”老師就開始把父母的恩德在幼兒班上講,媽媽生我們多辛苦,多痛!講完了以後問:“我們過生日要怎么做?”同學們說:“過生日要感恩父母,幫父母做事。”結果有一個同學說:“老師,他過生日還要蛋糕,還要禮物,還要倒計時。”這個孩子很不好意思,因為同學們會講他。這個時候老師有智慧就不講了,上課不講了。下課以後,這個老師本來要找這個小同學談話的,結果這個小同學自己就跑來找老師,眨巴眨巴著大眼睛,看著老師:“老師,媽媽生我的時候真的很痛嗎?”你看,沒有教他不知道。老師說:“是很痛。”“有多痛啊?”老師說:“拿把刀來,當然這個玩具刀也行。你手有沒有被小刀割過?媽媽生你的時候,就像這一把小刀在手上割一刀,這么長,過15分鐘再割一刀,媽媽生你幾個小時就要痛這么久。”這個孩子眼淚都快流出來了。小孩好教啊!“人之初,性本善”啊。結果後來媽媽就跟老師通電話,兒子當天回家以後,就把那個日曆,退下去了,不再倒計時了,然後就跟媽媽說:“媽媽,我今年過生日不要蛋糕了,老師說了要幫你做一件你最喜歡的事情。媽媽我幫你洗碗。”你看5歲,“父憂母難”之日,他就學會了。

記得XX年,我還在教四年級,教數學,才教了一個月,那個數學科代表,很聰明,學習很好,非常機靈。一個月以後,有一天,她就跑過來:“老師啊,今天晚上我請你去肯德基吃飯。”我說:“為什麼請我啊?”她說:“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們在肯德基慶祝。”我說:“那你大人有來嗎?”“過生日讓大人走開。沒有大人,只有我們同學們。”孩子這樣過生日的多不多啊?現在都流行這樣,過生日讓大人走開,同學自己過。那我們還“與有榮焉”,因為常常跟他們講《弟子規》的故事,孩子聽得挺歡喜,覺得這個老師挺好,還要請數學老師,沒有請語文老師啊。我就心想,要不要去呢?當天晚上也好忙,剛好外孫女也過生日,也有應酬,作為老師我們要不要去啊?當時我就下了一個決心,今天晚上一定要去,去乾什麼呢?把“父憂母難”這四個字告訴這幫孩子。因為沒有告訴她,她“過生日讓大人走開”這個觀念不行。我們做老師的不單單只教數學,還要教做人很重要。我就先去外孫女那邊慶祝一下,然後就到了這個肯德基,真的是沒有大人,只有兩個大一點的表哥,然後班上的同學男男女女十幾個。我想,真的是時代變化快啊,我在讀初三時,還不敢跟女生講一句話,現在他們才四年級,生日男生一半,女生一半,在那裡慶祝了。這個世道變得還真快啊。那就開始吃了,吃完了以後,大家也吃飽了。我說:“現在倪老師開始講故事。”我就開始講“拜白骨的故事”,講父母的恩德。講到後來,這個女生說:“是啊,老師啊,前幾天我的姨媽生小表妹的時候,我的姨丈也在,我也在,媽媽也在,都在產房的外面。姨媽生了好幾個小時沒生出來,痛得很大聲的叫啊。結果我姨丈在外面走來走去,沒有辦法,雙手合十,這裡拜一下,那裡拜一下,不知道在拜什麼?”我說:“是啊,我們的生日是‘父憂母難’之日啊,是父親擔憂的日子,是母親的受難日啊!你看姨媽生你小表妹多辛苦,你媽媽生你的時候也一樣辛苦。然後你爸爸也這樣拜,求觀音菩薩保佑母子平安。所以我們過生日不能這樣過,你今天一定要回家跟媽媽說聲謝謝,幫媽媽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媽媽高興,這才是做人子女的道理。”我們盡到我們為人老師的責任,把做人最重要的,過生日是“父憂母難”這個道理,這四個字在她10歲的時候就告訴她了。而我自己30歲才聽說,所以我們不希望我們身上的遺憾在下一代再重演啊!不能這樣了,一代要比一代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