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農業農村工作總結4篇

xx年全縣農業農村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xx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建設現代農業為核心,以農民增收為目標,堅持用工業化理念謀劃農業,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農業產業化步伐不斷加快,標準化生產水平不斷提升,全縣農業農村經濟呈現出了持續、快速、健康、和諧發展的良好勢頭,農民的生活較大改善,收入顯著增加。xx年,實現農業增加值6億元,農民人平純收入增加418元,達到3901元。全年糧食產量65259噸,同比增3%,油料產量7272噸,增8%。

一、特色產業不斷提檔升級

按照“順應市場、因地制宜、突出效益、發揮優勢、形成特色”的要求,進一步最佳化產業布局,形成了上下“兩葉”,中間 “兩果”,見空種菜、全民養畜的立體產業發展格局。按照“做大做強核桃產業、做精做優烤菸產業、改造提升果茶產業,穩步發展蔬菜和畜牧產業”的思路,使菸葉、核桃、畜牧、柑桔、茶葉、蔬菜等特色產業主導地位更加突出,xx年農業特色產業占農業總產值的79%,特色產業收入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 85.7%,農業增加值占農業總產值的57.8%。

一是菸葉生產水平不斷提高。xx年,全年種植烤菸3.88萬畝,比去年增長9.9%,收購菸葉5350噸,比上年增長18.9%;均價13.22 元/公斤,比去年增加2.11元/公斤;收購金額7246.07萬元;實現稅收1594.14萬元,比上年1097.59萬元增長45.24%,菸葉種植面積、菸農收入、菸葉稅收、菸葉均價等創歷史新高。

二是核桃產業發展態勢很好。堅持把核桃產業作為我縣第一大農業產業進行培植,嚴格按照“六個一”的技術標準和“四個一”的質量要求,堅持整村推進核桃產業建設,核桃產業體系不斷完善,發展核桃產業的信心更加堅定。xx年,全縣定植核桃5萬畝,初步形成了峽口泗湘溪、黃糧馮家槽和高橋伍家坪三個連片面積在1000畝以上的核桃走廊,建成了一批面積超過500畝的核桃重點村。全年累計完成核桃育苗530畝,建采穗圃130畝,完成核桃嫁接44萬株。在職教中心舉辦了第一期農民技術員培訓班,共培訓核桃技術員65名,在8個鄉鎮開展了8場專題培訓。全縣核桃產業在全省已小有名氣。

三是畜牧產業平穩發展。實施“科技興牧”戰略,抓好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加大良種的引進、繁育、改良、推廣力度,逐步實現畜牧產品的升級。全年出欄生豬31萬頭,增7.5%;出欄山羊8.9萬隻,增11%。鼓勵回鄉創業農民工發展特種養殖,現有山雞、黑豚、綠殼蛋雞等多種特色養殖場7個。全縣標準化規模化萬頭生豬養殖場1個,千頭生豬養殖小區10個,發展出欄肉豬1000頭以上的5戶,300頭以上的19戶,100頭以上的93戶;發展出欄山羊100隻以上的20戶,50隻以上的150戶。

四是柑桔檔次不斷提升。近年來,我們多方籌資,積極爭取三峽庫區產業基金、退耕還林、中央財政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低溫雨雪冰凍等項目基金2950萬元對全縣柑桔產業進行改造升級,其中xx年投入2170萬元,柑桔品改工作受到了上級業務部門的充分肯定,湖北省農業廳組織的三峽河谷地區甜橙品種更新改良現場會上,與會領導、專家一致認為xx近五年甜橙品種更新改良力度大,效果好,成為全省甜橙產區學習的樣板。xx年,全縣柑桔總面積達8萬畝,其中今年新增2120畝,實現總產量5.4萬噸,比上年增長4.9%,實現收入8500萬元,完成柑桔品改8200畝,超計畫17%。精品果園達到5000畝,精品果園畝產達到xx公斤以上。四是茶葉效益實現大幅提高。通過引進推廣茶園配方施肥、機剪、機采、機制等先進技術,不斷提高茶葉產量和品質。在“第三屆xx市十大名茶暨名優茶評選”活動中,我縣參加評選的6支茶全部獲獎,其中昭君白鶴獲得“第三屆xx市十大名茶”稱號,綠緣銀針等5支茶獲得“三峽杯”金獎和“優質茶”稱號。xx年,全縣茶葉面積2.4萬畝,完成茶葉產量519噸,比上年增長83%,名優茶、春茶均價都大幅提高,全年實現茶葉收入3510萬元,新建優質茶葉基地5000畝,新建茶葉清潔化生產線2條,完成無性系茶葉苗木扦插繁育1200萬株,出圃無性系茶苗800萬株。

五是“菜藍子”工程取得明顯成效。通過“建機構、抓基地、建市場、抓檢測”四項措施,以城郊蔬菜為抓手,蔬菜產業發展加快,豐富了市民的“菜籃子”,蔬菜價格有所回落。xx年,全縣蔬菜種植9萬畝,總產量12萬噸,同比增長14.5%。其中建城郊蔬菜基地5000畝,大棚蔬菜面積500畝,今年新建大棚150畝;在永安二市場建蔬菜自產自銷區,發放自產自銷證1200個。“榛子鄉”牌蔬菜通過“農超”對接,成功進入xx雅斯超市和武漢白沙洲農貿大市場,年銷售量達1.5萬噸以上。

二、現代農業加速推進

始終堅持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全縣農業效益和競爭力顯著提升。

一是現代農業示範基地建設加快。按照實施一個項目、新建一個基地、培育一個企業、發展一個產業、致富一方百姓的要求,整合農業項目資金,對基地進行水電路配套,加快推進農業示範園建設,帶動現代產業發展。xx年,整合低丘崗地改造、水利民辦公助、低效林改造等項目資金2200萬元,在古夫麥倉打造連片萬畝現代核桃基地;整合移土培肥、土地整理、普安灌區、三峽後扶等項目資金2800萬元,在峽口普安打造連片萬畝現代茶葉生產基地;整合低丘崗地改造、水利民辦公助、低效林改造、退耕還林等項目資金2800萬元,張家河打造連片萬畝現代核桃基地;整合中央財政現代農業發展基金、省級農業配套發展基金1100萬元,在峽口文家山打造現代柑桔基地。

二是農業企業發展較快。圍繞農業產業最佳化升級,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將各項稅收優惠、金融信貸支持、減免有關規費、執行農業電價、優先供應建設用地等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實到企業,集中力量支持昭君生態、大豐收等龍頭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促進產業集群發展。全縣現有省級龍頭企業1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4家。蕭氏茶葉加工,大豐收脫水蔬菜、馬鈴薯加工,xx龍聯食品有限公司有機蔬菜加工,昭君綠色食品有限公司柑桔加工,綠緣茶葉專業合作社小水果加工,天源核桃加工,航行食品、三峽牧業肉食品加工8個農產品加工企業起步良好。

三是農民組織化程度逐步提高。認真貫徹實施《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通過開展有組織制度、有合作手段、有較大規模、有明顯效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創建活動,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進一步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xx年,全縣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44家,農民合作組織達到96家,使用註冊商標8個,申請產品質量標準認證32個,合作組織規模經營面積達到4萬多畝,年銷售各類農產品6.5萬噸。引導農民在“依法、自願、有償”的前提下,合理進行土地流轉,在南陽、古夫、黃糧3個鄉鎮成立了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服務中心,構建了鎮村土地流轉信息收集發布網路,xx年,全縣規範契約流轉面積達到8200畝。四是農業科技套用水平逐步提高。大力實施科教興農戰略,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建立健全多元化農業技術推廣機制,積極引進推廣優質、高效種養業新品種和設施農業新技術,強化科技對高效農業規模化的促進作用。xx年,全縣推廣“兩雜”優質良種新品種25萬畝,推廣節本增效輕型栽培技術25.5萬畝,蔬菜標準化生產5萬畝。全年新增農機總動力8000千瓦,機械化耕整作業面積達到21.29萬畝,共投入農田作業機械2332台(套),農田作業收入達到400多萬元。啟動測土配方二期項目,採集土樣xx個,布置田間試驗32個,驗收測土配方肥料對比試驗17個,製備樣品900個,開展作物配方施肥2萬畝。通過科技手段及時準確發布病蟲預測預報,動植物疫病防控工作進一步加強,豬禽防疫密度達到了100%,牛羊防疫密度分別達到98.2%和98.5%,實現了防疫面、免疫率、佩戴耳標率三個100%,將稻溫病、柑桔大實蠅危害率控制在千分之三以內。

三、新農村面貌發生較大變化

堅持把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新農村建設工作一個突破口,多方爭取,重點投入,認真落實中央各項惠農政策,不斷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

鄉鎮上半年農業農村工作總結及下半年思路
2017農業農村工作總結(2) | 返回目錄

鴨塘鋪鄉轄19個村,344個村民小組,7834戶,人口3.2萬。全鄉總面積76.54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30722畝(水田28888畝,旱土1834畝),林地面積10015畝。

XX年是我鄉推動現代農業,加快農村改革的關鍵之年,我們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的總體目標,加大工作力度,不斷創新服務形式和內容,穩定糧食生產,完善產業結構,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實施科教興農戰略,充分挖掘農業內部潛力,保持了農業生產的健康穩步發展。回顧上半年的工作,我們主要抓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穩定糧食生產,積極探索新的糧食生產機制 

為切實保護我鄉的糧食生產能力,確保糧食生產總量穩步增長,我鄉堅持把糧食生產放在農業農村工作的首位,突出制止“耕地拋荒”和“雙改單”現象,全面落實各項措施,取得一定的成效。

1、加強組織領導,落實糧食生產責任。

為抓好糧食生產,今年我鄉加強了對糧食生產組織領導。一是建立糧食生產目標責任制,鄉黨委、政府把糧食生產納入雙文明考核的主要內容,與各村簽訂責任狀,實行“一把手”負責制,確保糧食種植面積,總產量目標任務的完成。二是及時召開糧食生產工作會議,我鄉於XX年3月28日召開了由各村村支兩委參加的糧食生產專題會議,對各階段的糧食生產工作作出及時的安排部署;三是建立鄉幹部聯繫點制度,每個鄉幹部聯繫一個村,督促糧食生產的開展和各項政策的落實情況。

2、創新經營理念,探索糧食生產新機制

今年,圍繞我鄉糧食生產總體目標,廣泛開展“糧食高產創建活動”。一是創建大型連片示範區,我鄉選定奧林、杉園、牛頭湖、西洋壠等四個村46個組共5000畝作為全鄉“糧食高產創建活動”核心示範區,打造標準化大型樣板。二是培育種糧大戶,通過引導土地合法流轉,促使土地向種田能手集中。三是扶持佳豐、雙豐、豐達等專業合作社進行“四統一”經營模式,即統一育秧、統一防治、統一管理、統一收割,實行生產管理一條龍。通過糧食合作社這種模式,一體化經營,全面提高農業機械利用率,良種、良法的推廣率,最大限度的提高產量和節約各類生產成本,實現資源效益的最大化。

3、優質服務,進一步提高糧食生產服務水平。

我們從抓優質服務入手,積極做好為農服務工作。一是大力宣傳各類扶農政策,印發政策資料,做好糧油種植大戶的直補和良種補貼、農資增價補助等工作。二是加大農業技術培訓力度,培育新型、高產農民。今年,已培訓各類專業技術人員達460餘人,主要培訓內容有《早稻軟碟拋荒技術》、《早稻制種技術》、《早稻專業化病蟲防治》、《瓜果高產栽培技術》等,同時鄉裡面還組建了病蟲害防治專業隊伍,確保糧食豐收。三是做好早稻雜交種子的推廣、新農藥供應,及時印發農技簡報和糧食生產技術意見,對種糧大戶開展一對一的幫扶,提供“三新”(即: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技術、植保技術,提高種糧大戶的經營管理能力。

二、大興農田水利建設,增強農業發展後勁

我鄉全縣海拔最低,水利死角極為嚴重,特別是西乾渠尾水的泥腳巷、黃雙橋等幾個村,灌溉用水常年緊張。為了減緩這種局面,今年,我鄉把水利建設作為農業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加大基礎投入。上半年通過多方籌資完善水利設施,新挖山塘18口,新建、維修了電排12處、防滲山塘34口,防滲清淤渠道1.2萬米,清淤擴容山塘22口,從而保證了農田灌溉設施完好率100%。二是領導高度重視,措施到位。今年春灌工作始終堅持“早部署、早落實、早到位”,採取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的工作方針,確保農田灌溉率100%。通過以上方案措施,今年基本保證了全鄉的農業生產用水無後顧之憂,為農業生產豐收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深化林權改革,加速推進林權制度建設

為認真貫徹落實縣委提出的《關於深化林業產權制度改革意見》及鄉政府《關於深化林業產權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切實做好山林權證換髮工作,根據省、市、縣有關檔案精神,以“山有其主,主有其權、權有其責、責有其利”為目標,到目前為止,外出勘界43758畝,完成比例達100%,政府聘請2名打員專門從事微機輸入工作。各類矛盾糾紛144起,調處率達95%,通過半年來的努力,我鄉共換髮山林權證1038本,山林權證換髮工作已全面結束。

四、積極開展農業“四防”,確保農業大局穩定

防火、防汛、防疫、防病蟲害是確保農業大局穩定的重要工作,我們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做到了三個早,即早準備、早部署、早落實,具體做了四項工作:

(一)、開展森林防火,提高全民防火意識

政府成立森林防火指揮部及防火應急小分隊,制定了森林防火預案和森林防火隔離帶建設方案,配備了滅火器、柴刀、銅鑼、撲火衣等防火器材,書寫了120條永久性防火標語,懸掛了9條防火橫幅,發放了7800餘份禁火令,各村也指定了包組到山頭的護林防火巡視員,落實了防火責任,修建了防火隔離帶,有效控制了境內火災發生。

(二)、深入開展防汛工作,進行農業生產自救

政府今年調整了防汛抗旱指揮部成員,並且編制了防汛救災應急預案,成立了防汛抗旱應急小分隊,全鄉8座小ⅰ、ⅱ型水庫和93座骨幹山塘,明確了鄉村兩級防汛抗旱責任人,對所有的山塘水庫進行了病險排查並作出了相應處置。

受5.19暴雨襲擊,我鄉境內19個村不同程度的受災,接到防汛通知後鄉政府及時採取措施。一是防汛搶險有計畫,我們結合本鄉實際情況並在吸取過去防汛經驗的基礎上,及時組織鄉幹部下鄉到村指導防汛工作。二是防汛物資有準備,我們按照“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備”的原則,配備了對講機、喊話器、雨傘、電筒、速食麵、礦泉水等救災物資,形成了防汛物資有保障的工作格局。三是後勤應急有措施,確保信息及時、暢通,防汛搶險後勤保障工作到位。災後,各村組織勞力對山塘、水渠等水毀設施進行修復,確保了農田灌溉暢通。我們從最壞處打算,向最好處努力,將農民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取得了此次防汛搶險工作的階段性勝利,確保了全鄉人民安全度汛。

(三)、開展春季防疫,力爭不發生,確保不流行

精心組織了春季動物防疫。鄉明確村支書為動物防疫工作第一責任人,鄉獸醫站工作人員包村負責,做到鄉不漏村、村不漏組、組不漏戶、戶不漏畜禽、畜禽不漏針。今年上半年,共免疫豬口蹄疫牲豬9360萬頭,頭羊1260頭,家禽28050羽,豬藍耳8986頭,禽流感、豬瘟、口蹄疫、藍耳病、免疫密度達到100%,確保了鄉內清淨無疫。

(四)、做好病蟲害防治,確保農業高產豐收

今年我鄉共編印《農技簡報》5期4萬餘份及時、準備發放到全鄉各農戶,指導全鄉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及時採取病蟲害防治措施,確保了全鄉病蟲情報測報準確,防治及時無誤,保證了農業高產豐收

時間過半,任務過半,上半年雖然做了一些工作,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一是農業基礎設施薄弱,水利條件差,農業機械利用率低。二是農業產業結構不優。三是農民科技意識低,以及缺乏支農資金,農業投入不足。

總之,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農口各局的精心指導下,鴨塘鋪鄉的農業工作得到進一步提升,但與兄弟鄉鎮比較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後段工作中我們將會以更加務實的作風抓緊、抓實各項工作,力爭鴨塘鋪鄉的農業工作更上新的台階。

全市農業農村工作總結
2017農業農村工作總結(3) | 返回目錄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各地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目標,全力狠抓農業結構調整,大力推行農業產業化經營,積極培育農村市場中介組織,著力推進農業"五優工程",認真落實農村政策,先後戰勝了歷史罕見的春夏連旱、嚴重病蟲災害和秋季長期低溫陰雨災害,主要農產品產量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全市農村經濟保持穩定健康發展勢頭。全市農業總產值達到93.3億元(90年不變價),比上年增加3.7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85元,比上年增52元。主要農產品除糧食因面積調減產量有所下降外,棉花、油料、水產、畜牧、蔬菜、瓜果等骨幹農產品產量均比上年增長。全市糧食總產65.7億斤,比1999年減5.6%;棉花總產186萬擔,增28.8%;油料總產827.8萬擔,增27.3%;蔬菜總產247.7萬噸,增10.5%;生豬出欄289.4萬頭,增2.5%;家禽出籠3002萬隻,增5.1%;水產品產量44.3萬噸,增8.8%。鄉鎮企業經濟總量和運行質量同步提高。截止11月底,全市鄉鎮企業累計實現增加值6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15.4%;營業收入293億元,增16.6%;實現利稅13.4億元,增13.5%。

一、堅持抗災奪豐收不動搖,確保農業增產豐收

XX年我市乾旱、陰雨、病蟲等自然災害交叉重疊發生,給農業生產造成十分不利影響。面對嚴重自然災害,在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牢固樹立全抗全保的思想不動搖,立足抗災奪豐收,全市共組織抗災生產活動近20次,下發傳真通知9份,做到有旱抗旱,有澇排澇,有蟲治蟲,有病防病,奪得了抗災生產的全面勝利。一是搬大水抗大旱。XX年入春以來,我市氣候異常,久旱少雨,3月至5月23日,全市累計降水比歷年同期減少46-67%,受旱面積達532萬畝,其中嚴重受旱346萬畝。各級黨委政府實行大員上陣,廣辟水源,科學調度,精心組織,加強督辦,做到了抗旱生產兩不誤。全市先後投入抗旱領導4274人,成立巡迴督辦協調組53個,投入勞力98萬人,資金近億元,機械3.1萬套、56.3萬千瓦,累計提引水7.2億立方,抗旱面積達647萬畝次,把旱災損失降到了最低限度。二是及時組織病蟲防治戰役。由於病蟲害越冬基數高,加上持續高溫乾旱和種植結構調整,農作物病蟲害嚴重發生。全市各級先後組織了早稻一代二代螟、中稻稻縱卷葉螟、第三、第四、第五代棉鈴蟲等重大防治戰役。特別是在棉鈴蟲防治上,全市上下認識早、行動快、力度大、工作環節抓得緊、防治戰役組織及時。全市共組織592個督辦組,投入119名縣市區領導、6129名鄉鎮幹部、16744盞高壓汞燈、123萬農村勞動力開展棉鈴蟲防治戰役,採取汞燈誘蛾、藥物防治和人工捉蟲相結合的方式,較好地控制了危害損失。三是狠抓抗災秋播。9月初至10月28日,長期低溫陰雨給我市秋播生產和棉花採摘、晚稻收穫帶來十分不利影響。全市共組織了近10次大型活動,開展了5次檢查督辦。經過艱苦努力,全市共完成秋播總面積637萬畝,比市計畫增加47萬畝,其中油菜播栽面積350萬畝,比夏收面積增加25.6萬畝,且基本實現了"雙低"優質化。

二、堅持市場取向和效益優先原則,農業結構調整邁出新步伐

在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過程中,XX年重點狠抓了“五優工程”實施,全市農業結構調整呈現三大可喜變化。一是農業生產結構不斷最佳化。全市糧食種植面積調減為731.9萬畝,比上年減117萬畝;油料面積增加到341.1萬畝,擴大31.1萬畝;棉花呈恢復性發展態勢,種植面積127.4萬畝,增加16.5萬畝;瓜果菜、畜牧、水產等多種經營繼續穩步發展。各地立足自身資源優勢搞調整,面向市場抓規模,把市場競爭力強、效益好的新項目作為主攻重點,鱘魚養殖、珍珠吊養、網箱養鱔、魚鱉混養、甲魚兩段養殖、稻田養蟹、大棚養雞、黑藥雞養殖、以及大棚草莓、西甜瓜、臍橙、椪柑、蜜柚等項目在全市得到迅速推廣普及,觀光農業開始起步。二是農產品品質明顯改善,優質農產品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全市優質稻(原部頒標準)面積達到340萬畝,比上年增1倍;"雙低"優質油菜面積311萬畝,占夏收油菜總面積的96%;優質水果和西、甜瓜面積30.4萬畝,增8萬畝;優質三元雜交豬出欄占總出欄的36%;名特優水產品面積53萬畝,增3萬畝。全市創建農業品牌55個,其中有32個獲得了部優和省優稱號。三是區域特色經濟初見端倪。各地依託主導產業發展特色經濟,一鄉一業、一村一品或幾村一品的主導產業更加突出,規模更大,全市基本形成一鄉一業的鄉鎮達83個,占鄉鎮總數的65%。

三、堅持不斷創新生產經營方式和經營管理體制,農業產業化經營有新發展

一是龍頭企業不斷發展壯大。1997年以來全市共融聚資金40多億元,盤活存量資產30多億元,建成年產值達千萬元的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31家,其中過億元的18家,過5億元的6家,有6家企業跨入全省35家重點龍頭企業行列,藍田、龍發、銀欣、天榮等4家企業被列入全國首批151家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XX年產值過千萬元的31家重點龍頭企業可實現利潤總額5.83億元,比上年增長97%,產值利潤率達到10.8%,比上年提高4個百分點;上繳稅金2.05億元,增長13.%。

二是農村市場中介組織快速發展。XX年6月市委、市政府召開了專題會議,市政府下發了25號檔案,為農村市場中介組織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全市農村市場中介組織發展到3255個,從業人員5萬多人。在農業產業化的帶動下,全市實行訂單收購的農產品達到農產品總量的30%以上,納入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土地和農戶達到40%以上,農民收入增量中的50%來自農業產業化。在抓好流通服務組織的同時,我市不斷加強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和信息服務,建成了各類農貿市場280多個,年交易額40億以上。市農委、農業局投資30多萬元,建成了"荊州農業"網站,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是鄉鎮企業保持較快發展步伐。XX年,我市鄉鎮企業始終把改革作為突破口,堅持依靠改革促發展,取得了較好效果。全市有鄉村集體企業9203家,已改革8461家,改制5446家,改革面達91.9%,改制面達59.2%。同時,大力實施"151"工程,全市納入"151工程"的160家重點企業有80%可以完成預定目標。鄉鎮企業的發展後勁進一步增強,科技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個體私營經濟迅猛發展。

四、認真實施科教興農戰略,切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改善

一是大力實施科教興農戰略,農業科技推廣取得明顯進步。XX年全市共培訓農民100多萬人次,組

織XX多名科技人員開展科技下鄉活動,重點推廣了旱育拋秧、雜交棉、配方施肥、最佳化模式等10多項實用技術。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建設開始起步。全市10個農業科技園區先期投入資金3000萬元,組建年生產200萬株植物苗的組織培養室1個,連棟溫室3.9萬平方米,大中小棚近300畝,特種水產養殖示範面積3700畝,引進、試驗種養業新優品種近百個,發揮了較好的作用。

二是水利建設登上新台階。XX年冬春,全市水利建設共開工10984處,完成土方11897萬立方米。其中江河湖庫堤防土方3316萬立方米,完成投資近20億元。堤防建設取得顯著成績,分蓄洪區建設步伐加快,泵站檢修全部完成,水庫歲修完成較好,平垸行洪工程全面推進,小型農水建設有新的提高,以堤防建設為重點的防洪、排澇、灌溉三大工程體系不斷完善。

三是"綠化荊州工程"取得成效,農機化水平不斷提高。XX年全市共完成成片造林17.5萬畝,占計畫的145%;四旁植樹1200株,占計畫的109%;林業育苗1.1萬畝,占計畫的136%,森林覆蓋率13.4。XX年年底,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198.86萬千瓦,拖拉機達到3.06萬台,全年機械耕整面積達到492.4萬畝,機械播種45.9萬畝,機械植保997.2萬畝,機械排灌1348萬畝,機械收割147.2萬畝,農機化綜合水平達到50%。

四是氣象事業取得長足發展,血防和農村能源工作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全市初步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現代化氣象業務服務體系,減災效益達到1億元以上。全年血防工作完成普查釘螺面積152萬畝,滅螺面積3.88萬畝,治療病人1.3萬人。新建農村家用沼氣池6000多口,推廣省柴節煤爐灶4萬多戶,推廣風力發電裝置300多台,太陽能熱水器1500台,超額完成年度計畫。

五、認真組織龍舟節和農民文化節活動,農業招商引資成效明顯

XX年是市委、市政府確定的招商引資年。為切實抓好我市農業招商引資工作,加快農業開放開發步伐,全市農業系統積極參與“中國荊州端午龍舟節”和首屆“中國藍田農民文化節”活動,並取得突出成績。龍舟節市直農口共組織參展名優產品近200個,現場銷售10多萬元,簽訂產品銷售契約1769萬元,共提出招商引資項目127個,向計委和外經委申報項目36個,有兩個項目參加了市委、市政府組織的集中簽約儀式,成交金額1.6億元。其中湖北九聯公司與馬來西亞貝多恩公司合資建設的農產品貯藏保鮮項目,投資總額為1500萬美元,被列為這次龍舟節活動外商投資額度最大項目。全市各級農業部門以“兩節”為契機,積極開展農業招商引資活動。全市共引進項目84個,總投資4.7億元。這些項目既有龍頭企業的增資擴建,也有一批新的農產品貯藏加工項目,還有一大批農業生產經營項目,如監利、洪湖、石首、公安、沙市等五個縣市區引資3200萬元用於湖泊和低湖田開發,發展河蟹養殖,比上年同期增加1000萬元。

六、認真貫徹落實農村政策,切實保護和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

XX年,全市各級黨委、政府切實把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作為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特別是省委、省政府在監利召開現場辦公會後,市委多次召開書記辦公會、常委會和"四大家"領導聯席會,研究落實農村政策工作,並召開3次縣市區委書記、縣市區長會,3次縣市區分管書記會,先後制訂下發了《關於解決當前農村幾個突出問題的若干意見》和《撤、並、減工作實施意見》。市經管局和減負辦對減負工作共組織了兩次全面檢查和四次明查暗訪,僅市里檢查所涉及的鄉鎮就有60餘個,占總鄉鎮數的50%以上,對重點鄉鎮進行了多次檢查督辦,最多鄉鎮重複督辦5次。同時,全市各級把規範農村財務管理作為減負化債的治本工作來抓,共組派農村工作組2107個,抽調清理人員XX年8人,民主推薦民眾代表70236人,對全市2940個行政村的財務開展了全面清理,組織力量對財務管理制度進行了重新修訂和完善,並進一步強化了村帳站審制度。全市減輕農民負擔、"撤併減"和化解村級債務等工作取得較好成效。一是農民負擔比上年有所減輕。全市納入卡內農民負擔總額為84763.5萬元,比上年卡內方案數減6441.5萬元,人平負擔208.2元,比上年減15.8元,畝平負擔142.5元,比上年減11.6元,多數地方農民實際負擔水平下降30%以上。二是農村財務清理成效顯著。全市2940個行政村共清出經濟問題涉及金額1229.84萬元,對清理出的經濟問題,各地採取邊清理,邊處理,邊退賠的辦法,嚴格依法辦事,狠抓了退賠工作,各類經濟問題都得到了處理,對清理出的違規收費攤派金額463.15萬元,也已組織清退,對於涉案人,嚴格依法依紀查處,全市受黨紀政紀處分共106人,移交司法機關處理17人。三是村組不良債務化解目標可基本實現。全市有1537個村開展了減債工作,占總村數的52%。全年村級債務總額下降20-30%,20%以上的村償清債務的目標可以實現。四是“撤、並、減”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全市359個管理區現已撤銷339個,精減臨時聘用人員2671人,已合併中國小662所,清退代課老師及臨時工9321人,村幹部嚴格按5-7人職數配備,並提倡村幹部兼組長,共精減村組幹部4932人。五是清理整頓農村合作基金會及兌付工作進展順利。XX年4月1日開展首期兌付,現已兌付股金16580萬元,占應兌股金總額的61%,累計清收欠款10893萬元,占放款餘額的44%,其中石首市已全面完成農村合作基金會清理整頓工作。全市二期兌付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之中。同時,農村小康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績。XX年是我市組派農村小康工作隊的第五年,也是結帳年,我們主要抓了組派工作隊、檢查督辦、綜合協調、總結驗收等幾項工作,確保了這項工作善始善終、圓滿完成。

七、加快市直農口企業改革脫困步伐,確保企業職工利益和社會穩定

市直農口共有各類企業35家,在冊職工1802人,資產總額12608.6萬元,負債總額12386.2萬元。35家企業全部虧損,其中25家已資不抵債,資不抵債總額3094萬元。面對嚴峻形勢,市委農工部成立了以部長竇華富為組長的農口企業改革脫困工作領導小組,並多次深入企業實際,調查了解情況,研究制定了相應的對策措施:一是對14家有能力償還債務、資產能變現、有足夠資產買斷在職幹部職工工齡、安置好離退人員的單位實行全員工齡買斷,並解除勞動關係,實行全員競聘上崗;二是對有資產可變現而又無力從事再經營的4家企業實行職工工齡、勞動關係買斷後,保留法人管理物業,應付經濟糾紛;三是對3家具

備全員買斷條件的單位,在買斷部分職工工齡後,推進股份合作制;四是對2家資金短缺、企業生產經營不能正常進行,且資不抵債的企業,實行公開拍賣出售;五是對2家有經營門面和場地,客觀原因又不能實行買斷或股份合作的企業實行風險租賃承包;六是對10家掛靠企業重新清理,通過法律程式,解除企業與各主管局的掛靠和依附關係,實行政企、事企徹底分開。同時,經多方努力,市政府已基本同意將農口企業脫困工作納入市直國有企業改革脫困的範圍,享受市委[XX]12號檔案給予的優惠政策,保障了職工的切身利益,保持了社會的基本穩定。

八、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精神文明建設取得突出成績

XX年是全市第二輪文明單位創建評審命名年,農口突出抓了以下四項工作:一是學習外地先進經驗和作法,結合“向朱學安同志學習”活動,制定下發了《荊州市農委系統學習朱學安,開展讀書競賽活動的方案》和《荊州市農委系統學習張家港,開展文明細胞工程建設的方案》,並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活動。二是以"持卡建林、美化荊州"、"重溫革命歌曲卡拉OK比賽"等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為載體,激發引導農口乾部職工"創文明"的熱情。三是及時發現並總結推廣身邊的典型人和事,努力創造學先進、趕先進的良好氛圍。四是找差距,抓督辦,促進農口文明創建工作的平衡發展,環境建設和企業文化建設邁出較大步伐。全市農口系統精神文明建設取得了突出成績。全市農口系統共有28個單位參與文明創建活動,其中有11個被評為市級文明單位,4個被推薦為省級文明單位,市危水工程管理局被推薦為全省最佳文明單位,農委系統和氣象系統被評為全市市級文明系統。全市農口省、市級文明單位個數比上屆增加了5個,並湧現了2個文明系統和1個全省最佳文明單位。

同時,市委農工部根據中央、省市委XX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糾風工作的總體部署,結合“三講”教育回頭看工作,狠抓了幹部隊伍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一是加強領導,統一部署。XX年初,市委農工部主持召開了各局辦一把手和紀檢書記會議,對全年黨風廉政建設、反腐糾風工作進行了統一部署,會上通報了1999年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情況,表彰了4個先進單位黨組書記,何文富同志與各局辦一把手簽訂了黨風廉政建設責任狀,並對XX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糾風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市委副書記童水清同志到會作了重要講話,做到了黨風廉政建設與經濟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檢查、一起考核、一起落實。二是明確目標,將責任制分解細化,結合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使領導幹部認真履行一崗雙責,從根本上解決了一手硬一手軟的問題。組織各局辦制訂了領導幹部黨風廉政建設崗位責任目標。三是加強教育,著眼防範,築牢防線。根據省市紀委的統一部署安排,以5月份"黨風廉政宣傳教育月"和9月份"警示教育"活動為契機,市直農口廣泛深入開展了黨風廉政建設宣傳教育月和利用重大典型案件進行警示教育活動。四是堅持制度,強化管理,堵塞漏洞。對各局辦通訊工具配備情況進行了自查,推廣了公用辦公電話IC卡管理;對領導幹部住房和住宅公款安裝電腦組織了全面清理;對公務接待費用實行總量限額,一卡雙簽,定期公布;對水利工程項目建設,實行"法人經理負責制、工程招投標承包制、工程質量監理制、工程竣工驗收制"等四制;對領導幹部離任審計和企事業單位年度經濟責任目標審計。發現的問題得到了及時糾正。五是重視信訪,突出重點,狠抓查處。XX年,農口各局辦共接待上訪人員68人,收到信訪件52件,調查查處45件,上報結果10件,立案7起,結案6起,基本做到了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同時對反映的問題,農委紀檢組會同有關局辦一起研究措施,制定對策,向市委提合理化建設,變民眾上訪為領導下訪,把矛盾解決在基層,消滅在明芽狀態,較好地保證了農口穩定。

XX年我市農業農村工作雖然取得了較好成績,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有的問題還相當突出。主要表現在:一是農村經濟結構不優,產業化程度不高,結構調整沒有突破性進展;二是農民收入增長緩慢,未能達到年初制定的增收目標;三是農民負擔重,鄉村債務重,減負化債任務艱巨;四是農口企業活力不強,經營狀況不好,部分職工生活困難,存在一定的不安定因素。

XX年是新世紀的第一年,是“十五”計畫的開局之年。我市農業農村工作要把確保農民增收5%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為主線,穩定農村政策,深化農村改革,強化農業基礎,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實施科教興農戰略,加快鄉鎮企業“二次創業”和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民主法制建設和基層組織建設,為全面實現農業現代化,建設文明、富裕的新農村打好基礎。

某區農業農村工作總結
2017農業農村工作總結(4) | 返回目錄

20nn年,我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xx大和xx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按照中央和省、市、區"一號檔案"要求,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加快農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圓滿完成了區委年初提出的目標任務,

截止12月份為止,全區預計可完成農業總產值25.16億元,比去年23.69億元增加1.47億元,增長6.2%;糧食總產達到19.6萬噸,比去年17萬噸增加2.6萬噸,增長15.3%;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110元,比去年4629元增加481元,增長10.3%。

一、強農惠農政策得到全面落實

一是落實惠農政策刺激農業生產。20nn年,全區共發放農民負擔及補貼政策監督卡7.1萬份,入戶率100%,發放各類惠農補貼資金6596.29萬元。其中:糧食直補531.9萬元;水稻良種補貼579.99萬元,油菜良種補貼360.3萬元,小麥、玉米、棉花良種補貼42.81萬元;農資綜合補貼2800.8萬元;能繁母豬補貼80萬元;退耕還林現金補助143.49萬元,退耕還林糧食補助1506萬元;農機購機補貼551萬元。國家惠農補貼項目的擴大和補貼資金的及時發放進一步刺激了農民發展農業的積極性,全區糧食作物收穫總面積54.61萬畝、油料作物收穫面積43.36萬畝,同比增長18.2%和35.8%,出欄生豬23.8萬頭,比去年的20.9萬頭,同比增長13.8%,出欄禽類2400萬隻,其中肉雞2380萬隻,比去年的2213萬隻,同比增長7.5%。二是加強農民工技能培訓和區內招聘就業,發展勞務經濟。年初,我區針對農民工大量返鄉回流的現狀,區政府組織了四場大型的農民工就業招聘會,組織200餘家企業提供就業崗位5000多個。區勞保局、民政局、扶貧辦、婦聯、團委等部門充分發揮部門職能優勢,通過免費培訓,開辦"春蕾班"、"宏志班"等,多種渠道開展農民工和下崗職工職業技能培訓,培訓職業技術專業人才。全年共培訓2萬人次,使我區轉移農村勞動力5900人,新增城鎮就業5016人,幫助下崗職業再就業1608人,均超額完成年初計畫。三是加強農村扶貧開發促進農民增收。20nn年,上級安排我區老區建設項目14個,扶貧資金128萬元,財政扶貧項目23個,扶貧資金186萬元。通過整村推進、產業扶貧、老區建設、移民扶貧搬遷等多種扶貧方式,使我區一大批村組產業有發展,設施有改變,生活有改善。

二、農業項目建設順利推進

20nn年,我們把農業重點項目建設作為發展農業的突破口,藉助農業重點項目建設有效推進農業發展。20nn年,全區共申報各類農業重點建設項目25個,目前已完工項目12個,在建13個,完成投資4100餘萬元。向陽湖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區於3月份正式掛牌,按照"一圈、二環、三帶、四業、五區、六園"的構想編制了一個占地150平方公里的《向陽湖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區規劃》。8月份,湖北鹹寧森工科技產業園在區鳳凰工業園正式掛牌成立,一個規劃產值50億元的華中地區最大的森工產業園區落戶我區。晨鳴紙業林漿紙一體化項目通過各單位的共同努力,已完成了10.04萬畝林地林權發證及林地流轉,落實了林漿紙一體化項目造林面積27343畝,其中委託造林面積17432畝,晨鳴公司自主造林面積9911畝。截止12月份,全區共完成人工造林5.5萬畝,其中低產林改造1.5萬畝,新增長防林0.8萬畝,退耕還林0.7萬畝,血防林0.3萬畝,其它造林2.2萬畝,上述成績得到了省廳的讚揚,12月上旬,全省林業現場即將在我區召開。水利部門積極爭取上級支持,淦河生態修復、南川灌區血防工程、星畈水利設施改造等重點項目相繼動工,得到了上級的肯定。11人上旬,全省水利建設現場會在鹹安召開。

三、農業科技推廣力度加大

農業科技創新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推動力。20nn年,全區大力推進"科技興區"戰略,把"科普惠農,科技助力新農村"行動不斷引向深入。巨寧公司、賀勝溫氏畜禽有限公司、川玉茶業公司被納入省級農業科技創新示範企業,雙溪高支苧麻種植科技示範基地被納入全省100家農業科技創新示範基地。賀勝溫氏畜禽公司在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堅持企業與農戶加盟捆綁式發展,20nn年,全區建立禽類養殖小區14個,預計新增加盟戶將突破500戶,有望實現年初出欄肉雞2800萬羽的目標;金月獺兔養殖公司與區科技部門聯手開展科技養殖示範戶工程建設,新發展獺兔養殖戶100戶,出籠商品兔10萬隻。區財政和農機部門把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推動農業機械化工作牢牢抓在手中,全年爭取國家購機補貼項目資金551萬元,是上年的2.7倍。有418戶農民享受了購機補貼,共購進農機具達550台(套),帶動農民投入資金近XX余萬元。農業科技創新領域的不斷拓展為實現今年農業增長和農民增收提供了技術支持。

四、農業產業化水平穩步提升

農業產業化是農業可持續發展,提高農業生產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的必然選擇。20nn年,全區新增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賀勝溫氏畜禽有限公司),使我區省級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6家,新增市級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7家(萬山紅農業生態園、桂源紅酒業、國辰竹木、金桂園苗木、興林富苗木、廣祥物流、宏真米廠),使我區市級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19家,按照"企業+基地+農戶"模式,建成產業化經營基地70多萬畝,養殖小區30多個,參與產業化經營農戶7萬餘戶,形成了10多個專業村,44個專業合作組織,1000多個專業大戶。6個茶葉、水果、禽類、水產領域產品獲得了綠色食品認證。農業產業化水平的穩步提升為今年農業保增長、保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

五、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

在省市區各級重視支持下,我區新一輪新農村建設熱潮高漲。一是規劃編制力度不斷加大。區鎮兩級成立了工作專班,積極開展新農村建設規劃編制和督辦檢查。區財政列支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500萬元,用於全區重點鄉鎮集鎮和村灣建設規劃修編。目前已完7個鄉鎮總體規劃編制和45個村莊的新村建設規劃與產業發展規劃編制。二是試點示範成效顯著。全區確定省級新農村建設試點鎮1個,第二批省級新農村建設示範村2個,市級新農村建設重點鄉鎮1個,市級新農村建設示範村17個,區級重點鄉鎮1個,區級新農村建設重點村灣45個。配合舉辦中國鹹寧首屆國際溫泉文化旅遊節,我區投入資金5000多萬元,開展了107國道沿線和京珠北至劉家橋沿線的重點鄉鎮的集鎮改造和村莊整治,目前賀勝、雙溪、橫溝集鎮改造已基本完成。劉家橋省級新農村建設示範區建設正進入攻堅階段,彭城古街1.7公里道路路基已經成型,中心景區26戶房屋拆已完成21戶,劉家橋至白沙51戶仿古裝修已完成44戶,年底可望完成100戶。劉家橋景區水網改造、大葉野茶基地等建設項目正在建設之中。雙溪橋鎮市級新農村建設示範點建設在市區大力支持下,計畫投入2300萬元,目前已投入近千萬元,雙溪大道兩側2800米下水道改造工程,已基本完工;人行道改造及管線入地工程現已動工在建,電力線路改造同期進行;臨街面700戶房屋立面改造工程,已完成房屋立面改造28000平方米,屋頂平改坡4000平方米,主街道綠化亮化、集鎮自來水廠等建設項目正在進行之中。三是農村建設面貌煥然一新。通過推進新農村建設,全區各鄉鎮大力推進村灣整治,編規劃、建新房、改舊屋通過"三改一建"努力改變村容村貌,湧現出了一批衛生村灣典型。浮山旗鼓村借長江工業園區開發之機,集中拆遷還建,高起點規劃,統一建設樣式,建起了370戶別墅新村。官埠橋鎮紫壇村郭李、黃庫兩村灣召集村民開會動員,號召村民捐資建家園,共募集資金40餘萬元,通過修公路、鋪曬場、改水塘、建公廁、搞綠化使村灣面貌大變樣。賀勝橋鎮桃林村唐角塗依託溫氏養雞,帶動該組經濟發展。在沒有外來資金的情況下,民眾不等不靠,自發捐資修通了1.6公里水泥路,並通過家家戶戶投勞硬化地面,集資對全組48戶房屋進行搓沙改造,村灣面貌大變樣。大幕鄉東源村山下灣民眾自訂衛生公約自我管理,讓舊居衛生管理井井有條,古樸整潔。

六、農村民生進一步改善

20nn年,全區各級各單位積極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把關注民生,為民辦實事貫穿活動始終,使農村民生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人口與計畫生育網路進一步健全,利益導向機制進一步完善,20nn年10月1日至20nn年9月30日全區出生人口6185人,人口出生率為10.16‰,其中政策內出生5720人,政策外出生465人,符合政策生育率為92.48%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08.5。以"雙千"為內容的生育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全區落實"雙千"幫扶戶326戶,落實幫扶資金165萬元,落實幫扶致富項目183個,協助落實資金360餘萬元。民政救災、社會救助工作在區委區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抵禦了自然災害影響,及時發放救災資金249萬元。農村低保擴面新增低保戶XX人。結合科學發展觀學習實踐活動,在區委袁書記的帶頭參與下,全區1462名黨員幹部廣泛參與到"雙扶"活動中,共為雙扶戶捐助資金250萬元,幫助發展致富項目389個。交通公路部門積極爭取上級支持完成通村公路建設282公里,改造危橋12座。能源辦加大農村沼氣入戶和"改廚、改而、改圈"支持力度,全區共建成農村沼氣用戶1820戶,同步"三改"1418戶。在各級領導的關心下,全區農村民生得到了進一步改善。

回顧一年來的工作,成績可喜,但仍有不足。主要是:農業產業化進程還比較慢,與新農村建設發展要求相適應的特色產業還沒有完全形成,農民增收渠道不廣增收壓力增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與村民期望還有差距,農村民生事業還需大量資金投入,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基層民主管理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20nn年,全區農業農村工作的指導思想是:認真貫徹黨的xx大和黨的xx屆三中、四中全會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鞏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基礎,全面落實和不斷完善強農惠農政策,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產品市場流通和調控,努力建設具有特色的農業生產體系和新型農村,推動鹹安又好又快發展。

目標任務是:20nn年,全區力爭完成農業總產值27.42億元,比20nn年增長9%;力爭農民人均收入達到5610元,比20nn年增加500元,增長9.58%;

一、加快發展特色農業,推動農民增收

1、著力構建板塊農業。按照區委既既定的"八大板塊"和五大小區發展戰略,繼續推進優質糧油、油茶、豐產竹木、有機水果、桂花等特色農業基地建設,做大做強以溫氏養雞、神童牧業、金月獺兔為代表的特色養殖。明年確保全區確保糧食播種面積56萬畝,油料播種面積45萬畝;完成造林面積5.5萬畝,其中優質油茶園1萬畝;全力抓好"橋鄉新村"和鄂南大竹海林業生態修復工程,把全區楠竹採伐量控制大230萬支以內;繼續加大對三大特色養殖業發展支持力度,擴大養殖補貼覆蓋面,力爭養雞戶達到1000戶,出欄肉雞2500萬羽。生豬萬頭養殖小區達到3個,全區生豬出欄100頭以上規模化養殖戶達到300戶,出欄10萬頭。獺兔科技示範戶達到150戶,養殖規模達到15萬隻。

2、深化農業產業化發展。大力推進以巨寧森工、精華紡織為首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積極幫助企業申報國家級、省、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落實國家對重點農業龍頭企業的優惠政策。力爭明年在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申報上有突破,新增省級龍頭企業1-2家,市級5家。著力加強雙溪蔬菜基地建設,加速引進外來投資,通過土地租賃或農戶加盟方式建立規模化、專業化的超市蔬菜種植配送基地,讓基地直接聯接市場。

3、積極發展新型農業服務產業。藉助溫泉谷、碧桂園旅遊項目給鹹安帶來的名片效應,大力發展以林果基地結合旅遊休閒農莊為特色的觀光休閒農業,做強做細做精鄉土特色農產品加工,推動餐飲等服務產業發展,著力打造鹹寧武漢城市花園旅遊品牌。

二、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夯實農業基礎

1、加大惠農補貼政策落實力度。加強對涉農補貼資金髮放的監督,強化一折通規範化管理,確保所有補貼資金直補到戶。加強農民負擔監督檢查,確保全省農村集體建設項目"一事一議"制度執行不走樣。

2、加大惠農強農建設投入。進一步加大農村農業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使農民有田種,種好田。要積極爭取國家基本農田改造、土地整理、水利灌溉設施建設維護加大農機補貼政策落實力度,加速農業機械化推廣,減輕農業勞動強度,解放勞動力,讓老百姓有更多從事致富產業的時間和機會,從而推動農民增產增收。

三、積極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新農村建設

1、加大農村困難民眾扶貧救助力度。做好農村"五保"和低保戶擴面工作,確保農村特困群體社會救助全覆蓋。逐步提升社會救助標準,不斷完善與我區財政相適應的社會救助體系。

2、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進一步加快鎮村規劃編制工作,著重加強規劃管理。大力發展一村一品獨具特色的致富產業,為改善村組公共設施和村灣公共事務管理提供有力的財力支撐。充分發揮農民自身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完善民眾自籌,村組補貼、區鎮支持、社會參與的投入機制,加強村民自主創建和自主管理,突出示範帶動,做到建一處成一處。

四、加強農村黨的建設,強化農村社會管理

1、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要認真學習國家正在修訂的《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切實轉變對農村農民的領導方式和工作方式。要加強村級班子建設,注意在農村致富能人和帶頭人中培養發展黨員,特別優秀的吸收進班子。要加強農村黨員特別是外出流動黨員的管理,注意通過多種方式向他們通報政務村務,幫助解決他們的困難,發揮他們的作用,共同抓好村組公益事業發展和村務管理。

2、高度重視和加強農村社會穩定工作。妥善解決好農村土地林地糾紛、維權糾紛和拆遷移民、集體資產處置等引發的矛盾,快速處置群體突發性事件,把矛盾化解在基層,把不穩定因素消滅在萌芽狀態。

更多文章
農業農村年度工作總結範文提綱
2024年縣農業農村工作總結
2024年全縣農業農村工作總結範文
2024年一季度農業農村工作總結與二季度工作計畫
農業農村經濟考察報告
2024年某縣農業農村工作總結
農業農村工作總結
2011年縣農業農村工作總結
2011年全縣農業農村工作總結
縣2009年農業農村工作年終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