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培計畫”對中國小教師短期集中培訓實施方案

2.預案論證

在根據培訓需求調研設計培訓預案的基礎上,召開“兩類會”。一是專家團隊集體備課會議,梳理診斷縣級骨幹教師在師德修煉、學科教學和校本研修三個領域的重點、難點問題,通過專家研討進行培訓預案論證,研製培訓方案和課程計畫。二是培訓對象代表會議,充分徵求培訓對象對培訓預案的意見、建議和要求,作為完善方案計畫的重要依據。

——院校集中培訓

根據培訓方案和課程計畫組織實施學科骨幹短期集中培訓,學員主體、問題中心、案例載體,做到“三突出一重視”:

突出參與互動。把培訓對象作為重要的培訓資源,尊重培訓對象的實踐經驗,“請教師說自己的話”,“把聽懂的做出來”,“把做好的說出來”,聽、說、做、練結合,引導互動參與,促進對話與分享。

突出案例教學。訓前在培訓對象中徵集實踐案例,訓中以培訓對象的現實案例為內容,把先進的理論結合具體的案例,以喚醒教師的經歷、經驗、知識和體驗。

突出問題解決。蒐集、整理培訓對象的實踐問題,進行問題診斷,通過專家指導和觀摩實踐、同伴間的問題交流和案例研討,以及行為跟進和實踐反思,解決問題。

重視專業技能訓練。根據學科教學知識的發展,通過實訓和嚴格考核,保障培訓對象掌握學科教學專業新技能,發展專業技能,提升專業能力。

——校本實踐研修

強化實踐研修的交流指導。為實踐研修構建基於學科的網路研修平台,形成學科教師學習共同體。通過網路研修平台的虛擬學習社區(論壇、部落格或qq群等),實現省域內培訓對象的線上交流、專家團隊的遠程跟蹤指導,以及研修資源的服務與共享。

加強實踐研修的質量管理。在培訓基地學校(或培訓對象所在學校)的支持下,全程監控實踐研修過程,把實踐研修的考核作為培訓考核的重要內容。培訓對象做到“四個一”,即設計一份計畫(有效課堂教學“小課題”/課例研究計畫)、解決一個課堂教學重難點問題、進行一次課堂教學“匯報”(示範課)、撰寫一篇反思總結或案例分析,充實“教師成長檔案”。

——考核評價

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考核評價貫穿項目全程。

1.訓前

(1)填寫培訓需求調查問卷,參加座談,接受訪談等;參加培訓對象代表會議,提交建議和意見。

(2)提交“問題單”和課堂教學實踐案例。

2.訓中

(1)集中培訓期間滿出勤率高(不低於90%);問題交流、案例研討、技能訓練和模擬實踐等活動的參與度高,有相應的支持材料。

(2)校本實踐研修期間,完成“教師成長檔案”的“四個一”任務。

(3)積極參與網上的線上交流數、上傳資源數達到規定數量,有一定質量。

3.訓後

(1)在一個月內,提交一份個人培訓總結,或“小課題”研究論文。

(2)繼續參加學科網路研修平台的線上交流和上傳資源活動。

(3)參與組織指導縣域及本校的學科校本研修活動。

(六)管理與保障

——培訓任務承擔機構

培訓任務承擔機構要加強組織領導,建立保障項目有效實施的組織機構,制定相應的項目管理制度,調配最好的資源為培訓服務,提供必要的條件保障。

1.強化培訓管理,建立培訓工作領導小組和培訓工作執行團隊。培訓工作領導小組由機構主要負責人擔任。培訓工作執行團隊負責人機構分管業務負責人擔任,成員主要包括相關院系、處室的負責人,分工負責,全面保障培訓的實施。

2.立足有效培訓,建章立制,形成制約與激勵機制。為有效實施集中培訓階段的教學管理,要從培訓班級建設、教學活動開展、教學效果反饋和培訓考核等方面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在實踐研修階段,要用相關的制度保障遠程跟蹤指導、技術支持、資源服務、線上交流、在崗實踐和“教師成長檔案”等要求的實現。建立獎懲制度,保障培訓對象能夠有效學習和深度研修。

3.形成培訓質量監控機制,全程跟蹤集中培訓和實踐研修。通過問卷調查、座談、訪談和課堂觀察等形式,進行培訓專家教學質量評價,收集、反饋培訓對象對培訓的意見和建議,根據教學評價和培訓對象要求及時總結反思培訓實施,調整培訓培訓安排,不斷改進工作,確保高質量地完成培訓任務。

4.建立培訓效果自我評價標準,做到“前測”與“後測”結合。集中培訓啟動階段測量培訓對象的學習狀態,診斷主要存在問題,培訓結束之後測量培訓對象的行為變化和問題解決情況,準確評估培訓效果,並形成培訓質量自我評估報告。

5.遴選培訓師資,組建專家團隊,高水平實施培訓。培訓專家在“國培計畫”培訓教學專家庫中遴選,專家團隊具有相關學科領域的權威專家,省域外專家原則上不少於三分之一。培訓教學實行首席專家負責制,首席專家主導培訓方案研製,確定課程計畫,對培訓全過程進行專業指導和引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