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親職教育主題報告

當然,教育者多於被教育者也有不利的方面。爸爸媽媽加上爺爺奶奶,再加上七大姑八大姨,這眾多的教育者步調是不一致的,你嚴我寬,你獎我罰,你也管,他也教,你講一通,他說一遍,時間一久,孩子就會產生厭煩情緒。高中生尤其不能容忍這種絮絮叨叨的教育。所以,親職教育最好由一人唱主角,誰在孩子的心目中最高大、最有威信,就由誰為主,而且要保持一致性,千萬不要自亂陣腳,上的上山,下的下水,把正確的教育抵消了。

3.親職教育具有隨機性的特點。學校教育一般是有計畫有步驟地進行,教師對教育內容、教育方式和方法預先都作過考慮。而親職教育則是碰上什麼問題就解決什麼問題,發現什麼毛病就指出什麼毛病,教育方式方法多數情況下,隨家長的情緒變化而變化,缺乏必要的穩定性,家長對孩子的心理特點不夠了解,對教育規律缺乏認識,這樣,就難免會出點差錯,走點彎路。

我有一個同學,他這個家長就當得很辛苦哪,為了教育好孩子,為了避免知識上的缺陷,他把扔下二十年了的高中物理、數學重新自學一遍,然後就開始教孩子,結果,孩子發現他的一些說法和老師的不相同,而且有些難題老爸自己都解不出,最終就不聽他的了。這就告訴我們,加強家庭與學校的聯繫是十分必要的,而且,這兩種教育配合得好就相得益當,配合不好就油水分離。大體上來講,知識的傳授,體格的強健,品德的塑造主要在學校里完成,而心靈的慰藉,生活習慣的養成,價值觀念的形成則主要靠家長。尤其是通學生,如果學生上學遲到、逃學、吸菸、酗酒、或者晚上都跑去上網去了,那就要請家長予以重視和糾正。

4.親職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俗話說:在其父必有其子。孩子的不少行為舉止,及至講話的語氣語調都酷似家長,比如,大家說我的兒子就像是用複印機複印出來的一樣。這主要是孩子不自覺地模仿家長的結果。模仿是孩子的一個重要心理特點,模仿的效果取決於這個“模子”怎么樣。一位教育家曾經說:孩子是父母一步一步地引入社會的,希望我們的父母們應當努力用自己的模範言行,為孩子編寫一部出色的教科書,一部讓孩子可以引以為驕傲的教科書。為此,作為家長,應當反思一下自己,哪些東西可以影響孩子,哪些東西不能影響孩子,讓他揚長避短。比如,我自己愛喝點酒,有時還喝醉,出過洋相,這個東西千萬就不能傳給孩子。於是,我就跟兒子約定:喝酒是個壞習慣,我喝酒,你就不能喝;如果你要喝,我就戒掉!再督促你戒掉!總之,你反正不能喝!這一招還管用,我兒子一直不喝酒。

5.高中學生正處在所謂的“叛逆期”,性格尚未定型,自制能力比較差。青春期的煩惱、學習的壓力、社會的陰暗面,都有可能給他強烈的刺激,讓他發現,我的少年時期結束了,我的“童話”破滅了,由此而成為“憤青”——網路語言:憤怒的青年。見到什麼都不順眼,

甚至以跟家長叫板跟學校作對來證明自己的成熟。因此,一方面,家長要有點肚量,不跟孩子計較。孩子能夠頂撞你,尤其是男孩子,說明他敢於挑戰權威了,你應該感到高興才是。比如,我自己教孩子的語文,說老實話,我都教了一半輩子書了,總還是有點心得的,可在,有一次,我兒子語文考得不好,我要他寫反思,他是這樣寫的:聽了你的課跟沒聽一樣。一句話,把我的前半生全都否定了。這也沒關係嘛,只要你還繼續聽我的課就行。

但是,話又得說回來,家長決不能因為孩子處在所謂的“叛逆期”就對他百依百順,放任自流。如果叛逆期就可以不穿校服,叛逆期就可以留長頭髮,叛逆期就可以考試舞弊,叛逆期就可以發動未經允許的遊行、示威,將來就有可能叛逆到“基地組織”去了。所以,我的建議是小小的叛逆可以原諒,大大的叛逆決不輕饒,“叛逆期”決不能成為叛逆的理由。

基於親職教育的上述五個特點,我建議家長們既要關心自己的孩子又不要“溺愛”,既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又不要喋喋不休,既要指點孩子的功課又不要包辦代替,既要對孩子進行言教更要對孩子進行身教,既要寬容孩子的過錯又要對其嚴格要求。一句話,就是“胡蘿蔔加大棒”——什麼時候給點胡蘿蔔讓他嘗點甜頭,什麼時候給一大棒讓他嘗點苦頭,那您就看著辦吧——這又應了我兒子說的話:聽了我說的話跟沒聽一樣!但是,只要你還沒有走,我就繼續說吧。

二、教育理念在親職教育中的具體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