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開發工作情況匯報

四是整村推進任務欠帳較大。在“xx”規劃之初,我市對1198個貧困村制定了整村推進扶貧規劃,截止目前已完成344個。按現有資金量,今後每年最多能安排50個整村推進項目,到2024年,全市僅能完成944個整村推進,還有254個村(包括未列入國家扶持的貧困村)難以規劃實施,急需納入下一輪十年規劃並安排實施。

三、“xx”扶貧開發的思路、目標任務和措施

(一)基本思路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全面提升扶貧開發水平為目標,堅持開發式扶貧開發扶貧與低保救助相結合,把儘快穩定解決低收入人口溫飽並脫貧致富作為首要任務,把提高農村低收入人口自我發展能力作為重點,立足市情、因地制宜、分類指導,著力轉變發展方式,實現扶貧開發和低保兩項制度有效銜接,實現專項扶貧和行業扶貧有機結合,促進貧困地區經濟加快增長,有效提高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實現貧困地區社會、文化、生態協調發展,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二)奮鬥目標

通過扶貧政策的扶持,力爭低收入人口人均純收入增幅高於全市平均水平,並幫助貧困民眾增強自我發展能力,穩定解決溫飽並實現脫貧致富,確保 “2024年絕對貧困現象基本消除”目標實現。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堅持因地制宜,科學編制“xx”扶貧開發規劃

從扶貧工作的基本點出發,把消除絕對貧困現象和緩解發展差距作為奮鬥目標,認真開展調查研究,廣泛徵求各方面的意見、建議,編制“xx”扶貧開發工作規劃。

(1)認真開展調研,掌握貧困片帶特徵,形成科學的“xx”規劃。按照北部乾旱、南部高寒陰濕不同區域的自然環境特點、經濟發展水平、社會發育程度等,準確把握市情、縣區情、鄉情、村情,堅持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分類指導,分區域推進扶貧開發工作。

——北部乾旱貧困山區:以隴西、安定、通渭、臨洮、渭源北部為代表的貧困乾旱山區堅持把改善生產生活條件作為改變乾旱貧困地區落後面貌的根本措施來抓,堅持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相結合,重點走好三條路子:一是以打造“中國薯都”為目標,大力發展馬鈴薯產業。在鞏固現有馬鈴薯產業種植基地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良種引進與擴繁,提升馬鈴薯產業質量和水平,提高參與市場競爭力,促進貧困民眾增收。特別是要以國家重點支持的馬鈴薯良種繁育工程建設項目為重點,不斷提高馬鈴薯良種化程度,使全市脫毒種薯套用率提高到80%以上,良種化程度達到100%,貧困戶人均種植馬鈴薯穩定在1畝以上,戶均增收XX元以上。二是採取以山、水、田、林、路、信息綜合扶持為主,按照“修梯田、調結構、興產業、增收入”和“種草—養畜—沼氣—肥田—增收”的生態經濟循環發展模式,大力推廣秸稈綜合利用,發展舍飼養殖,以改造圈舍、良種引進、氨化飼料、配方飼餵、沼氣配套等適用技術推廣普及為突破口,改造傳統的飼養方式,促進草畜轉化,加快專業化、規模化養殖鄉村的形成和發展,逐步形成一村一品甚至數村一品的特色產業村。三是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力爭每年完成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5000人以上,確保受訓者全部輸轉,穩定就業,增加收入。並切實加大“兩後生”培訓輸轉力度,力爭每年完成貧困家庭“兩後生”技能培訓3000人以上,貧困民眾年平均勞務收入增長達到1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