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經營方案編制與實施綱要

規劃性質森林經營方案內容一般包括森林資源與經營評價,森林經營方針、目標與布局,森林功能區劃與森林分類,森林經營,森林健康與保護,投資估算與效益分析,森林經營的生態與社會評估等主要內容。

12、森林經營方案編制深度依據編案單位類型、經營性質與經營目標確定。

森林經營方案應將經理期內前3-5年的森林經營任務和指標按經營類型分解到年度,並挑選適宜的作業小班;後期經營規劃指標分解到年度。在方案實施時按2-3年為一個時段滾動落實到作業小班。

簡明森林經營方案應將森林採伐和更新等任務分解到年度,規劃到作業小班,其他經營規劃任務落實到年度。

規劃性質經營方案應將森林經營規劃任務和指標按經營類型落實到年度,並明確主要經營措施。

四、森林生態系統分析與評價

13、編制森林經營方案必須建立在翔實、準確的森林資源信息基礎上,包括及時更新的森林資源檔案、近期森林資源二類調查成果、專業技術檔案等。編案前2年內完成的森林資源二類調查,應對森林資源檔案進行核實,更新到編案年度。編案前3-5年完成的森林資源二類調查,需根據森林資源檔案,組織補充調查更新資源數據。未進行過森林資源調查或調查時效超過5年的編案單位,應重新進行森林資源調查。

14、森林經營方案編制應全面進行森林生態系統分析與森林可持續經營評價。

分析重點包括森林資源數量、質量、分布、結構及其動態變化,森林生態系統完整性、森林健康與生物多樣性狀況;森林提供木質與非木質林產品的能力;森林保持水土、涵養水源、遊憩服務、勞動就業等生態與社會服務功能;林業有害生物、森林病蟲害、森林火災和地力衰退狀況等。

評價應參照國家、區域或經營單位等不同層次的森林可持續經營標準與指標,重點包括維持森林生態系統生產力、保持森林健康與活力、保護生物多樣性、發揮社會效益等方面的優勢、潛力和問題,編案單位的經營管理能力、機制,森林經營基礎設施等條件。

15、森林經營方案編制應全面分析國家、區域和社區對森林經營的經濟、社會和生態需求,找出外部環境對森林經營管理的影響因素和影響程度。重點分析相關森林經營政策、林業管理制度的約束與要求,當地居民生產生活和相關利益者對森林經營的需求及依賴程度,生態安全與森林健康對森林多目標經營要求與限制等,以生態、經濟、社會三大效益統籌兼顧和協調發展的經營理念確定經營戰略。

五、森林經營方針與目標

16、編案單位應根據國家、地方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結合森林資源及其保護利用現狀、經營特點、技術與基礎條件等,確定方案規劃期的森林經營方針。經營方針必須統籌好當前與長遠、局部與整體、經營主體與社區利益,協調好森林多功能與森林經營多目標的關係,確保森林資源的生態、經濟和社會等多種效益的充分發揮。

17、森林經營方案應當明確提出規劃期內要實現的經營目標。經營目標應根據現有森林資源狀況、林地生產潛力、森林經營能力和當地經濟社會情況等綜合確定。森林經營目標應當作為當地國民經濟發展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並與國家、區域森林可持續經營標準和指標體系相銜接。經營目標主要包括森林資源發展目標,林產品供給目標和森林綜合效益發揮目標等。

六、森林區劃與組織森林經營類型

18、一、三類編案單位應按照《全國森林資源經營管理分區施策導則》的要求,以區域為單元進行森林功能區劃。包括森林集水區區劃、生態景觀區劃、生物多樣性保護區劃、野生植物保護區劃、野生動物保護區劃、人文遺產保護區劃、森林遊憩區劃、森林火險區劃、有害生物防控區劃等。具有下列一種或多種屬性的高保護價值區域應優先區劃出來:

(1)在全球或國家水平上,具有重要保護價值的生物多樣性(如地方特有種、瀕危種、殘遺種)顯著富集的區域。

(2)在全球或國家水平上,具有重要保護意義的主要物種仍基本保持自然分布格局的大片森林景觀區域。

(3)珍稀、受威脅或瀕危生態系統區域。

(4)提供生態服務功能(如集水區保護、土壤侵蝕控制)的區域。

(5)滿足當地社區生存、健康等基本需求的區域。

(6)對當地社區的傳統文化特性具有重要意義的區域。

19、編案單位應以小班為單元,按照森林分類經營的要求進行公益林和商品林區劃。國家重點公益林按照《重點公益林區劃界定辦法》的要求劃定;一般公益林和商品林原則上根據國家、地方相關規定和規劃以及經營者意願劃定。

20、編案單位在功能區劃和森林分類的基礎上,以小班為單元組織森林經營類型。綜合考慮生態區位及其重要性、林權、經營目標一致性等因素,將經營目的、經營周期、經營管理水平、立地質量和技術特徵相同或相似的小班組成一類經營類型,作為基本規劃設計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