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經營方案編制與實施綱要

七、森林經營規劃設計

21、公益林經營規劃設計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結合經營單位公益林保護與管理實施方案等進行。

(1)根據森林功能區經營目標的不同分別確定經營技術與培育、管護措施,維持和提高公益林的保護價值和生態功能。

(2)依據《全國森林資源經營管理分區施策導則》,明確編案單位內嚴格保護、重點保護和保護經營三種經營管理類型組的經營對象和經營管護措施,設計經營技術指標和管理目標體系。

(3)依照生態公益林建設的系列技術標準,規劃設計公益林的造林、撫育和更新改造等任務。

(4)重點公益林區的更新造林,應充分利用自然力進行生態修復。人工林應採取保護天然幼樹、幼苗等措施,增強自然屬性。重點保護類型組和保護經營類型組的重點公益林可以限量規劃撫育間伐、低效林改造和更新採伐,引進鄉土珍貴樹種,提高公益林的經濟產出潛力。

(5)公益林管護應結合實際,因地制宜,採取集中管護、分片承包或個人自護等方式,制訂管護方案,落實管護責任。

22、商品林經營應以市場為導向,在確保生態安全前提下以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為目標,充分利用林地資源,實行定向培育、集約經營。

(1)根據立地質量評價、森林結構調整目標、市場需求與風險分析,以及森林資源經濟評估成果等,綜合確定商品林經營類型的培育任務。

(2)分別更新造林、撫育間伐、低產林改造三種主要經營措施類型組進行規劃設計。培育任務按林種—森林經營類型—經營措施類型(組)進行組織,各項規劃任務落實到每個森林經營類型。

(3)經濟林規劃應根據種植傳統,因地制宜地選擇果樹林、食用原料林、林化工業原料林、藥用林或其他經濟林。根據市場需求、土地資源、產品質量、經營加工能力、儲存能力及運輸條件、名牌效應等因素確定經濟林發展規模。按照名、特、優、新的原則,選擇優先發展的產業。

(4)生物質能源林經營可分為木質能源林和油料能源林兩種類型。木質能源林經營應重點考慮當地居民的生活能源需求和當地生物質電能源生產的原料需求,選擇高燃燒值的樹種,規劃經營規模。油料能源林經營應充分考慮就近加工的條件和能力,因地制宜地選擇具有商業開發價值的樹種,規劃培育基地規模。

23、森林採伐貫穿於森林經營的全過程,是森林培育和結構調整的重要手段。森林採伐量應依據功能區劃和森林分類成果,分別主伐、撫育間伐、更新、低產(低效)林改造等,結合森林經營規劃,採用系統分析、最優決策等方法進行測算,確定森林合理年採伐量和木材年產量。

(1)森林採伐應重點考慮建設和培育穩定、健康與高效的森林生態系統,提升森林資源的保護價值和持續提供物質、生態、文化產品的能力。

(2)按照《森林採伐作業規程》等標準,建立以生態採伐為核心的經營管理體系,有條件的區域應推行梯度經營,將森林採伐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減少到最小程度。

(3)森林採伐應有利於調整和最佳化森林結構,穩定木材產量,保護生物多樣性與水土資源,維持森林的碳匯平衡,滿足利益相關者的經營目的。

(4)採伐量測算應以小班為單元,進行時間和空間分析,確保森林採伐量具有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24、更新造林和森林採伐的工藝設計應充分考慮下列條件:

(1)在溪流、水體、沼澤、沖積溝、受保護的山脊或廊道等易發生水土流失的區域應設定一定寬度的緩衝帶(區)。

(2)儘量減少用於作業的林道、楞場和集材道。

(3)適當增加小流域、溝系、山體的景觀異質性,特別是不同年齡、不同群落的森林合理配置,為野生動植物提供多樣的棲息環境,為控制林業有害生物和森林火災提供有利條件。

(4)合理設定作業區域和作業面積,保證野生動植物生存繁衍所需的生態單元和生物通道。

(5)合理確定造林與採伐方式,確保生態景觀敏感區域不受嚴重影響。

(6)優先安排受災林木、工業原料林、人工林的採伐和造林更新。

25、根據森林經營任務和種子園、母樹林、苗圃和采穗圃狀況,測算種子、苗木的實際需求和供應能力,規劃安排種苗生產任務。應創造條件建立以鄉土樹種為主的良種繁育基地,提倡新技術、新品種的套用。

八、非木質資源經營與森林遊憩規劃

26、非木質資源經營規劃應以現有成熟技術為依託,以市場為導向,規劃利用方式、強度、產品種類和規模。在嚴格保護和合理利用野生資源的同時,積極發展非木質資源的人工定向培育。

27、森林遊憩規劃可按照功能區或旅遊地類型進行,充分利用林區多種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資源,開展以森林生態系統為依託的遊憩活動。規劃應因地制宜地確定環境容量和開發規模,科學設計景區、景點和遊憩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