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警實施方案3篇

為認真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根據《國家安全監督總局國家煤礦安監局關於學習貫徹煤礦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規範的通知》(安監總煤行[xx]133號)精神,按照《曲靖市煤炭工業局關於印發曲靖市煤礦安全風險預警防控辦法(試行)的通知》(曲煤發[xx]14號)要求,結合我礦實際,特制定xx縣地方煤礦安全風險預警防控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的安全發展理念,進一步推進煤礦安全企業貫徹黨和國家煤礦安全生產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圍繞“事故防範在於落實預防在先”這一中心,落實煤礦企業安全管理的主體責任和安全生產監管責任,摸清煤礦安全生產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強化安全生產風險控制,有效促進隱患整改,切實推進建立和不斷完善自我約束、持續改進的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實現對安全生產風險超前預控,規避安全風險,有效防範安全生產事故。

二、組織機構

為加強對安全風險預警防控的組織領導,有效防範安全生產事故,我礦成立安全風險預警防控實施領導小組。

組  長:

副組長:

成  員:

:三、目標任務

通過危險源安全風險評估、預警防控,使安全隱患始終處於受於控狀態,杜絕一般事故,遏制重傷事故,防範輕傷事故。

四、工作內容

(一)建立體系。

建立安全風險預警防控管理體系,以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估為基礎,以風險預警預控為核心,以不安全行為管控為重點,制定安全風險預警防控方案,明確安全風險預控管理總體目標,對我礦危險源進行全面、系統的辨識和風險評估,對危險源產生的風險進行預警並採取措施加以控制。危險源辨識、風險評估、風險管理標準與措施制定及隱患消除、控制效果評價等環節符合pdca“計畫、實施、檢查、總結”的運行模式。

(二)風險預警。

在生產建設活動中,對照《xx縣煤礦危險源排查治理工作手冊》,針對不同級別、類別的危險源和不同程度的安全風險,按照“人、機、環、管”四種風險管理,對危險源和安全隱患進行辨識、風險評估。在危險源辨識、風險評估中考慮正常、異常和緊急三種狀態及過去、現在和將來三種時態,從政策、技術、管理等層面,採取召開會議、現場點評、交流探討等方式,明確具體的風險管理對象,正確辨識和評估危險源,經煤礦領導負責人明確後,交責任人進行風險預警。

(三)風險防控

在生產建設活動中,根據風險評估確定的在人員、技術、環境、管理方面存在可能導致事故的危險源,根據《煤礦安全規程》、國家安全生產行業標準等法律法規制度,按照“消除、預防、減弱、隔離、聯鎖、警示”的原則,編製作業規程、操作規程,制定安全技術措施、應急預案或其他計畫等對危險源進行防控。在進行重大以上風險任務時,應編制專門的安全措施,並明確安全工作程式。對專業性較強、危害度較大、整改較難或無法評估的危險源風險評估防控,提請總公司或聘請相關專家進行論證處理。

(四)員工不安全行為管理。

1.員工準入管理。建立並保持員工準入管理標準,明確崗位設定要求和崗位需求計畫,明確員工身體條件、專業技能、文化水平等準入條件。

2.員工不安全行為分類。在危險源辨識的基礎上,對識別出的員工不安全行為進行分類,總結分析不安全行為的發生規律,為不安全行為控制提供依據。員工不安全行為按照風險等級進行具體、有針對性分類。

3.員工崗位規範。在員工不安全行為識別與梳理的基礎上,煤礦應制定員工崗位規範,並符合以下要求:

(1)種類齊全;

(2)明確各崗位工作任務;

(3)規定各崗位工作任務;

(4)明確各崗位所需個人防護用品和工器具;

(5)明確各崗位安全行為標準;

(6)確保在完成預定任務存在多工種交叉作業時,應制定書面安全程式。

4.員工不安全行為控制措施。制定員工不安全行為控制措施,確保員工崗位規範的有效執行。措施應結合我礦自身的特點和員工不安全行為的各類因素,針對不同類型的不安全行為分別制定。

5.員工教育培訓。建立員工培訓教育機制,提高員工安全知識、意識和技能。員工培訓教育要按以下要求執行:

(1)員工培訓與績效考核由辦公室和生產技術科負責,並制定相應的績效考核制度。

(2)與縣安全培訓中心簽訂契約;

(3)每年對員工進行1次以上危險源辨識、風險評估為主的體系培訓。年末進行1次風險管理培訓需求調查並形成調查報告和對上年度培訓計畫的可行和培訓效果進行評估並形成年度培訓績效評估報告,根據報告編制下年度培訓計畫;

(4)明確員工分層和分類培訓內容與周期;

(5)對員工不安全行為進行針對性的矯正培訓;

(6)建立員工培訓信息檔案;

(7)每次培訓結束,形成單項培訓績效評估報告;

(8)對參加培訓的員工應進行考核或考試,並有完整的培訓台賬;

(9)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前對員工進行培訓並由記錄。

6.員工行為監督。建立完善員工行為監督制度,及時對員工不安全行為進行監督和控制。員工行為監督必須確定監督機構,配備相應的管理、監督、考核人員,明確監督範圍、方式、頻次,對監督的結果進行分類統計、分析,並制定改進計畫。

7.員工檔案。建立健全員工檔案,全面掌握員工信息,以實現分類管理,並確保所有在崗位的檔案齊全,每個員工檔案的信息內容完整(內容應包括:姓名、性別、年齡、籍貫、文化程度、身體狀況、職業技能等級或職稱、參加工作時間、簡歷、培訓情況、違章情況、受獎情況、受處分情況、職務或工種變動情況記錄),對檔案內容進行分析、評估,明確重點監控對象。

(五)生產系統安全要素管理

1.通風管理。建立並保持通風管理控制程式,以控制和消除通風系統中潛在的風險。通風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礦井、採區和工作面應急具備獨立完善的通風系統,採區應實行分區通風,高瓦斯礦井、煤與瓦斯突出礦井、自然發嚴重礦井的採區等,應設專用迴風巷;

(2)風門、風橋、風筒、密閉等通風設施保持完好無損;

(3)礦井總風量、採掘工作面和各種供風場所的配風量,應滿足安全生產要求;

(4)風速、有害氣體濃度等,應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的要求;

(5)按規定及時測風、調風,採掘工作面及其他供風地點風量、風速持續均衡,並按規定的周期進行礦井通風阻力測定;

(6)局部通風機通風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的要求,採用雙風機、雙電源,能自動切換,保持連續均衡供風;

(7)生產礦井主要通風機應裝有反風設施,各種參數符合規定,並定期進行反風演習;

(8)通風基礎測試報告、記錄齊全。

2.瓦斯管理。煤礦建立並保持瓦斯管理程式,通過瓦斯檢測,及時掌握瓦斯濃度變化情況並採取措施,確保瓦斯得到有效控制。瓦斯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建立完善瓦斯管理制度,明確瓦斯防治責任並細化分解落實到各崗位,根據井下條件的變化,不斷改進和加強瓦斯治理的各項措施,確保瓦斯得到有效控制。瓦斯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2)建立完善瓦斯檢測,有瓦斯檢測專門機構且人員配備滿足要求。每年對礦井瓦斯等級進行鑑定,相關入井人員按《煤礦安全規程》規定攜帶攜帶型或光學甲烷檢測儀,瓦斯檢查員嚴格執行瓦斯巡迴檢查制度,瓦斯檢查記錄做到井下牌板、檢查記錄手冊、瓦斯台賬三對口,瓦斯檢查人員嚴格按照程式進行交接班,瓦斯檢查地點的設定及檢查次數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每日按程式規範進行瓦斯情況匯報;

(3)制定瓦斯隱患處理措施。有瓦斯排放安全技術措施並嚴格按措施進行排放。排放瓦斯前先確認迴風系統人員以撤退完畢,電源已全部切斷,已設定警戒柵欄、警標和停電牌。每次排放瓦斯都應做好記錄,建冊登記。臨時停風應立即斷電撤人,設定柵欄、警示標誌,長期聽風區在24h內進行封閉。

(4)應採取瓦斯隔爆措施,在礦井兩翼與井筒相連通的主要運輸大巷和迴風大巷、相鄰採區之間的集中運輸巷道和迴風巷、相鄰煤層之間的運輸石門和迴風石門間設定主要隔爆水棚,在採煤工作面進風巷和迴風巷、煤層掘進巷道採用獨立通風的其他巷道設定輔助隔爆水棚,對隔爆設施實行掛牌管理,定期檢查隔爆設施的安裝地點、數量、水量及安裝質量。

(5)健全瓦斯抽放系統,瓦斯抽放管理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和aq1027-xx標準,並按定期對抽放系統進行測定,確保系統參數合理、運行有效。根據實際情況,綜合採取預抽采、采動層抽采、邊開採邊抽采、老空區抽采等措施,凡是應當采抽采的煤層,都應最大限度地抽采。礦井生產計畫與瓦斯抽采達標煤量相匹配,採掘生產活動始終在抽采達標區域內進行。掌握瓦斯基礎參數,噸煤瓦斯含量、前的瓦斯含量,達到aq1026-xx標準要求。

3.防治水管理。準確掌握井田及其周邊地表水系、地下水和採空區積水等分布情況,掌握當地歷年降水量和最高洪水水位情況,評估地表水和各地下水系的風險。防治水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堅持“預測預報、有疑必探、先探後掘、先治後采”的十六方針,編制中長期防治水規劃和年度防治水計畫,制定“防、堵、疏、排、截”的綜合防治措施;

(2)井下防水、排水系統合理,能力滿足實際需要;

(3)水文地質條件複雜的礦井,針對主要含水層建立地下水動態觀測系統,進行地下水動態觀測、水害預報;

(4)每年雨季前對防治水工作進行全面檢查;

(5)防治水設施完善、設備齊全;

(6)井下掘進工作面堅持“有掘必探”防治措施;

(7)防治水專項應急預案完善。

4.防塵管理。建立健全防塵系統,有效降低各作業地點的粉塵濃度。防塵系統符合以下要求:

(1)主要進迴風大巷、主要運輸巷、帶式運輸機巷、採掘工作面所屬各巷道、煤倉與溜煤眼放煤口及轉載點設定防塵灑水管道;

(2)在採煤工作面進迴風順槽(水幕距工作面上下出口不得大於30m)、掘進巷道(在距迎頭50m-200m範圍內)、多巷掘進在迴風巷風流匯合處下風側200m範圍內、運輸順槽的溜煤眼(轉載點)上口及破碎機處、採區迴風巷在與其相連的採掘工作面迴風巷口下風側50m範圍內、主要進迴風大巷等地點設定淨化水幕,水幕靈感可靠,封閉全斷面,使用正常;

(3)防塵基礎管理完善,及時清掃巷道灑落的煤矸、浮煤,巷道積塵按沖洗周期定期沖洗。定期測定全塵和呼吸性粉塵濃度,且不超標。預防和隔絕煤塵爆炸措施完善。綜合防塵管理制度完善,技術資料齊全。

5.防滅火管理。建立並保持防滅火管理程式,以消除和控制礦井火災風險。防滅火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防滅火設計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

(2)內外因發火管理和火區管理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

(3)防滅火基礎管理達到有滅火管理制度、礦井放滅火系統圖,有防火密閉管理台賬、火災預測預報管理台賬、採空區技術管理檔案,井上、下有灌漿、均壓、注氮等防滅技術措施,所有地面建築物、煤堆、矸石山、木材廠等處的防火措施和制度符合國家有關防火的規定,及時對地表塌陷裂隙進行回填。

6.監測監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監測監控系統,對礦井各重要場所“一通三防”相關數據進行實時監測,及時掌握各種數據變化情況,並現實對礦井相關設備的自動化控制。監測監控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監測監控系統的中心站、分站、感測器等設備齊全,安裝設定符合規定要求,系統運行不間斷、不漏報;

(2)瓦斯感測器按期調校,其報警、斷電、復電值準確,監控中心能實時反映監控場所瓦斯的真實狀態;

(3)當瓦斯超限時,能夠及時切斷工作場所的電源,停止採掘等生產活動,人員撤至安全地點,並及時按程式進行匯報;

(4)定期對各種監測數據進行分析,並做出趨勢判斷;

(5)相關記錄、報表內容應與實際相符。

7.採掘管理。建立並實施採煤、掘進管理程式,消除和控制採掘系統和作業中的危險源。採掘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採掘設計應結合系統危險源辨識的結果,充分考慮潛在的風險,並體現安全高效的原則;

(2)作業規程編制應考慮最大限度的降低作業中的風險,且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3)巷道施工應符合設計要求,各類尺寸在允許誤差範圍內,施工及地質條件變化時有補充措施,採煤工作面初次放頂、收尾、搬家倒面、過構造、過沖刷帶、過富水區、過空巷等應制定專項措施;

(4)支護方式、支護參數選擇合理,支護設施可靠有效;

(5)監測採掘工作面頂板,進行趨勢分析和判斷;

(6)礦井、水平、採區和採煤工作面安全出口暢通;

(7)開採衝擊地壓煤層時編制專門設計,並制定專項防治措施。同時做好預測預報工作,衝擊地壓發生後,應做好調查及數據收集與分析工作。

8.爆破管理。建立並保持爆破管理程式,以控制爆破材料儲存、運輸和爆破作業過程中的風險。爆破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爆破材料和爆破設備購置渠道正規,有合格證和說明書,並進行入庫檢驗和登記;

(2)有專門的爆破器材存放地點,存放點周圍環境、存放分類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相關規定,存放地點有明顯標誌;

(3)發爆器及發爆器鑰匙有放炮員隨身攜帶;

爆破材料運輸方式符合《煤礦安全規程》先關規定;

爆破前編制爆破作業規程,並執行“一炮三檢制”和“三人連鎖”放炮製度。

9、地測管理。建立並保持地質測量控制程式,確保採掘作業遇有地質構造或其他異常情況時,及時採取預控措施,以保障採掘作業的正常進行。地測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礦井各類地質報告齊全、規範;

(2)在生產過程中各項地質預測預報及時;

(3)掘進給向及時、準確,貫通測量精度符合規定;

(4)基本礦圖齊全,內容、精度符合要求;

(5)對開採沉陷區進行有效治理,放水(沙)、建(構)築物保護煤柱設計合理。

10、供用電管理。建立並實施供用電管理程式,以控制和降低供電、用電風險。供用電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供電系統應安全可靠,礦井供電為雙電源、雙迴路,任一迴路都能擔負礦井全部負荷(嚴禁兩個迴路取自同一區域變電所、同一母線端);

(2)井下主排水泵房、主要通風機,地面永久抽放泵站、固定式壓風機系統全部實現雙迴路供電;

(3)礦井設備、電纜的選型與安裝及機房硐室的設定符合設計及相關規範、規程要求,並應充分考慮其安全性與潛在的風險;

(4)供電系統及欠壓保護、失壓保護、短路保護、過流保護、過電壓保護、過負荷保護、接地保護、單相斷電保護、漏電保護、急停保護、閉鎖保護、無壓釋放保護等齊全、靈敏、可靠;

(5)大型設備檢修制定專項措施;

(6)停送電嚴格執行工作票管理制度;

(7)供用電主要場所通訊暢通、並有足夠的照明;

(8)設備監測、檢修、維護到位,設備完好、運行可靠,防爆性能符合要求;

(9)設備基礎管理規範,各種圖紙資料齊全,且應分類存檔,便於查閱;

(10)未使用國家明令禁止和淘汰機電設備產品。

11、運輸提升管理。建立運輸提升管理程式,以控制和降低運輸、提升過程中的風險。運輸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各種運輸、提升設備運行正常,安全、保護設施齊全、靈敏、可靠;

(2)各種運輸、提升裝置完好,連線件緊固,並定期檢驗;

(3)運輸巷道、運輸膠帶(軌道)運輸設備相對空間滿足安裝、檢修、維護及人、車通行的要求;

(4)運輸線路、路面質量符合相關標準要求,並定期進行檢查、維護;

(5)車底、車場、硐室設定和環境符合相關規程要求;

(6)運輸提升設備技術檔案、資料齊全、符合規程;

(7)運輸提升設備檢修記錄齊全。

13、壓氣、輸送和壓力管理。

(1)煤礦壓氣及輸送系統設計應科學合理,有空氣壓縮機操作規程和使用管理辦法。壓氣設備齊全,設備數量、能力滿足要求,定期對壓氣設備進行檢驗,安全閥和放水閥動作可靠。輸送管路設施布置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的規定。新安裝和檢修後的系統進行打壓試驗;

(2)建立壓力容器管理辦法,有壓力容器完好和存儲標準,壓力容器出廠檢驗合格證,有建立壓力容器管理台賬,定期對壓力容器進行打壓試驗,氣瓶有防震膠圈和減壓器,乙炔發生器有回火防止器。移動式氣罐有便於區分類別的顏色和代碼。不同氣體的氣罐分類存放,有放倒裝置;

(六)應急與事故管理

制定並保持事故應急控制程式,以提高應對風險和防範事故能力,保證職工安全健康和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減少財產損失、環境和社會影響。

(1)按照aq/t9002-xx的規定和要求,編制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應急預案;

(2)嚴格程式對預案進行審批,並每年進行一次修訂;

(3)所有員工都經過應急預案的培訓;

(4)煤礦保全體系完備,通訊報警系統有效,所有人員熟悉事故匯報程式;

(5)每季度組織一次救災演習,有演習計畫、演習方案及總結報告;

(6)設立兼職礦山救護隊與專業救護隊簽訂救護協定;

(7)按相關規定和要求建立應急救援管理平台。

2.規範應救管理,並達到以下要求:、

(1)每一班組任命2名經過培訓的專(兼)職急救員,急救員名單應張貼、公布;

(2)每年至少有10%的員工接受急救培訓;

(3)所有重點作業場所應配備應急箱,急救箱應放置在合適的位置並進行標識;

(4)應救箱內保存一份急救用品清單,有專定期檢查,保證醫療器械、藥品的完好齊全;

(5)有急救箱配置分布圖及急救用品明細表;

(6)井下設定的急救箱、隔離式自救器等設定有明顯的標識;

(7)有急救用品使用記錄,並定期對使用記錄進行分析,以查找受傷害原因。

3 .規範事故管理,做好事故匯報、統計和總結工作。事故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在事故發生後按照國務院《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相關規定逐級上報,並做好相關記錄;

(2)事故現場應急處置結束後,應及時蒐集、整理有關資料,並對現場搶救工作情況進行匯總分析,形成現場搶救工作總結;

(3)根據事故的類別成立事故調查組,事故結束後,形成事故追查記錄、事故調查報告;

(4)對所有事故進行統計,建立事故和實踐統計數據檔案,並及時向員工公布;

(七)體系保障。

1.組織保障。建立健全安全風險預控管理組織機構,以組織、協調、指導、監督風險預控管理工作。組織機構由煤礦不同層次的有代表性的人員組成並明確職責、合理分工,負責風險管理全過程,並提供必須的人力資源、專項技能、技術和財力資源。

2.制度保障。建立健全與安全風險預控管理相關的目標、責任、獎懲、舉報、投入保障、風險控制、員工行為、文化建設、安全會議、教育培訓、技術審批、安全監測、人員操作、設備使用、應急救援、監督檢查、考核評審、災害預防、人員入井、跟班帶班、班組建設、衛生健康、環境保護等管理制度,並確保各項規章制度貫徹到全員工。

3.技術保障。建立並保持安全技術管理與控制程式,以消除和控制重大危險源。優先採用國際、國內先進安全技術標準、方法、工藝、設備、設施,針對煤礦具體實際制定專項安全技術方案。

4.安全文化保障。建立並保持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管理程式,以發揮安全文化的導向、激勵、凝聚、和規範功能。安全文化建設應明確安全文化內涵、目標、內容、模式、建設流程,以實現員工自我管理為目標,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地貫穿於煤礦的各項管理,並最終形成實施方案。

五、工作要求

(一)要認清目前煤礦安全工作面臨的嚴峻形勢,結合國務院165次常務會議精神及省市縣關於“治大隱患,防大事故”的方針制定方案,明確風險預警的目的,形成長效機制,確保全全生產。

(二)在生產和建設過程中,樹立“煤礦事故可防可控“理念,採取多種檢查方式(自檢自查、回返複查、階段檢查、日常檢查等),查找人員不安全管理行為和採掘、機電、運輸、通風、瓦斯、防排水、安全避險”六大系統”等安全生產系統要素管理中有可能引發事故隱患的問題,專人對存在問題和隱患進行思考,形成定期的安全狀態制度。同時,定期或不定期組織召開會議,專題研究瓦斯治理、水害防治等有可能誘發事故的隱患,做到提前風險預警、消除事故隱患。

食品藥品安全預警防控監測運行機制實施方案
預警實施方案(2) | 返回目錄

總則

第一條 為建立健全食品藥品安全預警防控監測的運行機制和救助體系,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處置食品藥械突發安全事件,最大限度地消除食品藥械突發安全事件帶來的危害,維護正常社會秩序,確保人體飲食和用藥(械)安全有效,促進食品醫藥經濟的健康發展,制定本方案。

第二條 本預案根據《食品安全法》、《藥品管理法》、《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理條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測管理辦法》和《**省**市藥品和醫療器械突發性群體不良事件應急預案(試行)》等法律法規和規範性檔案制定。

第三條 本預案適用於**市**區行政區域範圍內突然發生,造成群體健康損害,或可能構成威脅公眾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藥械突發事件的預警防控和應急處置工作。

第四條 **市**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負責組織實施《**區食品藥品安全預警防控監測方案(試行)》,負責本區藥械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和現場指揮,負責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綜合協調和牽頭處置,局內各相關股室隊按職責做好相應工作。

第五條 要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對食品藥械突發事件實行監督管理。要貫徹依靠科學技術防範食品藥械突發事件發生的方針,實施科學監管。對於違法行為,依法追究責任。要加強日常監督、監測和評價,密切關注藥械在使用過程中的相互作用及相關危險因素,促進合理用藥,保障人體用藥(械)安全有效。

第六條 堅持預防為主,預防與控制相結合。建立預警和控制事件快速反應機制,一旦出現食品藥械安全事件,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評價、早控制”。 食品藥械突發安全事件的預防、監測與控制工作實行屬地管理。

第七條 根據引發事件的主題不同將食品藥械突發性群體不良事件分為三類:一是食品群體性安全事件;二是藥品不良事件;三是醫療器械不良事件;四是藥物濫用不良事件。根據食品藥械突發事件的性質、嚴重程度、可控性和影響範圍,原則上分為特別重大(ⅰ級)、重大(ⅱ級)、較大(ⅲ級)和一般(ⅳ級)四級,並實施分級回響。

ⅰ級:特別重大食品藥械突發事件

(1)事件危害特別嚴重,對其他省(自治區、直轄市)造成嚴重威脅,並有進一步擴散趨勢的;

(2)超出省人民政府處置能力的;

(3)發生跨地區(香港、澳門、台灣),跨國的食品藥械突發事件,造成特別嚴重社會影響的;

(4)國務院認為需要由國務院或國務院授權有關部門負責處置的。

ⅱ級:重大食品藥械突發事件

(1)事件危害嚴重,影響範圍涉及省內2個以上地(市)級行政區域的;

(2)出現食品藥械群體不良反應的人數超過50人,且有特別嚴重不良事件(威脅生命,並有可能造成永久性傷殘和對器官功能產生永久損傷)發生,或伴有藥械濫用行為;

(3)出現3例以上死亡病例;

(4)省人民政府或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認定的其他重大食品藥械突發事件。

ⅲ級:較大食品藥械突發事件

(1)事件影響範圍涉及市轄區內2個以上縣級行政區域,給人體飲食用藥(械)安全帶來嚴重危害的;

(2)食品、藥品和醫療器械群體不良反應發生率高於已知發生率2倍以上;

(3)發生人數超過30人,且有嚴重不良事件(威脅生命,並有可能造成永久性傷殘和對器官功能產生永久損傷)發生,或伴有濫用行為;

(4)出現死亡病例的;

(5)省級(含省級)以上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認定的其他較大食品藥械突發事件。

ⅳ級:一般食品藥械突發事件

(1)事件影響範圍涉及縣(區)轄區內2個以上鄉鎮,給人體飲食用藥(械)安全帶來危害的;

(2)造成傷害人數在30人以內,無死亡病例報告的;

(3)市級(含市級)以上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認定的其他一般食品藥械突發事件。

第二章 組織機構及其職責

第八條 **市**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負責領導全區食品藥械突發事件處置工作。事件發生後,局成立指揮部,在市指揮機構的領導下開展處置工作。指揮部由區食品藥監局局長任指揮長、分管副局長任副指揮長,成員由食品安全協調監察股、藥品器械監督股、食品藥品稽查大隊、辦公室負責人組成,負責事件處置的領導、組織與協調。職責如下:

(1)迅速組織應急處置工作組趕赴事發現場;

(2)立即報告當地人民政府和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3)會同有關部門採取緊急控制措施。對發生人員傷亡的食品藥械突發事件,協助醫療衛生部門做好醫療救治工作;對有證據證明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食品、藥品和醫療器械及有關證據材料,依法採取查封、扣押等行政強制措施;

(4)做好引發不良事件的食品、藥品或醫療器械的取樣、留樣和送檢工作。

第九條 下設機構與職責:

(1)食品安全協調監察股

協調轄區內有關部門承擔食品、保健品、化妝品安全監測與評價工作;收集、匯兌、上報轄區內食品、保健品、化妝品安全信息,分析、預測食品安全評估和預防可能發生的食品安全風險。

(2)藥品器械監督股

對藥品不良事件組織調查、確認和處理;傳達指揮機構的各項指令,協助指揮機構組織應急預案的實施;組織對有關藥品經營企業的監督檢查;負責收集、核實、初步評價不良事件,並按要求向市藥品、醫療器械不良反應監測分中心報告;配合食品藥品稽查大隊對已確認發生嚴重不良反應並決定採取停止銷售、使用等緊急控制措施的藥品或醫療器械組織部署市場監控;向區指揮機構匯報事件情況,提出處置建議和應急措施。

(3)食品藥品稽查大隊

對藥械突發事件中涉及的假劣藥品、醫療器械違法行為依法進行查處;協助指揮機構組織應急預案的實施;對已確認發生嚴重不良反應並決定採取停止銷售、使用等緊急控制措施的藥品或醫療器械組織部署市場監控;向區指揮機構匯報事件情況,提出處置建議和應急措施。

(4)辦公室

傳達指揮機構的各項指令,協助指揮機構組織實施應急預案;負責通訊、交通工具、經費和後勤保障工作;負責向上一級應急指揮機構提供新聞信息。負責有關應急處置檔案、新聞稿的審核,負責提供法律、法規支持

第三章 監測、預警與報告

第十條 食品、 藥品和醫療器械生產經營企業、醫療衛生機構和戒毒機構發現食品藥械突發事件時,應立即向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區衛生局報告,不得瞞報、遲報,或者授意他人瞞報、遲報。

第十一條 藥品和醫療器械經營企業、醫療衛生機構,以及區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站組成我區藥品和醫療器械不良反應監測網路體系;

第十二條 牽頭組織相關部門加強食品生產加工、餐飲服務環節監管,加強藥品、醫療器械生產、經營、使用等環節的日常監管,建立健全食品、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信息資料庫和信息報告系統,通過日常監管和對食品、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信息分析,做好食品藥械突發事件的預警工作。預警級別參照第七條分級方法,依次用紅色、橙色、黃色、藍色標示特別重大(ⅰ級)、重大(ⅱ級)、較大(ⅲ級)、一般(ⅳ級)四級預警。同時,在接到上級有關部門、毗鄰市(區、縣)有關部門、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的預警通報後,實施食品、藥品、醫療器械安全預警。

第四章 應急處置

第十三條 任何事件發生後,**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應以保護人體生命健康,維護社會穩定為根本原則,立即組織人員趕赴現場進行先期處置。先期處置包括:1、立即著手開展調查,將事件情況報告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向有關部門通報有關情況;3、協助衛生、公安等部門做好救治和維護社會穩定;4、做好有關資料、證據的收集和保護;5、採取有效控制措施,防止事態擴大;6、做好上級指示的其它工作。

第十四條 根據事件分級,由高到低分為特別重大(ⅰ級)、重大(ⅱ級)、較大(ⅲ級)、一般(ⅳ級)四級應急回響。按照分級處置原則,省、市、縣(區)根據食品藥械突發事件的不同等級,啟動相應預案,作出應急回響。高層次事件應急回響啟動後,低層次應急回響自然啟動。特別重大(ⅰ級)、重大(ⅱ級)、較大(ⅲ級)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以上應急指揮機構啟動應急預案,市、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同時啟動應急預案,在上級的指揮下,做好應急工作;一般(ⅳ級)由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決定啟動應急預案,組織實施應急工作;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同時啟動應急預案,在市局的指揮下,做好應急工作。在區內發生食品、藥品和醫療器械突發性群體不良事件應急預案後,**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啟動應急預案程式:

1、立即組織人員趕赴事發現場,對所涉食品藥械經營企業和醫療衛生機構做好以下工作:①依法責令立即暫停生產、經營、使用該食品、藥品或醫療器械;②依法封存所涉食品、藥品或醫療器械;③協助衛生、公安等部門做好救治和維護社會穩定工作;④做好有關資料、證據的收集和保護;

2、立即會同**區衛生局組織核實以下情況:事件發生地、事件、不良事件表現,發生人數和死亡人數;食品、藥品或醫療器械名稱、生產廠家、生產批號、生產日期,在本行政區域的銷售、使用情況,並向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市衛生局以及市藥品、醫療器械不良反應監測分中心報告;麻醉、精神藥品群體濫用事件,會同區公安部門調查並報告市公安局;涉及疫苗接種的,及時與區疾病控制中心溝通;

3、監督實施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決定採取的緊急控制措施,對已經確認為假劣藥品、醫療器械違法行為引起的不良事件依法進行處理;

4、向區人民政府匯報並向有關部門通報有關情況。

第十五條 藥品和醫療器械生產、經營企業、醫療衛生機構在24小時內填報《藥品群體不良反應/事件報告表》或藥物濫用監測調查表或《可疑醫療器械不良事件報表》,同時按要求向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報送有關資料。

第十六條 食品、藥械突發事件得到有效控制,住院病人不足5%,事件隱患或相關危險因素消除後,應急指揮機構應組織有關專家進行分析論證,經論證確無危害和風險後,提出終止應急回響的建議。其中特別重大(ⅰ級)、重大(ⅱ級)事件,由省人民政府以上機構宣布應急回響結束;較大(ⅲ級)、一般(ⅳ級)事件,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做出。

第五章 後期處置

第十七條 對違反食品安全相關法律法規的由相應職能部門進行查處,對違反《藥品管理法》和《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藥品或醫療器械生產、經營企業,醫療衛生機構,由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依法進行處罰,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處理;協助有關部門、單位恢復正常秩序,維護社會穩定;監督食品、藥品和醫療器械突發事件發生責任單位實施整改,及時跟蹤、通報整改結果。

第十八條 對事件預防、報告、評價、調查、控制和處理過程中的玩忽職守、失職、瀆職等行為,依據有關法律法規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第十九條 事件處置工作結束後,應總結分析應急處置經驗教訓,提出改進應急處置工作建議,完成應急處置總結報告,並報送上級部門

第六章 保障措施

第二十條 保障監督、監測網路有效運轉,負責食品、藥品和醫療器械群體不良事件信息的收集、處理、分析和傳遞等工作;向社會公布電話、網址等,方便公眾及時上報發生的事件;建立完善部門間信息溝通方式,保證及時互通事件信息;啟動應急預案後,監督、監測網路應落實專人24小時值班,確保信息通暢。

第二十一條 組成由食品、藥品和醫療器械監督管理人員、專家等組成的應急處置隊伍,配備必要的交通、通訊、技術鑑定和現場處置設備,保證食品、藥械突發事件發生後,迅速趕赴現場,及時開展事件處置與技術鑑定。

第二十二條 建立和完善本單位開展應急工作所需要的物資、設施和設備的管理和維護機制,防止被盜用、挪用、流散和失效,物資缺失或報廢后必須及時補充和更新;配合有關部門做好藥品、醫療器械的生產和儲備工作。

第二十三條 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應急體系建設和日常工作經費區財政承擔。所需經費列入區人民政府財政預算,由財政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共同管理,以保證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的順利開展。

第二十四條 要利用各種媒體,採取多種形式,對社會公眾開展食品、藥械突發事件應急常識,藥品、醫療器械不良反應和合理用藥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的風險和責任意識,使公眾能正確對待藥品、醫療器械不良反應,促進合理用藥,避免、減少和減輕藥品、醫療器械不良反應;引導媒體正確宣傳食品、藥品和醫療器械不良事件,避免引發恐慌;要組織開展藥械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相關知識、技能的培訓,推廣先進技術,提高應急處理水平和應對藥械突發事件的能力;要組織本行政區域的食品、藥械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演練,並對演練結果進行總結和評估,進一步完善應急預案。

第七章 附則

第二十五條 各單位報送資料要求:

(1)藥品經營企業:

事情發生、發展、處理等相關情況;

藥品說明書(進口藥品需提供國外說明書);

質量檢驗報告;

是否在監測期內;

⑤典型病例填寫《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表》;

⑥報告人及聯繫電話。

(2)醫療衛生機構:

事件描述:

發生時間、地點、涉及藥品、醫療器械名稱、批號、藥品、醫療器械不良反應/事件主要表現、診治過程、轉歸情況、在該地區是否為計畫免疫藥品;

典型病例詳細填寫《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表》、《可疑醫療器械不良事件報告表》;

報告人及聯繫電話。

第二十六條 **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定期組織對本預案進行評審和調整。本預案所依據的法律法規,所涉及的機構和人員發生重大改變,或在執行中發現重大缺陷時,由**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負責及時組織修訂。

第二十七條 本預案由**市**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負責解釋。

第二十八條 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學校開展黨員幹部腐敗預警防控工作實施方案
預警實施方案(3) | 返回目錄

為了貫徹落實中共中央《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xx—xx年工作規劃》和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關於印發在全市教育系統開展黨員幹部腐敗預警防控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檔案精神,進一步加強內黨風廉政建設,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根據區紀委的工作要求,區教育局檔案精神及相關工作要求,決定在全校開展黨員幹部腐敗預警防控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思路

以黨的xx大和xx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學習貫徹《廉政準則》為契機,以全面排查腐敗風險為基礎,以加強制度建設為主線,以規範權力運行為核心,以領導班子成員和關鍵崗位負責人為重點,以風險管理和預警監控為手段,堅持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相結合,加大對黨員幹部腐敗問題實施事前預警、事中監控以及事後處置力度,有效遏制和減少腐敗現象的發生,促進反腐倡廉工作深入開展,為推動我區教育健康和諧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方法步驟

(一)組織發動階段(xx年10月20日到11月20日)

1.抓好動員部署。召開腐敗預警防控工作動員部署大會,統一思想認識,安排部署工作,全面啟動預警防控工作。要制定好實施方案和詳細工作計畫,成立專門的工作領導小組。 

2.加強教育培訓。把預警防控教育與崗位廉政教育活動結合起來,組織黨員幹部認真學習《廉政準則》等法紀條規,特別是把預警防控教育與“讀書思廉”、“承諾倡廉”活動,廉政報告、警示教育活動,廉政文化學校工作相結合,增強教育培訓的合力與效果。

(二)分步實施階段(xx年11月20日到xx年2月28日)

1.排查腐敗風險。學校組織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班子成員和關鍵崗位的黨員幹部,採取“自己找、相互幫、領導提、集中評、組織審”的方式,全面排查崗位職責風險、制度機制風險、外部環境風險和幹部作風風險。重點排查教育收費、幹部人事任免、大宗物品採購、學校基建維修、財務財產管理、招生考試、教師招聘、學生學籍管理、貧困學生資助、教師師德行為等方面存在的腐敗風險點,形成腐敗風險清單,做到崗位職責明確、腐敗風險清楚。擬好腐敗風險清單,經小組審核後於12月底前報局領導小組辦公室。

2.制定防控措施。對排查出的腐敗風險,相應制定防控措施。一是在事前防範上制定預防性措施,主要針對權力的決策環節,強化事前規範,加強決策監督,杜絕決策腐敗。二是在事中管理上制定監控性措施,要突出權力運行過程監控這一重點,強化事中規範。要建立多渠道事中腐敗信息採集制度,健全多形式舉報、投訴受理網路,形成全方位監測系統,對腐敗風險點實行動態跟蹤監控。三是在事後處置上制定警示性措施,強化事後規範。重點是完善補救性制度,堵塞制度漏洞,建立腐敗風險等級管理制度,對監控掌握的腐敗風險分三級進行預警:一級為一般預警,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採取提醒式談話;二級為中度預警,對於可能導致不廉潔結果的異常行為,採取警醒式批評教育;三級為嚴重預警,對於已查實但程度較輕的不廉潔行為,開展誡勉談話,責令進行整改,同時予以通報,教育本人,警示他人,防止類似問題發生。在研究提出措施後,要採取一定的形式,將腐敗風險及防控措施向黨員民眾予以公開,聽取黨員民眾的意見和建議,不斷修改完善防控措施,並將腐敗風險及防控措施於xx 年12月底前上報局領導小組辦公室。

3.具體組織實施。要按照方案要求,認真落實各項防控措施,重點抓好預警工作和防控工作。在組織實施過程中,明確學校內部各級組織和各個崗位的工作責任,建立健全責任落實機制。充分發揮黨內監督、民眾監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注意調動廣大黨員幹部、教師包括社會民眾的積極性,善於集中各方智慧,群策群力抓好預警防控工作。

(三)最佳化調整階段(xx年3月1日至4月30日)

根據前一段工作運行情況,以及腐敗風險的變化情況和預防腐敗的新要求,對有關工作措施和制度進行自我調整和最佳化,進一步探索腐敗信息的收集方式,細化預警對象風險點的監測事項,改進預警監測系統,拓展預警結果的運用範圍,提高預警防控的實施效果,提升學校預警防控工作科學化水平。

(四)總結提高階段(xx年5月1日至6月30日)

1.自我總結。對前一段工作進行自我考核、評定,並撰寫總結報告。

2.檢查驗收。校領導小組辦公室採取座談、訪談、評議等形式,對各部門開展腐敗預警防控工作進行檢查驗收,檢查驗收工作將各塊工作目標考核結合起來進行。

3.調整提高。根據自我總結、檢查驗收的情況,不斷改進腐敗預警防控工作方法、措施,建立健全相關制度,逐步形成預防腐敗工作長效機制。

三、工作要求

(一)組織領導。

組 長:  張x

成 員: 鄧x

全體班主任

(二)宣傳引導。充分利用新聞媒體、江夏教育信息、單位部落格等多種載體,大力宣傳腐敗預警防控工作的意義、內容和要求,宣傳預警防控工作的先進典型和好的經驗、做法、效果,形成黨員幹部積極參與、廣大民眾關心支持預警防控工作的社會氛圍,努力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三)加強督促檢查。堅決克服形式主義,防止走過場,保證腐敗預警防控工作取得實效。

編輯推薦:
煤礦安全風險預警防控實施方案
預防人員大量離職及請長假的預警機制和防範措施
腐敗風險預警防控工作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