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備黨員對十七屆五中全會的精神學習思想匯報

全會提出民生是發展、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以人為本的具體體現。適應各族人民對過上更好生活的期待,不斷改善民生,是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明顯提高,是未來五年的最終目標。

即將結束的“十一五”,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經過五年的奮鬥,我國社會生產力反戰迅速,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顯著提高,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譜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篇章。

在“十一五”即將結束之際,十七屆五中全會的主要議程是研究關於制定“十二五”規劃的建議。中國在繼改革開放之後再次站在轉型的是自路口。“十二五”規劃與此前的規劃有著本質差別,過去的規劃追求“國強”,兒“十二五”規劃則追求“民富”。這兩者之間的轉變成為公眾關注十七屆五中全會的最大亮點。這一轉變,讓中國的富民之路又見曙光。我們黨也把更多的人力、財力、物力投入到解決民生問題的當中,從而不斷改善民生,是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明顯提高,達到未來五年的最終目標。要實現這個目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尤其是在我們這個人口眾多的開發中國家。在實現民生改善這個最終目標的過程中,不會一帆風順,而是要面臨各種風險的挑戰。風險意識、憂患意識、抵禦風險意識的凸顯,也成為全會的一個重要特點。未來的不確定因素很多,有著許多無法預見的風險在等著考驗我們。樹立牢固的風險意識,以風險理性去應對不確定性的未來,我們才可能獲得一個確定的結果,實現我們的目標。

傳統的經濟發展方式是當前制約中國進一步發展的主要瓶頸。2010年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使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更為迫切。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方式是在改革開放30年中逐步形成的,在這一階段,產業結構由已開發國家向開發中國家梯次轉移,我國經濟通過不斷擴大對外開放融入全球經濟。1995年,中共十四屆五中全會提出了“經濟成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2010年,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全會指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我國經濟社會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必須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大動力,提高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作為預備黨員的我們,不僅要時刻關注黨的方針政策,並深刻了解黨的精神,而且應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社會不斷發展的同時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為我國的建設添磚加瓦,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