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黨史,知黨情,跟黨走”團日活動之團員總結

陳火娣:

XX年4月8日,是我第一次探訪社區病人的特殊日子!在一定的準備下,我們踏進了李振資叔叔的病房!對他的第一印象就是他雖然生理上殘疾,但心理上卻是積極樂觀的!對於我們的每個問題,李叔都能敞開心懷健談!作為一名光榮的戰士,他不僅年輕時奮勇抗戰,退伍後更不忘戰士精神,經常觀看戰爭類電視劇,或許這也是他對自己一身當中事業的最後一點寄託吧!聽他講述著自己的英勇往事,敬佩之感油然而生,他並沒有後悔自己變成這樣,因為這是他愛國愛民的表現,只要人民幸福了,他就感到欣慰了!的確,有他這樣一位敬業愛國的軍人,我覺得我們這一代是幸福的!衷心謝謝您的付出,由現在起,應該是我們這代人為您們付出心血的時候,所以請您們安心養病,您們的健康就是我們的幸福!

第二站“黃埔軍校之旅”:

曾嘉浩: 

風和日麗,萬里無雲,正是出遊的好時節。質安091的全體學生,懷著一顆愛國愛黨的心到黃埔軍校緬懷。黃埔軍校在漫長的動亂時期倖存下來了,倖存的不只是其古蹟,更是其黃埔精神。黃埔精神,在以往培養了無數的愛國先烈,今天也在默默地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學生……

黃埔精神,永垂不朽!!!

曾曉娟:

今天的天空格外明媚,在陽光的普照下,我們班的團日活動終於拉開了帷幕,一支浩浩蕩蕩的隊伍踏上了旅途,一路上,我們不停地嘻哈著,拉拉家常,似乎把一切煩惱都拋到九霄雲外,盡情地享受著旅途的愉悅。不知不覺,目的地漸漸地逼近了,終於,我們順利地抵達了—黃埔軍校。在解說員的帶領下,我們了解到:黃埔軍校,即陸軍軍官學校,成立於1924年6月16日,是中國第一所培養革命軍隊幹部的軍事學校,因校址在廣州黃埔,人們習慣稱為“黃埔軍校”。黃埔軍校培養了許多在中日戰爭和國共內戰中聞名的指揮官,並於1988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正式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等歷史事件。在參觀期間,我們拍了不少照片,就當作是曾經的足跡吧。時間總是不經意地流逝著,參觀完黃埔軍校、孫中山紀念碑後,我們帶著不捨的心情踏上了歸途。最後,忠心地感謝質安091班此次活動的組織者與參與者,因為有著你們的存在,才會有如此順利、開心的旅程。

陳曉婉:

XX年4月14日早上,我們班同學經過兩個多鐘的時間,終於到達了黃埔區長洲的黃埔軍校。在這裡,我們學到了很多東西。

黃埔軍校,全名黃埔陸軍軍官學校。是一間中華民國的軍事學校,培養了許多在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中聞名的指揮官。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的一至六期,原址設於中國大陸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軍校在1924年由中國國民黨成立,目的是為國民革命軍訓練軍官,然後國民政府北伐統一中國的主要軍力。黃埔軍校於1927年改制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1946年再改制為陸軍軍官學校,並於中華民國政府遷台時一併遷至台灣高雄縣鳳山市。XX年2月,黃埔軍校同學會舊址被改造成夜總會。

1924 年,在國共兩黨首度攜手合作、國民革命風起雲湧之際,世紀偉人孫中山先生高瞻遠矚,視“教育為神聖事業,人才為立國大本”,在廣州親手創辦了一文一武兩所學堂 —— 國立廣東大學(今天的中山大學)和黃埔軍校。黃埔軍校建校時的正式名稱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因其校址設在廣州東南的黃埔島,史稱黃埔軍校。任蔣中正為校長,廖仲愷為國民黨黨代表。隨後,任李濟深、鄧演達為教練部正、副主任,王柏齡、葉劍英為教授部正、副主任;戴季陶(後為周恩來)、周恩來為政治部正、副主任,何應欽為總教官。此外還有熊雄、惲代英、蕭楚女、聶榮臻、張秋人等共產黨人擔任教官及各方面負責工作。

黃埔軍校建立以來,以孫中山的“創造革命軍隊,來挽救中國的危亡”為宗旨;以“親愛精誠”為校訓;以培養軍事與政治人才,組成以黃埔學生為骨幹的革命軍,實行武裝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在中國的統治,完成國民大革命為目的。一方面積極進行孫中山革命的三民主義教育;一方面介紹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思想。

其中,1927年,第一次國共合作分裂,於是在廣州、武漢和南京分別出現了三所黃埔軍校。1929年9月10日,在南京,蔣中正以國民政府名義,改學校名為國民革命軍黃埔軍官學校,並陸續成立潮州、洛陽、湖南、湖北、江西、廣州、成都、昆明、南寧、西安、新疆等多所分校。第七期學生畢業後,黃埔軍校自1924年6月在廣州創辦到1949年底遷往台灣高雄縣鳳山市,在大陸共辦了二十三期,在台續辦至今已七十八期,在大陸時期其畢業生包括各分校、訓練班在內,計有41386人。名將輩出,戰功顯赫,揚威中外,影響深遠,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占有顯赫地位。而昔日的黃埔軍校舊址於1988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