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部2012—2013學年度第二學期教學工作計畫

1.學部要求教研組長有意識地組織教師學習新課標、新理念。在教學實施中,必須注重質量,關注效益,實現理念與質量的有效統一。

2.繼續開展行政領導教學視導制度,以此推動教師課堂教學水平和質量的提升。本學期,我們將繼續實施行政領導聽課日制度(聽課日,行政領導聽課不少於2節)。在聽課日,行政領導要深入課堂,對教師的課前準備、課堂教學行為進行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評估、指導,在給教師理論指導的同時,能給予生動直觀的實踐展示。同時堅持行政例會議課制度與教學督導反饋制度,發現典型,樹立榜樣;矯正問題,促進提高。

3.積極創造條件,為優秀教師成長搭台鋪路。本學期,我們將繼續開展以錘鍊教學技藝,追求教學質量為主題的公學講壇系列教研活動。活動分三個板塊:⑴教師素質提升比賽(如:語文、數學、英語教師的現場點評比賽;技能學科的基本功錘鍊;全體教師粉筆字練習。);⑵教學論文與案例評比;⑶教師出題能力比賽。我們還將根據區教科培中心的部署,借鑑五段式經驗,繼續創新教研,打造具有公學特色的教研模式:講座(理論引領)--上課(課例實踐)--集備(備課回顧)--點評(總結提升)。我們將繼續強化各學科教師課堂教學技能培訓,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確保課堂教學質量。各教研組要統籌規劃常規教研與主題教研,學部規定各教研組本學期主題教研應控制在3-4之間。(朱瑛負責,徐一玫、張永華協助落實)

4.強化師德教育,提高教師質量意識、服務意識和競爭意識。教育即服務,教育服務必須講質量,而質量的優劣從某種角度上說取決於教師競爭意識的強弱。教師質量意識、服務意識與競爭意識的提高除了依靠教師自身的思想素質、學校的文化浸潤外,還需要管理調控的介入。為此,我們要求全體國小教師要正確認識自我,處理好四種關係,即與學校的關係,與家長的關係,與學生的關係,與領導的關係,把個人事業的發展、人生價值的實現建立在學生熱愛、家長信賴、領導信任、學校發展的基點上,切實提高服務意識,提升服務質量。要增強使命感、責任感、危機感,自加壓力,自查不足,自我完善。(朱瑛、熊偉負責)

5.完善年輕教師成長導師制。本學期,我們將進行新一輪師徒結對工作,發揮名師、骨幹教師引領作用,積極為教師創造學習機會、參賽機會,有針對性地請進來,走出去,為打造名優教師群體廣開綠燈。(徐一玫負責,名師、骨幹教師落實)

6.提高教研活動的實效性。各教研組之間應加大交流的力度,提倡互幫互學、合作教學。我們鼓勵教師跨年級、跨學科聽課。本學期每教師聽課不少於15節,教研組長聽課不少於20節,教師聽課將納入教學常規檢查內容。(朱瑛負責,徐一玫、張永華落實)

7.在學科教師中開展新課程教育理念與現代教育技能的系列培訓:

(1)數學、英語分層走班教學實驗教師培訓(朱瑛負責,徐一玫、張永華落實);

(2)分學科教師培訓(朱瑛負責,徐一玫、張永華、教研組長落實);

(三)課程改革:穩步推進

本學期,我們將在梳理第一輪課改得失的基礎上,認真總結以往的經驗,進一步明確課改方向,正確把握課改走勢,積極穩妥地推進國小第二輪課程改革,使國小課改實驗走在區、市同類學校的前列。在課程改革進程中,密切關注課改的大氣候,精心組織教師積極參加各種課改實驗競賽、研討活動,注重課改的實效性。(朱瑛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