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學期學區工作計畫

一、指導思想

XX年,我學區以深化課程改革為核心,以師生共同發展為根本,周密設計校園文化建設藍本,圍繞學校品牌創建的核心內容,制定項目、分步目標及責任機制。以精細化管理為抓手、以有效教學為突破口、以合作教研為載體,以均衡發展、優質發展、特色發展、內涵發展為主線,堅定不移實施教育質量提升戰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實現學校教育規範、和諧、快速、科學的發展。特制定本計畫。

二、目標任務

實現一個目標:確保教學質量第一,辦人民滿意教育。

樹立兩種意識:時時在變化、處處在更新、人人在進步的責任意識;特色打造品牌、文化提高品味、師資促進發展的意識。

突出三個重點:安全、質量、和諧。

解決五大問題:

(一) 規範辦學行為過程中引發的師德修養問題;

教師要加強職業道德修養,遵守職業道德規範要求,關心關愛每一位學生,做到愛崗敬業、有教無類、規範辦學行為過程中引發的師德修養問題: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用諷刺、挖苦、歧視性語言對學生進行心罰,向學生兜售教輔資料等。

(二) 管理過程中涉及的制度約束與人文關懷的問題;

以前過多的注重人文關懷,對於教師來說學校的制約機制缺乏公正、公平性。今後將更多的注重學校規章制度的精細化管理。

(三) 分配過程中如何體現優績優酬、多勞多得的問題;

堅持以人為本、以德為先、客觀公正、民主公開、民眾公認、程式規範的原則,完善《xx學區崗位設定管理和獎勵性績效工資考核分配方案》,以責任和業績為依據,體現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獎勵性和發展性原則,調動教師積極性,促進學校全面、協調、穩定、可持續發展。

(四) 教育過程中教師的言傳身教與服務意識的培養問題;

要求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增強服務意識,用自己的學識教人,品格育人,真誠面對學生,寬容對待家長。

(五) 學校建設過程中解決附屬設施與主體工程配套和融合的問題。

完成八項指標:

1.教師知道《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學生會背《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國小生守則》。100%的師生基本養成良好的健康的行為習慣。

2.每學期學校舉行運動會、廣播體操比賽、國語演講比賽各一次。學生品德行為合格率100%;師生違法犯罪率“0”。

3.以英語為突破口,以畢業班為重點;縣評價村學保18,爭17,創16,梯級發展。中心國小保17,爭16,創15,跨越發展。全面提升教學質量。

4.適齡學生入學率、鞏固率、升學率95%;殘疾學生入學率85%;國小生輟學率“0”。

5.學校每學期報送縣級以上選登信息4篇,縣級刊物發表論文4篇,地區及以上刊物發表論文2篇。每個教師每學期推薦教育教學案例、製作教具各一件,報送課後反思、優秀教案課件各一份。

6.學校重大事務、經費管理公開率100%。

7.舉辦法制、禁毒、反邪教講座各一次,學校重大安全責任事故率“0”,安全隱患整改率100%,安全教育開課率100%,安全演練率100%。

8.年度教育督導、育人、教學等各類評估保持縣良好以上水平。

抓好九項工作:

(一) 抓管理,實現跨越發展。

完善內部管理,理順管理經脈。實行校長負責,明確職責,做到政令暢通,職責分明,管理高效,勤政務實,真正起到榜樣示範引領輻射作用。黨總支保證監督和教代會民主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制,構建以目標管理和分級管理為主要內容的學校管理體系。靜下心來辦學,靜下心來育人。把領導班子變為一個強節奏、高壓力、重執行的精細團隊,用執行力推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