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心理諮詢與技巧的學習體會與心得

摘要:“身體健康使人活著,心理健康使人活好!”這是現代人生活的追求,是一個成熟人必備的心理素質,也是我們精神的嚮往!現代人常用“累”、“煩”、“鬱悶”來形容生活。事實上,如何放鬆自己,注重心理健康,已成為世紀重要的社會新課題!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正在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激烈,人際關係也變得越來越複雜,隨之而來的一系列問題也常常使人們處於失衡狀態。

關鍵字:心理諮詢與技巧   學習體會與心得   傾聽 安慰  情緒abc理論

正文:

有句話說,一個人要想生活的快樂,首先要有一顆快樂的心。一直就想著自己要做一個快樂的人,這樣對生活才有信心,做事才有動力,人生才有意義。所以一直對心理很感興趣,平時有空就喜歡拿出《心靈雞湯》、《心靈小語》諸如此類的書來看。

很高興這學期能報到《心理諮詢與技巧》這門選修課,很喜歡這門課也很喜歡上這門課。老師親切和藹,認真負責,課上靈活生動。信手拈來的一個事件,都可能成為教學資源,成為教學案例,從中提煉出某種對我們心理有用的東西。課上的內容豐富且與我們的日常生活關係密切,例如課上講的情緒、溝通、傾聽等。現在一大半的學期已經過去了,這門課也就快要結束了。經過一學期的學習,我學到許多有關於心理和精神健康方面的知識,在聽課的過程中也體會到了一些東西。

1.感觸最多的是學會傾聽。沒上這門選修課前,以為傾聽就是用心去聽,聽懂他人真正想要表達的意思。學了這門課之後,才發現原來這只是傾聽的一小部分。真正的傾聽是不僅要用心去聽,還要有一雙銳利的眼睛,善於觀察,仔細觀察,從每一個來訪者的眼神、語音、語調、軀體等方面看到一個人的心裡。心理,真是太神奇了!接著就是耐心,細心的對來訪者講的每一個細節進行分析,從中找到問題的所在。

以前我遇到問題,經常是還沒弄清楚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就開始發表自己的意見,亂發脾氣。看到別人犯錯,也不問什麼原因,就開始嚴厲的批評。很多時候都證明我的看法想法是錯的,我的批評也是太過了。以前覺得是自己性格問題,現在覺得自己更多是沒學會傾聽,靜靜地不僅用耳朵還用心的去傾聽他人,慢慢的聽別人把話講完,聽出他的內心世界裡真實的聲音。現在我學著傾聽,學會寬容,讓生活變得更加和諧,不給身邊的人帶來傷害。

2.上了這門課後,才知道原來安慰人也是需要技巧,安慰也是需要學習的。之前,當我的朋友向我訴說傷心煩惱事時,我總不知道該如何去安慰她,想幫她又幫不上,總是說些泛泛的無多大用處的安慰話。“過去的就應讓它過去,別再想了”,“慢慢會好的” 等等。當朋友掉眼淚的時候,我通常就會說,別哭,不要哭,堅強勇敢點!其實,當朋友遭遇困難,內心痛苦,不能堅強勇敢起來的時候,我最應該做的是借一個可靠的肩膀給她伏在上面哭泣。就如黛安娜對那個身患絕症的小女孩說得,“哭吧,孩子,大聲地哭出來,哭夠了,我們再說。”

在安慰人的過程中,聽比說重要,對他們的遭遇要感同身受。給予安慰並不是告訴別人“你應該覺得......”或是“你不應該覺得......”。我們不需“指教”他要怎么做。我們不是去幫他解決實際問題,而是幫他解決心理上的感覺的問題,我們沒有辦法教朋友怎樣爭取到這個職位,那是他的事,我們所做的是要幫他調節情緒,讓他不要耿耿於懷。不知道自己該說什麼而感到困窘,是無妨的;讓你想安慰的人知道你的感覺,也是無妨的。甚至可以老實地說:“我不知道你的感覺,也不知道自己該說什麼,但是我真的很關心你。”即使自己對這樣的表達覺得可笑,還是可以讓對方感到安慰。你或許可以選擇用發簡訊、郵件等書寫的方式,用文字來表達你的感覺和想法。 

3.情緒abc理論。很有趣的一個知識點。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不良情緒產生。

人既是理性的,又是非理性的。人的精神煩惱和情緒困擾大多來自於其思維中不合理、不符合邏輯的信念。它使人逃避現實,自怨自艾,不敢面對現實中的挑戰。當人們長期堅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時,便會導致不良的情緒體驗。而當人們接受更加理性與合理的信念時,其焦慮與其他不良情緒就會得到緩解。所以,情緒abc理論的創始者艾利斯認為:正是由於我們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們產生情緒困擾。

情緒abc理論中:a表示誘發性事件,b表示個體針對此誘發性事件產生的一些信念,即對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釋。c表示自己產生的情緒和行為的結果。

艾利斯認為,不合理的思維方式有這樣一些基本特徵:

(1)絕對化要求,即要求事情必須按自己的意願發生。如,“我必須得到他人的喜歡與稱讚”,“一個有價值的人絕對應該在各方面都比別人強”等。如果一個人持有這樣的信念,他就很容易陷入情緒困擾,因為客觀事物並不聽命於人的要求或命令。

(2)過分概括化判斷,即是一種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思維方式,表現為遭遇一點失敗或挫折,就覺得全盤皆輸、前途渺茫;或者,犯一點錯誤,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不可救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