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考察學習心得體會

1月11日至14日,我有幸隨xx市教育考察團赴xxxx中學和揚州xx中學、xx國小考察學習,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收穫很多。

xx中學的前身是一所鄉辦中學,僅有14名教師、200多學生,設施、師資、生源均為三流,如今擁有200多教職工、3000多學生,校園環境園林化,教學設施現代化,“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全國聞名,鞏固率、畢業率、合格率連續多年保持100%。xx中學的崛起、發展靠什麼?有人說,靠的是先進的教學模式;有人說,靠的是嚴格的管理;有人說,靠的是“敬業、奉獻、團結、進取”的“洋思精神”。這些說法都對,上述因素缺一不可。但認真分析,這些因素的背後有一個共同的、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人的因素。

教育界有個流行的說法,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xx教育奇蹟的締造者蔡xx就是這樣一位好校長。據媒體描述,蔡校長善於思考和學習,點子多,腦子轉得快,思想前衛,容易接受新觀念。意志堅定,對自己認定的事情百折不回。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長期吃住在校,和師生摸爬滾打在一起,屬於典型的“工作狂”。在管理上真抓實管,嚴抓細管,敢抓善管,他有句名言佳句“面紅耳赤抓管理,六親不認作鬥爭”。極具問題意識,在工作上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永不滿足,永不止步。嚴於自律和自守,兩袖清風,一身正氣,在師生享有極高的公信力。總之,蔡xx幾乎具備了一個好校長應該具備的所有品質。學校在這樣的校長手中得不到發展,鬼才會相信。

蔡林森退休後被聘請到河南永威學校,僅僅幾年時間,永威教育教學質量快速提高,名聲鵲起,成為全國名校,各地參觀學習者紛至沓來,其聲名大有蓋過洋思之勢。這再次印證了“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這個說法是正確的,至少在當前中國式的教育環境下是正確的。

相比之下,今天的xx雖然“桃花依舊笑春風”,但通過此行看到的一些細節,不得不令人對這所名校的前景感到絲絲擔憂。我們到洋思時,恰好趕上周一升旗,除幾名旗手外,全校其餘學生都沒有穿校服,隊伍也比較散漫。升旗儀式結束後,學生跑操,沒有口號,有的班級幾乎談不上隊形,我親眼看到至少有三名同學跌倒。食堂門前石凳的靠背掉落,這是師生每天必經之處,但無人理睬。食堂內的器具擺放不整,地板拖得也不乾淨。有同行校長到學生宿舍轉了轉,竟然發現很多床鋪沒有疊被子,管理員以謝絕參觀為由把他們趕了出來。我聽了兩節課,“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模式體現得比較明顯,但看不到“兵教兵”,課堂比較沉悶,我看到一個男生乾脆趴在課桌上睡著了。另一位老師提問學生時,用的稱號一直是“那個男生”“那個女生”,明顯對學生不熟悉,試問:連學生的姓名都叫不上來,如何“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這些細節透露出來的問題,與名校的頭銜很不相稱。據前幾年到過洋思的校長介紹,現在的洋思與蔡xx時代的洋思已經存在較大的差距。人們常說,校長是學校的靈魂。蔡xx走了,難道也把洋思的“魂”帶走了嗎?一所“失魂落魄”的學校,其明天怎不讓人憂心忡忡!

學校中另一個重要的人的因素是教師。說到底,校長的教育思想只有轉化為廣大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才會變為現實。xx中學在打造“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的同時,也創造了“敬業、奉獻、團結、進取”的xx精神。“洋思精神”是“xx模式”取得實效的保障和支撐,但前者遠沒有後者出名。很多學校在學洋思時,只重模式和經驗,忽略了背後更重要的“精神核心”。有的學校雖然注意到了,怎奈模式易學,精神(或者說文化)難以鍛造,學來學去,最後只能不了了之。

《中庸》有句名言佳句:“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樹。”毛澤東有個著名論斷: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這些都強調了人的因素的重要性。

校長辦學,任重道遠,千頭萬緒,首在修煉自身。“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中國傳統管理思想中,“修身”是根本。用現代理念來說:自我管理是一切管理的基礎。蔡xx、崔xx、趙xx、趙xx、王xx等許多名校長的辦學實踐證明了這一點。其次,校長要在自己的學校里培養一種精神,形成一種文化,最終目的是要打造一支作風優良技藝精湛的教師隊伍。以上屬於“道“的層面。至於採用哪種模式,則等而下之屬於“術”的層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