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民意、解民困、送溫暖”黨旗領航奔小康心得體會

全區服務零距離“訪民意、解民困、送溫暖”黨旗領航奔小康活動開展以來,千餘名機關幹部進民眾家門、同民眾談心、幫民眾解難,送民眾溫暖,進一步鞏固提升了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提高了黨員幹部的民眾觀念,錘鍊了幹部隊伍,凝聚了民心,使乾群互通、互動成為了工作的常態。

一、進民眾家門,了解民眾疾苦

進民眾家門,方知民眾疾苦。活動是全覆蓋式的走訪,不分貧富貴賤。當看到部分民眾的生活還十分艱苦,特別是一些家庭,因病因殘致貧,兒女在外或無子女的孤寡老人生活舉步維艱的現實,都使我感到十分的不安。對於這些情況我都一一進行了了解和記錄。當一位年過七旬的獨居老人,含淚講述自己遠方親戚如何如何接濟關心自己的生活,並為此感到滿足和幸福時,作為傾聽者,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或許老人真的只是需要一個傾訴的對象,僅此而已。當看到一位老人居住在半邊已經坍塌的危房裡的時候,我又在想,對此我能做些什麼呢?然而幾句噓寒問暖的話語,竟換來老人連聲感激,沒有什麼比這更加諷刺的了...許多種種,都讓我感到開展走訪活動是多么的有必要,比起高懸為人民服務的旗幟,我感覺走進民眾,融入民眾,傾聽民聲,從民眾中來,到民眾中去才更加真實。

二、同民眾談心,拉近乾群距離

講民眾話,同民眾談心。看似簡單,但對於我們年輕幹部來說,做起來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走進民眾家門,簡單說明來由,問一問家庭情況,然後就不知該說些什麼了?又如何能讓民眾敞開心扉、暢所欲言呢?對於年輕幹部來說,要學習、要改變,學會同民眾講話,同民眾溝通交流,以達到鍛鍊自己的目的。當一位年過六旬的老人談及自己80歲的姐姐臥床多年,生活如何艱難,請求給予幫助時;當民眾談及自己是雙女戶家庭,問及有關的一些優惠政策時;當民眾說自己兒子剛剛大學畢業,問及有關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時;當在暴雨天氣民眾因自家巷道排水不通,打電話求助時;我覺得這些...或許是打開民眾心靈之門,拉近與民眾之間距離的一把鑰匙。帶著問題諮詢有關部門,然後再帶著答案回訪,向民眾解釋,經歷了這些,才使我懂得同民眾談心,並不是簡單的幾句問候,而是與民眾快速建立起互信,發現並產生共同語言,拉近民眾心與心之間的距離,才能真正了解他們的內心,聽到他們的大實話和真心話。

三、幫民眾解難,建立乾群友誼

常聽領導講話要求:“同民眾交朋友,多交民眾朋友”。工作在基層一線,直接與民眾打交道,同民眾交朋友,便是必需要學會的本領。當你把民眾反映的,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反映給上級研究並且解決的時候;當你帶著有關雙女戶家庭優惠政策的資料,帶著有關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的宣傳冊,走進民眾家門的時候;當你打電話聯繫村上、鎮上,幫助民眾解決排水問題的時候;迎接你的必定是一張熱情的笑臉和一杯濃濃的熱茶;還有電話那頭進連聲的感激之語。而這些,或許只是我們打幾個電話就能夠解決的問題,然而這卻讓我們與民眾之間的距離近了,建立了像朋友般的友情。生活中,即使一個小小的舉動,也能夠體現出文明;工作中,一個小小的作為,便能夠溫暖人心。把民眾當朋友,幫民眾解決難題,久而久之便能與民眾之間建立起朋友情誼,而這種友誼,根深蒂固。

四、送民眾溫暖,凝聚黨心民心

每逢春節、七一等重要節日,黨委和政府及各幫扶部門都會組織深入村組走訪慰問困難民眾和老黨員,為民眾送去一些生活用品和慰問金。這種活動一直持續,從未終斷過,這不僅是黨和政府的責任,更是凝聚黨心民心的重要舉措。而作為個人的我們,在走訪過程中,不論是熱情地一句問候,耐心的聽民眾傾訴,給民眾講一些惠農政策,聽取他們的心聲,還是幫助民眾解決一些難題,這些都是作為一名基層普通黨員幹部凝聚黨心民心的具體體現。通過實實在在地為民眾辦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民眾觀念發生了改變,由不理解到理解,由不歡迎轉變為熱情主動,支持與信任,許多問題和矛盾便迎刃而解。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進民眾家門,同群談心,幫民眾解難,送民眾溫暖,同民眾交朋友,在從中央到地方都提倡轉變工作作風的形勢下,服務零距離“訪民意、解民困、送溫暖”黨旗領航奔小康活動開展,無疑是給我們廣大黨員幹部提供了一個轉作風、練本領的平台。在此期間,我們更應該加強學習,特別是對“三農”政策的學習,這是與民眾產生共鳴的基礎本領。而當自己親身像民眾一樣辦理過許多事情之後,我深深的感到:在基層,哪怕是一個小小崗位,都是不平凡和舉足輕重的。它最能夠詮釋“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真諦。而改變這一點,或許只要我們在工作中增加一點小舉措、做出一點小改進,便能夠實現。

願作風建設永遠路上,不停歇,不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