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郭明義精神的心得體會

終於我們再一次想起了雷鋒。

最近在網上看到了一些關於雷鋒本人以及雷鋒現象的真假或是功利問題,大致是說雷鋒也許是經過包裝的,是一個設計好的存在,是一個類似於宣傳工具的形象。如果種種說法屬實,還真的是有點尷尬。不過或許我們不必要那般較真,在這個價值觀混亂,道德品質基本靠宣傳的時代,能夠有一個完美的榜樣,未嘗不是一種慰藉。

人們總拿中宣部開玩笑,其實中宣部在中共各部門中辦事效率以及出鏡率還是頗高的。我們不能只批判媒體又怎樣成為政府的宣傳話筒,對比其怎樣在負面現象面前潔身自愛。重要的是,他們的出發點是改善社會不良風氣,鼓勵共產黨員為人民服務,激勵廣大人民互助互愛,共建和諧社會。在這個層面上,郭明義只是一個符號,一面旗幟。無論他在哪些方面做過什麼貢獻,他都只是中國雷鋒精神範疇內的一個象徵,他可以是郭明義,也可以是李明義,張明義。他是誰並不重要,因為中國有十幾億人口,他會很快淡出這一波宣傳的頭版頭條,很快被人們忘掉,就像我們被叢飛那樣感動,今天卻只模糊地感覺這個名字有些熟悉那樣。

不得不說,就個人而言,郭明義是幸運的。他和他的偉大在他生活的年代被發現了,如果他追求的不是名利雙收,那么他所做出的一切都得到了媒介層面上的回報。我堅信,在中國,古往今來,每一天都大量存在著郭明義這樣實際行動在為人民服務道路上的好人。而且在這些偉大的人群中,大多數都不是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的共產黨員。他們都只是普通人,看不慣饑寒,見不得有人受罪,於是盡己所能。他們甚至不懂得什麼是人民,什麼是服務,什麼是為人民服務。他們只是保持著人性本身的善良,並單純地堅持著。他們不知道有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那種像東漢年間舉孝廉般的評選,他們也不知道中國共產黨在忙些什麼,他們為建設和諧社會做出了怎樣偉大的貢獻。他們只求得內心慰籍,踏實安心地生活。

再者,著名如袁隆平,他做出的貢獻遠遠大於建設一個所謂的和諧社會,他是真真正正在為拯救全人類而忙碌著。美國大片裡那一個個身懷絕技的英雄們在袁隆平面前搞笑地像馬戲團的小丑。然而這么多年過去了,為什麼從沒聽說共產黨發起在全黨範圍內開展向袁隆平同志學習的倡議?為什麼郭明義會這般突然地席捲中國?我想是因為中國只有一個袁隆平,但可以有很多個郭明義。袁隆平是專家裡的專家,泰斗中的泰斗,是我們學不來的。我們也許用盡畢生的精力也只能搞懂點皮毛,學習需要天分。然而獻血不需要,舉手之勞。我們自己和周圍很多朋友都獻過血,然而沒有人把這件事當成一種堅持,當成一份事業,並努力把它一步步做大。郭明義做到了。他做到了我們大多數普通人都能做到卻沒有實踐的事。偉大有時並沒有那么遙遠,偉大有時很簡單,只是我們沒有那樣決絕的善良。所以我們不是雷鋒,而郭明義是。

突然想起了九月份某期《南方周末》頭版上李連杰疲憊的照片,帶著棒球帽,露出的頭髮一片灰白。名人搞慈善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似乎只有讓他們把錢都掏出來就能解決貧富差距。然而真正將慈善歸為自己一項事業來完成的富翁寥寥可數。他們和我們窮人一樣,對五十萬八十萬這樣的數字沒有概念,他們不知道有多少錢叫有錢,也不知道他們保險箱裡閒得發霉的錢能拯救多少生靈。

其實也不能將責任都推給吝嗇的富翁,說到這裡又不得不再一次上升到體制問題。富翁社會責任感的缺失,不僅僅是個人品質素質問題,還與社會因素有關。他們的財富往往來源於某一人或某一些人,在他們走向成功的道路上,看到的往往是社會的黑暗,潛規則的無恥,所以他們的價值觀中不存在回饋社會這種義務。不是靠自身奮鬥成名的政治家往往是名門之後,不是白手起家的商人往往是富翁之後,而混亂的娛樂圈的大腕們更說不清是怎么火起來的。他們需要感謝的是某條道路上的關係,而不是這個社會。況且社會這個概念對於他們來說太困難了,他們消化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