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局學習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心得體會

中國共產黨xx屆六中全會繼承弘揚儒學“和諧”文化,專題研究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問題,並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問題的決定》。儒學“和諧”文化,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滲透到中國人的人文精神和血脈,影響到中國人的生活理念、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因此,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xx屆六中全會精神,繼承弘揚儒家和諧思想,在工作實踐中培育和諧文化,充當構建和諧社會的主力軍。

一、正確把握六中全會精神,深化構建“和諧社會”認識。

從黨的xx大明確提出“社會更加和諧”的奮鬥目標,到黨的xx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提出“構建和諧社會”的任務,再到黨的xx屆六中全會對此作出全面部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正莊嚴而緊迫地擺在全黨全國人民面前。

構建和諧社會是黨在關鍵時期推出的新舉措。構建和諧社會是以xx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全局作出的戰略舉措,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發展,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境界,標誌著中國共產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正在達到新的高潮,是我們黨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反映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體現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在新世紀新階段,我們黨要團結帶領人民抓住機遇、應對挑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加強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擺到更加突出的地位。

構建和諧社會是人民共享的系統工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以xx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出發,提出的治國理念和重大任務。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徵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它們相互聯繫、相互作用。構建和諧社會是人民共享的系統工程,一個社會是否和諧,一個國家能否實現長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為此,我們要有積極和諧的思想理念,運用和諧的思想認識事物,運用和諧的態度對待問題,運用和諧的方式處理矛盾,使以和為真,以和為善,以和為美,以和為貴成為自己的價值取向,使崇尚和諧,維護和諧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追求。

構建和諧社會是任重道遠的歷史使命。目前,我國社會總體上是和諧的,但也存在不少影響社會和諧的矛盾和問題。我們要保持清醒頭腦,居安思危,深刻認識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科學分析影響我國社會和諧的矛盾和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更加積極主動地正視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不斷促進社會和諧。要按照構建和諧社會“28字”的總要求,以解決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著力發展社會事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強社會創造活力,推動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協調發展,切實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過程的長期歷史任務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現實課題抓緊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