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中國小教師隊伍專業化建設課題研究方案

3、教師專業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包括師資培育階段、任教階段,本課題研究中的“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在任教階段不斷發展其專業的內涵,逐漸達到專業成熟的境界。

4、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容

(1)知識系統:普通文化知識、學科專業知識、教育教學知識、個人實踐知識。

(2)教育能力:包括語言表達能力、組織能力、學科教學能力,現代教育技術能力等。

(3)研究能力:教師參加課題行動研究的能力,體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併套用於實踐中的能力。

(4)師德素養:積極的情感,健康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優良的教師道德修養,穩定教師心理素質,博大的教育之愛。

5、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是指從學校發展的實際出發,就教育教學所存在的實際問題,以一線教師為主體,通過一定的教研程式,取得研究成果,並直接套用於學校教育教學,從而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和學校教學效果的教研活動。校本教研將教學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學校,以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為對象,以教師為研究主體,理論和專業人員共同參與。校本教研強調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性研究,既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又注重總結經驗、理論提升、規律探索和教師專業發展。積極提倡學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師即研究者。校本教研的重要工作是探討並形成教學方案(包括教學計畫、教學實施策略、教學設計、學習資源、評價工具等等),促進學生的成長。所以說,開展校本教研活動是全面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有效途徑。

校本教研應包含三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校本教研必須以學校發展為本”,強調必須從學校實際出發,圍繞學校工作中的實際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教研工作,為學校的教育發展服務。第二層含義是:“校本教研必須以教師發展為本”,必須確立教師在校本教研中的主體地位。讓教師成為研究的主人,通過校本研究來培養教師、提高教師素質,為教師的自我發展、價值實現服務。第三層含義是:“校本教研必須以學生髮展為本”,教育是培養人、發展人的事業,校本教研要研究學生,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尤其要解決學生髮展過程中存在的疑難問題,要有針對性,講求實效性,反對形式主義。

6、校本培訓:校本培訓這一名稱最早產生於20世紀70年代,主要來源於美國和英國。這是針對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教師培訓方式提出來的。其含義一是為學校,二是在學校中,三是基於學校(華師大教授鄭金洲)。

我國“校本培訓”的概念最早是在1999年教育部《關於實施“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工程”的意見》中提出的,“中國小是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要基地,……,各中國小都要制定本校教師培訓計畫,建立教師培訓檔案,組織多種形式的校本培訓”。校本培訓作為一種未來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要形式,比較符合我國地域分布廣、培訓任務重、經費短缺、保持學校正常教學秩序等實際情況,成為一種與離職培訓優勢互補的運作方式,一經提出就受到廣泛重視。校本培訓的重要工作在於形成教學案例,起到專業引領和反思提高的目的,進而實現教師的專業發展。

目前比較統一的說法是,校本培訓是教育行政部門領導的、由學校組織實施的,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為目的,在教育專家指導下,通過教育教學和教育科研活動來培訓全體教師(含職工)的一種全員性繼續教育活動。

7、校本培訓、校本教研的關係

校本培訓、校本教研並不能截然分開,而是密切相關、相互配合,校本培訓側重於解決那些臨行性、應急性的問題,而校本教研則側重於解決那些日常性的、需要較長時間才能解決的問題。很多情況下的許多問題,往往是先由校本培訓開頭,由校本教研具體落實和檢驗,即集中培訓→專題分析討論→自修反思→再討論、再交流→下一輪活動。

校本培訓、校本教研的基本出發點是“以校為本”,“以校為本”並不是排斥有關理論和專家指導,而是在專家、理論工作者、教研員等人員的指導下,“物化”先進的教育理論,及時對教師的教學進行診斷與評價、研究與分析;其主要方式不是把眼光盯在外出學習上,而是提倡“學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師即研究者”;其目的在於,加強教師與教師之間、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形成專業互助、自我提升與自我創新的內在機制,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化組織、學習型學校。特別地,在以校為本的教研活動和培訓活動中,教師有機會對課程改革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公開而自由的討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作為主動的研究者,帶著疑問、困惑進行理性地思考,而不是被動地接受。對教師而言,這是一個不斷成長和互助提升的過程。

8、校本教材: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精神,校本教材是指在《課程標準》的框架指導下,依據現代教育思想及其相關理論,廣泛開發、篩選校內外的學習資源,在不增加學生學習負擔的前提下,以豐富學生的科學文化知識,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為目的具有校本個性化的教材,與現行的學科教材形成一個統一的課程體系。校本教材要有科學性和創新性,體現地方性和實踐性,具有開放性和實效性。

校本教材是統編教材的有力補充,可增強統編教材的針對性、適應性、實施性。校本教材的開發和建設有利於學生了解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校本教材有利於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家鄉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