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督導教學工作整改報告

一、狠抓教學過程管理,落實教學常規,使教學過程管理規範化、精細化、實效化。

教學常規是維護學校教學工作正常運轉而制定的經常化的制度和規範,它既是學校及其職能部門管理教學的重要依據,又是教師履行職責的基本準則。學校將在現有教學常規基礎上結合學校實際予以最佳化、細化,明確在備課、上課、作業布置和批改、輔導方面的具體工作要求並且配以具體可行的考評要求,出台《中橋中學教學常規管理細則及考評辦法》,形成相應的規章制度,然後在組織上和操作上具體落實,重在落實的過程和實效,將教學常規管理抓實、抓細、抓出成效,使之內化成教師的教學品質,形成教師良好的教育教學習慣。

加強教案及作業檢查的力度,杜絕無教案上課和隨意布置作業以及作業批改不及時,訂正不適時的情況。

二、落實集體備課制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將學校已經採用但仍需改善的“主講人集體備課制”予以有效落實,把個人備課和集體備課相結合,形成“個人自備→集體議課→個案形成→教後反思”的有效備課流程,既重視教師個人的自備更強調備課組集體智慧,使得備課真正為有效課堂形成和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備課過程中強調教學目標的把握,學生知識基礎的了解,合理的教學流程設計和反饋作業設計的有效性。在備課安排上要求備課組定主題、定主講人、定內容、定時間、定地點,由校長室和教科室予以跟蹤評議。

三、抓教師骨幹隊伍建設,為學校教學的可持續發展提供骨幹支持。

學校結合區“三名計畫”和“511工程”加強教師骨幹隊伍培養,創造機會使他們通過自我學習、校本教研、外出培訓、實踐培養等方式成長為學校學科教學骨幹,使得每個學科都有骨幹支撐。注重全體教師專業發展,把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把教育內化為終身事業,增加教育幸福感作為學校教學質量提升的突破口,使得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有優良師資這一基礎。通過外請專家講座、參與區市級進修以及校內校本教研等途徑不斷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和知識結構,使得教師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教育教學環境。

四、建設良好的學風,根據學生實際因材施教。

在學生中樹立良好的學習風氣,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通過學校大會、班會等組織相關的活動,對學習優良、進步顯著的學生予以表揚、獎勵,樹立典型,鞭策後進,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要求不僅班主任,任課教師也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繼續推進家庭作業家長簽字制度,聯繫家長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來,對學生課外的學習形成有效的激勵和監督。

教師要分析學情在教學中逐步進行分層教學,尤其作業的布置要區分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進行分層布置,要做到不同學生作業量無區別但難易度要有區別,從而激發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成就感,有效提高學習成績。

五、關注、關心學困生群體,提升學困生幫扶效果。

建立任課教師學困生幫扶檔案制度,將學困生幫扶作為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常規考核的一個組成部分,教師要關注學困生的心理,建立良好的師生感情,關心學困生的生活,幫助他們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培養學習興趣。對學困生針對不同情況給予差別化教學和培養,對學困生的進步學校要適時給予表彰,對學困生幫扶工作成效顯著的教師給予表彰並及時總結經驗予以推行,將學困生的數量有效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