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學區房的文章:我們需要跳出生活看一看

:有時候,我們是不是應該跳出生活的羈絆去看看,去看看世界的另一面,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我們需要跳出生活看一看》。

最近關於學區房的問題炒得火熱。大家發現名校畢業的碩士博士們都買不起學區房,但家長中為了學區房奮不顧身的仍然大有人在。這讓我想起了多年前的一個報導——放羊娃的循環怪圈。

為什麼放羊?為了賺錢。賺錢為了什麼?為了娶媳婦。娶媳婦為了什麼?為了生娃。生娃為了什麼?為了放羊。

為什麼買學區房?為了孩子考上好國中好高中好大學。為什麼讓孩子考好大學?為了孩子能找到好工作。為什麼找好工作?為了孩子能買得起學區房。現實是:考上好大學也買不起學區房。

可悲可怕的循環怪圈!一旦想清楚了就會讓人不寒而慄。

孩子是不是只有獲得學區房能上好中學好大學才能獲得快樂幸福的人生?沒有好中學好大學孩子的世界難道就不完美了?就會灰暗一生了?

孩子目前唯一的目標就是考上好大學?

在信息技術不發達的當年,我們什麼都不懂。想從小城市走出來,從祖輩的艱辛日子裡走出來,唯一途徑就是考大學。考上大學,我們就擁有了去探索更遼闊世界的門票。

而網際網路普及如此的今天,上大學早已不是成才的唯一途徑。如果還在為了學歷搞軍備競賽式的犧牲就不值得了。需要學習的話,任何地方任何時候都可以學習,任何專業任何方向,網際網路上書本上都能找到需要的東西,人們完全可以成為終身學習者。關鍵問題是,是否養成了終身學習的習慣,是否具有了終身學習的能力。

在《康媽學堂》這本書中,我讀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一個普普通通的媽媽因為孩子身體原因放棄了學籍放棄了學校,讓孩子在家上學,同時還帶上了來自偏僻農村的小表姐。目前兩個孩子均達到教育成功的標準。男孩自信、爽朗,演講寫作均超強,雙語皆優,已前往某美國高中深造。這並不是我重點要說的。我重點要說的是那個來自農村的小表姐。從一個“又笨又慢”的自卑女孩,成長成雙語皆優自信優雅的小淑女。16歲在西餐店兼職一年半就能獨當一面,謝絕當店長的邀約,一邊準備自考,一邊在北大旁聽……這一切都源自什麼?

閱讀。

大量的中英文深度閱讀,是這個農村女孩逆襲的全部武器。她已經成為了一個終身學習者。這樣的孩子你還發愁她的未來不幸福?不快樂嗎?

我個人也是所謂“終身學習”的受益者,回顧人生三十多年,畢業後學習到的東西,比在學校學習的內容,更豐富更生動,也更能學以致用,對自身成長有更大促進作用。有時候真的覺得在學校的時光好可惜,仿佛都被誰白白拿走了。沒有養成學習習慣的時候,再高級的大學也都是一座美麗休閒娛樂城而已。

所以學校教育或者說基礎教育的重要功能就凸現出來:應該培養每個孩子終身學習的能力,讓他們在以後的日子裡隨時隨地都能學習,只要他們想提升自己。這種能力從何而來?

閱讀。深度閱讀。

身邊有太多孩子根本沒有自己的人生目標,每天像傀儡一樣被父母操控著。為了分數,為了考級,為了考某中學的重點班,用本該閱讀、玩耍的課餘時間到處上課,應付作業。五年級非要去做國中的數學題,國中非要去做高中的數學題。本身中國數學學科設定的難度,對於相應的年齡來說,已經不低了。這種超前學習,只能消耗孩子更多精力。完成這些艱巨任務以後的補償就是瘋狂玩遊戲,網聊刷屏……

人生的一切都寄托在了分數上。分數高了皆大歡喜,分數低了就是滅頂之災,生命頓時晦暗無邊。這樣的孩子長大後無疑只能成長為是所謂的“精緻利己主義者”,否則,你還能指望他們做什麼呢?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省省吧,那是啥意思?他們根本不明白,也不關心。他們還有好多遊戲沒打完呢。

孩子的未來決定於父母的眼界。父母作為孩子人生進步的先頭部隊,必須保持清醒。千萬不要為了“與大多數人保持一致”而人云亦云,迷失了方向。對孩子的培養,階段性目標各是什麼?遵循成長規律制定好了目標,就要執行到底。

品質教育是根本。治學先做人。

生活能力培養應滲透在時時刻刻。做家務,管理時間,整理自己等等。

學習方面遵循閱讀與體育先行,藝術作為輔助的原則,循序漸進地發展孩子的學習能力、身體素質和藝術素養。

還有一點,很重要,一定要多給孩子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創造源自自由。

公眾號:讀書巴學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