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學生寫作的學習方法

在學生的寫作過程中,情感是隨時起作用的一種內心體驗。作文指導能滿足學生的寫作欲望,學生就能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寫作,寫作就成為一種享受,樂此不疲。反之,學生對寫作會淡漠、被動,看作是一種負擔,甚至持厭煩的態度。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寫作的學習方法,歡迎閱讀。

一、調動學生的寫作興趣,使其體驗到積極、主動地進行寫作的情感。

寫作過程是教師有目的有計畫有組織地指導學生進行寫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主體。寫作活動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參與活動的主動與否。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學生只有有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寫作。獨立的去探討和研究寫作的技巧,才能從一種強制性的枯燥無味的狀態中解脫出來,從消極、被動和無所作為的狀態中解脫出來,成為寫作上自立的人。

然而,如果採用傳統的“命題、寫作、批改、講評”的作文程式進行作文教學,學生的寫作思維完全在教師的控制之下,學生的自主意識,創造精神被泯滅了,造成主體失落感,把作文當成苦差事。這種被動的心態當然不可能產生熱烈的情感。再好的寫作天賦也難以發揮。

二、為學生創造一個作文的良好情境。

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時間,一定的場合,一定的情境之下產生的,情境對情感的產生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作文教學中,要注意利用情感的情境性特點培養情感因素。

以命題作文為例。當把作文題目告訴學生之後,他要能激起學生心中感情的漣漪,使其顫動的思想與題目的內容產生共鳴,進而產生創造性思維,激發出創造的靈感。這樣,把作文題目交給學生的方法便需要斟酌一下了。

我們不妨對作文題目進行一下藝術的加工,再現題目所涉及的生活情感。可用語言藝術進行鋪陳渲染,抒發感慨,議論點撥,把學生帶入到題目的特定情境中去。也可以運用形象化手段,如圖畫、音樂等,給學生以直觀感受。造成與作文內容相適應的情感氛圍,使學生從中體味到豐富的情感,並喚醒自身潛在的內在情感,接通平時經驗、感受的積累,做到深入感知,加深對題目的內容的理解。也可以用“以情動情”的辦法,用另外一種辦法去感染學生,使學生產生相對於作文題目的情感。

三、用自己的語言,說自己的心裡話。

在1992年的高考作文中,一位考生的《談風尚》一文中有這樣一段話:“風尚,是指在一定時期中社會上普通流行的風氣和習慣,是一種不靠法律和行政命令強迫執行的社會公德。一定的社會風尚,總是一定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反映。社會風尚的好壞能夠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人們的精神狀態,社會的道德風貌,政治制度的性質特徵。在階級社會裡,社會風尚受到階級的影響。比如在資本主義社會裡,一切都建立在赤裸裸的金錢關係上,一切都沉浸在利己主義的冰水中——”這樣的文章,所用的語言是枯燥乏味的,每句話似乎都有“出處”,就是沒有自己的靈魂,自己的情感。可以說,這種文章是毫無價值的。

四、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作文的情感興趣和作文效果是密切相連的,學生在愉快的情緒中進行寫作,思路流暢,往往寫出好文章。

為了讓學生寫出好文章,不斷地體驗到成功的快,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勞動成果。學生們經過艱苦的努力,寫出一篇好文章,總希望及時得到老師的評析,有一種強烈的期待感。如果他們對自己的勞動成果是滿意的,很希望聽到老師熱情的讚揚與鼓勵;如果不太滿意,也希望得到老師熱忱的幫助;如果不滿意就更希望老師誠意的指正。這時,老師的態度與情感,是直接影響學生的創作情緒的。因此要十分重視,認真對待,給以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地評價,使學生得到知識上的滿足和創作上的鼓勵。要讓他們“始終看到自己的進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學生花費了力氣而看不到成果”(蘇霍姆林斯基語)。這種心理上的成功感,是一種巨大的情感力量,會成為寫作的動力,並產生積極的熱情。

總之,文章不是無情物。寫文章必須有激情,要有一種強烈的以理服人,以情動人的願望。有感情的灌注,才會有好作文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