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域記》卷五 六國



無著講堂故基西北四十餘里,至故伽藍,北臨殑伽河,中有磚窣堵波,高百餘尺,世親菩薩初發大乘心處。世親菩薩自北印度至於此也,時無著菩薩命其門人,令往迎候,至此伽藍,遇而會見。無著弟子止戶牖外,夜分之後,誦《十地經》,世親聞已,感悟追悔:“甚深妙法,昔所未聞,誹謗之愆,源發於舌,舌為罪本,今宜除斷。”即執銛刀,欲自斷舌。乃見無著住立告曰:“夫大乘教者,至真之理也,諸佛所贊,眾聖攸宗。吾欲誨汝,爾今自悟。悟其時矣,何善如之?諸佛聖教,斷舌非悔。昔以舌毀大乘,今以舌贊大乘,補過自新,猶為善矣。杜口絕言,其利安在?”作是語已,忽不復見。世親承命,遂不斷舌。旦詣無著,諮受大乘。於是研精覃思,制大乘論,凡百餘部,並盛宣行。

從此東行三百餘里,渡殑伽河,北至阿耶穆佉國。(中印度境。)

○阿耶穆佉國

阿耶穆佉國周二千四五百里。國大都城臨殑伽河,周二十餘里。其氣序土宜,同阿逾陁國。人淳俗質,勤學好福。伽藍五所,僧徒千餘人,習學小乘正量部法。天祠十餘所,異道雜居。

城東南不遠,臨殑伽河岸,有窣堵波,無憂王之所建也,高二百餘尺,是如來昔於此處三月說法。其側則有過去四佛座有經行遺蹟之所。復有如來發爪青石窣堵波。其側伽藍,僧徒二百餘人,佛像莊飾,威嚴如在。台閣宏麗,奇制郁起,是昔佛陀馱娑(唐言覺使。)論師於此制說一切有部《大毗婆沙論》。

從此東南行七百餘里,渡殑伽河南、閻牟那河北,至缽鑼耶伽國。(中印度境。)

○缽邏耶伽國

缽邏耶伽國周五千餘里。國大都城據兩河交,周二十餘里,稼穡滋盛,果木扶疏。氣序和暢,風俗善順。好學藝,信外道。伽藍兩所,僧徒寡少,並皆習學小乘法教。天祠數百,異道寔多。

一、如來遺蹟及提婆故事

大城西南瞻博迦花林中,有窣堵波,無憂王之所建也。基雖傾陷,尚百餘尺。在昔如來於此處降伏外道。其側則有發爪窣堵波、經行遺蹟。

發爪窣堵波側,有故伽藍,是提婆(唐言天)。菩薩作《廣百論》挫小乘、伏外道處。初,提婆菩薩自南印度至此伽藍,城中有外道婆羅門,高論有聞,辯才無礙,循名責實,反質窮辭。雅知提婆博究玄奧,欲挫其鋒,乃循名問曰:“汝為何名?”提婆曰:“名天。”外道曰:“天是誰?”提婆曰:“我。”外道曰:“我是誰?”提婆曰:“狗。”外道曰:“狗是誰?”提婆曰:“汝。”外道曰:“汝是誰?”提婆曰:“天。”外道曰:“天是誰?”提婆曰:“我。”外道曰:“我是誰?”提婆曰:“狗。”外道曰:“誰是狗?”提婆曰:“汝。”外道曰:“汝是誰?”提婆曰:“天。”如是循環,外道方悟。自時厥後,深敬風猷。

二、天祠及傳說

城中有天祠,瑩飾輪煥,靈異多端。依其典籍,此處是眾生植福之勝地也。能於此祠捐舍一錢,功逾他所惠施千金。復能輕生,祠中斷命,受天福樂,悠永無窮。天祠堂前有一大樹,樹葉扶疏,陰影蒙密。有食人鬼依而棲宅,故其左右多有遺骸。若人至此祠中,無不輕捨身命,既怵邪說,又為神誘,自古迄今,習謬無替。近有婆羅門,族姓子也,闊達多智,明敏高才,來至祠中,謂眾人曰:“夫曲俗鄙志,難以導誘,吾方同事,然後攝化。”亦既登臨,俯謂友曰:“吾有死矣!昔謂詭妄,今驗其實,天仙伎樂依空接引,當從勝境捐此鄙形。”尋欲投身,自取殞絕,親友諫諭,其志不移。遂布衣服,遍周樹下,及其自投,得全軀命。久而醒曰:“惟見空中諸天召命,斯乃邪雅神所引,非得天樂也。”

三、大施場及修苦行者

大城東,兩河交,廣十餘里,土地爽塏,細沙瀰漫。自古至今,諸王豪族,凡有舍施,莫不至止,周給不計,號大施場。今戒日王者,聿修前緒,篤述惠施,五年積財,一旦傾舍,於其施場,多聚珍貨。初第一日,置大佛像,眾寶莊嚴,即持上妙奇珍,而以奉施。次常住僧,次見前眾,次高才碩學、博物多能,次外道學徒、隱淪肥遁,次鰥寡孤獨、貧窮乞人。備極珍玩,窮諸上饌,如是節級,莫不周施。府庫既傾,肥玩都盡,髻中明珠,身諸瓔珞,次第施與,初無所悔。既舍施已,稱曰:“樂哉!凡吾所有,已入金剛堅固藏矣。”從此之後,諸國君王各獻珍服。嘗不逾旬,府庫充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