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域記》卷四 十五國



奢羯羅故城中有一伽藍,僧徒百餘人,並學小乘法。世親菩薩昔於此中制《勝義諦論》。其側窣堵波,高二百餘尺,過去四佛於此說法。又有四佛經行遺蹟之所。伽藍西北五六里有窣堵波,高二百餘尺,無憂王之所建也,是過去四佛說法之處。

新都城東北十餘里,至石窣堵波,高二百餘尺,無憂王之所建也,是如來往北方行化中路止處。《印度記》曰:窣堵波中有多舍利,或有齋日,時放光明。

從此東行五百餘里,至至那仆底國。(北印度境。)

○至那仆底國

至那仆底國周二千餘里。國大都城周十四五里。稼穡滋茂,果木稀疏。編戶安業,國用豐贍。氣序溫暑,風俗怯弱。學綜真俗,信兼邪正。伽藍十所,天祠八所。

一、國號由來

昔迦膩色迦王之御宇也,聲振鄰國,威被殊俗,河西蕃維,畏威送質。迦膩色迦王既得質子,賞遇隆厚,三時易館,四兵警衛。此國則質子冬所居也,故曰至那仆底。(唐言漢封。)質子所居,因為國號。此境以往,洎諸印度,土無梨、桃,質子所植,因謂桃曰至那你,(唐言漢持來。)梨曰至那羅闍弗呾邏。(唐言漢王子。)故此國人深敬東土,更相指語:“是我先王本國人也。”

二、暗林伽藍及迦多衍那論師遺蹟

大城東南行五百餘里,至荅秣蘇伐那僧伽藍。(唐言暗林。)僧徒三百餘人,學說一切有部,眾儀肅穆,德行清高,小乘之學特為博究。賢劫千佛皆於此地集天人眾,說深妙法。釋迦如來涅槃之後第三百年中,有迦多衍那(舊曰迦旃延,訛也。)論師者,於此制《發智論》焉。暗林伽藍中有窣堵波,高二百餘尺,無憂王之所建也。其側則有過去四佛坐及經行遺蹟之處。小窣堵波、諸大石室,鱗次相望,不詳其數,並是劫初已來諸果聖人於此寂滅,差難備舉,齒骨猶在。繞山伽藍周二十里,佛舍利窣堵波數百千所,連隅接影。

從此東北行百四五十里,至闍爛達羅國。(北印度境。)

○闍爛達羅國

闍爛達羅國東西千餘里,南北八百餘里。國大都城周十二三里。宜谷稼,多粳稻,林樹扶疏,花果茂盛。氣序溫暑,風俗剛烈,容貌鄙陋,家室富饒。伽藍五十餘所,僧徒二千餘人,大小二乘,專門習學。天祠三所,外道五百餘人,並塗灰之侶也。此國先王崇敬外道,其後遇羅漢,聞法信悟,故中印度王體其淳信,五印度國三寶之事,一以總監。混彼此,忘愛惡,督察僧徒,妙窮淑慝。故道德著聞者,竭誠敬仰;戒行虧犯者,深加責罰。聖跡之所,並皆旌建,或窣堵波,或僧伽藍,印度境內,無不周遍。

從此東北,逾峻岭,越洞谷,經危途,涉險路,行七百餘里,至屈(居勿反。)露多國。(北印度境。)

○屈露多國

屈露多國周三千餘里,山周四境。國大都城周十四五里。土地沃壤,谷稼時播,花果茂盛,卉木滋榮。既鄰雪山,遂多珍藥,出金、銀、赤銅及火珠、雨石。氣序逾寒,霜雪微降。人貌粗弊,既癭且尰,性剛猛,尚氣勇。伽藍二十餘所,僧徒千餘人,多學大乘,少習諸部。天祠十五,異道雜居。依岩據嶺,石室相距,或羅漢所居,或仙人所止。國中有窣堵波,無憂王之所建也。在昔如來曾至此國說法度人,遺蹟斯記。

從此北路千八九百里,道路危險,逾山越谷,至洛護羅國。

此北二千餘里,經途艱阻,寒風飛雪,至秣邏娑國。(亦謂三波訶國)。

自屈露多國南行七百餘里,越大山,濟大河,至設多圖盧國。(北印度境。)

○設多圖盧國

設多圖盧國周二千餘里,西臨大河。國大都城周十七八里。谷稼殷盛,果實繁茂,多金、銀,出珠珍。服用鮮素,裳衣綺靡。氣序暑熱,風俗淳和,人性善順,上下有序。敦信佛法,誠心質敬。

王城內外,伽藍十所,庭宇荒涼,僧徒鮮少。

城東南三四里,有窣堵波,高二百餘尺,無憂王之所建也,傍有過去四佛坐及經行遺蹟之所。

復從此西南行八百餘里,至波理夜呾邏國。(中印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