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觀漢記》東觀漢記卷十

〔一0〕“笮”,壓榨。

〔一一〕“貳師將軍”,漢書李廣利傳云:“太初元年,以廣利為貳師將軍,發屬國六千騎及郡國惡少年數萬人以往,期至貳師城取善馬,故號‘ 貳師將軍’。”貳師城屬大宛,故址在今蘇聯吉爾吉斯西南部馬爾哈馬特。

〔一二〕“並揚示之”,類聚卷九引云:“耿恭為校尉,居疏勒,匈奴來攻,城中穿井十五丈,無水。恭曰:‘聞貳師將軍拔佩刀刺山而飛泉出,今漢德神靈,豈有窮乎!’乃正衣服,向井拜,為吏請禱。有頃,井泉濆出。”御覽卷六九引云:“耿恭以疏勒城傍有水,徙居之。匈奴來攻,絕其澗水,吏笮馬糞汁飲之。”又卷五四二引云:“
耿恭於疏勒城穿井十五丈不得水,恭乃正衣服,向井再拜,為吏士禱水,身自率士挽籠,有飛泉湧出,大得水。吏士警喜,皆稱萬歲。”又卷七六四引云:“耿恭於疏勒城穿井十五丈不得水,恭乃正衣冠,向井再拜,為吏士禱水,身自率士負籠,有飛泉湧出,吏士驚喜,皆稱萬歲。”范曄後漢書耿恭傳李賢注引云:“恭親自挽籠,於是令士且勿飲,先和泥塗城,並揚示之。”此條即綜合以上各書所引輯成。書鈔卷八五、卷一四四亦引,字句均未超出上引各段文字。

〔一三〕“救兵不至”,范曄後漢書耿恭傳云:“時焉耆、龜茲攻歿都護陳睦,北虜亦圍關寵於柳中。會顯宗崩,救兵不至。”

〔一四〕“數月”,此句原無,姚本、聚珍本有,御覽卷四八六引亦有,今據增補。

〔一五〕“乃□鎧弩”,此句上御覽卷三四八引有“士”字。

〔一六〕“恭”,此字原無,姚本、聚珍本有,御覽卷三四八引亦有,今據增補。

〔一七〕“共”,姚本、聚珍本皆無此字,御覽卷三四八引同。按無“共”字,文氣較順。

〔一八〕“有詔使五官中郎將馬嚴齎牛酒釋服”,范曄後漢書耿恭傳云:建初元年,恭“發疏勒時尚有二十六人,隨路死沒,三月至玉門,唯餘十三人。……恭母先卒,及還,追行喪制,有詔使五官中郎將齎牛酒釋服”。李賢於“三月至玉門”句下注云: “玉門,關名,屬敦煌郡,在今沙州。臣賢按:酒泉郡又有玉門縣,據東觀記曰‘至敦煌’,明即玉門關也。 ”又於“五官中郎將”下注云:“據東觀記,馬嚴。” 此條即據李賢注,又酌取范書文句輯錄。通鑑卷四六胡三省注曾轉引李賢注“玉門,關名”云云。

〔一九〕“車師太子比特訾降”,范曄後漢書耿恭傳載,章帝初即位,遣征西將軍耿秉救耿恭,建初元年正月,擊車師,攻交河城,多所斬獲,匈奴驚走,“車師復降”。其下李賢引東觀漢記此語作注。

〔二0〕“征下獄”,此條不知聚珍本從何書輯出。聚珍本注云:“
范書本傳,恭是時為長水校尉,副馬防 征西羌,忤防,謁者李譚奏恭以罪。”

〔二一〕“大將軍九人,卿十三人” ,此二句姚本、聚珍本作“大將軍二人,九卿十三人” ,初學記卷一八引同。按范曄後漢書耿恭傳云:“耿氏自中興已後迄建安之末,大將軍二人,將軍九人,卿十三人。”是御覽卷四七0所引“大”字下脫“將軍二人 ”四字,其下“將軍九人,卿十三人”八字不誤。

〔二二〕“中郎將”,原脫“中”字,姚本、聚珍本有,初學記卷一八引同,今據增補。“ 數十百人”,姚本作“數百人”,初學記卷一八引同。聚珍本作“數十人”。按當作“數十百人”,范曄後漢書耿恭傳云:“中郎將、護羌校尉及刺史、二千石數十百人。”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