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紀》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八

〔一〕 三國志董卓傳注引獻帝起居注“門”上有“使校尉監塢”五字,疑袁紀脫。

〔二〕 三國志董卓傳注引獻帝起居注“轉”作“輔”,下文張溫與傕書之“轉”亦同。通鑑從袁紀,是。

初,傕屯黃白城,故謀欲徙。傕以司徒趙溫不與己同,乃內溫塢中。溫聞傕欲移乘輿黃白城,與傕書曰:“公前託為董公報仇,然實屠陷王城,殺戮大臣,天下不可,家見而戶喻也。今爭睚眥之隙,以成千〔鈞〕(金)之讎〔一〕,民在塗炭,各不聊生,曾不改悟,遂成禍亂。朝廷仍下明詔,欲令和解,詔令不行,恩澤日損,而復欲轉乘輿黃白城,此老夫所不解也。於易, ‘一過,再為涉,三而弗改,滅其頂,凶’〔二〕。不如早共和解,引軍還屯,上安萬乘,下全生民,豈不幸甚。”傕大怒,欲遣人害之。其弟應〔三〕,溫故吏也,諫之數日乃止。帝聞溫與傕書,問侍中當洽曰〔四〕:“傕不知臧否,溫言大切,可為寒心。”洽曰:“李應以解之矣。”上乃悅。

〔一〕 據裴注改。

〔二〕 此語出於易大過,其文曰: “過,涉,滅頂,凶。”溫推而衍之。裴注引獻帝起居注“一過”下尚有“為過”二字。

〔三〕 應,傕之從弟,見獻帝起居注。

〔四〕 獻帝起居作“常洽”。

傕信鬼神,晝夜祭祀。為董卓設坐,三牲祠之。祠畢,過問帝起居,因求入見。傕帶三刀,執一刀。侍中見傕〔一〕,亦帶刀入侍。值傕數汜之罪,上面答之,傕出,喜曰:“陛下,賢主也。”傕曰:“侍中皆持刀,欲圖我乎?”侍中曰:“軍中自爾,國家之故事也。”傕乃安。

〔一〕 三國志董卓傳注引獻帝起居注“見傕”下有“帶杖”二字,袁紀恐脫。

閏月己卯,遣謁者僕射皇甫麗和傕、汜〔一〕。麗先詣汜,汜從命。又詣傕,傕不聽,曰:“我有誅呂布之功,輔助四年,三輔清淨,國家所知也。郭多,盜馬虜耳,何敢欲與吾等邪?必誅之。君觀吾方略士眾,足辨郭多不〔二〕?多又劫質公卿,所為如是,而君欲左右之邪〔三〕?”汜一名多。麗曰:“昔有窮后羿恃其善射,不思患難,以至於斃〔四〕。近者董公強,將軍所知也。內有三公以為主,外有縱橫以為黨〔五〕,呂布受恩而反圖之,斯須之間,身首異處,此有勇而無謀也。今將軍身為上將,抱鉞持節,子孫親族,荷國寵榮。今汜質公卿,而將軍脅〔主〕(之),〔六〕,誰輕重乎?張濟與郭多、楊定有謀,又為冠帶所附。楊奉,白波帥耳,猶知將軍所為非是,將軍雖寵之,猶不輸力也。”傕不從,訶遣麗。麗曰:“傕不從詔,亂語不順。”侍中胡邈,傕所薦也,謂麗曰:“李將軍於卿非常也,又皇甫公為太尉,將軍力也。是言何謂乎?”麗曰:“吾累世受恩,又常在帷幄,君辱臣死,就為李傕所殺,志無顧也。”上懼傕聞麗言,敕麗令去。傕遣虎賁王昌呼麗,欲殺之。昌諷麗令去,還曰:“臣追之不及。”

〔一〕 袁紀“麗”前作“邐”。范書及通鑑作均“酈”。

〔二〕 不,否也。

〔三〕 胡三省曰:“左右,助也。 ”

〔四〕 襄公四年左傳載魏絳語晉侯曰:“有窮氏之后羿,因夏民以代夏政,恃其射也,不脩民事,而淫於原獸。棄武羅、伯因、熊髡、尨圉,而用寒浞。浞行媚於內,而施賂於外,愚弄其民,而虞羿于田,樹之詐慝,以取其國家,外內鹹服。羿猶不悛,將歸自田,家眾殺而亨之。”

〔五〕 三國志董卓傳注引獻帝起居注作“外有董旻、承、璜以為鯁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