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紀》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八

〔一〕 襄公二十五年左傳曰:齊崔杼弒莊公而立景公,盟國人於太宮,晏嬰不從曰:“嬰所不唯忠於君、利社稷者是與,有如上帝!”楊伯浚注引淮南子精神篇曰:“晏子與崔杼盟,臨死地而不易其義。”又云:“故晏子可迫於仁,而不可劫以兵。”左傳又言:“大史書曰:‘崔杼弒其君。’崔子殺之。其弟嗣書,而死者二人。其弟又書,乃舍之。南史氏聞大史盡死,執簡以往。聞既書矣,乃還。”

行矣孔璋〔一〕!足下徼利於境外,臧洪受命於君親;吾子託身於盟,主臧洪受命於君親;吾子託身於盟主,臧洪策名於長安。子謂余身死而名滅,仆亦笑子生而無聞焉。悲哉!本同而末異,努力努力,夫復何言!”

〔一〕 孔璋,陳琳之字也。

紹見洪書,知無降意,增兵急攻之。城中谷盡,外無強救,洪自度必不免,呼吏士謂曰:“袁氏無道,所圖不軌,且不救洪郡將,義不得不死。念諸君無事,空與此禍,可先城未敗,將妻子出。”吏士皆垂泣曰: “明府與袁氏本無怨隙,今一朝為郡將之故,自致殘困,吏民何忍當舍明府去也?”男女七八千人相枕而死,莫有離叛。

城陷,紹生執洪。紹素親洪,施帷幔,大會諸將,見洪謂曰:“
臧洪,何相負若此,今日服未?”洪據地瞠目曰:“ 諸袁事漢,四世五公,可謂受恩。今王室衰弱,無輔翊之急,欲因際會,希冀非望,多殺忠良,以立奸威。洪親見呼張陳留為兄〔一〕,則洪府君亦宜為弟,同共戮力,為國除害,何有擁眾而觀人屠滅!惜力不能推刃為天下報讎,何謂服乎!”紹本愛洪,意欲服而原之,見洪辭切,終不為用,乃殺之。

〔一〕 張邈,張超之兄,原為陳留太守,故呼之為“張陳留”。

冬十月戊戌,汜黨夏育、高碩等欲共為亂,脅乘輿西行〔一〕。侍中劉艾見火起不止,曰:“可出幸一營,以避火難。”楊定、董承將兵迎天子幸楊奉營,上將出,夏育等勒兵欲止乘輿,楊定、楊奉力戰破之,斬首五千級。

〔一〕 范書獻帝紀作“汜使其將伍習夜燒所幸學舍,逼脅乘輿”。通鑑從袁紀。

壬寅,行幸華陰。

寧輯將軍段猥具服御及公卿已下資儲,欲上幸其營。猥與楊定有隙,迎乘輿,不敢下馬,〔揖馬上〕〔一〕。侍中種輯素與定親,乃言段煨欲反。上曰:“煨屬來迎,何謂反?”對曰:“迎不至界,拜不下馬,其色變也,必有異心。”於是太尉楊彪、司徒趙溫、侍中劉艾、尚書梁紹等曰:“段煨不反,臣等敢以死保,車駕可幸其營。”董承、楊定言曰:“郭汜來在煨營。” 詔曰:“何以知?”文禎、左靈曰:“弘農督郵知之。 ”因脅督郵曰:“今郭汜將七百騎來入煨營。”天子信之,遂路次於道南。

〔一〕 據范書董卓傳注引袁紀補。

丁未,楊奉、董承、楊定將攻煨,使種輯、左靈請帝為詔。上曰:“王者攻伐,當上參天意,下合民心。司寇行刑,君為之不舉,而欲令朕有詔邪?”不聽。輯固請,至夜半猶弗聽。奉乃輒攻煨營。

是夜,有赤氣貫紫宮。

定等攻煨營十餘日不下,煨供給御膳、百官,無有二意。司隸校尉管命以為不宜攻煨,急應解圍,速至洛陽。定等患之,使楊奉請為己副,欲殺之。帝知其謀,不聽。詔使侍中、尚書告喻之,定等奉詔還營。

李傕、郭汜悔令車駕東,聞定攻段煨,相招共救之,因欲追乘輿。楊定聞傕、汜至,欲還藍田,為汜所遮,單騎亡走。